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時間只是人的錯覺,時間不存在嗎?

弄潮科學


好奇怪人們是怎麼知道愛因斯坦說過這話。如果時間真不存在,那愛因斯坦的兩個相對論將變得一文不值,因為相對論就是關於時空的理論。我想是有人曲解了愛的原話原意。



如果愛因斯坦真說過這話,我想也不外乎兩個意思。第一,愛因斯坦和閔剋夫斯基都把時間看成是一維特殊的空間,和三維空間合稱“四維時空”,他認為時間本質上也是空間,不存在單獨的時間,時間和其它三維空間是不可分割的。而人們卻把時間看成是不同於空間的東西,所以愛因斯坦認為這是人的錯覺。第二,我們平常所說的時間是意識概念時間,是為了描述物質世界抽象出來的概念。人們每天看到太陽東昇西落,看到生老病死,看到時鐘在滴滴答答,覺得有種東西在流逝,於是人們把這種物質的運動流逝稱為時間,當然是作為獨立於空間之外的存在。這種時間本身是沒有方向性的,實際上這不是真正的時間本身,只是人的一種感覺,甚至可以認為它不存在(愛因斯坦說的就是這個時間),存在的是真正的時間,就是不可逆轉的宇宙演化。

把幾個鐘錶放置在遠離太陽地球和人類的茫茫太空中,鐘錶仍然在運轉,鐘錶刻度示數仍然向前增加。這說明時間不只是太陽的東昇西落和人的生老病死。把幾個鐘錶放置在不同運動速度的參考系中,對於同一觀察者而言,這些鐘錶的刻度示數明顯不同,相對觀察者速度越大的鐘表的刻度示數變化越小。這說明時間是真實存在的。

空間是宇宙膨脹運動出來的,膨脹運動是空間的特徵。既然時間也是一種空間,那膨脹運動也是時間的特徵。宇宙演化就是膨脹運動,所以宇宙演化就是時間,如果宇宙不演化,那時間也就不存在。但演化是宇宙存在的意義和方式,所以時間也是存在的。

空間不空,裡面充滿了場物質,時空只是作為場的結構性質而存在,而非實物質本身。總之,時間和空間作為實物質是不存在的,它們都不是實物,但作為物質的存在形式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這就好像運動不是物質,但運動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一樣。


物原愛牛毛1


愛因斯坦應該並沒有直接表達“時間不存在”,他只是表達了時間不能脫離空間而被單獨描述。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要先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時間到底是什麼?

時間到底是什麼?

如果大學學的是物理學專業的同學,應該在很一開始就要著重瞭解時間。其實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初中的物理學教材,第一章一般是測量,其中時間的測量就是很重要的一項。高中的第一章一般是運動學,而第一節一般也是和時間有關的(打點計時器)。

說這些是做什麼呢?在物理學研究中,其實要研究一項東西之前,我們要先做定義。只有定義清楚了才可以研究,這是牛頓時代留下來的傳統。那我們就先來定義一下:時間。

如果直接定義,你會發現,根本無法定義,你根本不知道時間是什麼?那其實也還有個辦法,也是牛頓給的,那就是可以測量,也就是測量定義。答案是:可以。

我們仔細想想,古人如何知道時間的?實際上,他們是看天象的,一個白天一個黑夜就是一天,月亮繞地球一圈就是一個月,太陽繞地球一圈就是一年(當時是地心說,指的是太陽每天在天球上的位置變化),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時間是週期性發生的事情。再回頭來感受一下,我們的鐘表其實也是週期性的振動進行計時的。所以,我們可以把時間理解成周期性的運動。

光速是絕對的,時空是相對

所以,既然連時間都是要靠週期性運動來進行測量,這就說明時間本身也會受到運動的影響。它不是絕對地流逝,而是取決於你運動的快慢。所以,時間是不可以被單獨描述的,它需要和空間一起被描述。

而我們感受到的時間的流逝,其實目前來說科學家是認為和熵增有關,但這還只是一個假說,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


鍾銘聊科學


凡是坐過火車的人,都會有過這樣一個經歷。就是,當對面的火車緩慢行駛時,坐在靜止車廂裡的你,會覺得自己所在的列車正在反向行駛。這就是視覺上的錯覺!

