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会兵败大渡河呢?

胡椒大神二号


石达开被困大渡河时,军师连出三条妙计为何仍然改变不了结局?

1862年石达开率大军进入四川,为早日攻克成都;石达开制定了取道川、康边境,抄近路抢渡大渡河的战略方针。

为策应主力抢渡大渡河,石达开派手下大将赖裕新为先锋直取大渡河,不料先锋军在中坝州一带被清军击溃。赖裕新牺牲,先锋军全军覆没。先锋军覆灭,石达开仍然坚持原先路线,率领主力大军抢渡大渡河。

但此时骆秉章已经有了防范,急调总兵萧庆高、何胜必等清军重兵部下重重埋伏,阻击石达开。就在石达开一筹莫展之际,军师曹卧虎向石达开连献了三条妙计。庆远攻坚战失败之后,曹卧虎成为了石达开的军师。对于曹卧虎的资料,历史上鲜有记载。后世学者在研究石达开兵败紫打地的原因时,都认为是曹卧虎出了馊主意。

石达开

那么,曹卧虎真的是平庸之辈,是他的馊主意最终害死了石达开吗?

答案是否定的。从石达开兵入紫打地,到石达开全军覆没,曹卧虎连续提出了三个妙计,第一计是:兵入紫打地,抢渡大渡河,第二计是:罢兵求和,南撤突围,第三计是:背水一战。

这三个计策在当时的情况看来是最正确的方案,如果按照曹卧虎的这三个计策来实施,石达开部绝对不会在大渡河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凌迟处死。

既然曹卧虎出的都是妙计,那为何不能拯救石达开,不能避免全军覆没的悲剧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西征军先锋

一 痛失要地,贻误战机;抢渡疲软,遭遇天灾

由于先锋军赖裕新的败亡,四川总督骆秉章察觉到了石达开的战略意图,于是在去大渡河的大路两边排下了重兵,准备伏击石达开。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军师曹卧虎献出第一计,兵发紫打地,抢渡大渡河。

兵发小路紫打地抢渡大渡河有三大要点:一是小路清军兵力少,二来小路在受到伏击时队伍容易分散隐蔽不至于全军覆没,三来可以占据松林署等地筹集粮饷用作军需。而攻克小河这个据点才是战略的核心,攻占小河就可以避免大军在渡河时遭到对岸的清军袭击。

然而,石达开在进入紫打地后,并没有迅速占领小河,而是让队伍休整,筹集军粮,直到下午才下令渡河。此时大批清军已经抵达,小河已经囤积了重兵。石达开大军三次渡河都遭到对岸清军的炮击,放弃了继续抢渡,准备第二天再行渡河。没想到第二天大渡河水暴涨,石达开无法抢渡,被困大渡河畔,最终陷入死局。

如果石达开进入紫打地后迅速占领小河(那个时候的小河才有土司兵500人,团练兵500人,石达开大军2、3万人),兵在当天抢渡,就不至于贻误战机。即使在清军大部队抵达支援后,也该趁其立足未稳,全军抢渡,即使损失惨重也不至于全军覆没,总有一部分队伍能够突围成功。但石达开在三次抢渡失败后就下令休整,第二天再渡河,第二天河水暴涨,彻底杜绝了生路。

二 求和不成,南撤突围不及时,兵行险道丧失了有生力量

大渡河水暴涨,一时难以消停。石达开部被困大渡河,于是军师以石达开的名义写了几封信给清军王应元,罢战求和,网开一面。王应元自然拒绝,曹卧虎见王应元不让路,又写信希望能够开通商贸。此时石达开部已经缺粮,士兵处于饥饿状态,急需补充粮食。两封信都被王应元拒绝后,曹卧虎劝石达开“由海棠大道突围南行。”(见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第1555页。此时突围,虽然可能会损失惨重,但依然能够保存一部分队伍,不至于全军覆没。

