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A、殲10B和殲10C有什麼區別?

ff風華


看到是一問題,就滿是精神,我們的“猛龍”,現在已達到理想的設計狀態,它已成熟起來。要問三型飛機什麼區別,殲-10A以制空為己任,經過殲-10B的技術驗證,多任務型的殲-10C開始批量裝備,一型制空,一型多用途,這便是最大區別,致於其它,比如發動機,已從三姨夫完成了國產“太行”的嬗變;以航電,氣動等各方面性能更好了,戰鬥力當然也有了質的提升。所有國家的戰鬥機都這樣,主要的初始平臺好,就能越發展越好,才能從初始型完成到終極型的改變。

▲殲-10A就不錯。入役不久,就成為“八一”飛行表演機,成為我國航空工業進步的一個典型標誌,當它被塗上國旗與藍天裝,也就把滿滿的自豪,在我們的飛行員操控下,抒寫在了祖國的藍天與白雲上。殲-10畢竟作為我國第一款完全自主設計的戰鬥機,自入役以來,大長我中華民族的志氣。從模仿到製造,一路走來,相當艱辛,把殲-7拉長做得殲-8,又經過了下馬的殲-9項目磨練,多年努力,打造出這樣優秀的戰鬥機。與航天強國相比,他們走了已經很遠,殲-10的出現證明,我們已可以並肩而立,從望塵莫追到等類齊肩,大長我中華精神,原來我們也可以擁有這麼棒的戰鬥機,真要向我們的航空人致以最真摯的敬意,要謝謝他們。

▲殲-10B的探索。殲-10做為中型戰鬥機,成為我空軍當家的三代主力,被大量使用,不可能只有一種型號,它還要向前發展才成,殲-10B正是向多用途型,邁出的重要一步。終極型可以等一等,而空軍不能等,就這樣做起來,邊做邊研究,等殲-10B形成裝備的時候,殲-10C技術條件也已經成熟,所以殲-10B做為升級的一款過渡型號,並沒有大量裝備。想怎麼改,則怎麼改,成飛人對它門清,在殲-10A經過多年使用以後,面對空軍提出的改進要求,在技術上做了重大升級,這便是我們看到的殲-10B。借鑑國際戰鬥機改型經驗,亦步亦趨,在積極推進殲-10性能發展。

▲殲-10C已成。做為四代使用,達到了全部設計要求,在國際同行面前,性能上毫不遜色。國際上使用四代戰鬥機的國家不少,大多靠買而得,我們則不同,手中有款殲-10,改造起來駕輕就熟,已把它改進到巔峰時刻。當它在2017年出現在朱日和沙場閱兵的上空,第一次叫響了C型,原來這就是,我們終極的殲-10.過去的所有詆譭,一夜之間不再,化為烏有了呢。現在的殲-10,成為我空軍真正的主力,可以擔負多種任務,就是遠程使用,還有空中加油機伴飛,怎麼使用都可以,成為真正的爭氣機。


魂舞大漠


殲10分為ABC三種,總體性能A型是制空型戰鬥機,最高速度2.2馬赫,B、C型是多用途戰鬥機,最高速度2.0馬赫。我們這種非專業人員軍迷從前往後看,一部分一部分來。


第一,看機頭。首先是B、C型在座艙右側加了光電系統。A型頭部雷達艙是圓形,裝是多普勒雷達,因為要轉動,所以一般做成圓形的。多普勒雷達是三代機的標配,現在向三代半靠攏,好多裝備有源相控陣和無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最少能提高約50%,精度,速度,功能都有大幅度提高。B型是無源,C型是有源相控陣,因為是不動的,可以做扁,視野寬闊,把雷達做大提高性能。A型有空速管,B、C沒有,放在了雷達罩旁邊,垂尾,翅膀,一般飛機上都有多個。


第二,進氣道。腹部進氣道,A型是矩形,上面有像棍子一樣的片狀物,那叫導流片,讓氣流順利通過,同時能加固。這不是殲10專有,F22,F16,F15,殲8||都有。進氣道上面凸出一塊板,叫調斜板,分氣流,下面這部分進入進氣道,通過發動機產生動力。B、C型簡單多了,是蚌式進氣道,人們俗稱鼓包,是固定的,相當於矩形裡面調斜板。同時隱身作用,擋住發動機的葉片,據說從3平方米,降低到0.5平方米。質量有所下降,在100公斤以上。