此外,當我們經常使用人類一詞時,久而久之,就會覺得人類真的存在。然而,人類僅只是關於人的抽象概念,其在現實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時間也是如此,其僅只是關於事物變化的抽象概念。然而,用久了,就感覺時間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事物,而不再是方便我們描述物體變化的工具與度量。

特別是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度量光子相對於空間勢能變化的物理參量——弛豫時間即頻率的倒數,其與抽象的時間是同一個物理量綱——秒,從而使具體的物理參量與抽象的概念相混淆。於是,得出了速度越快,時間就會變慢的荒謬結論。

自然界無處不是變化的。如果自然界只存在著一個真理的話,那麼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就是“自然界是變化的”。

原本物體的存在狀態會隨其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不同的改變,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用抽象的時間概念取代了物體本身的變化,認為速度或質量會導致時間的變化,就會使我們人類迷失在自己的認識之中。

比如,認為人的運動一旦超過了光速,就會使時間倒流,穿越回過去;認為人若以光速旅行,就會長生不老等。

這些都是時間概念異化的表現。其不僅會引起我們在認識上的混亂,而且還會使光速披上了神秘的面紗,使光子與其他物體完全割裂開來,認為光子的質量絕對為零。

實際上,由於存在著物理背景即存在著由最小粒子構成的量子空間,任何物體的運動都會受到該物理背景的影響與束縛。不存在絕對自由運動的物體。

所以,任何物體都有兩種不同的能量存在形式。其一是相對於自身的動能,由物理參量速度來描述;其二是相對於空間的勢能,由物理參量弛豫時間來度量。

光子的特殊之處,僅在於其質量非常小,以至於光子的能量變化主要是其勢能的增減,從而表現出速度的不變性。

反之,物質是由高能光子組成的封閉體系,其在接近於光速運動時,會因受到作為物理背景的量子空間擠壓而解體,從而還原為離散的光子,由質量轉化為能量。

這就是為什麼,物體無法超越光速的原因。於是,根本就不會出現因速度導致延年益壽或時光倒流的現象。其僅只是,將抽象的時間概念異化為獨立存在的個體,所進一步得出的錯誤結論。

作為物體存在的條件,速度會決定物體與空間的相互關係,從而影響物體自身變化的速率。只是,具體受到空間影響的大小與方向,對於不同的物體來說,是不一樣的。由此也可以證明,並不是速度影響了抽象的時間,而只是速度改變了具體物質的變化。

總之,自然界是變化的,時間是我們關於自然界變化的抽象概念和度量變化的認識工具。在現實的世界裡,時間是不存在的,其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具體事物。


淡漠乾坤


“人”活的是“心”,“心”無形無相,無處不遍,無時不在,無物不是,無覺不察,靈明不昩,本自俱足一切,超越一切不離一切。

對於“心”來講,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因為,我們的“心”一念即可超越所有的時間和空間。大家不妨仔細想想,你一念能不能想起上小學的事?你一念能不能想起生病時的痛苦?能不能想起過世的親人?能不能想起……;實例太多了,沒事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好的想一想……

也許有人會說,既使我能想起過去的往事,可不代表已自己真的已經超越時間。準確的說,過去的時間是“心”在經歷,“心”在經歷過去時間發生的事,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如痛苦、悲傷、孤單、喜悅、激動………等等,現在我們在回想起過去時間發生的事,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感受呢?我們的“心”是不是又經歷了一次同等的體驗呢?是不是我們的“心”已經超越了時間的限制回到了過去呢?“是的”!

所以,時間是虛幻的,我們的“心”超越一切不離一切,我們一念就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既可以回到過去的時間,也可以來到將來時間。至於怎麼用“心”,那是個人的問題了。如果你的“心”始終停留在,痛苦的時間裡,那你必將飽受痛苦的煎熬;如果你的“心”始終嚮往著美好,你的生活一定會充滿快樂和陽光。

會用“心”者圓融一切,活在當下,共嬴人生!十方三世的佛、菩薩、祖師大德都是用“心”來超時間空間的智者、覺者!