然而,正在石达开犹豫之际,清军王应元等已经率兵四面包围而来,南撤之大路已经断绝。血战三天后,石达开才率领残部7000余人走险道突围,石达开率残部沿大渡河而走,两岸是悬崖峭壁,无处攀爬,前后又有清军围追堵截,手下将士死伤惨重,大量有生力量被消灭。残部到达老鸦漩时,石达开部已经无任何粮饷充饥,战马已经吃光,队伍中出现了杀人吃肉的境地。

石达开退守最后的据点利济堡时,手下仅有三、四千人了。到此时,石达开部已经无力回天了。

石达开入川题壁

三 背水一战,假诈降成了真投敌,玷污了一世英名

困守利济堡,已经是无力回天。曹卧虎建议石达开率部死战,即使全军覆没也能全忠义的清名。但此时石达开念及部下生命,宁愿一死已拯救全军。

石达开认为“(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但却希望清军能“宏施大度,胞与为怀,格外原情,宥我将士,赦免杀戮。则达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然达舍身果得安全吾军,捐躯犹稍可仰对我主,虽斧钺之交加,死亦无伤。”(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61页。)曹卧虎觉得诈降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再献一计,写下一个诈降表,投到清军曾仕和部。曾仕和曾多次劝降石达开,因此诈降计策选以曾仕和为突破。

石达开被困地

当时的计策设想是,以诈降为诱饵,等部队过了河就立刻反击,占据当地筹集粮草后再迅速突围。曹卧虎写完诈降表后,便跳河自尽。为迷惑敌人,表明投降的意志,石达开与五岁的儿子石定忠到清军大营投降。不料,清军早已经有准备,石达开当夜就被投入大牢,与部下分别关押起来。石达开这时才意识到清军诱降是假,诈降之计已经无法实施。

据文史资料记载:“二十七日,唐友耕兵自北边来。应刚即协释达开父子及官佐护送渡河,部属二千余仍留堡地安置,并允以数日休息,给资遣还。五月一日,友耕复石达开,亦诳抚之。惟达开见所部阻渡,诈降计绌,阴自悔恨。越日,友耕竟派队送达开诣成都,旋被害。部卒二千余,则于五月五日,悉杀于大树堡。”(许亮儒:《擒石野史》。)

石达开诈降非但没能拯救部下性命(部下两千精壮被杀于大树堡),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因投降受污。如若当初拼死一搏,还能全个清白名声。

石达开被俘

有此可见,军师曹卧虎的三条计策是当时情况下最好的选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贻误了战机,使得三条计策都没能顺利实施。石达开虽有妙计,也依然改变不了兵败身死的结局。


稗史候说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能征善战,几乎百战百胜。就连曾国藩,都被他打得要投江自杀。这样一个神勇之将,为何最终会兵败大渡河,结局如此悲惨呢?

(石达开剧照)

石达开年少时便侠名在外,他虽年少失父,不得不早早撑起家业。但由于他聪明好学,并没有误了习武读书。再加上他为人正直,因此在当地很被人敬重。

石达开16岁时,受洪秀全相邀,参加了金田起义。

当时的石达开,虽说年少,却是太平军中一员不可小觑的虎将。

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长沙突围时阵亡。长沙城下的太平军,顿时陷入清军的包围中。当时形势紧急,石达开率军西渡湘江,占据河西阵地,屡挫清军。不光让被围的太平军转危为安,还趁势拿下了岳阳和武汉。随后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清军无不溃逃。最终,太平军成功占领金陵。

随后,洪秀全将金陵改名天京,并在此定都。

诸王也在定都后纷纷强占民田,扩府纳妾,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唯有石达开洁身自好,既不纳妾,也不与民争利,因此在诸王中,他的威望最高。

起先,石达开被留在天京辅佐天王杨秀清,并帮助杨秀清建立了许多规定。

其中包含男女分营,士兵不可抢掠百姓财物等。特别是在他的建议下,太平天国对曾参与起义的百姓很宽待。他们想回家种地,亦可;想继续参与作战,亦可。

由于这些规定深得民心,因此吸引了全国的百姓纷纷投靠太平天国。一时,太平天国贤名远扬,就连列强都派人来观摩学习。

(太平军西征)

