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說過了35沒有市場了,我卻看到身邊超過35的技術人員,跳槽都很容易?

珠三角打工


這還是要看職業的,有些職位是經驗性的,如中醫,是越老越吃香的。有些職業的知識技能更新太快,年過35如果沒有與時俱進不斷成長,是很容易被淘汰的,也就會呈現35歲後找不到工作的現象。

我以為,年齡是一項能否找到工作的參考指標,但絕對不會是最重要的指標。姑且不論經驗性職業的技術人員,即使是需要迅速不斷更新知識的職業的技術人員,只要你是這個行業的領先者,不管你的年齡多大,都是社會迫切需要之人。

你若落伍,年輕也沒用。你所領先,年齡再大,依然是你。


塵世行走的天堂馬


35歲的坎也是分人分行業分職位的。

第一種:分人。這裡只簡單的分男女。

這真的是讓我很不爽但又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現象,35以後的女性就業就不如男性。

我有一位表姐今年就過了35,平時比較注重保養,所以看起來就是二十八九左右的年紀,因為從九月份開始,她家小孩就上小學了,所以她也不願意讓自己太閒。前不久去找工作的時候,很多公司看到她的形象是,都是比較中意的,但是就在年齡上,被淘汰了很多次。所以,現在心灰意冷,自己開了一家店,自己當了老闆。

雖然結局不錯,但是現象就是這麼個現象,平時我們找工作的時候,也能夠看到,很多單位在招聘女員工時,年齡要求在20-35歲之間,但是招男員工的時候,年齡大多數在25-40歲之間,同樣都是15年,但是年齡段是不同的。

第二種:分行業。

就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行業,臨床醫療。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醫療就是我們看病買藥的地方,而在我們常識的認知裡,醫生、護士,甚至是藥房導購,我們都會偏聽一些年齡稍大點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年齡大一點的經驗足,我們可不想變成手術檯上的小白鼠不是嗎?

再有就是計算機行業,雖然這一行也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但是很多公司會比較偏向於年輕人,畢竟年輕人思路廣,不會形成固有思維。

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網絡應用比較廣,各種app的出現也是滿足了我們很多生活樂趣,也帶來了很多方便,而在這一方面年輕人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還有智能家電,歲數大一點的都已經習慣了親力親為,而年輕人就一直在爭取解放自己,完美的做一個懶人,所以,綜合而言,年輕一點的員工會成為計算機行業的主力。

第三種:分職位。

題主所說的技術人員就是一類,需要無數經驗積累的職位都是需要年齡大一點的,因為我們是無法通過一個人的長相外形看出這人的經驗,最簡單的,就是時間上的累計。

當然你也可以讓現場操作,但是我覺得很多公司在招聘需要經驗的人員時,很少會讓其現場操作吧。所以,公司們在一些職位的要求上,就會要求了某一職位上的工作經驗在**年以上,例如,司機、電工(技術人員),醫生等等。

總的而言,我是不太信服這種年齡的劃分的,一個人要是有心,那就無關乎年齡,一個人要是沒心,就是剛成年,他也會一無是處一生。


姽嫿v聲


【小螞蟻】的觀點:不要被局部現象所嚇唬,針對35以後沒有市場,這樣的說法一般都是出現在IT行業、互聯網從業者身上。

對於35歲的年齡,可以說是一個人生的分界線,對於一切的認知都已經成熟。性格也是趨於穩定,不會再有年輕人的輕浮氣息。

那麼,年齡越大越吃香的行業也是有很多,下面我就介紹幾個我知道行業:

1.會計;

我的一位同學,原來是學習計算機管理,如今也是做的會計工作。同時,她還是一位漂亮的女生,每次聊天除了講如何健身就是講她的工作,今天有幹嘛咯,過幾天又要報什麼班準備培訓考證。反正,對於財經方面的一些培訓和考證,她是特別的熱衷。

而且我身邊就有一個兼職的會計師,老婆的公司由於業務小,工作範圍比較單一,因此每個月的營業額也不高,沒有必要配備一個專職的會計師。因此,公司決定聘請一位兼職會計。除了極少數比較年輕,大部分的會計都在四十以上。同時,他們都是穿的工作裝,這樣不但感覺成熟穩健,還讓人有一種厚重感。

因此,會計絕對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可不要再說35歲以後就不好找工作了。

2.機械和電氣技術人員;

對於我的本職工作,我是很理解我的老前輩的。很多有高級職稱的老師傅,都是一些白髮蒼蒼,或者是兩鬢微微斑白。很少有二三十歲的同事,在遇到關鍵性問題的時候,都是這些老前輩擔當起現場總調度的職責。只有積累到足夠的經驗,才能起到把控全局的作用。

