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贈白綢

我們常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來看,意思是說,在瓜田裡不要提鞋子,李樹下面則不要整理帽子。然而實際的意思是說,我們正人君子,要遠離一些有是非,有爭議的人和事。

成语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赠白绸

這句話出自三國時期曹植所寫的《君子行》當中:“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在曹植的《君子行》當中,很清晰的告訴了我們該做的和不該做的。也告訴了我們君子該怎麼做才是最合時宜,最恰當的事情。

成语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赠白绸

關於“瓜田李下”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典故。話說在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名叫袁聿修的人,他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了和其他少年人不一樣的一面。為人沉著冷靜,學識淵博。而且對於許多事情都有許多自己不一樣的見底。可謂是一個神童。

成语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赠白绸

神童袁聿修在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成了州主簿。算是個奇才。等到十八歲的時候,就已經成了州中正,還兼任尚書度支郎中,再後來又稱作了博陵太守。可謂是自幼開始就一路的官運亨通。

成语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赠白绸

究其原因,除了他自身條件十分出挑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為官清廉,從來不收受任何賄賂。史料中記載袁聿修在當尚書的十多年當中,從來沒收過人家的一次好處,甚至連別人家的一口酒都沒有喝過。所以當地許多讀書的文人為他立碑,還送他一個“清郎”的雅號。

成语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赠白绸

但是做到這些其實是十分不容易的。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麼不必要的嫌疑。但反覆思索之後,袁聿修還是謝絕了,並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裡,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裡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沒有再勉強他。

成语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赠白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總要給一些關照。應該做好君子所該做的事情,不留人話柄。

成语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赠白绸
成语故事|“清郎”袁聿修 不收老友邢邵所赠白绸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