第三,尾部的變化。B、C型尾部有兩個腹鰭,做了切尖,垂尾上也做擴大立尖,加了一個電子倉。

第四,發動機有所提高。全部都是來自俄羅斯的AL31FN,也有一少部分撞上了太行發動機,主要試驗用。

背部的卡狀天線B型1個、C型是兩個。看到的就這些,想起來再補充。


大志遠思想空間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差異並不大,都是無尾三角翼的鴨式佈局,但是殲十ABC之間其實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殲十從一架晝間制空戰鬥機成為一架全天候的多用途戰鬥機,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殲十A最早採用和F16相同的腹部皮托管式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重量輕,結構簡單,最大的缺點是超音速後進氣效率急劇下降,從此可以看出殲十最早的定位可能和F16相似,是一種注重近距離下空中格鬥的輕型戰鬥機,但正式服役的殲十已經改用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由於氣體的特性,在亞音速下進口大,出口小,可以增加氣體的流速和氣壓,但在超音速下,進氣口小,出口大才能提供更高的氣壓和更大的進氣量,此時的殲十已經成為了一款注重超音速性能和區域防空的戰鬥機,由於殲十本身設計的缺陷使這種進氣道在高速下會發生震顫問題,因此可以看到殲十A進氣道和機頭之間有數根加強筋,這是殲十A區別於BC的最明顯特徵,除此之外由於採用中國自研發的JL-10雷達,殲十A的機頭呈一個規則的圓錐狀。

殲十B更換了新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殲十A的明顯區別就是機頭變得更扁平尖銳,此外進氣道改用了DSI進氣道,這種進氣道中文叫做三維鼓包式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通過一個可動的鼓包來模擬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中的可動斜板,和斜板相比DSI進氣道的鼓包對於進氣道內部形狀有更大的調整能力,可以適應從低速到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下的流體力學特性以達到最佳進氣效率,DSI進氣道和皮托管進氣道一樣重量輕結構簡單,而且還有阻力小和RCS低的優點,有效的降低了殲十B的正面RCS值。

殲十C和殲十B的區別非常小,這時的殲十已經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機頭更加的銳利細長,擁有更低的高速阻力,還有一點和殲十A/B不同的是,殲十C採用的是俄羅斯禮炮發動機公司的99M系列渦扇發動機,99M1相較於國產的WS10A和俄製AL31F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更高的推比和推力以及更輕的重量,這也使得殲十C在減重上取得突破。此外還有一點是殲十C的機背比殲十B多一條天線。


馬尾辮班長


我們都知道,殲10戰鬥機是我國中航工業集團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其具體型號有許多不同系列的,其中就有殲10A、殲10B和殲10C,那麼殲10A,殲B和殲C型號的戰鬥機它們三者究竟有何區別呢?

殲10A和殲10B它們在表面上看似沒有很大的差別,都採用了鴨式佈局,機身融合的結構設計,但它們在性能方面差異還是十分大的。殲10A屬於單座量產機型,它與F16有些相似,都是進氣道重量輕,結構簡單。但正式服役的殲10A在之前基礎上是改進了許多的,它採用了二維可調蓄板進氣道,為其提供了更高的氣壓和更大的進氣量。

而殲10B是在殲10A的基礎上改進的,它取消了傳統的圓錐型的雷達罩,採用扁身錐型。在進氣道上改用了DSI進氣道,它可以通過一個可動的鼓包來模擬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中的可動斜板。此外,殲10B在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其追蹤、定位性能大大提高。

而殲10和殲10B區別還是比較小的,在外形上它們長得差不多一模一樣,但具體還是有所差別。殲10C在雷達和航電方面全部升級,採用了俄羅斯禮炮發動機公司的99M系列窩扇上發動機,它有著更長的使用壽命和更高的推比和推力以及更輕的重量

