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向南是贵阳,向西是成都,未来朝哪个方向的融合度会加深?你怎么看?

下课站住别跑歪


其实重庆只需要发展自己,更多打通和外界联系的通道,不要在盆地打旋旋就行了。自古川渝地区有句俗话,游出夔门便是龙。

从1983年开始,重庆一共融合了四个地级市(永川地区,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每一个融入前都是国家级贫困地区,总计2000多万人,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找不到第二个像重庆这样有担当的城市了。(这是重庆2018年获得的转移支付额,获得的在中西部算最少了)


现在重庆还有很多落后的区县,所以重庆应该发展自己的区域,调整好自己产业结构,加强对外的联系,至于和谁合作?我觉得看发展,重庆四川产业高度重合,今后的很多年里竞争大于合作,所谓的城市群也不过流于表面,不必太过寄于希望了。

千言万语一句话,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首先自身要发展好。


勇行万里路


这个问题我和一些老师曾经交流讨论研究过,虽然在过去,重庆曾经属于过四川,而且成都如今体量很大,在四川各个地市州范围内的“虹吸效应”也很明显,但是,自从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两个城市在规格上,就出现了差异,一个只是省会,一个是直辖,其实就是一个融合度的问题,

从地域上来看,重庆处在贵阳和成都的“7”型的拐点处,而且重庆到成都,和重庆到贵阳,差不多都是300多公里,相当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所以重庆对于融合度上,处在相对主动的可以做选择的地位。

△西南板块“钻石经济圈”

而成都和贵阳之间,虽然现在成贵高铁还没开通运营,但就算开通后,成都和贵阳之间相对比较远的地缘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无论是对于成都,还是贵阳而言,就不像重庆那样居于可以主动选择的地位。

除了地缘方面,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社会文化等软件方面的因素,重庆和四川成都虽然渊源颇深,但自从“分家”以来,两个地方的人各自都还是有一些自我地域的“优越感”的,特别是近些年一些地域观念比较强的网友群体。

△贵阳花果园CBD

而贵阳相对来说,虽然过去曾经不温不火,但如今的增速也是能和重庆像媲美的,存在感在西南城市版图上,越来越强。

一个比较鲜活的数据,2017年主要城市人口增量上,贵阳的人口增量和成都差不了太多的,达到了大约11万,要知道,贵阳的体量却仅仅相当于4分之1个成都,但能拥有如此规模的人口增量,可以说是非常显眼的。

△成都安顺廊桥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的线路正在逐渐改变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地理区位和地缘关系,现在从贵阳到重庆,仅需要2小时左右,可以说,高铁时代,处在西南“钻石经济圈”核心枢纽地位的贵阳,称得上的比较大的赢家

从重庆自身的角度来看,重庆之所以称之为“重庆”,就是要与四川区别开来,如果还是过去那种“川渝不分家”的观念和框架模式下,那么就不得不承认,成都一直都是四川人的省会,当然,重庆也难免要受成都这一省会的深远影响。

△重庆渝中半岛

另一个比较现实的因素是,成都以西几无更大城市,有朋友形象地把类似的区位,称为“180度的全死角”,而如果重庆把目光朝南,和贵阳之间加强融合度,那么重庆拥抱的,将会是整个西南板块的昆明、贵阳、南宁、长沙,甚至是广州等地,与大西南腹地的枢纽“搭线”,可以说是更有想象空间和挖掘潜力的。

总之,无论重庆是回归四川成都的怀抱,还是朝南开拓,与增速齐头并进的贵阳强强联合,我们都对这一板块寄予很大的希望,毕竟,云贵川渝是一家,大西南的兄弟们顶起!


