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听德云社相声,还是会听青曲社相声?

第五评委


听德云社还是听青曲社,这没有什么冲突。两个都是相声界最好的曲艺社团,主要是听他们的作品,谁的作品好笑,谁能逗笑我就听谁的。

德云社

德云社现在真是火的不要不要的,前几天的钢丝节一票难求,黄牛把票抄到了几万元,但是依然满坑满谷。现在的德云社和原来大不相同,以前看德云社都是去看郭德纲和于谦,岳云鹏和孙越,现在则不同了,张云雷、张鹤伦、孟鹤堂、张九龄、秦霄贤都收获了大批粉丝,所以现在的德云社基本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粉丝。不光是商演一票难求,就连小剧场有时都不好买票。现在小剧场演出的都是九字科霄字科的徒弟,他们也在成长。

德云社的演员功底都是不用质疑的,郭德纲最看重的也是基本功,唯一缺少的就是舞台上的锻炼,现在每个名气大的德云社演员都是从小剧场中走出来的,都是经过多年锻炼然后走上大舞台的。很多小剧场的演员也都要藏不住了,比如尚九熙、张九南、秦霄贤,头条小视频中他们的视频比郭德纲都要多了。用尚九熙的话说:现在你用很少的钱,买未来明星的票,再不买就涨价了。


青曲社

今年的青曲社动静不较少,可能是苗阜加入主流相声后一直忙着开会演讲的原因,演出比较少了。

第一次听到他们的相声还是几年的卫视春晚,苗阜王声表演的《满腹经纶》当时听完真的是很好笑,然后就去查青曲社,然后挨个听。青曲社可能缺少德云社那样的粉丝吧,总是火不起来,缺少网络宣传,就像德云社的小演员,基本都是靠观众录像发小视频然后才让大家认识和喜欢的,但我在网上基本见不到青曲社的视频。希望苗阜老师能让观众看到青曲社更多的东西,也希望能培养出一些有功底的好徒弟。

都不是小孩子了,分得清什么是好坏吧,都说德云社俗,确实是有俗的东西,但并不是从头到尾都是俗的东西,一段相声四十分钟,里面可能就那几句话是俗的,可你却非要抓住那几句话不放,认定整段都是俗的,就好比你看个电影电视剧里面的吻戏一样,不能认为有这段吻戏就评价说这是毛片吧,青曲社的相声中也有俗的东西,自己把俗的地方过滤掉就可以了,这点能力我想成年人还是有的吧。所以不管听哪家,我们听的是作品


汤圆小生活


听谁的相声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的相声能让你开怀大笑还是捧腹大笑,谁的相声能让你感觉值,即使售后服务谁的实力能足以让你听相声听得安心,那就要看配置了!

说说青曲社,陕西西安一相声社团,被人最熟识的是苗阜和王声了,当然卢鑫玉浩也与青曲社前世有缘,相声新势力的号角已吹响,您甭说,真不孬二位,突破传统老梗,引用社会新潮流新梗,戳到了观众的味蕾,让观众真正尝了一次臊子面的神奇味道,别有一番风味,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如潮,关键是郭的想把俩纳入麾下,当然,人家没干,不管明不明智,这是个人的选择,有人跪着生,有人站着死,纯属个人意愿,这是青曲社有关系沾着边儿的,但凡有德云社,青曲社要不要脸都无所谓,主要是争口气,为了西安演出,两家真没少费工夫,最后完胜还是德云社,无形当中郭的也秀一把也帮这一帮子社团,这也算是结下梁子了吧,青曲社前世今生也算是响当当,社团以西北五省资历最深的老艺人(郑文喜、郑小山、张常泰、张常锁)为首,以收纳的年轻力量为主体,在老曲艺精髓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已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这么多年青曲社站主流相声制高点,也是它们名声也卖点不温不火原因之一,想想只有不断的创新开拓思维才能在当今刁钻的观众口味之中脱颖而出,我虽看好青曲社,但是我更尊重社会现实,只能祝青曲社能乘风破浪一路好下去吧

德云社,社主郭的钢,师出名门,师从侯耀文,相声界根正苗红,虽沉寂很多年,那是厚积薄发,毕竟相声界人家想混最起码有资源在那呢,郭的收了一大帮子徒弟,振兴德云社,当然实力挺强,徒弟各个身怀绝技,没有让他失望,成材以后,包括曹云金在内的几个高徒不满工资待遇,跳槽闹出绯闻,德云社一时名声大噪,郭的也是利用舆论来一把亲力亲为培养亲信,岳云鹏因此火了,水涨船高,德云社开始起色,总得来说,德云社像是大学校长的儿子,要想考大学也就是时间问题,德云社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到现在不仅没有挫败反而越来越火,正所谓历尽千帆过,归来仍少年,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正规军有背景,同时他们摸清了观众的口味,不断创新,抓住社会新梗,扎根于现实,这也是德云社比青曲社强的一部分吧

所以 ,综上所述,我会选择德云社,因为有很多段子是我生活中能用的到的!


情趣糖衣


都听,相声只是一门手艺罢了

题目有瑕疵,听相声不是追偶像,不存在听谁不听谁,只要相声段子好,都听!


“三人行,必有我师”

多 听不同人的相声,接触不同文化,扩大自己的眼界,有何问题呢?