總之,從大體趨勢上看,殲10C型號戰鬥機可能會慢慢取代殲10A型號和B型號,成為我國戰鬥機中的主力軍。而隨著我國科技力量的增強和軍事實力的壯大,也相信性能更好、戰鬥力更強的戰鬥機會進入我們的視野。


利刃巨透社


3月23日,就是殲-10首飛成功21週年生日,由於進氣道加強筋的問題,當年都管它叫棍子,這也是殲-10最明顯的外部特徵。經過多年的持續研發改進,目前為止有常規的A\\B\\C三型,還包括:殲-10S雙座教練型、殲-10AY八一表演用機、殲-10SY是殲-10AY的雙座版、FC-20外貿版、殲-10B TVC矢量發動機版。

如題,以A\\B\\C三型進行對比,如何直觀的進行判斷。

殲-10A戰鬥機

採用可調式矩形進氣道,由於設計上的缺陷,這種進氣道在高速下會發生震顫,可以看到殲十A進氣道和機頭之間有數根加強筋保證強度,因此早期被戲稱為“棍子”,圓錐形機頭。研製時間較早,注重截機、空戰能力的空優戰鬥機,受限於航電系統,缺少對地和對海打擊手段。

殲-10B戰鬥機

變化比較明顯,採用DSI進氣道,早期殲-10B採用無源相控陣雷達,後期新款應該也是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改進了機身和航電設備,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戰鬥機。

相對殲-10A,殲-10B在優化跨音速段性能的情況下降低了機體重量,機頭更加流線型並有所加長,用以容納新型雷達和光電傳感器。垂尾加高並在切尖的頂端安裝了大型電子設備艙,腹鰭加大優化大迎角下的操控性能。

殲-10B有換過太行發動機版本、也有加裝矢量推力發動機版本,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秀了一把眼鏡蛇機動驚爆全場。

殲-10C戰鬥機

殲-10B的升級版,在外形上兩者基本一致,同樣採用DSI進氣道、有源相控陣雷達,最明顯的外部區別是機背上有兩個刀形天線。主要差異在航電雷達部分,擁有更大的探測距離,能同時跟蹤12個目標,並打擊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

殲-10C多用途能力大大增強,可以攜帶武器更加多樣化。包括空空:PL-10、PL-8、PL-12、PL-15空空導彈,空地:KD-88空地導彈、YJ-91反輻射導彈和激光/衛星制導炸彈等。

隨著我國航空科研水平發展更加迅猛,未來殲-10的改進方向還包括國產太行發動機、更新的航電系統(甚至應用部分殲-20技術)、具備更多的打擊方段。除上述型號之外,在整個壽命期還會有更多的改型。


河東三叔


先說說外形的區別,殲10A的外形跟B型和C型有較大區別,最顯眼的是殲十A的進氣道是矩形,進氣道上方左右兩側各有三根小棍與機身連接,強化進氣道和機身的連接。所以殲十A也被網友眤稱為棍子。殲10B和殲10C外形非常相似,幾乎長得一模一樣,就算是老司機也經常分不清,這兩型進氣口近似於橢圓,機身上方有個包子,被稱為DSI進氣道。目前能區別兩型的只有背部天線等細微特徵。

圖一:一圖看懂ABC三型的區別。BC大家找找不同,可以發到評論裡,網友們贊起來。

再說說性能區別,殲十A研發的時間比較早,主要用作制空任務,是一種非常看重截擊能力和空戰能力的空優戰機。殲十A採用的矩形進氣道被稱為多波系可調進氣道,結構複雜可以保證它能在2.2馬赫左右的最大速度。殲十A雖然也能掛炸彈,但它不是一種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機械雷達和航電不支持難度較大的對地對海攻擊。

殲十B和殲十C都是多用途戰鬥機,能掛載先進的中距空空導彈PL-12和PL-10作戰,B型開始採用相控陣雷達,在跟蹤掃描空中目標的同時,還能高精度地分辨地面和海面目標,可以掛載激光制導炸彈和基於北斗的衛星制導炸彈,還可以掛載精度非常高而威力不小的小口徑炸彈,具有強大的突擊能力。