因此,只有時間的積累,才可能造就出一位技術能手。特別電氣這一塊,公司還特意的返聘了一位退休的電氣老技師,回廠擔任電氣部門的部長,平時就是培訓新人,出現故障擔當一個顧問之責。

3.醫生;

醫生這個可能不用我多說,西醫可能三五年就可以自己上手了。

對於傳承我們華夏五千年的中醫,據我瞭解,從開始學習到出師至少需要八至十年的時間才能自己單獨問診。

我的一個表弟就是學習的中醫,在學校系統學習五年,出來拜一個名師又得跟在身邊學習三到五年,才有機會自己單獨上手。

一個人,當中醫學有所成的時候,出來工作就已經差不多三十幾歲了。哪一個稍有成就的中醫不都是四五十歲才開始凸顯出來,除非遇見了學醫的神童。當然,這種可能只有小說裡面有了。

因此,中醫絕對是越老越吃香,沒有之一。國粹值得我們年青一代去傳承和發揚光大。

總之,各行各業也有很多都是越老越吃香。對於,35歲之後沒有市場,這只是針對做互聯網從業者,以青春換金錢。而很多行業是積累技術,好幾年以後才慢慢的凸顯其優勢。

如果覺得@職場小小小螞蟻講的不錯,歡迎大家加關注、評論、轉發!


職場Xiao螞蟻


別被個別現象給嚇到了,那只是很小一部分公司,很小一部分人員,並不具代表性,絕大部分公司都沒有這樣的歧視。35歲的技術人員,無論是技術還是為人處世,都是越發成熟的,35歲,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這個年齡階段的技術人員,無一不是公司的中堅力量,不可能被認為沒有價值的。

技術人員不同於其它職業人員,其規律是越老越吃香的,雖然剛畢業的起薪不高,雖然成長比較慢,但卻意味著到年紀大了就越來越值錢,該擔心沒有價值的並不是35歲的技術人員,而是剛畢業的或剛畢業沒幾年的技術人員,因為這個階段的技術人員正處於學習期,這個學習期也是很燒錢的一個時期,小到哪怕報廢一套模具,都可能損失超過10萬元,而到了35歲的技術人員,已經過了這個燒錢的時期,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認為這個人已經用錢燒出來了,燒成像工藝品一樣了,那當然會認為有價值的。

另外,技術人員的成長曆程本身就比較慢,往往要3年入門,5年入行,10以上才熟練,15年以上才勉強敢說精通,那這個時候就去到38歲左右了,而35歲正處於熟練與精通之間,作為企業方,巴不得搶著要呢,請問何來沒有市場一說?

我前幾天也提及過,身邊正好有一個40歲的工程師,只請了半天假面試,就拿到了漲薪幅度超30%的offer,而他所謂的面試也就是走個形式而已,也就跟別人談笑風生地喝了幾口茶就拿下來了,這哪裡會是沒有市場呢?

我本人已37歲,但同樣未遇到危機,相反地,我的簡歷已隱藏多時,但仍然時常會收到來自獵頭、來自招聘單位的“騷擾”電話。工作上之外,也時常跟一些舊同事、舊朋友聊天,他們也常常找我幫忙介紹工程師,說現在找個合適的工程師很難,其實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學歷大專以上即可,不限年齡,只要有經驗、只要有能力,薪資直接跟老闆談,不設上限,面談OK可立即到崗,可見,大家都是求賢若渴啊!

但現實當中為什麼還是有一部分人那麼害怕35歲呢?我認為,其深層原因,很可能就是由於自身實力的不足,由於自己沒有在35歲之前打下過硬的基礎,才會如此的心虛,才會認為35歲是一道坎,認為35歲之後將無工可打。

綜上,技術人員該怕的不是35歲這個年齡,而是怕到了35歲,卻不具備35歲該有的能力,這才是最要命的。


設計製造迷


“劍心精進筆記”為你解析:“職場人過了35歲就沒有市場”這種言論,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毫無道理。近幾年,類似於“35歲現象”“中年危機”這些話題之所以這麼火爆,主要是一些無良媒體出於某些目的故意炒作的結果。還有些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跟著人云亦云。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可以逆向思考一下: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那麼職場中35歲的人都去哪了呢?難道他們都去創業當老闆了?或者是失業在家,啥也不幹?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職場中的中流砥柱幾乎全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他們年富力強,經驗豐富,是很多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骨幹。

