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为什么要害白起?

夏有凉风61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白起威胁到范雎的地位

范雎帮助秦昭王从宣太后、魏冉手中成功夺权,也因此成为秦昭王最信任的人,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应该说,范雎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在外交上,他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在对外战争上,他屡屡使用反间计,在情报战场上重创敌人。长平之战,秦军能赢得辉煌的胜利,除了战神白起的功劳之外,范雎也功不可没。没有范雎施反间计,赵国就不可能撤了廉颇,更不可能任用纸上的赵括,那么秦军就不可能全歼赵军主力。

长平之战后,白起挟胜利之威,席卷赵国,势如破竹。精锐尽失的赵国,根本无法挡住白起雷霆一击。然而,这个时候,范雎突然一反常态,阻止白起进攻邯郸。为什么呢?要知道战国打了这么久,仍然维持着七雄的局面。在东方六国里,惟一能与秦国较量的就是赵国,若是白起把赵国给灭了,那么功劳将超过范雎。也就是说,白起将动摇范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为此,范雎以秦军伤亡大为借口,力阻白起进攻邯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把范雎与白起的矛盾公开化了。

第二,白起与魏冉的关系紧密

范雎防着白起,除了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白起与魏冉的关系极为紧密。

在范雎之前,魏冉是秦国的权臣。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也是秦昭王的舅舅。当年秦昭王能登基,全靠这个舅舅。魏冉独揽朝政四十年,秦昭王当了四十年的傀儡,直到范雎到来。当时魏冉有个小算盘,打算把秦国的一块飞地、孤悬东方的陶邑变为自己的诸侯国。于是他频频向东方用兵,目的是想建立一个“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强国。后来范雎斗倒了魏冉,取而代之成为秦国之宰相。

然而,魏冉虽然下台,他的政治影响力犹存。其中白起与魏冉的关系就十分密切。可以说,没有魏冉的慧眼识英雄,就没有白起的飞黄腾达。白起的成名之呀是伊阙之战,当时秦军在战场上面临巨大的压力,秦军只有十万人左右,而对手魏、韩联军却有二十四万之多。

在危险关头,颇有识人之明的魏冉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白起提拔为总司令,全权指挥对魏、韩作战。年轻的白起一战成名,在兵力不及对手一半的情况下,大破魏韩联军,伊阙之战也成为战国史上一大经典战例。

从政治立场来说,白起虽是军人,但与魏冉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范雎看来,白起就是属于“魏党”,怎能不防呢?

第三,在邯郸之战期间,白起与范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范雎的阻挠,赵国侥幸逃过一劫。不过,秦昭王很快意识到,赵国不灭,终是心腹之患。于是在长平之战一年后,秦昭王决心发动邯郸之战,灭掉赵国。然而,秦昭王却没想到,白起拒绝出马。


很显然,白起是在怼范雎。一年前,范雎阻挠他攻邯郸,如今我偏不出马,看你范雎怎么攻下邯郸。没有白起出马,范雎也心虚了,跑去白起家中,劝他出山。白起偏偏不给范雎面子,还吓唬他说,秦国攻赵必定失败。

范雎正好以此为口实,在秦昭王那儿添油加醋,诋毁白起。秦昭王听了十分生气,没有你白起,难道我就灭不了赵国么?

事实证明,没有白起,秦昭王还真灭不了赵国。在一连串失利后,秦昭王没办法,又找白起,命令他出山。白起依然不屈不挠地拒绝,秦昭王二话没说,把他连降十八级,贬为普通一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攻邯郸三年,最终以惨败告终。秦昭王把怒气发泄到白起身上,将他逐出首都咸阳,流放外地。范雎乘机落井下石,诬陷说:白起被贬,心有怨言。范雎的这句话,要了白起的命。秦昭王终于动了杀心,他派人赐一把剑给白起,白起心知肚明,赐剑就是赐死,于是一死了之。

白起之死,证明一件事:两雄不可并立。他与范雎,都是那个时代最强者,有我无你,有你无我。论打仗,范雎比不上白起;论玩政治,范雎轻松就玩死白起。


君山话史


乾卦上九 亢龙有悔 物极必反的道理 功成名遂身退 的道理是要懂得的 功劳太大 到了无可封的时候 领导只能选择干掉功臣 范雎和白起都只是领导的一个棋子 不同时期起到不同的作用


庙堂不高


真正要杀白起的是秦昭襄王,而不是范睢。

范睢为什么能够上位?就是因为看穿了秦昭襄王的心思,当时秦国的大权主要是在魏冉,还有芈八子的手中,秦昭襄王当然也是一直想真正掌握秦国的实权。范睢就是看穿了秦昭襄王的心思,帮助他夺得了实权。把魏冉这些人打压下去了。范睢才有机会上位。

