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老人城市不想去,待在農村沒親人管,如何看待這類問題?

平凡冬


不光是農村,城市也有這種空巢老人,兒女都掙錢養家,老人不捨得自己的勞動成果荒廢,守住它也沒錯。我是城市的這類老頭兒。


苗條彌勒1


不用說老人,可能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也不願意去城市生活。老桑今年四十七,城市裡的燈紅酒綠對於我來說肯定沒有農村的綠樹成蔭有吸引力。城市裡,一棟樓裡的鄰居老死不相往來,農村裡的街坊四鄰其樂融融讓城市人羨慕的不得了!你說在農村生活了半輩子的人願意在哪裡生活?肯定是故土難離!


漁村老桑


有些農村老人城市不想去,待在農村沒親人管,如何看待這類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大多都在外地或者城裡工作,大部份都以經在城市裡買了房子,孩子都在城裡上學,農村留下來的都是一些老人居多。我的爸爸媽媽也一樣,留在了農村,所以一有空,我們都會回去看望他們,有時有些幹不動的活也會叫我回去幫著幹一下,我也多次勸說跟我到城裡住,都說不動,有時候帶他們到城裡住幾天也是天天吵著要回去。

老年人為啥不喜歡城裡住,其實還是習慣不了城裡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幾十年,鄰里之間關係濃恰,早睡早起,地裡弄弄,一天很快就過去了。來到城裡,一下沒事可幹,子女又都上班工作,進出門更要脫鞋,年輕人都是晚睡晚起,作息時間都不一樣。又怕影響子女的工作,由於城裡車多又不方便出門,也很難一下找到聊的來的伴,鄰里之間由於來自不同地方,交流起來也沒那麼順暢。爸爸媽媽在農村,我們在外工作確實很擔心,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嗎?上個月,爸爸告訴我,現在政策好了,農村也辦起了老人食堂了,上到60歲的老人,每人只需要繳納二百元錢,其餘的由政府補貼,就可以一天三歺到老人食堂吃飯了,而且是二菜一湯,.飯是自己吃多少打多少。聽了這個消息,我也很高興,其實我們村也有老年公寓,我們一直要求爸爸媽媽到老年公寓去住,也是屬於公益性的,政府有大部份補貼,但是他們一直不願意去,可能是習慣了在自己的屋裡住,必竟住了幾十年,一草一木相當熟悉。

慢慢的農村的養老機制也開始完善,讓那些一輩子在農村的老年人,能安心的度過晚年的生活,也可以讓在外工作的年輕人安心的工作。相信再過幾年,農村會變的更美好,更多的老人更願意留在農村。我們做子女的要尊重老人的選擇,有空帶著孩子多回家去看看爸爸媽媽,這也是他們最想看到的,雖然一大家子回去,爸媽忙裡忙外的,一桌菜很容易就弄好了,雖然都是粗茶淡飯,大人小孩都吃的津津有味,這也是爸媽最高興的時候。


鄉村的夏天


這個問題也是我目前遇到的問題,以前父親在世父親母親相互扶持有伴我們在外也放心,逢年過節回去看看。去年父親去世了家裡只有母親今年60歲身體一般而有疼痛。我們是四兄妹三個妹妹上面有個哥哥,都已結婚,哥哥在柳州有自己的事業,我是大女兒在北京,倆個妹妹在廣東,一個結婚在廣東一個在廣東開小工廠都很忙。

父親去世後我們商量由母親選擇跟那個子女生活都可以。母親說有兒子不會跟我們女兒一起生活。母親到哥哥哪裡生活10多天就住不下去了,自己買車票回老家,在哥哥家沒有認識的鄰居,孫子孫女都上學,哥哥嫂嫂去上班家裡就剩自己一個人,覺得好孤單,就回老家了。回到家自己養這雞鴨,種些青菜,周邊都是熟悉的鄰居和朋友,過得還可以,現在歲數還不算太大還可以自理,就是不知道年級大會怎麼樣。城市真的不是農村老人喜歡生活的地方。年輕人在城市也剛起步要放棄回農村也不可能。其實就是個現實問題。


莜茶姝


在農村,我發現一個現象,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到得最好照顧的,不是那些子女在城市居住出人頭地的人。儘管他們不缺錢花,卻並不盡如人意。我村有這麼戶人家,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從小學習非常好,先後都考上了大學,女兒還考到了國外,兩個兒子畢業後,一個在上海,一個在深圳。前幾年,兒子讓他們到城市居住,先是到了深圳,住了一個月後,嫌那裡熱,開空調又受不了,便去了上海,在上海住了不長時間,便與媳婦鬧起了矛盾,媳婦嫌他倆進屋不換鞋,如廁不沖洗,他倆一氣之下便回了老家。歸根到底,是他們不習慣城市生活,跟不上城市生活節奏,他們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習慣了農村的無拘無束,在農村他們可以盡情歡笑,可以大口地呼吸新鮮空氣,也可以和老街居鄰東家長.西家短地嘮嗑,說來說去,農村是他們的根,一草一木皆牽動著他們的情感啊。