圖二:殲十A不再生產。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殲十B和殲十C雖然外形沒有多大變化,但是雷達和航電全部升級,殲十C的航電系統源自殲二十,對於先進戰鬥機而言,雷達和航電升級,比單純的外形變化,能帶來更強的作戰能力。這裡舉一個例子,1980年代的F-15C和2018年的F-15C,兩者的外形變化並沒有多大,但是性能提升巨大。

1980年代的F-15C裝備機械雷達,探測能力不強,易被幹擾,打打早期的米格29沒有壓力。而2018年的F-15C經過了幾次重大升級,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備頭盔顯示器,空戰能力非常強悍,可以吊打同期的F-15E。

圖三:注意殲十A進氣道上方銷魂的小棍子。

隨著國產發動機的成熟,殲十C也會將主要裝備國產發動機,一步一步地跟俄羅斯製造的AL-31發動機說再見。殲十C是殲十大家族裡戰鬥力最強悍的型號。可以預料,殲十C將會慢慢的取代A型和B型,成為保衛天空的主力,也會成為主要的量產型號。


厲兵


我們現在很多的軍事武器裝備很多都是一脈相承的設計理念和外形設計,只不過隨著科技水平發展,相當而言技術含量在不斷的進步,從而使同系列的產品有了它自己的代號名字。但是往往對比起來,從外在直觀的去感受他們的區別實則是很那發現太大不同的,就如我們今天對比的殲10A、殲10B和殲10C吧,從外觀上看基本都延續了無尾三角翼的鴨式的結構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性能和作戰效果方面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我們從殲10A去看,可以說與後兩者最大的一個不同之一是它在進氣部分和機頭之間添加了多根加強筋,主要是為了解決殲10A在高速下發生的顫動的弊端,而且整體設計機頭偏於圓錐形的。再看殲10B首先在機頭方面就有了較大的變化,整體偏向扁平,而且更加的尖了一些,此外,殲10B改進了進氣道的調整水平,這樣不管在低速還是高超音速的運轉下都能打到一個良好穩定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阻力,整體性能上有了較好的提高。再到殲10C,相對於10B的變化就小了很多,外形上整體更加修長尖利,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採用的發動機有了較大變化,採用的不是本國的技術,主要是俄國的發動機,這樣真是起到了延長其使用壽命的的作用,能夠獲得更高的助推力,可以說,整個殲10系列的發展,體現了我國戰鬥機方面不斷進化發展,從最開始的主要是白天戰鬥伏擊敵人的戰鬥機,真是成為了一個隨時全天候為戰鬥準備的多功能戰鬥機,整體的性價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殲10D,殲10E的發展,推動我國戰鬥機裝備的持續發展。


利刃號


普通百姓區分殲十A、B、C型機,最簡單的分辯方法看外觀(非專業人員沒有條件近距離觀看)。殲十A最明顯有兩點,一是機頭帶空速杆,二是機腹進氣道為矩形,並有4根加固杆。殲十B取消了機頭空速杆,增加了座艙在前光電雷達,將機腹進氣道使用DSI技術,取消了加固杆。殲十C因為重在提升信息化和電子對抗能力等內在的技術改造,所以與B型外觀相比沒有明顯改變,細緻觀察會發現機背增加了一個刀形天線,垂尾上的電子對抗天線加寬了。


嶺南風語人


A和B看進氣道,A有加強,綽號棍子;B已經是蚌式進氣道了,沒有棍子,重量輕了,外形也圓潤了。這是顯著區別。

B和C看背部天線,B只有一根天線,C有兩個。其實還有其他天線,但是不明顯。我是這樣判斷的。

還不會發圖,不好意思😣


魏剛59065987


A多用途輕型戰鬥機,二代多普勒探測雷達,作用:制空,對陸打擊

B作戰效能不變,優化機體結構(DSI進氣道)減少雷達探測反射面積增強隱身效果,雷達升級為三代相控陣探測雷達

C作戰效能,火控系統,掛載彈種變更,主對海對艦打擊。

將來可能直接A對陸,B制空,C反艦的形式進行任務劃分。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