作为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是知道秦昭襄王的心思了,所以当秦昭襄王心理有杀白起想法的时候,范睢肯定是要帮秦昭襄王的实现的。而且杀了白起对于范睢自己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当时白起的军功实在是太大了,这个是秦昭襄王杀白起的一个原因,也是范睢杀白起的一个原因。功高震主,震的不仅是秦昭襄王这个主,还有范睢这个丞相。在秦国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可以当丞相的。所以白起自然威胁到了范睢。

而且白起和范睢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交情,白起就是魏冉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没有魏冉就没有白起。而范睢就是把魏冉搞下去的人,范睢从心底里还是怕白起将来报复自己的。

还有当时整个秦军来说都知道白起战无不胜,白起就是秦国的战神,范睢也是想自己能够掌握到一定的兵权。在这样的情况下白起不死,范睢有机会吗?

秦昭襄王要杀白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忤逆自己的意思,作为一国之主,白起只是自己的一个臣子,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听自己的,秦昭襄王几次要白起领兵出征邯郸,但是白起都没有答应,可以说当时作为任何一个君主都是很难忍下去的。而且白起确实是功高震主了,在长平之战之前就已经是武安君了,长平一战又打赢了,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在赏赐的了。而且白起本来就是魏冉一排的,老秦人。当时老秦人一派和别的国家来的已经是有矛盾了,两边各自最大的代表就是范睢和白起。秦昭襄王当时自然是支持范睢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白起死于自己的性格,就算是没有范睢,他还是要死,因为他得罪的是秦昭襄王,非死不可,关于白起的死,我们要先从这个人说起。

战神初成,百战百胜

说到白起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无敌,白起从统领部队为秦国征战开始,就没有失败过,直到他自杀为止,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战绩是全胜。这个全胜是很有说服力的,他的对手不是饭桶全是名将,在哪个时代提到白起,对于任何一个和秦国敌对的将领来说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在白起的努力下,魏国和韩国基本上被打残了;楚国彻底丧失了对抗秦国的能力,连楚国的国都都被占领了;齐国和燕国互相攻伐两国的国力都消耗殆尽;唯一有和秦国争雄能力的就只剩下赵国,赵国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就在军事上多次击败秦国,是唯一敢于和秦国刚正面的军事强国。

人生巅峰,完美配角

击败军事人才济济的赵国让白起走向人生巅峰,关键的一战就是秦赵的长平之战,有一个配角成就了白起的战神之名,这个人叫赵括,关于他有一个典故叫做纸上谈兵,很多年来我并不认为白起很牛,因为我的印象中赵括很弱。

但事实不是这样,赵括不仅不弱而且是白起一生中最为钦佩的将领,长平之战的结果不是秦军和白起的完胜,而是惨胜,惨到了秦军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强兵灭国的能力。无疑赵括和赵国的部队给秦军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不然统一的步伐就不会落到始皇帝来完成,而是在秦昭襄王的时候就完成了。


看到很多人给赵括平反,我也很以为然,赵括做为赵奢之子不是弱者。当时赵国有廉颇、乐毅、田单等多位名将,选择赵括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是唯一能执行进攻策略的人,差一点他就成功了,因为秦国的统帅本来是王龁。

后来秦国暗中调武安君白起来到前线,赵国是不清楚的,赵国的情报系统是有很大责任的,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同时他们也没有做好保密工作,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这个军事秘密,秦国很早就知道了这个安排。


赵括是按照对付王龁的办法来打白起,白起则是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一举歼灭。看了白起的战术,大多是集团军的歼灭战,而赵括擅长奇谋和激励士卒,两个人的战术特点不一样,在长平这个集团军决战的战场上白起有很大的优势。

赵括的实战经验不少,他多年来跟随父亲赵奢多次击败秦国军队,他已经盘算好了对付王龁的办法。不过他的对手换成了白起,这是他不知道的,但是在被秦军包围之后,赵括组织了赵军坚持了46天。期间赵括不断组织突围,还派遣敢死队直接去刺杀白起,险些要了白起的老命。成王败寇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赵括败了白起赢了,白起成了战神而赵括变成了纸上谈兵的的废柴。