不可否認,確實很多公司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都會明確規定“應聘者年齡不能超過35歲”。但是,這種現象幾乎都發生企業招聘基礎崗位工作人員的時候。什麼是基礎崗位?就是不需要多麼專業的技術,也不需要多麼豐富的經驗。新員工簡單培訓一下,就可以勝任崗位工作。對於這樣的崗位,中年職場人和職場新人競爭起來,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而那些要求比較高的工作,比如像財務經理、營銷總監、技術主管這些公司的核心骨幹,從來都不會有什麼“年齡不能超過35歲”這種要求。

因此,35歲在職場中確實是一個“分水嶺”。工作經驗豐富、專業技術過硬、有一定人脈資源積累的人,要麼成為了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要麼成為公司的核心技術骨幹。相反,那些職業規劃不明確,沒有積累的人一旦失業,重新找工作確實會比較尷尬。一方面因為家庭原因,需要一定的收入保證;另一方面,他們又不能勝任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最後,提供兩點建議:

如果是你是職場新人,而且家裡沒礦,那麼就不要貪圖安逸,做那些成長性低的工作。因為“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如果你是中年職場人,遭遇了所謂的“中年危機”,而又不幸失業,不妨適當降低一下自己的期望。先低姿態進入一個行業沉澱下來,爭取成為一個行業的優質人才。畢竟,離退休還早著呢!

歡迎關注頭條號【劍心精進筆記】,每天分享各種職場進階乾貨。

劍心職場


確實,現在很多企業招工都會有年齡限定,一般都限定在35歲以內或者是45歲以內,超過這個年齡的就不要了,這就是為什麼總有人說過了35歲就沒有市場了。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對,我認為主要還是跟企業的用工年齡限制太嚴格和勞動者的能力大小有關,也與當前的勞動政策執行不利有關

處於35歲、45歲的人都是青、壯年勞力,正是拼搏奮進的時候,也正是承擔責任的時候。按理說企業應該大量使用這樣的勞動力,但是由於我們人口基數大、人口紅利多,有的是人供企業選擇,所以企業就有這個資本對勞動者的年齡加大限制,從而只使用企業認為的更年輕的勞動力。因為企業會覺得,越是年輕的勞動力越能高效產出,所以對於那些35歲以上的人員就不重視了,自然也不會使用,也自然沒啥市場了。所以,開啟更多大齡用工的市場大門鑰匙掌握在企業的手裡面,只要企業願意放寬用工年齡限制,那麼就必然有更多的勞動力進入人力資源市場;如果企業一直對用工年齡限定太嚴格、不鬆動,那麼必然會阻礙大齡勞動力求職,這些人進不了廠找不到活幹,自然沒有市場。

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個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35歲以後就沒有市場了,那就是勞動者的能力問題。確切的說,勞動者是否掌握過硬的技術能力和有前景的技術是他們能否有市場的根本保證。如果一個勞動者只能做普通的一線操作工作,沒有掌握任何過硬的技術,那麼年齡一大,很容易被人替代,沒有任何的市場競爭力,自然就會被企業拋棄,失去市場。如果一個勞動者懂一門技術,而這門技術又是企業所必須的,也沒有這麼容易的被替代,那麼即便勞動者的年齡比較大,都是很吃香的,都是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搶手貨。所以說白了,技術實力過硬的人從來不用擔心用工年齡的限制,哪怕退休了都有企業聘用當顧問的。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對勞動力市場影響很大,那就是勞動用工政策,如果勞動用工政策越有利於大齡勞動者,或者勞動部門在執行企業用人限制方面更加的積極作為,那麼也會改變很多大齡勞動者的就業難問題。直白說,如果勞動部門能夠有效管管企業限定的用工年齡太嚴格的問題,比如勞動部門對哪個企業敢規定求職者超過35歲的一律不要就直接重罰,自然就會很大程度上擴寬人力資源市場供給,那些35歲甚至45歲以上的大齡求職者就有了市場。所以,勞動部門的政策執行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

綜上,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過了35歲就會沒了就業市場,有的人年齡再大也不愁沒工作,除了技術能力因素外,還跟企業的用工年齡限制和勞動政策執行有關。


Sir聊HR


技術需要積累,積累需要時間,時間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年齡的增長。

比如許多傳統行業的技術工種,往往需要至少十年的不斷努力,才能培養出一個讓單位初步放心的熟手。

注意,是“不斷努力”,而不是坐在那裡混時間。

“不斷努力”多年,才能有過得去的技術,這樣的人肯定不會很年輕了。

同理,需要這樣技術的單位,不會因為前來應聘的人過了“35大關”就拒絕他們、嫌棄他們。

相反,如果來應聘的人年齡很小、但資歷豐厚,用人單位反倒要懷疑、擔心,“不敢”聘用。

.