同年秋天,石达开率军西征,先后攻下泸州、安庆等地。

石达开深知根据地的重要性,因此在他镇守安徽时,做户籍登记,开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并建立省郡县的行政机构……为根据地的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和机构。

另外,他在军队的管理上,纪律极为严明。他还重视地方治安,鼓励工商农大力发展,并制定公平的税法……这些良好的政策,很快就让民不聊生的安徽再现生机,经济也因此繁荣起来。收上来的税收,亦为太平天国后期西征提供了经济支持。

就在太平天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候,太平天国却爆发了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不光诛杀了东王杨秀清,还屠戮了上万将士。

石达开得知后,心急如焚,只得暂停前线作战,赶回乱成一团的天京,制止韦昌辉继续杀戮。

然而韦昌辉却对石达开起疑,准备也将他诛杀。幸亏石达开跑得快,才逃过一难。但他全家老小,却死在了韦昌辉的手中。

石达开回到安徽后发起靖难,要求洪秀全诛杀韦昌辉,以平民愤。

一时响应者四起,许多心有不满的太平军,也转投到石达开麾下。

洪秀全眼看石达开势大,只得诏令镇压韦昌辉,将他处以极刑。

事变平息后,石达开愈发得到上下拥戴,这不由得引起洪秀全猜忌。

(洪秀全剧照)

为避嫌疑,石达开只得再次离开天京。

然而,此时的石达开非常悲凉,一方面他忠于太平天国,另一方面他对洪秀全的所作所为又非常失望。最后他只得拉起一支队伍孤身作战,企图以一己之力,拱卫早已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

石达开往来南北15省,多次与清军作战,企图建立新的根据地。可是军队内部由于看不到希望,不少将士出逃,或者投靠清军。早先拥兵10万的石达开,在且战且退中,兵力也随之锐减。与清军作战更是败多胜少,根本无法建立根据地。

石达开计划从湖北入川,攻占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不过那时候,追随他的将士,只剩下3万余人了。

1862年5月,石达开率军渡过金沙江,抵达大渡河。

此时,对岸并没有清军。石达开眼看人困马乏,于是下令休整一天,次日渡河。

谁知当夜天降暴雨至次日不歇。

大渡河跟着洪流暴涨,根本无法行船。

对岸地方政府得知消息后,马上奏报上级,同时又派出团练,伪装成清军,在对岸来回走动。

不明就里的石达开,误认为清军大部队,已在对岸安营扎寨,因此迟疑不前。

又过了两日,四川总督骆秉章率领数万清军追了过来,迅速将石达开的队伍团团围住。

石达开只得冒死突围。清军见太平军人数少,又疲乏不已,觉得这是个机会,因此在交战中,个个凶猛如豺狗。

眼见突围不成,粮草尽绝。石达开为了能给追随他的部下留条活路,只得冒死与骆秉章谈判,表示只要能放部下离开,他愿意投降。

经过协商后,石达开解散了部队,除了2000余人愿意投降清军外,其他人则平安撤离。

谁知清军出尔反尔,在把石达开押往成都受审后,便将这2000人悉数屠戮。

石达开亦以“谋反”之罪,被凌迟处死。

石达开由此成为悲情英雄。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石达开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石达开又称“石敢当”,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将领,在起义初期攻城掠地,屡建奇功,为太平天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天京事变”后,他率众脱离洪秀全,转战广西、湖南等地,最终在大渡河全军覆没。

一个叱咤风云的任务,在出走天京后,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大渡河一役后身陷绝境,最后惨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不知道是不是在天京的几年,打仗的手感待没了,出走前后的石达开简直判若两人。石达开的失败有多种因素,但从军事上讲,他在大渡河的失败归结起来只有三点:

