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制造工艺如何?

你是个渣渣


歼-20,是成飞奉献给空军的杰作,2018年春节前夕,让我空军昂首阔步迈入了第4代隐形战机俱乐部,令在新时实现战略转型的我空军如虎添翼,其正式服役对空军意义重大。

根据报刊、杂志、网络上图片和视频中歼-20画面来判断,机体整洁、光滑、蒙皮衔接处,都看不到一丝的缝隙,证明了歼-20的制造工艺先进,大量运用了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是整机装配合拢时成飞军工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赋予歼-20精美到了极致

作为美标第4代隐形战机,歼-20机体上,有很多设计细节,都凸显其先进性能,仅机首细微的细节,就从容不迫地展示了歼-20卓越的工艺性能

即便将高清镜头,推到极近的距离,歼-20的锯齿形状蒙皮接缝,依然是非常严整的,可用“完美”两个字来概括

歼-20翼根处,辅助的进气口,网状的结构,采用了吸波超材料制作;是在超算上设计、通过纳米级打印而成,除了吸波以外,此材料还可集成天线、传感器等。

仅从外形上,却看不出来,保证了气动和隐形的完整性;而其他的战斗机,此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进气口,顶多加个可自动关闭的口盖而已,采用网状的辅助进气口,成飞军工可谓匠心独运

机首的雷达罩,采用亚光材料,接缝同样采用锯齿设计;鸭翼尖部采用了切尖设计,非常平整,一点都不粗糙;鸭翼下方六边形格栅、机身上的标示采用了低可见涂装;座舱中仅有一根加强筋、显然非常简洁;机腹下的光电探头,类似美国F-35装备的宝石路光电探测器,隐形性能较好。

歼-20垂尾的尾梢,非常清晰展示了翼面周边,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所制作,且不同材料的衔接处,也极为工整;虽然由于频繁飞行,导致翼面污渍,但用肥皂水清洗即可,并不影响战机的隐形性能

图片中那条非常醒目的红线,是印度LCA光辉战机上所特有,实际上不是画上去的,而是常用的航空软铝,一般用于修补蒙皮受损的部分。

LCA光辉轻型战机,其机翼蒙皮在设计、组装时留下了拇指大的缝隙,因此,每一架服役的LCA战机上面都不得不用红色的航空软铝填坑。

作为军迷国平军史特地举了这个案例,能让读者体会到到中外的工艺差距,非常有说服力,不服,请先把蒙皮磨平了再说;况且,哪个飞行员会愿把性命交给用“胶带”贴蒙皮的战机。

本届莫斯科航展上,俄空军升空进行飞行展示的一架米格-35D战机,该机左翼的折叠翼转轴护板在飞行过程中突然脱落

,所幸脱落的护板并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战机飞行过程中,丢失机体零配件,且是在各国军方瞩目的莫斯科航展上,这个玩笑就有了国际影响力,是对俄战机质量优异的反讽,应该和工艺挂得上号。


国平军史


客观的讲,歼-20的制作工艺是个人认为国产机中最好的型号,一改国产机浓厚的苏式武器满身补丁的制造风格,正好印证颜值也是战斗力这句话。

世界上具备颜值第五代隐形战机的国际屈指可数,实际列装部队投入批量生产更是凤毛麟角,仅有中美两家,至于俄罗斯参照苏-57当前进展都是后话了。歼-20的出现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突破,还能体现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歼-20隐形战机布局前卫,做工精良,视觉感观流畅,是一款既有战斗力、又有颜值的先进战机;从历次公开的高清图片来看,都能佐证这一点。其实,歼-20制造工艺的提升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我国在战机设计制造领域长达数十年的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整套战机制造工艺和流程。

诸如,一体化部件成型技术最早在歼-10飞机上得到初步运用,后在运-20打飞机项目上也进行了运用;还有3D打印技术和全数字化设计技术,根据央视纪录片披露信息,歼-15是我国第一种全数字化设计的战机,同时首次使用了3D打印技术等等;这些新引入的设计、制造新技术,对于战机总体设计、制造工艺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机身蒙皮为例,机身蒙皮因所处位置不同其材质以及厚度都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本身很薄、面积相对较大,故而使得其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出于上述特性,在早年的飞机型号上,大块的蒙皮边缘不直、表面不平顺、铆钉密密麻麻,带给人一种做工粗糙的视觉感官。分析主要原因就在于制造工艺有限,蒙皮不能一次精确冲压或者拉伸成型,需要人工矫正、修剪来完成。