今令我見



先打住,愛因斯坦的本意是認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絕對獨立的,他沒有說過時間是人的錯覺,也沒有說過時間不存在,所以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

不過我們倒是可以探討一下,時間到底是什麼?它會是人類的錯覺嗎?答案是看你怎麼理解,科學家告訴宇宙大爆炸是時間的起點,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時間是不存在的。


這是因為有一些研究認為,時間的本質實際上是質量和能量的交換,物質不停的重組和交換,才讓我們感覺到了時間的存在。

那麼物質的存在依託於空間,而宇宙的空間是大爆炸產生的,在宇宙大爆炸在發生的一瞬間,物質,空間和時間同時誕生,它們之間的關係既互相依託,又互相結合在在一起。

所以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是不對的,時間和空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它們不可能單獨存在,但科學家們又告訴我們,宇宙在誕生之前是一個奇點,這個奇點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形式,為什麼會發生爆炸。

答案是沒人知道,人類也想象不出來,所以宇宙的奧秘實在太多了,人類的研究還太有限,在現有的科學基礎上,這些問題是無解的……


種植恆星



科學家提出時鐘測量空間中物質變化的數值順序,在空間中,空間是一個基本實體;時間本身不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實體。

時間概念作為測量事件

持續時間的一種方式不僅非常直觀,而且在我們對物理系統的數學描述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我們把一個物體的速度定義為它在給定時間內的位移。但是一些研究者理論上認為,牛頓關於時間是一個獨立流動的絕對量的觀點,以及時間是時空的第四維度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他們提議用一種更精確地對應於物理世界的觀點來代替這些時間概念:時間是對變化的數字順序的度量。

沒有時間維度

通常如何假設時間是起自變量作用的絕對物理量(時間,t,通常是x-顯示物理系統演化的圖表上的軸)。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測量過t。我們測量的是物體的頻率、速度等。換句話說,實驗上存在的是物體的運動和時鐘的滴答聲,我們將物體的運動和時鐘的滴答聲進行比較,以測量物體的頻率、速度等。就其本身而言,t只有一個數學值,沒有基本的物理存在。

這種觀點並不意味著時間不存在,但是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比絕對時間的概念更大。因此,雖然4D時空通常被認為是由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組成的,但研究人員的觀點表明,將時空想象為四維空間更為正確。換句話說,正如他們所說,宇宙是“永恆的”。


“閔可夫斯基空間不是3D + T,而是4D,科學家認為時間是發生物質變化的物理實體的觀點在這裡被更方便的認為時間僅僅是物質變化的數字順序的觀點所取代。這種觀點更符合物理世界,在描述直接物理現象方面具有更強的解釋力:重力、靜電相互作用、電子順磁共振實驗傳遞的信息都是物理現象,直接由物理現象發生的空間攜帶。”


正如科學家們所補充的,這個想法的根源來自愛因斯坦本人。


“愛因斯坦說,‘除了我們衡量時間的事件順序之外,時間沒有獨立的存在,"時間就是事件的順序:這是我的結論."

正如科學家們計劃在未來研究量子空間有三維空間的可能性。

“時間是空間的第四維度的想法並沒有給物理學帶來太大的進步,並且與狹義相對論的形式主義相矛盾,宇宙似乎是三維的,在這個三維空間中,沒有“長度收縮”,也沒有“時間膨脹”真正存在的是,物質變化的速度在愛因斯坦意義上是“相對的”。

空間中的數字順序



研究人員通過想象一個光子在空間的兩個點之間移動,給出了時間概念的一個例子。這兩點之間的距離由普朗克距離組成,每一點都是光子可以移動的最小距離。(這個運動的基本單位是普朗克時間。研究人員解釋說,當光子移動普朗克距離時,它只是在空間移動,而不是在絕對時間移動。光子可以被認為是從點1移動到點2,它在點1的位置是在點2的位置之前,也就是說,在數字順序中,數字1在數字2之前。數字順序不等同於時間順序,即數字1在時間上不存在於數字2之前,僅在數字上存在。