满手血腥,人屠之名

无敌是一种落寞,是一个人的孤独,因为白起发现在自己的道路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同行者。白起在战场上出动了大量部队来寻找赵括的遗体,可是除了赵括的盔甲和宝剑,什么也没有找到。白起有些难过了,他很希望能见一下赵括本人,哪怕是他的尸体也好,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赵军成了牺牲品,为了防止赵括藏在投降的赵军里,白起把投降的四十万赵军全部坑杀。




白起杀人如麻双手沾满鲜血,据史料统计,战国时期一共损失了200多万部队,其中因为白起而死的就有160万之多。死在白起手里的名将也不计其数,白起不仅是战神还是名副其实的死神。

直谏犯上,不得善终

白起军事上的才能天下无敌,但在政治斗争上却一无是处,得罪了权臣范睢,同时又被秦昭襄王猜忌,被秦王赐死,不得善终。

范睢和白起交恶,有一个人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个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能言善辩之士,苏秦的弟弟苏代。苏代出使秦国,对应侯范睢说长平之战秦军获胜,白起立下全功。如果让他继续发挥下去,恐怕就没有您的位置了,况且白起是魏冉的亲信,对您是大大的不利。于是范睢便劝秦王停止了对赵国、韩国用兵,从此白起和范睢交恶。


白起是个实在人,只知道说实话,但是他没有做换位思考,没有考虑到秦王的感受。当秦昭襄王让他伐赵的时候,他说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没有继续发动灭国之战的能力,请秦王休养生息,短期内不要进攻赵国。秦王没有听白起的话,结果损兵折将。



白起这个时候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做为一名武将心直口快,秦王不听我的建议,怎么样?失败了吧这就是不听我建议的下场。这些话被人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罢官驱逐是秦昭襄王给予白起的待遇。但是白起还是心有愤恨,口有怨言,秦昭襄王不能继续忍了,宝剑一把自己看着办吧。白起仰天长叹:“不知道我犯了什么过错,上天一定要这样对待我!”随后若有所悟,长平之战坑杀降卒,杀戮太多应有此报,一代名将从此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范雎和白起是政敌关系,政敌之间有斗争,甚至斗个你死我活,在历史上非常常见。


1.范雎借秦王之势铲除政敌魏冉,白起成了范雎在秦国最大的政敌。

白起是秦国人,他的发迹跟秦国丞相魏冉有很大的关系,就是因为魏冉在伊阙之战前,重用白起为主将,而白起不负魏冉,在伊阙之战率领十二万秦军打败二十四万魏韩联军,才有了白起的一战成名。

二人一将一相,相得益彰,是秦国前期对东方六国大加挞伐的主干人物。之后白起每次大战,都有魏冉和秦昭王在背后支持,魏冉可以说是白起的伯乐。

然而,秦昭王跟宣太后和宣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是有矛盾的,虽然魏冉是秦昭王当上秦王的主要支持者,而且在秦昭王继位后帮助秦昭王剪除异己,平息国内的反对声音,但是魏冉和宣太后长期把持秦国大权,这让秦昭王对魏冉深为忌惮。

秦昭王三十六年,范雎入秦,甫一见面,范雎就对魏冉的政策提出不同意见,大体上就是秦国连年对魏国用兵,夺了很多土地,可是而后这些土地又被夺回,秦国这相当于劳民伤财,天天做无用功,对于兼并东方六国没有实质进展。

范雎对魏冉的看法,正中秦王下怀。秦王不断重用范雎,范雎也不断为秦王献上各种计策。君臣二人是如鱼得水。

又一次,范雎向秦王道出魏冉的危害:“如今秦国从小乡官到各个大官吏,再到大王的左右侍从,没有一个不是相国穰侯的亲信。我看到大王在朝廷孤单一人,我暗自替您害怕,在您之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

这令本来就甚为忧惧魏冉的秦王下定决心废黜宣太后和魏冉,独揽秦国大权,接着就拜范雎为秦国相国。范雎借着秦王之势,铲除了自己在秦国最大的政敌魏冉。

因此,受到魏冉提拔和看中的大将白起,自然也跟范雎成了政敌。二人的矛盾肇始于此。

2.长平之战,范雎杀白起心腹,二人再结仇怨。

长平对峙三年,秦赵两国都已经消耗不起,于是范雎竭尽所能使用离间计,骗得赵国替换赵括为长平主将,而秦国也偷偷将长平主将替换为白起。为了打赢这一仗,秦王亲自去征召秦国援军,秦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被派往了长平战场。