中国航空工业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征程,在航空制造工艺上不断接近西方水平,可谓是进步神速。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普及运用,各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和装配精度都得到大幅提升,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歼-15、歼-10B/C型、歼-16以及歼-20的出现,刷新了对国产战机制造工艺的新认知。

引用网友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歼-20打腻子的水平达到F-22的水准。这一切成功在基础上来源于国内航空制造也的自动化水平提升和新材料的快速发展,歼-20在部分部位使用了国产隐身超材料,大幅提升隐身性能;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局部制造工艺上尚有一定差距,诸如机翼鼓包、部分小蒙皮贴片等,尚需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鹰鸽分析


我要是说“歼–20战斗机”的制造工艺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不可能,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目前第五代战斗机有四个型号:F–22A、F–35系列、歼–20、苏–57,仅从外表制造工艺水平来看(里面也看不到)歼–20是最好的。
在这四型隐身机当中苏–57的工艺水平最差!从这张它的腹部照片
就能看得出来,腹部中间的舱门关闭根本就不严密,缝隙太大。
放大照片之后更加的明显,缝隙大的可以伸进一根手指!而且前腹部舱门周边似乎是有修补的焊缝...这说明苏–57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切割尺寸有严重的误差!致使舱门制造出来后两边大小不一,出现这么大舱门缝隙会严重的影响到苏–57的隐身性能,因为高性能雷达的探测波会进入到舱门内形成较强烈的反射信号,使苏–57被跟踪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而这张苏–57
照片上铆钉粗大,大量的凸出蒙皮表面,显然是1980年代的制造工艺水平,更让苏–57的信号特征增大,进而更加降低了隐身效果!国际上有部分航空专家说:苏–57根本谈不上是“五代机”标准,且不说是不是有贬低的成分,仅从苏–57的外表就与21世纪的飞机制造工艺水平至少有30年的差距!说明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航空制造业的水平是裹足不前的,能保持住已经很不错了。
这张照片根本想不到是澳大利亚空军刚刚订购的F–35A战斗机,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外漆就鼓胀、开裂、甚至剥落...显示出制造工艺欠佳!如果说苏–57有这样那样的制造工艺差是有复杂原因的,那么F–35是领引世界航空前进的美国制造的,出现这种工艺水准是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无独有偶,英国购进的F–35B用了仅一年时间外漆也大面积剥落,出现了多次的修补。

F–35出现问题也反应出美国的航空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了,航空工业是美国制造业当中最后一块相对完整并且在世界上领先的产业,但是从1990年中期后美国开始“互联网经济”、“金融衍生经济”...方面发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开始往这两个行业当中倾斜,造成了美国基础制造的“空洞化”,汽车、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等行业不是外迁到国外就是倒闭,造成了产业链条的缺失,更严重的是美国产业工人已经出现的“用人慌”也波及到了航空制造业,目前美国航空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虽说还有工作经验积累在里面,但是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这已经开始影响到美国航空制造业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水平,前些日子波音–737MAX出现研制的问题导致了全球停飞,甚至波音777这几天也有较大的设计问题引起的故障...所以F–35系列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奇,至于说F–35内部还有啥制造隐患现在还不得而知。


日本“三菱公司”组装出来
F–35被认为是比洛.马原厂出品还好的产品。

F–22A也未能幸免,垂直尾翼已经开裂!当然这也可能是长期使用的问题,但是变形开裂这样严重为啥不去整体性维修?不可能是因为资金不够,而是实在是没人修不过来。


美国制造最好的隐身飞机是F–117,它制造的那个年代正值冷战高峰期,美国的蓝领产业工人热情高、年纪轻、技术强、工资待遇高,就业充分,当时的航空工业产品真的是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可是现在不行了,都成了大腹便便,得过且过的慵懒超中年大叔大婶(参照《美国工厂》)。
歼–20的制造工艺看起来就舒服多了,这是因为我国的航空制造业目前正在兴起,是朝阳产业,更得益于我国教育和培养了大批的工艺技师,并且与国外的交流、承接飞机分工制造、总装时的工艺经验积累。

现代航空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但航空产品在制造工艺方面要求的技术水平极高,比如说:飞机的铆接工作,一架飞机上有几十个规格大小不一的铆钉、加一块得有数千个以上,将这些铆钉都完好而铆在它该铆的位置上是有很大技术含量的。
这些就是一个规格的铆钉,要求材质好强度高、尺寸一样光洁度高,不允许有划痕、裂纹、毛刺、起皱...等加工缺陷,一个两个的加工容易,几十个规格、数万个、数十万个批量制造...要求做到没有误差、缺陷是很难的,世界上可以制造航空级别铆钉的国家没有几个。