下面具体说说德云社、青曲社

德云社,出名的人物很多,从郭德纲、于谦一直到岳云鹏、孙越、高峰、栾云平、张云雷、张鹤伦等。

青曲社,知名的相声演员少,除了苗阜、王声基本想不起还有谁?就算苗阜、王声他们的视频也是很少的,这和他们以前规定观众不能录像有关系吧,导致青曲社错过了短视频的热潮。

短视频拉近相声演员和观众距离

不要小看这些时代的热点,岳云鹏就是搭上了这趟车成为了中国知名人物,他的视频在头条西瓜视频上很多播放都上百万,甚至5、6百万都有,短短时间内,岳云鹏就莫名其妙的红透半边天了,搭上车的还有张云雷、张鹤伦、秦霄贤,这次他们购买的是抖音短视频上车票,短短时间《探清水河》《妹妹若是来看我》的流行,让他们成为热点,这和德云社曾经可以录像的规定还是分不开的。

青曲社现在也可以让观众录视频了,但是双方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德云社的视频曾经充斥着头条、优酷、百度、新浪、腾讯、搜狐、凤凰、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这导致德云社大大小小的角儿都拥有自己的粉丝,新人推出的速度是其他相声团体怎么都追不上。

青曲社有没有好相声?

有的,这些年青曲社也开始让观众录像了,他们的视频开始慢慢也在网络上流行了,现在青曲社仿佛成了德云社后排第二的相声团体,苗阜《满腹经纶》《歪说三国记》等等也有很多人支持。

个人观点,不喜莫喷!


惶恐的剪辑手


题主的这个问题用词貌似不太恰当,容易让人有选边站队之嫌,把“会听”换成“喜欢”是否更妥帖呢?就我本人而言,可能喜欢德云社更多一点!

陕派相声第一团---青曲社



1. 青曲社 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相声社团 ,成立于2007年。社团名称蕴含“青云直上,曲故情长”的意思。目前主要成员为相声演员苗阜、王声等。社团以西北五省资历最深的老艺人(郑文喜 、郑小山、张常泰、张常锁)为首,以收纳的年轻力量为主体,在老曲艺精髓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近些年通过苗阜、王声的努力已经让青曲社从一个连固定演出场所都匮乏的相声团体发展到如今两个茶园一个相声大剧场的班底,并且让陕派相声在全国有了一席之地。



2. 苗阜---作为青曲社的创办者,师承曲艺名家郑小山。除了相声方面的成就之外,苗阜最为人乐道的大概就是其“繁如星辰”的头衔:

全国喜剧美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曲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青年曲艺家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总工会戏剧曲艺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喜剧表演协会副秘书长、西安青曲社主席、西安铁路局文联表演协会副会长、全国总工会小品创作表演示范基地编导、陕西电视台特约嘉宾,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表演奖获得者、铁道部“火车头艺术家”。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一直以“非主流”自称的他于2014年3月正式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外界戏称他被“收编”了。

传统曲艺的集大成者---德云社



1. 郭德纲的德云社应该说是目前中国最著名的大型专业相声社团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相声大会”,2003年更名为德云社,以“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为德云社发展要旨。经历20多年的发展,目前德云社已颇具规模:在北京以天桥剧场为总部,三里屯剧场(人称“旗舰店”)、三庆园剧场、广德楼剧场和湖广会馆剧场。以及东北的黑龙江德云社、吉林长春德云社,位于南方的南京德云社,还有海外分社---德云社澳大利亚墨尔本分社------ 这也是中国相声社团跨出国门在海外建立的首个分支机构,可喜可贺!

(今年纲丝节返场,郭德纲拿自己儿子“跑车”事件现挂!)



2. 目前德云社旗下共有各类演职人员合计四百多人,其中知名相声演员有:郭德纲、于谦、栾云平、高峰、岳云鹏、孟鹤堂、郭麒麟、闫鹤翔、周九良、张云雷、杨九郎、烧饼、曹鹤阳、张鹤伦、郎鹤炎、张九龄、王九龙、陶阳、秦霄贤等。因而,不论说是整体规模还是旗下“名角儿”的数量,德云社都是首屈一指的。

刚刚结束的“己亥年纲丝节专场演出”,德云社众“名角儿”齐上阵,堪称“神仙阵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绝对让你笑到不行!



3. 郭德纲不光着力发展相声艺术,更注重其他传统曲艺的继承与发扬,其中又以京剧最为甚。曾经的“京剧神童”陶阳是郭德纲的干儿子,为了更好的弘扬京剧这门国粹,郭德纲特地为他成立了一套专门表演京剧的班底---麒麟剧社,由陶阳领衔负责。这一方面是源于对陶阳的喜爱,更重要的还是郭德纲本人对京剧的痴迷。为了弘扬京剧文化,扩大京剧的受众群,郭德纲多次去麒麟剧社演出,通过他的身体力行,不少“纲丝”开始重新关注并喜欢上了京剧这么古老的艺术。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其实不论是青曲社、德云社抑或是其他相声团体,只要是为了传统曲艺的发展、振兴,就应该打破壁垒、放下陈见、携起手来,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有那样,传统艺术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天雷娱乐


听德云社的,他们的人才辈出,风格迥异,也会有新作品出来,虽说有些段子比较老,或者不是每个段子都那么好听,这样也很不错了,要求天天出新作品也不现实啊,人家的脑细胞还不得被累伤透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