我曾經去一個建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村參觀,裡面建有宿舍.食堂.澡堂.娛樂室等,村裡的老人聚居在此,裡面的房間有兩人.四人.八人不等,可以選擇居住,都是一個村的人,彼此熟悉,有的還是兒時的夥伴,比和自己的親人交往時間還要長,互相有個照應,效果非常好,不失為時下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一種發展模式。





禾木豐莊園


這種情況很多,我家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兄妹幾個都在城裡買了房子,工作,孩子上學都在城裡,父母親就是死活不啃來城裡住,就是村裡住習慣了,到城裡悶得慌,每次接來住個兩三天,就鬧著要回去了,就是說住不慣悶的頭疼。離開土地住到樓上回身不自在。弟弟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來接送孩子上學,沒到週末,不管什麼天氣,必須的回老家去。沒辦法只能讓他們在村裡了,節假日有時間多帶孩子們會來看看。


早晨的太陽2015


老人如果不想和子女一起去城市生活,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要想一個做好的辦法來照顧好自己父母,父母一輩子把我們養育成人不容易,我們雖然不能讓父母大富大貴,但是起碼的孝心我們做子女的要做到,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話,這個人人品我都質疑,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現在我的父母就生活在農村,不願意和我弟弟去縣城生活,我弟弟兩天就回去一次陪父母吃飯,家裡缺什麼都買的好好的,我也每天打電話回去家裡需要什麼我也買的寄回去,父母健健康康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我希望所有做子女的多孝順父母,因為父母真的不容易。


用戶帶刺的Meigui


人老了,到了葉落歸根的時候了,行動不方便了,別說是去城市,就是農村的親戚和鄰居家竄門都少了。主要是老年人很自尊,生怕別人嫌棄自已。老年人在自家生活了大半輩子,吃喝拉撒習慣了,我是親身體會,去兒子家都覺得不方便。也正是我們農村有句古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還有一種想法,也是農村的舊習俗,萬一在外面作古了怕火化,運回來傳說不發後人。所以只有呆在家裡忍耐著過日子。這就是我地農村老人的思想和生活狀況。


種田吃飯


現在農村老人進城的原因大至是:一,大多數情況下,子女進城務工,將自己的孩子一同帶到城裡上幼兒園或者讀小學,父母進城是幫助子女接送孫子、孫女,洗衣做飯,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很辛苦。二,經濟上,老人和孩子吃穿用度的費用全靠子女按月寄給或者安月安排,但是,孩子在城裡生活,到處是小買鋪,小吃店,水果攤,超市,出門就得用錢,經濟上不寬裕且辛苦。三,孩子的家庭作業太多,大多數老人文化程度不高,無法輔導孩子,這是一個不小的困難。四,隔代親,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過分疼愛,而且,孩子一般都不怕爺爺、奶奶的管理,形成兩難境地。五,子女真正把父母接到城裡養老的不多。既便有,老人要負責買菜做飯,子女給的生活費用有限,很難維持日常用度,老人進退兩難。以上這些原因,就形成了老人不願待在城裡生活,而且,想回農村居住的主要原因。


亮劍3549


在我們農村村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老人 ,其中一個老人是貧困戶,一生未娶無兒無女,老人主要靠兩個侄子來撫養,因為他的宅基地、農田全都給了這兩個侄子。

老人今年七十二歲,在農村生活了七十二年,也習慣了農村的生活。就在2018年,大侄子經過多年的努力打拼,在我們縣城買了一套房子,大侄子還算比較有孝心,就和老人商量,想讓老人搬到縣城新房子裡住,被老人拒絕了。老人說:“城裡又沒有認識的人,周圍的環境又比較陌生,不想去。”大侄子也是很無奈,萬一老人磕著碰著,生病怎麼辦呢?二侄子一家人外出打工又常年不在家,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回來一趟,遠水解不了近渴,幫不上一點忙。

這不,就在二零一九年的六月,老人生了一場大病,獨自一個人在家裡兩三天沒有出門,沒有吃飯,還是被旁邊的鄰居發現了送去醫院,避免了嚴重後果的發生。

這樣的事情在農村都有發生,當地政府應該多關心這類老人,比如建設“敬老院”,可以把周邊村莊的這裡老人都集中到一起統一管理安排。安排專人專職管理,比如說從老人的吃喝拉撒到老人休閒娛樂,再到解決老人的生病問題,一整套的完整服務。這樣既讓晚輩省心省事,老人又有人照料,同時也解決了老人的孤獨寂寞感,一舉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