虽然飞机的铆接现在已经有了“自动
铆钻机”,完成了较大的过去需要人工来完成的工作,但是仍然有许多位置需要人工铆接完成,这就需要有高级铆接技师去完成,人工的铆枪有十多个规格对应不同规格的铆钉,怎样将铆钉准确的铆在图纸位置上,不超过允许值外的误差,并且不能有明显的凸出蒙皮...这些都需要这些技师在铆接的过程中凭借经验掌握力度,力度太大蒙皮会凹陷、力度太小铆不上去...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要不然为啥苏–57外表难看?样子完全是“多铆蒸钢”的蒸汽朋克!俄罗斯不想将飞机制造的更光鲜?缺人呀!
所以,要想航空产品质量高,需要不断投入、不断培训、不断传承,才能得到制造优良的产品,稍有懈怠马上就会在产品的外观上体现出来!


皇家橡树1972


歼20制造工艺水准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代表了中国军机制造的最高水平。

随着歼20服役数量越来越多,曝光率也越来越高,这款中国最先进的五代机更多的细节也呈现在广大军迷面前。歼20的制造工艺之高,也成了军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歼20的表面给人一种“溜光水滑”的高级感,以至于很多军迷惊呼歼20”漂亮的不像国产战斗机“。

毕竟中国军机制造一直沿袭苏联模式,工艺水准一直费拉不堪,甚至两架飞机的零件都不能互换。成飞在歼10项目上率先按照西方标准打造,开启了中国战机制造现代化的开端。

或许主观上的感觉不可靠,而成飞2018年拿下国家质量最高荣誉---第三届中国质量桨,这也是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第一个质量奖,则毫无疑问的说明歼20的质量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内顶尖。2019年成飞以“系统性提升军机项目质量水平的实践经验”被授予2019年“全国质量标杆”称号。

在备战今年的70周年阅兵活动中,空军试训基地某部的7架歼20比翼齐飞,考虑道该部总共不超过8架歼20,说明歼20的任务出动率、完备性非常优秀。

成飞经过歼7、歼10、枭龙项目的磨砺,在歼20项目上达到制造水平的高峰,总结起来,其高潮的制造工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机身蒙皮智能制造技术。

歼20等四代机由于隐身的要求,基本蒙皮无论在材料特性还是制造工艺上都比较特殊,为此成飞研制了先进的蒙皮制造技术,不但满足机身结构强度要求,而且蒙皮平整满足隐身需求。

看看苏57在工艺细节上的处理,就直到苏57隐身性能水平了。

2、通过歼20的研制,带动了国内先进材料研制水平的提升。

作为先进性极高、技术跨越大的国之重器,歼20的研制还带动了国内特殊材料产业的水平提升,比如隐身材料、碳纤维材料和大型一体钛合金机身大框等,带动了整个中国航空工业乃至制造业的水平提升。

3、成飞为生产歼20使用了脉动生产方式,不但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保障产品质量。

脉动生产是当前航空工业最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美国洛马使用脉动生产线一年可以生产超过100架F35。成飞歼20的脉动生产线虽然不是中国第一条飞机脉动生产线,但是仍然意义非凡。目前太行版歼20已经试飞成功,突破了发动机的供应瓶颈后,歼20的产能将会大大提升。

4、成飞在歼10、枭龙的研制中就实施彻底的全流程招标制,通过对子系统的严格招标,使得只有性能最好、质量最高的部件才能中标,从体系上就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

通过以上几点,歼20的质量工艺水平达到了中国一流,而且与美欧战机相比也毫不逊色。实际上,成飞的歼10、歼20在实际使用中一直就以质量号、可靠性高备受部队好评,这是理念、技术、管理多层次提升才达到的效果。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歼-20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集大成者,在工艺水平上当然要做到一丝不苟。既然是聊工艺水平,那咱今天就不说具体的性能参数等数据,单说说歼-20的工艺水平。笔者认为,歼-20在总体工艺水平上非常先进,有的技术要超过美国的F-22战斗机和F-35战斗机,可能有人会认为小编吹牛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歼-20使用了哪些新工艺。

