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一線築起“防火牆”——東平縣疫情防控醫學集中觀察點建設側記

1月27日,東平縣確診泰安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月28日,再確診一例。疫情來勢洶洶,“防”成為工作的重要內容。

面對疫情,東平縣委、縣政府超前謀劃、科學決策,在銀山鎮規劃建設全市首個醫學集中觀察點,對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醫學觀察,有效阻斷了病毒蔓延擴散的傳染鏈,極大降低了人民群眾被感染的風險,為疫情防控贏得了主動。


疫情一線築起“防火牆”——東平縣疫情防控醫學集中觀察點建設側記


倒排工期 加班加點抓建設

東平縣兩例確診患者都出現在銀山鎮,為防止疫情擴散,建立醫學集中觀察點迫在眉睫。1月28日,凌晨4點,會議室燈火通明,工作人員一個個眼睛通紅,熬夜商量辦法。醫學集中觀察點如何選址,才能保證隔離效果,又能保證生活需求?“選在崑山排澇站吧,那裡遠離居民,有單獨的院落,也有水電,交通還便利。”“沒有比這再合適的地方了。”選址就這樣敲定。

一大早,銀山鎮安排資金30萬,出動鎮村工作人員和村民共50餘人,對排澇站進行改造。打掃衛生、清垃圾、建廁所、搬運床鋪、安裝電視、購置生活必需品,修整專用道路7公里,確保道路暢通。晚上12點,最後一遍消毒工作完成後,準備工作一切就緒。

“對有疫情風險人群進行醫學觀察,既是對自身和家庭的負責,也是對他人的負責,我們大家夥兒都支持和理解這個事。”崑山村一位村民說。

1月29日早上7點,在醫療救援隊指導下,與第二例確診患者親密接觸的6人穿好隔離衣、戴好口罩,進入崑山醫學集中觀察點。“這裡很方便,燒水壺、餐具齊全,還有電熱毯和電暖氣。”正在接受隔離的一位村民說。

未雨綢繆早當先。首期醫學集中觀察點只能提供11個房間,萬一再有疑似或確診病例,房間根本不夠用。1月31日下午,銀山鎮決定再投資60萬元,啟動第二處醫學集中觀察點建設。通過協調,選址定在臘山景區辦公房。1月31日晚9點連夜開工,臘山景區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將辦公設備全部搬出,並對房間進行徹底清空。

“2月3日晚,臘山醫學集中觀察點改造完工,具備了使用條件,可安置20名被觀察者,為疫情防控進一步提供了保障。”銀山鎮人民政府鎮長姚來濤說。


疫情一線築起“防火牆”——東平縣疫情防控醫學集中觀察點建設側記


隔離不隔心 注重人文關懷

1月28日,東平縣中醫院接到支援銀山的命令,抽調13名骨幹醫護人員,組成醫療救援隊,由副院長趙學剛帶隊趕赴隔離點。醫療救援隊成立臨時黨支部,每天安排2名醫護人員值班,每日為常規觀察留觀對象體溫兩次、查房兩次。

醫療救援隊員除了密切觀察留觀對象的體溫、症狀和體徵,還要負責隔離間、走道、用物的消毒,併為觀察對象提供心理疏導工作。

1月28日,正在接受觀察的一名人員被確診。得知情況後,患者的女兒精神高度緊張,出現胸悶、心慌、氣短等症狀。趙學剛知道後,立即對其展開檢查。“實話說,當時自己上去時,心裡也發怵,萬一存在情況,風險也很大。”事後,趙學剛對同事說。

檢查後,趙學剛沒有立即離開。他深知此時對方更需要關心與陪護,便對其進行心理干預,為她普及疫情防控與疾控方面的知識,幫助她緩解心理壓力。

為確保隔離效果、防止交叉感染,保障留觀對象基本生活需要,該鎮成立由鎮村幹部、醫療隊員組成的工作專班,對留觀對象進行包保,在外圍進行24小時值班巡守,由鎮村免費供應一日三餐。


疫情一線築起“防火牆”——東平縣疫情防控醫學集中觀察點建設側記


我們一直在 你們請安心

隔離時間長了,病人容易情緒波動,出現焦灼憂慮症狀。特別是有人確診的消息傳出後,一時間人心惶惶。患者的妻子更是壓力巨大,情緒異常不穩定。工作人員韓振民知道後,就主動與她交流,當起了私人心理醫生。

作為一線醫療人員,韓振民經常與病患直接接觸。心率監測、醫學評估、健康指導、心理疏導等,都需要面對面進行。當被問及是否害怕,韓振民總是笑著說:“有困難也要上,我是醫者,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

“孩子上九年級,馬上要中考了,怕影響他的學習。”患者妻子對孩子也放心不下。醫療隊員王慶彥瞭解情況後,就義務督促輔導孩子學習、寫作業,讓她安心學習。患者的妻子得知後十分感激。

為了一切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醫療救援隊員在特殊時期勇敢的站出來,舍小家顧大家,用醫護人員的職責和擔當對抗疫情,為觀察點的所有病患帶去了希望。

通訊員 李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