天时

石达开抢渡大渡河之时,正好赶上了大渡河的洪水期。真是人赶上倒霉,喝凉水都能噎到。

洪水期的大渡河河水暴涨“十余丈”,加上大渡河的河道又十分复杂,石达开可以说根本不能无法渡河。

地利

石达开率领的本就是孤军,一没支援,二没后勤,可他却贸然进入紫打地绝境。前无出路,后有追兵,石达开彻底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人和

石达开进入紫打地境内后,一路烧杀劫掠,这引起了当地彝民的强烈不满,当地土司王应元率领部族拼命抵抗。本来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石达开还有一线生机,可他将这最后的机会也给抛弃了。当年毛主席就曾说过“本来彝民和石达开的关系,开始是友好的,但因石达开疑心太重,把关系搞糟了。”

仅从军事上讲,石达开从其失去“天时”“地利”和“人和”之时起,就已经注定了他的悲剧。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学斋


【石达开血溅大渡河】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杨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将自己由“九千岁”封为“万岁”。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洪秀全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随后韦昌辉偷袭东王府,杨秀清和家人被杀,以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并痛斥韦昌辉乱杀无辜,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从此,石达开再也没有返回天京。

1857年9月,天王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持“义王”金牌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天王,表示无意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此后,石达开辗转各地,孤军作战。

石达开欲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于1863年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准备渡河。但此时天降大雨,百年不遇,河水暴涨,无法行船,太平军多次抢渡不成,被清军包围,粮草用尽,陷入绝境。

清军派人到太平军营谈判,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向清军“求死”。经协议,石达开投降,押往成都,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但后来清军背信弃义,剩余两千太平军被全部屠戮。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迟处死。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但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叹为“奇男子”,连四川布政使刘蓉,都赞叹说:“临刑之际,神色怡然”。

就这样,石达开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甲历史


好汉难敌四手,猛虎难敌群狼;石达开率领一部分部队离开南京后,实际上是脱离了太平天国大本营的控制,即使他自己再厉害也是独木难支啊,在大渡河被围歼。

石达开为何率兵离开大本营?

这个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后,北伐与西征不断取得胜利,进入了全盛时期。于是乎高层开始了享乐主义,权力斗争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东王杨秀清认为自己功劳最大,想当万岁,那天王洪秀全自然是不答应了,所以杨秀清就假借天父和天兄下凡附体来向天王洪秀全要权,而且在北王和和翼王面前盛气凌人。洪秀全忍无可忍,私下密令北王和翼王带兵杀掉杨秀清。

于是,北王韦昌辉率先发难,杀尽东王全家老小,还趁机把翼王石达开一家老小都给做了,翼王石达开一看不妙,走为上策,就带领本部兵马出走天京;为了平息民愤,洪秀全就处置了北王,让翼王回来,但是经过这么一档子事儿,洪秀全也不信任翼王了,还派自己的两个哥哥掣肘石达开,于是石达开再次出走天京,和清军转战各地。

石达开独木难支 兵败大渡河

没有了天京大本营的支持,粮草供应兵源补充各方面都不充足,翼王石达开独木难支,终于在贵州大渡河被清军围困,最后遭遇兵败被杀。多好的一个局面硬生生的被自己人给弄乱了。也正是天京之乱,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


你懂得zyt9573


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后,封洪秀全为天王,扬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石达开为翼王。开始了攻打清军的征程,后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先后战死。又封秦日钢为燕王。

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到天京后,扬秀清与洪秀全的矛盾开始激化。扬秀清认为自己军功最大,最会打仗,是洪秀全外其王的实际军事领导人。洪秀全称万岁,他只九千岁,不公平,他要与洪秀全平起平坐,称万岁。在拜上会时洪秀全称上帝儿子,上帝派他来传教,领导众人,我扬秀清则说自己上帝,有时装神,逼迫上帝儿子洪秀全。这一次,在朝堂上当着洪秀全和大臣面,故技重演,要洪秀封他也万岁,洪秀全被迫答应,于是起了杀心,要杀死扬秀清。