跳槽很容易,是因為這種技術人員市場需求大

如果是一種陳舊的、已經快被市場拋棄的技術,或者使用範圍較窄的技術,那跳槽可能不是很容易。

因為用處少嘛,崗位自然也就少了,跳槽自然不容易了。

.

但如果這種技術正是當下時代所需要的、對許多單位來說很重要的,那跳槽這件事並沒多難。

對於一個市場需求大的技術能手來說,如果現單位讓他覺得不滿意,或者想有更好的發展,那他隨時可以跳槽。

.

有一些技術人員,年齡越大越吃香

工作難度越大,成長為一個“熟練工”的時間就越長。

如某些崗位不但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相應的政策變化、歷史沿革、市場需求,以及更為高深的專業技巧......

以上種種,非一定時期、非一定努力,難以達成。

所以,雖然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雖然技術革新很快,但依然存在著一些高度依賴專業度、依賴經驗、依賴積累的崗位。

這種技術人員,就是年到六十歲,也是眾多單位爭搶的目標。

.

總之,35歲以後的技術人員跳槽是不是容易,與他從事的專業的市場需求度息息相關。

如果市場需求大,自然跳槽容易,甚至是越老越吃香;如果市場需求不行,或者可替代性太強,那可能真是有點費力。畢竟,現在高學歷、高素質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多了。


也許雜談


35歲,是職場上的一個坎。但是,對一些行業或者崗位來講,不僅年齡越大,越沒有被嫌棄,相反,還越來越吃香。比如教師,醫生,還有工程技術人員,建築行業,電力行業等等,這些行業,更多的要注重積累,這些行業,更吻合1萬小時定律。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不僅不會被淘汰,相反,會越來越吃香,作用越來越大。所以他們如果跳槽。當然是很多地方搶著要,因為別人培養的人才,自己能夠不付代價就得到,老闆 當然開心。

35歲就業艱難,更多的是在IT行業,這也是有原因的,一就是互聯網軟件行業新技術更新換代太快,不注意學習,很容易就與新技術新語言失之交臂,但是,本身就工作繁忙,加班太多的IT人員,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新的語言與技術?而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先前掌握的語言與技術的市場就會慢慢的停止增長甚至萎縮,所以,所謂35歲對IT人員來說是道坎,其實更多的是指他手裡掌握的這門技術是到坎。再就是IT從業人員加班嚴重,對於35歲以上的人員來說,通宵加班或者長時間加班等等都很難以為繼,由其實這些大廠,加班文化嚴重,對這些大廠來講,他們當然願意要一些年輕的薪水又便宜的員工。

但是對於一個對加班來說並不多的企業來講,對IT人員的挑選就沒有那麼多要求,只要能幹活,幹好活就可以,這個時候,35歲的iT人員的從業經驗,就成了優勢了。需要辯證的來看待35歲現象。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網上很多流傳程序員35歲就失業的,其實這是對於那些技術不好的人來說。技術不好的人25歲一樣找工作難,一樣拿不到高工資。那些35歲以上的大牛,出去找工作都是很多公司搶著要的,年薪百萬,還有期權。所以說,能力永遠是決定因素。

35歲的人,差不多工作也有10年了,不管是技術能力,處事能力,還是穩定性,都比年輕人要好,35歲的人更容易拿高工資。看看阿里就知道了,p8以上的基本年齡都35了,他們都是年薪百萬起步,股票幾千上萬股,早就財富自由了,這些人出來找工作怎麼會沒市場?


住杭房產


先說下結論,35以上還是有市場的,只是相應的崗位少多了。

有關中國失業率的研究表明,從各個年齡段來看,36-45歲和46-55歲兩個年齡段的人群,在中國一直都是失業率比較低的人群。就我們平常的觀察,35歲以上的中年人一般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車子房子都有了,小日子還是不錯的。

但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卻是最焦慮的一群人,他們每天都在擔心自己過不去年齡這道坎,怕被公司勸退。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已經沒有了年輕時隨意跳槽的資本。雖然看著穩定,但一旦失去現在的工作,重新找一份好工作的代價要比一般大很多。

總的說來35以上的人,學習和工作能力固然沒有年輕人那麼強,但是放眼看去,這個年齡段的人,也不再單純地靠能力和技術吃飯了,多數早已經轉為靠人脈和人品,擴展其他能力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