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自造軍艦的探索之路,國造第五艦,“民生”號長江炮艦(二)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在楊樹莊、陳紹寬等海軍將領的努力之下,海軍發展終於步入正軌,開啟了海軍發展的快車道。雖然這一時期可視為民國海軍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在這一時期下水的國造艦艇,寥寥數艘而已,最大的也沒超過兩千噸,也是我國海軍發展的一把辛酸淚。

民國自造軍艦的探索之路,國造第五艦,“民生”號長江炮艦(二)

左為楊樹莊;右為陳紹寬

雖然戰艦的質量不高,但是相較於自辛亥革命以後各屆政府主持下,已經陷入停滯的海軍發展,終於再度重歸正軌,也是一件值得慶賀之事。而緊隨著“逸仙”號輕巡洋艦的成功下水,“三民主義”的第二艦,國造第五艦“民生”號,也隨即開工建造,也自然受到高層的重視。

民國自造軍艦的探索之路,國造第五艦,“民生”號長江炮艦(二)

成功下水的“民生”艦

按照慣例當時國造戰艦的開工儀式,都由時任海軍部部長楊樹莊主持,但由於“民生”號長江炮艦開工儀式當天楊樹莊前往南京參加四中全會,“民生”艦的開工儀式由時任代理海軍部部長陳紹寬主持。當天在海軍江南造船所,陳紹寬親自掄起鐵錘,在新艦的第一根龍骨上砸下第一根鉚釘,宣告正式開工。

民國自造軍艦的探索之路,國造第五艦,“民生”號長江炮艦(二)

參加開工儀式的陳紹寬(枕木上右側站立者)

上一篇文章已經和大家說到了,“民生”艦實際上為“民權”艦的改型,是一個放大版。(具體參數參照上一篇文章)而“民生”艦的其他參數,則基本上與“民權”艦相同,二者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只在精確數據上存在著略微的差距。

“民生”艦的動力系統也採用了和“民權”艦一樣的2座3缸3脹立式蒸汽機,配套安裝2座單燒燃煤水管鍋爐和雙軸雙銅質四葉槳。但“民生”艦的主機功率達到了2400馬力,比“民權”艦的主機功率略大。

民國自造軍艦的探索之路,國造第五艦,“民生”號長江炮艦(二)

試航中的“民生”艦

這也使得噸位較大的“民生”艦,在噸位較大的前提下,仍能達到與“民權”相同的12節航速,而且設計最大航速達到18節,超過了“民權”艦的17節最大航速。兩艦的煤艙容量相同,可載煤20噸,“民生”艦的燃煤消耗為每小時1.75噸。同時擴大了淡水水櫃的容量,可載水41噸。

“民生”艦的左右舷還各加掛了一艘汽油動力的機動艇,用於執行需要人員延伸的任務。而由於江南造船所早年間為美國建造炮艦的經驗,在一系列的內部裝備上,都沿用了美式標準,“民生”艦也在水密門、管網的鋪設以及其他等諸多方面延續了美式標準。

民國自造軍艦的探索之路,國造第五艦,“民生”號長江炮艦(二)

左為建造中的“民生”艦,右為設計者葉在馥先生

在武器配備上,“民生”艦的前主炮為一門日本“三年”式120毫米口徑艦炮,後主炮為1門100毫米口徑45倍徑“斯奈德”式速射艦炮。除此之外,“民生”艦還配備了日本“三年”式76毫米口徑高角炮1門、 “諾登飛”57毫米口徑機關炮2門、國造“三十節”式7.9毫米口徑機槍6門。

1931年5月5日,“民生”艦正式下水,11月12日正式成軍,加入以江防為主要任務的海軍第二艦隊。與同時期的國造“咸寧”、“永綏”、“民權”長江炮艦,以及改造的“大同”、“自強”輕巡洋艦一起,分段駐守遊弋在長江之上,為保證內河治安做出自己的貢獻。

民國自造軍艦的探索之路,國造第五艦,“民生”號長江炮艦(二)

“民生”艦120毫米前主炮

“民生”號長江炮艦的介紹精彩繼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