白起到了长平前线以后,曾经派心腹卫先生到秦王那里要军粮,然而秦国国内已经空虚,秦王斥责白起不恤民情,而卫先生也被范雎给杀了。

因此范雎白起又结下了一层仇怨。

3.长平之战后白起欲乘胜攻打邯郸一举灭赵,范雎怕白起功高势大,向秦王进言暂时休兵。

长平之战,白起可以说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虽然长平之战的胜利,是秦国君臣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名震天下的是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更是令白起名声大噪。因此这令范雎颇为忧心。

秦国在长平大胜之后,接着就霸占了韩国的垣雍,扼住了魏国都城大梁的咽喉,使魏国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分兵两路继续攻赵,司马梗北上平定太原郡,并全部占有韩上党郡,王龁先攻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继而东进,攻取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准备进围赵都邯郸,一举把赵灭亡。

但是,这时候却有人向范雎进言,说白起本来已经功劳大的不得了了,再让他攻下邯郸,灭掉赵国,那白起在秦国的权势恐怕就要盖过你了。不如让赵割地求和。

范雎因此言于秦王:“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因此白起和范雎又一次结下仇怨矛盾。

4.白起之死的罪魁祸首,邯郸战败的替罪羊,虎狼秦王的狭窄心胸。

经过休养生息,秦昭王跟范雎终于下定决心攻打赵国邯郸,想要灭掉赵国,秦王此时想任用白起为主将,白起因病推脱。于是秦国接连派王陵、王龁、郑安平为主将围攻邯郸,秦国损兵折将,就是打不下邯郸。秦王和范雎数次催促白起去攻打邯郸,但是白起也屡次装病不就。

而且对秦王说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类似意思的话。

面对邯郸之战的失败,秦王被白起的言语给激怒了。于是白起就成了范雎和秦王邯郸战败的替罪羊,秦王罢免了白起官爵。接着白起又被逐出咸阳,到西门外十里的杜邮,赐剑使自杀。

不得不说,白起的死,跟范雎有很大关联,但是范雎并没有千方百计要弄死白起,只要能压制白起的势力就可以了。邯郸之战期间,范雎还代秦王去游说白起去攻打邯郸,范雎作为秦国相国,还是很明白利害关系的,毕竟国事为大。

真正把白起弄死的是秦王。


西堤君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范睢害白起是因为权利斗争,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於是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范睢是用反间计的高手,但还是中了苏代的反间计。当然,他即使明明知道是计也不会在意的,一定会想办法扳倒白起的。苏代说的不错,白起的功劳太大了,自己是比不上的,如果让他继续不断立功,白起就会更加受重用,职位也会超越他。而即使自己愿意位列白起之下,也保不准哪天白起会对付自己。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防患于未然,先下手为强了。

<strong>白起也有取死之道

白起自从长平之战立下滔天之功后就开始有些飘飘然了,数次让秦昭王对他不满。

同样,《史记》中也详细记载了这些事:公元前258年正月,白起生病了,王陵代替他进攻邯郸,但损兵折将,战果不大。等白起病好了,秦王但要派他去,白起进言说这仗不好打,打也打不赢。但秦王坚持要打,白起竟然抗命。派范睢去请他出山,他也推脱不去,还装病。这让秦王十分恼火。

结果秦王只好派王龁统军攻赵,结果仍然没能攻下邯郸,还受到秦赵联军反击,死伤惨重。白起竟然在秦王面前显摆说:“你看我说的话没有错吧!”这让秦王勃然大怒,下死命令要他去,他又称病不就。范睢又去请他,他仍然不为所动。

战场上的形势对秦军越来越不利,秦王心里就越来越怨恨白起。范睢见时机已到,便火上浇油大说白起坏话,于是秦王将白起免职降为士兵,并将他赶出咸阳城。范睢就跟秦王说白起离开的时候十分不满,满腹牢骚!秦王便下令白起自杀。

公元前257年十一月,一代“杀神”白起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憋屈地自杀了,令人扼腕叹息!

(文/碎史万段,欢迎大家评论和关注!)


实史求是


这个问题很皮啊,范睢为什么害白起,原因只怕有二:范睢妒忌白起的军功,范睢和白起政见不同,尽管白起最终不得已执行了范睢的方略!



勿独攻其地而攻其人

范睢替代穣侯魏冉出任秦国丞相后,第一次亮相便分析了秦国虽然履履打胜仗,却迟迟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范睢指出,虽然秦国胜了,得到城池,但敌国兵力人力没有受到多大损失,稍有喘息之机便能卷土重来。因此,范睢主张杀降卒。但白起心中不认可,此举不合兵道,亦不合王道。尽管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范睢妒忌白起军功,地位会盖过自己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此时白起率军可以一举攻破邯郸,一举灭掉这个山东六国之首的赵国!若此举实现,白起的地位定会盖过白起,而白起和自己又政见不合,必定压迫得范睢再没有出头之日


范睢虽然有诸多君子不齿的地方,但为秦国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埋没的!