正如研究人員解釋的那樣,如果不把時間作為時空的第四維度,物理世界可以被更精確地描述。正如物理學家恩里科·普拉蒂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指出的那樣,哈密頓動力學(經典力學中的方程)在沒有絕對時間概念的情況下,定義得很好。其他科學家指出時空的數學模型不符合物理現實,並提出永恆的“狀態空間”提供了一個更精確的框架。

科學家們還研究了兩個時間概念的可證偽性。科學家認為,時間作為空間的第四維度的概念——作為進行實驗的基本物理實體——可以被時間不存在的實驗所證偽。庫侖實驗是一個實驗的例子,在這個實驗中,時間不是一個基本的實體;從數學上講,這個實驗只在太空中進行。另一方面,在時間概念中,時間是空間發生變化的數字順序,空間是給定實驗發生的基本物理實體。雖然這個概念可以通過一個實驗來證偽,在這個實驗中時間(用時鐘測量)不是物質變化的數字順序,但是這樣的實驗還不知道。


牛頓關於絕對時間的理論是不可證偽的,你不能證明或否定它,你必須相信它。”。“時間作為空間的第四維度的理論是可證偽的,在我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證明有強烈的跡象表明它可能是錯誤的。在實驗數據的基礎上,時間就是我們用時鐘測量的東西:我們用時鐘測量物質變化的數字順序,即空間運動。”

這有什麼意義


除了對物理現實的本質提供更準確的描述,時間作為變化的數字順序的概念也可以解決關於兔子和烏龜的悖論。在這個矛盾中,兔子越快,烏龜就在比賽中領先。儘管兔子跑得比烏龜快10倍,但他永遠也不能超過烏龜,因為兔子跑的每一個距離單位,烏龜也跑1/10的距離。所以每當兔子到達烏龜曾經到過的地方,烏龜也稍微向前移動。雖然兔子永遠無法超越烏龜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但是對於這個論點有缺陷的原因有許多不同的解釋。

在這裡,研究人員解釋說,這個悖論可以通過重新定義速度來解決,因此兩個跑步者的速度都是從他們運動的數值順序中推導出來的,而不是從他們在時間上的位移和方向。從這個角度來看,兔子和烏龜只在空間中移動,兔子可以在空間上超越烏龜,儘管不是在絕對時間上。

研究人員還簡要考察了這種新的時間觀如何與我們直覺地感知時間相吻合。許多神經學研究已經證實,我們確實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感覺。這一證據導致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大腦用一個發出神經滴答聲的內部“時鐘”來代表時間。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對這一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並表明大腦通過檢測不同神經群體的激活,以空間分佈的方式來代表時間。儘管我們認為事件發生在過去、現在或未來,但這些概念可能只是我們經歷空間物質變化的心理框架的一部分。

在我們看來,穿越過去和未來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只能在太空旅行,時間是他運動的數字順序。


軍機處留級生


時間的倒數就是頻率單位赫茲,目前時間基準利用的就是銫、銣和氫原子核內部的能級躍遷,而輻射的電磁波頻率作為基準,理論上銫鐘500萬年誤差1秒。可想而知,上述原子核應該無論在宇宙任何角落、時間,輻射出的能級躍遷頻率都是一樣的,換言之無論多麼遙遠,任何地方的任何環境,計時間隔都是一樣的。


GPS定位利用的就是精準的時間頻率。但衛星在我們頭頂高速運動,受重力場影響小,必然就存在相對論效應修正,大約每天修正50個微秒。也就是說,在衛星上的銣鍾頻率還是與地面是一樣的,但地面與衛星的信號傳輸中,誤差了幾十微秒。


在同一時空域,時間間隔是一樣的,不同時空域信號傳輸的相互時間間隔是不一樣的。好比“天上一天,人間一年”。那麼以我們地球計時方式來描述更遠星系或黑洞,你覺得這樣的計時方式還準確嗎?