于是洪秀全想到北王韦昌辉,因为有一次,韦昌辉哥哥犯了军规,要打二百军棍,于足韦昌辉替哥哥向东王扬秀清求情,免除二百军棍,扬秀清未给面子。

于是扬秀清与韦昌辉言和意不和

产生了矛盾,积怨很深。1856年九月二十日,天王洪秀全下圣旨派人送给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钢让他们带兵进京灭掉东王扬秀清,于是他二人带二万精兵直扑东王府,杀掉东王及手下上万人,血流成河。韦昌辉和秦日钢一商议,把石达开家人十几口人也杀掉,再杀石达开,以后只有他两人为王。便把石达开家人也杀了。


石达开得到天京事变消息,马上带兵五万进京,找到天王洪秀全,说韦昌辉,秦日钢太过分,杀了东王扬秀清及将士,还杀死了他家人,必须法办韦昌辉,秦日钢,于是洪秀全下令杀掉韦昌辉等人。石达开老婆随军末杀,家人都被杀光了。翼王石达开成了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他提拨手下阵玉成,李秀成,叫天王封二人为王,洪秀全也提拨他洪家另两兄弟为王。用以制衡石达开,防止他军权太大。由些天王洪秀全与翼王石达开也产生矛盾。后石达开带领太平天国二十二军队负气从天京到安庆。后清军进攻天京,洪秀全要石达开回兵天京,石达开只用陈玉成,李秀成带几万兵马回京抵抗清军。

后清军进攻安庆,安庆失守,石达开率领十几万太平天国军,往山区转移,被清军国追堵绝,到达大渡河边,石达开拿出二十万两白银给彝族首领,同他们借个道,过大渡河,首领头人当时同意了,石达开派侦察人员过河观察,发现河对面沒有清军,正收集船只准备大部以过河。石达开随军妻子给石达开又生了一个儿子。其它儿子被韦昌辉杀了。这个儿子到来,老来得儿子的喜悦冲昏了石达开头脑,决定暂停渡河庆祝三天。可就是这三天时间,给清军包围石达开创造了机会,清军花重金买通了彝族首领头人,同意联合灭太平军。三天过后,正遇暴雨,大渡河水狂涨,水大流急。彝人和清军突然进攻,加上粮草用尽,一时大乱渡河,十几万人太平水中弱死清军杀死,被俘也被杀死。石达开及太平军全部灭亡了。

后来,红一方面达到大渡河,蒋介石说,让朱毛红军成为笫二个石达开。但红军在毛泽东正确指挥下,刘伯承与彝族头人小叶丹结为兄弟,他们帮助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淀挢。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蒋介石让红军成为第二石达开计划破灭。


蔡哥谈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里最完美的男人,没有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毁家纾难,领四千客家战士“羽翼天朝”,被封“左军主将”。


石达开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在中国南方民系中坚守下来的“南渡汉人”。也是最勇武的汉人的活化石。

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受冯云山影响最大。冯云山毕竟是有文化的,参加过科举,懂得制度建设。怎奈冯云山死得早,最后权力平衡后的架构就成了杨秀清是实际上的决策者,而洪秀全成为“精神领袖”。

而太平天国前期权斗的身影中从未出现过石达开。1852年萧朝贵在长沙阵亡,太平军被清军反包围,石达开挽狂澜于既倒,取得“水陆洲大捷”,跳出包围圈,并且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在这里面就形成了杨秀清战略上的指导,石达开战术上的挺进。


从1853年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开始,到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逼得曾国藩要跳河自尽。

石达开赢得了炒米对太平天国的所有好感。但是石达开这样受到双方都尊重的人,最终兵败大渡河,还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炒米翻开现象看本质,炒米窃以为以下几点:

第一,与“拜上帝教”空想主义的彻底决裂。从石达开崭露头角以来,所占之地,并没有按照“精神病人”洪秀全的空想主义,去搞空想主义建设;而是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并且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这是一个“少说些主义,多做点实事”的榜样。因此他不但赢得了炒米的好感,还赢得了江西人民的好感。当时很多人认为如果按照石达开的模式继续下去,兴复汉室天下,也未曾不可实现。然而“太平天国”根子里的病,不可能将这个现实达成。在电视剧《太平天国》里这么一段,说左宗棠化名“高季左”(左宗棠字”季高”)去拜访石达开,让他放弃“拜上帝教”,尊孔重儒;提出“兴复汉室,驱除鞑虏”。石达开佯装不知其是左宗棠。看到这,炒米就表示遗憾了!如果左宗棠得到采纳,结局抑或另一个走向了,

可惜左宗棠的这条计策是无法被洪秀全和杨秀清采纳的,因为采纳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上帝之子”和“天父代言”都是假的,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石达开没有足够的军队,更没有足够的后援。因为他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带走,而是留守拱卫“天京”,这说明石达开虽然对“洪秀全”很失望,但不愿与洪秀全刀兵相见,都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发生这种情况,着实心痛啊;他宁愿向西开辟新的根据地。我们的政治观念不同,借着你的名义打下的江山我不要了,军队也留给你。我自己带着几个愿意跟着我的重新去打江山。他的做法表面看是负气出走,实则像极当年朱元璋的做法,得了郭子兴的恩惠,所有的部队都给你郭子兴,自己带了几十个人重新打江山;


第三,对西征的形势判断失误。四川的情况完全不同于江西。四川在清朝,相当重要,西北、西南用兵,四川一直都是清朝钳掣各路军马的重中之重的地方。另外,四川各族的土司们也是绝对不容他人染指自己的地盘。也就是说石达开进军四川,缺乏群众基础;


第四,太年轻,缺乏权力斗争经验。
无意中涉入太平天国的权利斗争,他把自己的主力部队全数留给洪秀全,只身离开“天京”,一路向西,逐步随员不过几千人马。

最终弹尽粮绝,竟然轻信崇实与骆文忠,以自己一命,换取几千将士活命。

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元芳,你怎么看?


炒米视角




基本上我认为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现实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处理问题的原因。

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处于一种惊弓之鸟的状态。



惶惶然不可终日,顿时感觉外人还是靠不住,只有靠亲戚才能包住自己。于是乎唯才是举或者说看重才能,就变成了任人为亲,熟人关系人情关系变成重点,这正是,管理团队中,特别忌讳的。

他封了他的两个哥哥为王,分散和牵扯翼王石达开的权利,这样的话。石达开心理压力增加,感觉,了被不信任,甚至恐惧。于是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离开了天京,兜兜转转于全国各地。这就是天津兵变,最后引来的后果,这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另一方面,全国团练成长起来了

从开始清政府懵懵然一头雾水被打得乱跑,到组织起来对付太平天国,这是重要的变化。湘军曾国藩,淮军李鸿章,还有全国各种团练。等等都是对付太平天国的组织。所以说,金田起义以来,这时候整个大环境已经变了。清朝政府从开始的没有准备,仓促应战,到现在组织起来,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汉人站了出来,已经可以和太平天国,形成抗衡了。这时候选择离开无疑是不明智的。



第二点。石达开读书人出身,心志高洁,品行端正。容不得别人诬陷或是不信任,甚至于恐惧,唯恐稍有不慎,重蹈东王北王覆辙。加之太年少,对复杂的高层人事变动缺乏耐心和自信心更缺乏“纠缠”的本领,于是,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分开,永远的分开!这其实有点像太年轻谈朋友,说不对了一言不合就分开

重要的是他一个人分开不要紧,带走了一大批看广西精锐的主力,这些力量对太平天国是一个极大的分解和削弱。然后他兜兜转转,兜遍了大半个南中国。到了很多地方,湘西,湖南,广西。中间虽然打过胜仗帮助了天京。但最后因为没有根据地,还是跑到了大渡河畔,也就是,云贵山川之间。你想想看,从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跑到跑到这个贫瘠的 云贵高原,又来到了滔滔的大渡河旁边,而且没有目标,颇有点慌不择路的感觉。最终失败被杀,真是可惜。



这里面的再细分原因呢?