刀刀开心


白起的死,可以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得罪昭襄王,公然反抗君王的心思,还有功高盖主却不知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一生战斗七十多次,无一败绩。唯一的一次可能失败,也被他避免了过去,但是也就是这一次,他被昭襄王惦记上了。

正如小说《大秦帝国》所说的,长平一役,赵国的孤魂野鬼仍未安宁,一生征战,孤魂野鬼无数,的确该死。


看点儿历史


权力之争,阴差阳错所致。战国时范雎是传奇人物,初在魏国须贾门下,被诬陷险些丧命,化名张禄西入秦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昭襄王,被任命为秦国国相,帮助从宣太后手里夺权,逐穰侯等权臣,秦国力量空前团结,甲兵纵横天下。


欲行文事须有武备,秦国耀武天下,战神白起为武将之首,一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杀人如麻,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进攻韩国发展到秦赵长平之战后,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上下震恐。

长平之战,白起声望如日中天,赵国面临亡国危险,韩赵便派苏代游说秦相国范雎说,“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帝,以白起战功必定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然后表示两国愿割地求和,让白起无法得到战功而秦国得实惠。范雎便说服昭王让白起退兵。(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以求和,正月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便与范雎结下仇怨。到了九月,秦国派出王陵再次出兵攻赵,邯郸久攻不下,秦王欲遣白起,白起认为此时已不可攻赵不愿意前去,昭王便让王龁领军继续进攻,信陵君率五国军队与秦军对峙,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对人说,“不听我的意见,现在秦国打得怎么样了”!秦王便令白起前去代替王龁,白起称病不出,范雎亲自登门请求仍无效。秦王怒火中烧,免去白起武安君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白起离开咸阳,秦王与范雎及众臣商量,怀疑白起已有反心,便派使者追到杜邮赐他自尽。(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南方鹏


这正是官场上文武官员之间争权夺利的表现。

范雎当时官居宰相,地位不可谓不高,可以说他是除了秦王之外,秦国的第二号人物。

战神白起,当时已经被秦王封为了武安君了,可以说这时候白起的地位,已经达到武将的顶峰了,在往上走就应该称王称霸了。

但是,此刻白起的官衔还是没有宰相高的。

恰恰是在这个时候,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又打败了赵国,并且歼灭赵国四十万大军。这时候白起想趁机把赵国给灭掉。

因为这时候灭掉赵国,对于白起来说是不分吹灰之力的。毕竟赵国刚刚战败,而且也没有邻国来援助。是赵国军民最为绝望,信心以及凝聚力最低潮的时期。

当时秦王也拿不定主意,是否让白起去灭掉赵国?

这时候秦王就去问宰相范雎去了,范雎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阻止白起进军,因为一旦白起把赵国给灭掉,那他的功劳将会超越古代任何一位武将。

若是白起灭赵之后,连古人都超越了,秦王肯定也会对他格外的加以赞赏的,到时候白起的地位,肯定在范雎之上。

这是范雎不想看到的,所以,他建议秦王不要急着让白起去灭赵国。

范雎不让白起去灭秦国的缘由,说的就是秦国的士兵,刚打了长平之战,已经是疲劳之师了。若是这时候,在派这些人去打赵国,那胜算的把握还是不好说的。不如保存实力,先回来,休整几个月,然后再去灭赵国也不迟。

秦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让白起撤军了。

白起对秦王的做法,感到十分的不满,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他又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只能先班师回朝了。

白起回来之后,也就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秦王觉得秦军休整的差不多了,想要让白起再次去灭赵。

可是,这时候白起生病了,他说自己不能去前线打仗了。还是另请高明吧,其实白起已经知道,这时候去打秦国,已经失去了战机,因为邻国的援军已经到了。

秦王不得不派其它将领去打赵国,一战,失败,再战,失败,三战,全部战败......。

秦王愤怒了,让白起去迎战赵国,但是,白起是死活不去。

正是抓住这个机会,范雎在秦王面前开始煽风点火,并且组织其它人,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

秦王一怒之下,把白起贬为了庶民,就这还不解气,他又赐了一把宝剑,让白起自裁了。一代名将白起,就是这样被范雎整死了。

白起的死,和他的权力太大有关,因为范雎嫉妒他,生怕他爬到自己的头上来指手画脚,索性,还不如把他给干掉吧。

这就是范雎要赶掉白起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