首先是蒙皮接缝技术,从外观上看,歼-20早已摆脱了我国此前沿袭苏式设计思路的傻大黑粗的设计风格,不仅机身简洁光滑,蒙皮接缝处十分整齐,就连锯齿状的舱盖接缝等等都是一丝不苟,十分的光滑漂亮,整体感非常强。有的人会问,外观要求这么高的工艺水准,除了好看又有什么用呢?事实上,接缝铆钉等整齐与否直接决定了战机在告高速状态下的阻力大小,也就直接决定了战机的机动性,此前,正是因为普通铆钉会增大阻力,飞机上才换成嵌入蒙皮的平头铆钉的。

有人会问了,歼-20这么先进,为什么还需要铆钉连接呢?事实上,不仅仅是歼-20,像美国的F-22和F-35战机,还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战斗机,其机身蒙皮都是用铆钉铆接的,因为战斗机的机身蒙皮大量使用镁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这种材料焊接性能不良,而且焊接结构容易在高空寒冷环境下,受热胀冷缩影响,下图就是美国的F-22战斗机,其机身铆钉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可以看看歼-20机头的特写,战斗机的雷达罩都是可以打开的,而歼-20机头上的雷达罩,为了隐身性能采用了锯齿状的接缝设计,即便这样,雷达罩在合上后也完全看不出接缝来,这样的制造工艺是非常难的。

我们再来看看歼-20的机身内部,此前有报道称,我国的歼-20用上了钛合金整体大框,钛合金大框的加工难度很高,目前歼-20的最大一块大框位于弹仓附近,属一体加工,强度极高,而歼-20钛合金大框的大小比美国的F-22更大。

然后再说说歼-20的座舱,虽然目前没有公布歼-20座舱内部的具体情况,但是根据此前珠海航展上模拟训练的座舱推测,歼-20采用了全玻璃化的座舱,其主显示器与F-35战斗机的主显示器类似,由两块液晶屏幕组成,中间没有隔开,方便显示各项参数,在加上歼-20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对目标成像,歼-20的机载电子设备也是非常先进的,而且得益于歼-20硕大的机首雷达罩,其搭载的探测组件高达2000个到2200个,发射功率也达到了了24千瓦,是五代机中的第一。

最后说说隐身涂层吧,从外界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到,歼-20的隐身涂层随时都能够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这一方面是因为歼-20隐身材料良好的附着力,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地勤和飞行员爱惜装备,精心保养的结果,反观美国的F-35和F-22战斗机,都曾暴露出隐身涂层脱落的情况,在战场上,这将大大影响隐身能力,总的来说,歼-20的多项工艺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美国的F-35和F-22。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银河战舰展风骚,细丝无痕尽折腰。要问此机何处造,回头笑看赞神州。

歼-20隐身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绝对NO.1机型,其机体外形流畅,机身表面光洁度高,比往日歼-10、歼-11,甚至歼-16战斗机上大量铆钉存在,坑坑洼洼的表面,完全是两个工艺层级的事。歼-20隐身战斗机机身主结构全部是一体成型,远超过美国制造的F-22战斗机和俄罗斯苏-57战斗机,反观美国F-22隐身战斗机现在都出现了大规模破损现象,大批F-22隐身战斗机机身涂料、铆钉都出现破损,说实话都不知道美军地勤怎么维护了。而俄罗斯-57战斗机看着就不隐身,整体工艺还在苏-27战斗机身上徘徊,机体加工工艺一点都没有提升。

反观歼-20隐身战斗机,其工艺特点已经堪比F-35战斗机,达到了世界最强水平。从现在来看歼-20隐身战斗机采用了多种先进工艺,比如3D投影装配,无缝集成电子装配系统,专门的隐身涂料机器人,其中自动化的隐身涂料喷涂工艺在增强歼-20隐身战斗机的可探测性方面功不可没。

而歼-20特殊的外形如果没有自动化机器人喷涂的话,很多地方绝对不可能这么匀称,特别是歼-20DIS进气道的鼓包设计,覆盖了吸波材料,自动化机器人可以直接喷涂。同时,歼-20隐身战斗机大量采用了脉动式生产线模式,再一次提升了中国战斗机生产工艺,不会再像以往生产歼11系列战斗机,必须一个机位等待全部完工后在推走,而是一个工位就干几个活,干完了直接推走,往下一个工位再次组装。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和资料整合,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

军事天地


歼20战机是当今世界少有的几款五代机之一,由于这款战机是新时代的产物,它几乎在所有技术领域都有一定的后发优势,除了发动机推力略显不足外,歼20战机在其他方面都有与美俄等国同类产品一较高下的实力,就歼20的制造工艺而言,我个人认为,它是所有五代机当中最优秀的,连美军的F22、F35战机亦没有歼20那样完美的机体工艺,至于苏57,那更是落后我们很多年。