電磁波輻射需要傳播,傳播就需要空間和時間,光、電磁波和各種射線傳輸距離是按光年計,是星系之間傳遞的我們能觀察的信息。電磁波、可見光和各種射線本身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內部等輻射出來的產物,類似於銫鐘銣鍾以穩定週期頻率輻射一樣。但是跨時空觀測到的信息,其事件發生的時間間隔是不一樣的。由於愛因斯坦賦予了光速不變原理,也就是說光速是宇宙真空中最大速度,既然光速度不能變,那麼只有時空變。比如,黑洞尺寸就很小,所以光靠近黑洞時,要保證光速不變,就只能拉長時間。如果說宇宙中,還存在與黑洞極端相反現象話,時間可能會被壓縮至瞬間至無窮小,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比如宇宙大爆炸產生的那個奇點,就沒有時間。


活的自在點


這些學問,常人知道不知道的問題不大。愛因死談,似乎也也有些太固執。你死談沒準兒徒惹討厭,末了讓人家唯恐避之不及,成了愛因死坦,只能坦而然之,難道還為這個真死去嗎?何苦呢!

即是錯覺,將錯就錯,反而省心了。通常人們離開地球是不太容易的。即便那太空飛船能帶你出地球轉悠一圈,體驗一下這種錯覺。一般人花不起那份旅行費,身體不挺好的你也受不了那個罪。

既然這樣,咱操這份兒閒心不成了瞎張嗎?不出地球,說時間是錯覺就是胡說,吃的太多了!我們滴大能人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你說這道理不是反了嗎?真馬虎不得啊!瞪著眼擼了袖子甩開膀子,稍不留神那錢就成了別人的了,你還錯覺呢。這不叫傻呀?反正俺看著不算靈!

這悟空問答也有時候不問正格的事兒,你說跟些個凡人扯這個幹嘛!除了你們有點經濟效益,別人就算有,既不能治家也不能置產,純粹是打嚓玩兒呢!虧俺個糟老頭子有空跟你聊這種閒天兒,這是怕閒壞嘍,年輕的們該幹嘛幹嘛去,可別耽誤這瞎張工夫,忙去吧啊!


西山逸隱


本來想反駁一下,但你們說是愛因斯坦說的,那就算了吧!時間不存在又存在,愛因斯坦說的它不存在,所以時間不存在。時間存在,不然哪裡來的前塵往事,悠悠今古,開拓新紀元,公元前,公元后,還要書寫人類新篇章等等!

怕你們糾集在與不在,來折中一下吧!時間是一個哲學概念,這樣就可以爭論了。爭論的結果都好像有道理一樣!有時我在想,他們說時間不在,但我都真真實感知到了它,我們感知到時間永恆移動,時光像流水一樣流走,其實是錯覺,時間其實一動不動,所以他們說時間不存在!還有誰說時間存在,那把你關在屋子裡,不見天日三天三夜,然後問你幾點了啊,你知道嗎?看來時間真的不存在。但分明日出日落,濤走雲飛,花開花落又如此真實呀,時間還是在的嘛!我看見太陽一寸寸東昇,一寸寸西下,就是日和寸,即時,從東往西走的過程為間,間隔的間,組合起來為時間。哦,原來時間在這兒,也真實存在啊!


上古精衛鳥


存在也不存在。人類在漫長曆史歲月演變過程中(文明本質是自然成長),根據白晝黑夜、四季輪換現象制定了時間(參照工具),以此(工具)更好的服務人類,其本質也是區域空間運轉規律(韻律),人們制定和不制定時間工具對區域空間韻律本不會衝突,韻律已然存在不會影響其運勢,韻律是地球文明中萬物生靈生存、延續的基礎條件,主要受太陽系影響大一些。如果說時間不存在是人們的錯覺,也可以這樣理解,這種思維就是超越區域運轉規律的束縛,超越人們普遍意識形態認同的時間工具,即:宇宙時空,其本質是宇宙萬物,宇宙韻律、運勢,不存在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