蝙蝠,邪惡的化身?——近讀曹植《蝙蝠賦》

「新型冠狀病毒」最近大肆肆虐,傳聞起因可能源於吃野味,其中吃蝙蝠那回事,更是讓人毛骨悚然。說到疫症,蝙蝠這次可算上了熱搜,這次再講講他的《蝙蝠賦》。

《蝙蝠賦》曹植

籲何奸氣,生茲蝙蝠。

形殊性詭,每變常式。

行不由足,飛不假翼。

明伏暗動,[□□□□。]

盡似鼠形,謂鳥不似。

二足為毛,飛而含齒。

巢不哺颭,空不乳子。

不容毛群,斥逐羽族。

下不蹈陸,上不憑木。

蝙蝠,邪惡的化身?——近讀曹植《蝙蝠賦》

姑勿論他寫得是否符合現代科學,也足夠顯示他是一個才子,而且具有一定的獨立思維。《蝙蝠賦》也反映出他獨特的觀察和感受。

西方人會視蝙蝠為吸血鬼、惡魔的化身,帶有不祥意味;但古代中國反而會視之為吉祥物,一方面是因為「蝠」跟「福」的諧音,另一方面也源於他們對這種動物的理解,覺得它們長壽,甚至是千年鼠所化。

不過,曹植劈頭第一句就說「籲何奸氣」,今天看來,真是古代如眾不同的聲音。當然,我們無法確定東漢時人們對蝙蝠的理解如何,如今所知道的「蝙蝠文化」大概在兩漢以後形成,東漢可能還在蘊釀階段;但我認為曹植的一句仍是擲地有聲,在牢固的中國文化中穿透出來。

我彷彿看見他置身於洞穴之中,被無數亂飛的蝙蝠包圍,直斥其非!這種「非」自然包含主觀的看法,

客觀來說,它只是動物的一種,無分善惡正邪。吉祥與否,都屬於文化認知。

蝙蝠,邪惡的化身?——近讀曹植《蝙蝠賦》

或許,曹植感受到蝙蝠的不祥感,才會驚歎它是奸邪之氣所化生。他指出蝙蝠的外貌和性格都古怪異常。雖然內文有所脫漏,文章的前後也似乎有所殘缺,但是仍能看出他的觀察。

蝙蝠常在暗中活動,樣子有點像鼠類,有翅膀又不像鳥。「二足為毛」據校正,疑作「二足而毛」。《爾雅﹒ 釋鳥》:「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二足而毛」正指出其不倫不類,既非鳥類,也非獸類。說它不哺餵子女似乎稍誤,但無損這篇文章的價值。

從文學的角度看,我們不期待《蝙蝠賦》是一則物種觀察報告,即使不無這個可能;讀者通常會主觀地加以詮釋,尤其像曹植這種身世的人,自然會有更多想像。例如〔清〕丁晏《曹集銓評》:「嫉邪憤俗之詞,末四句痛斥尤甚。」

可見,讀者會代入曹植的生平,認為其寫作目的是借蝙蝠斥責奸佞小人之類。末四句「不容毛群,斥逐羽族。下不蹈陸,上不馮木」的蝙蝠形象,不就是跟排除異己、結黨營私、變幻莫測的奸佞小人一樣嗎?他們就是邪惡的化身。曹植視蝙蝠為奸氣所生,除了是他與眾不同的觀察之外,還可能有其主觀的比興寄託吧。

曹植視蝙蝠為奸氣所生,除了是他與眾不同的觀察之外,還可能有其主觀的比興寄託吧。

蝙蝠,邪惡的化身?——近讀曹植《蝙蝠賦》

儘管蝙蝠醜陋,藏有太多兇惡、病毒,但是它卻是維持著生態平衡的重要一員,我們該做的是遠離它,不要讓它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