我们姑且不论歼20战机的机体工艺采用了3D打印技术,整个机身看起来既顺滑又平整,它所使用的铆钉全部都有标准规格,在实际切割当中,这些铆钉的误差非常小,凡是有不合规的铆钉就会马上被废弃。此外,我们还采用了非常先进的隐身涂料,这种涂料不仅极大减少了战机的雷达反射面,进而有效提高了战机的隐身能力,与此同时,我们的涂料更加持久耐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掉皮脱落的情况。除了上述优势,歼20战机非常注重“严丝合缝”,无论是座舱盖还是内置弹仓,一旦相关部位关闭必然是无缝对接,光这点俄罗斯的苏57就很难与我们相比。

著名军事专家泰勒·罗格维曾经在美国军事网站《驱动者》发文称赞歼20的制造工艺,他表示,歼20的机体构造实现了无缝连接,锯齿状的武器舱门设计、整齐划一的铆钉孔、光滑的机体表面,这些超乎寻常的工艺技术让他记忆深刻。关于歼20战机的制造工艺水平,泰勒·罗格还表示,他认为歼20在机体工艺方面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F22战机以及F35战机,中国在战机研发的大多数领域,已经完全超越俄罗斯。

话虽如此,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我们不会盲目贬低他国,但也不会瞧不起自己。更何况,抛开其他不谈,美俄五代机的制造水准还真的比不上我们,啥话都不多说,大家看图片,从图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到俄罗斯苏57战机机腹部位的巨大裂缝,初步估计至少可以伸进去两个指头。此外,它的铆钉孔太大,且并不规整,甚至战机蒙皮上还有大量凸起,正因如此,广大网友才称,俄罗斯的机体加工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当然了,这种说法有点太夸张。

除了苏57,美军也没有那么神乎其神。众所周知,澳大利亚、英国等国曾购买了美制F35战机,可是,这些战机还没被使用多久就状况百出,大面积外漆脱落更是家常便饭,请问,这样的工艺水平如何能够保证隐身能力,如果真的发生冲突,F35战机不一定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毕竟,以色列的F35战机就被叙利亚干下来了,洛马公司也因为F35战机存在种种问题而多次停止生产该型战机,这些都是有理由的。F35如此,F22也好不到哪儿去,前不久它的固定垂直尾翼甚至发生了开裂事件,美国军方明知道问题所在却没有维修。

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航空工业水平正在逐渐下滑所致,尤其是现在的美国盲目吹捧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导致大量精英人才从事上述行业,能够沉下心来搞研发的人越来越少,航空研发部门的大部分研究人员,其年龄普遍超过了40岁,一方面这预示着美国研究人员经验丰富、技术相对高超,另一方面,他们即将会出现人才断层的情况。这些或许才是美国五代机制造工艺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战甲装研菌,欢迎关注


战甲装研菌


歼-20工艺怎么样?平时想走近它也难,毕竟现役装备嘛,自然要保密。然而并非人们没有走近它的机会,珠海,开放日,阅兵,没有歼-20压场,举座不欢。

魂舞大漠还有一个小决窍,以摄影师的角度,去观察歼-20,不只纤毫毕现的工艺看得见,视角不同,它的美也大不一样。在西方,即有专业的摄影师,不只为卖军火广告推销,在让人感到美的同时,引爆内心震憾。我们也有,只是还没有更多地出现公众视野中。到现场感受歼-20的呼啸,当然是好,没有机会的网友,可以收集一些专业摄影师的威龙照片,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番,你会发现美,甚至美得你睁不开眼睛。

过去,有人给我们的军机换涂装,说一换装立马高大尚,但言涂装也是战斗力,其实无病呻吟一种病态美,我们的军机也很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懂得欣赏,首在要珍惜,可以先给歼-20一角色定位,也许知道了歼-20是什么,才能有发现美的冲动。

它是有隐身能力的五代机,位于世界科技前沿的飞机,它每一处的工艺都会精心独到,刚出世的时候,被网友们惊呼为银河战舰,或说黑丝带,黑丝带的意思,就是说充满着黑科技,明此,就会真正懂得它的价值。其次具备一定技能,建立一点专业知识,才知道如何比,比什么,不然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飞机造出来图的是一个使用,不能使用的飞机也就是一个绣花的枕头,我们的歼-20是实用的,因而大放异彩,受到追捧,如名星一样。