我分析,

一个就是,他比较爱护自己声誉,用现在的话说有点脸皮薄,太刚不够韧性,不愿再和洪秀全共事,而且也缺乏权利纠缠的自信心

再一个,他们没有很好的经营,一个根据地和天京,互为犄角。这是他在战略上认识不够,没有考虑到根据地的重要性,也许当时情况不允许吧!这就要历史学家考证了。

第三,轻信敌人,轻信土司,要知道红军过彝族地区的时候,完全不同,刘伯承元帅和小叶丹是结成了把兄弟歃血为盟啊,而他和当地土司,仅仅是金钱的交易,和他的白银哪能跟当地政府比呢?还有就是他行动迟缓,据说,当时为了给他小孩过满月,又浪费了几天时间,这是盲目自信了,战机上懈怠了。最后一个小条,就是他准备以自己赴死的方式想换回将士们的生,要知道,有将有帅才有棋局,没将帅就一盘散沙,随意丢弃,那还有谈判的权利。



虽然这种舍身取义的行为是非常高尚的,但是,作为战略家来说,未免少了一些机智,太容易上当了。他的弟兄,被骆秉章尽数杀害的时候,非常痛苦气氛又无可奈何。

石达开的悲剧逃不开,大环境的改变,更逃不开他自己的判断,和太过刚直的失误,终究是年少,应该从大局出发,勇于斗争善于纠缠,不轻言放弃。

无论如何,石达开少年英雄,16岁到32岁光辉而高大,民国以来倍加推崇,甚至有人传言他出家当了和尚。死的是替身。可见老百姓对他的热爱。


天高不算高3269


极度荒淫头晕胀,无边享乐眼花昏。这句形容后期的太平天国再合适不过。

定都天京后天平天国领袖不思进取,固守半壁江山,并沿袭了封建专治政权,制定严格的尊悲等级制度,导致领袖与部将矛盾重重,随后“天京事变”中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展开冲突,石达开全家被韦昌辉杀害。天京事变后,天王洪秀全对万达开的威望产生忌恨,便广封同姓王,石达开权力逐渐被架空。万达开面对此况要么消沉至再遭杀生之祸,要么发动政变自立为王,要么远征不归。便率十万之众远征(无后援,脱离大本营)



石达开先后辗转于江西,渐江,湖南,广西,云贵,艰苦征战四年,大小征战数百次,且大都是且败且行,没有建立根据,军中时常缺粮军心不振,石达开执意入川,而四川是清庭战略要地有重兵把守,又有湘军踞守,清军兵力占绝对优势。此次又选择大渡河为进军路线,消息走漏被清军察觉,在部队一半过河后万达开已察觉不对,紧急撤回部队,此时又暴发山洪,此后被清兵合围。石达开数次突围未果,为保全余部,石达开写信给敌将骆秉章愿以自己一人之死换下投降残部之性命,此后石达开被残杀,放下武器投降的太平军也被残杀。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其根本原因是其太平天国政权封建化,和内部不和,直接原因是孤军深入,战略失误。


历史军武研讨员


石达开欲入蜀地开基业,但在大渡河全军尽没,原因有三:1,石达开自离天京后,一直转战于各地,目标不明确,也无法建立根据地,无法得到有效补给。

2,长期转战,使将士疲弊,没有目标的转战等于“流串”,故人心不稳,部队战力日益衰落。

3,在大渡河边的石军本就己是强弩之未,却又错过最佳渡河时机,导致无法过河而陷入清军包围;石达开本人意志消沉,对革命胜利失去信心。最后轻信骆秉章的假招安,想以一死保全残部性命。结果却只有少数人突围,大部被歼灭;

石达开本人貝有高风亮节的,与部将从容就义,但自他离开天京孤军转战起就己注定必败的命运。退一步讲即使能够攻占四川局部,也不会被地方势力接纳,会受到川内、川外清军围剿,最后仍难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