魂舞大漠


说起歼20,那绝对是令国人振奋的事情。不吹不黑,歼20的制造工艺仅次于F35战斗机。第四代战斗机的机身材料分为钛合金,复合材料,铝合金等等。钛合金的制造工艺有整体闭模锻造,热等静压铸造,电子束焊接,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有树脂转移成型。歼20战斗机究竟用了什么制造工艺,的确不好说。在网络,基本上就是知道的绝对不会说,能说的都是不知道的。但是可以根据F22战斗机使用的技术推测一下。

F22战斗机的材料主要为钛合金,复合材料,铝合金。其中钛合金部件使用了整体闭模锻造,热等静压铸造,部件之间的连接则使用了电子束焊接技术。钛合金部件主要是机身大梁,框架等。F22战斗机上使用钛合金热等静压铸造技术的部件主要有机身隔框,机翼主梁,尾梁,方向舵支架,机身横梁。而使用整体闭模锻造技术的部件有机翼隔框,后机身发动机舱隔框。F22战斗机的蒙皮全部都是由双马来酰亚胺材料制造的,工艺为树脂转移成型。其一体化的座舱盖则是以聚碳酸酯为原料,采用9个工艺流程直接成型技术。可见,F22战斗机使用了众多先进的制造技术,要清楚,F22服役于2005年,距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掌握了复合材料之树脂转移成型技术,钛合金大型整体关键构件激光增材技术,3D打印等等。最起码,歼20战斗机的制造技术不会低于F22。歼20的主承力梁应该采用了钛合金激光增材技术,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激光增材技术投入实用化的国家。所以说,在制造歼20时,使用这项技术也是很正常的。歼20的机身隔框或许采用了3D打印。机身部件之间的焊接也会用电子束焊接技术,其实真空电子束焊接并非什么新技术,在制造“WS-10”发动机的机匣时,就采用了真空电子束焊接。


歼20战斗机的一体化座舱盖或许也是以聚碳酸酯和丙烯酸为材料制造的,采用了注射成型的工艺,极大的节约了时间。

从歼20的近距图片中可以看到,其机身蒙皮极为光滑,蒙皮之间的接缝处均被设计成锯齿状。但还是可以看到铆钉,其实蒙皮要固定到机身上,只有采用铆接了,这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处理方式不同而已。


像F35战斗机,是用柔性导电材料将蒙皮之间的缝隙填充起来,所以铆钉几乎就看不见了,只会看到一片一片蒙皮。其实,在细处观察,F35战斗机也是遍布铆钉。

而歼20战斗机的各种舱盖之间连接十分紧密,可以说是严丝合缝,铆钉也是沉头的。歼20战斗机的每一处细节都值得去细看,处理极为完美。

尤其是B2轰炸机的这张图,看完简直大呼奇迹。当加油盖翻过来时,还以为机身上没有一丝开孔呢,真的是严丝合缝。

所以说,歼20的制造工艺也是很强大的,或许制造不出来,像F35那样面积巨大的蒙皮,但也不差。(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歼-20战机作为我国首款按照美军提出4S标准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机,其超强的隐身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已经超过美军F-35战机,直逼美国F-22战机,这对我国空军是莫大鼓舞,也是对我国科研工作者二十年磨一剑的肯定。

根据央视报道歼-20战机机身近距离的镜头,我们清楚看到歼-20战机蒙皮的铆钉十分稀少,而且其铆钉全部都在油漆之下,这说明我国对歼-20战机标准如美军对F-22战机严苛,可见歼-20战机制作工艺正在逐渐缩短差距。其实,歼-20战机也很少采用焊接这种落后的工艺技术,再加上采用沉头铆钉这种严格打孔,沉头铆钉与蒙皮完全合为一体,这样做目的就是减少雷达反射面。

歼-20战机也采用隐身材料增加其隐身能力,并且其机身的复合材料,也让歼-20战机机身强度和机身重量减轻,再加上我国在3D打印技术的领先,这都让歼-20战机融合更多先进技术。现在,歼-20战机作为五代战机气动布局最复杂的战机,在机身细节也是相当考究,不仅在歼-20战机鸭翼前缘、垂尾后缘、机翼襟翼等采用复合材料减少雷达反射,还在机鼻、机身尾部下面的垂直安定面。

歼-20整体机身相当整洁和光滑,这都让战机隐身性能发挥到极致。所以,歼-20战机制造工艺绝对不是盖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