贵阳小数据


这是一个非常大,而且高深的题目。实际上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课题。很早以前我就想这个课题写点文章,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那就趁这个问答的机会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说到重庆往哪个方向发展,从目前的形式看,向西发展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走向。为什么呢?哈哈,我们就来分分析吧

一、成渝经济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成渝经济圈早已从地方协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最早的经济区有珠江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后来加上成渝经济区,其中前两个都是在东部,后一个在西部地区。成渝经济区以成都和重庆作为战略支点,包含了四川的15个地级市,重庆的29各区县,总人口9000多万,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目前

我国西部地区覆盖人口最多,城市集中度最高,交通最发达的区域。

第一,产业高度聚集。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渝经济区基本建成八大支柱产业。主要包括重大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直升机生产;冶金和材料生产、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生产、轻纺食品产业、化学原料制药生产、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等。 此外,在服务业方面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双核”布局初步形成。

“双核”是指建设成都和重庆两个核心城市,履行不同发展路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一是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发展核心:包括成都主城区等,打造成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

二是建设以重庆为中心的发展核心:重庆主城九区,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交通和物流中心。 

第三,五个发展带,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一是成绵乐发展带:以成都为中心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二是沿长江发展带: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公路、铁路为纽带。

三是成遂渝发展带:培育成为联接双核的新型经济带。

四是成内渝发展带:以成渝铁路和高速路为纽带,要建成联接成渝的重要经济带。

五是渝广达发展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十年后人均GDP达4.7万

第四,发展战略正逐步实施。

按照国家规划,战略上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2%,万元GDP能耗降低1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缩小到2.8∶1。

第二步,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万元,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城市化率达到60%。

二、向东向南发展的初步构想

近几年,贵州通过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其GDP一直领跑全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快的地区。云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GDP紧随贵州。川渝贵云,三省一市同属于大西南的组成部分,其地理环境、气候、生活习惯,地方方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合作空间。

第一,四地交通布局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成贵高铁、成昆高铁、渝昆高铁、渝贵高铁和若干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连接西南三省一市的出海大通道基本形成,历史上这个全国最为闭塞的地区已成为历史,将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后劲最强的区域。

第二,以成渝经济圈为动力,带动云贵经济带协同发展。

一是建设新的能源基地。四川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页岩气资源,贵州云南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长江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这为建设西南重要的能源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设全国最重要的旅游基地。四川、贵州、云南都是比较著名的旅游大省,重庆旅游也是异军突起。在规划旅游线路时,把三省一市的国家5A景区连成一体,统一规划,统一组团,门票实行联票制,其旅游发展前景是无法估量的。

三是建立协作机制。成立区域合作协作运营机制,制定统一的投资政策、地方优惠政策,实行项目、投资、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除了重庆、成都、贵阳、昆明等特大城市外,可以实行人员自由流动的户口迁移,社保缴纳、看病就医结算联网等政策。

四是建立大数据中心。目前贵州的大数据中心已成规模,可在此基础上实行联网联建,完善大数据信息,共建共享,促进三省互为投资,共享发展成果。

总之,重庆无论是向西、向东、向南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愿本人能作为一个开端,开启西南强强合作的大通道吧!希望关心关注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或评论。


帮兄爱唱歌


自然最佳融合渝成贵昆的,西南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心节点在江津,重庆要发展第二个重庆,自然西南方向的江津,把江津为主的九龙至大学城,北碚鱼洞大度口六区打造,以可以顺拉壁山一起走。如果在单一向北发展,会失去三方资源优势停止发展步伐,江津地大物博,天府第一鱼米之乡,长寿之乡,美食之乡,江河纵横,有江南水乡之美,酒乡等有全国有名的江津水煮肉片,江津酸菜鱼,江津米花糖,江津老百干,江津焦盐花生,江津广柑等,等天府之乡的美誉不是吹来的。周边渝川贵昆城及酒城节点门户,四川要修成泸贵高铁,渝昆又多一段,渝贵高铁规划以可考虑这条线走,和成泸贵高铁恰好连结几大富足酒城,成泸赤合津习古仁贵高铁,走江津又经过了合江,这条线平坦好修,经江津西南方向设个站,在到四面山进入习水仁怀贵州,以为川渝贵都节约了大量修建资金,又增加了西南水陆空大交通节点城市开发利用,融合水陆空开发中心。自然是川渝贵共同归划的各自发展的开发区,还可以修一条渝毕六曲昆高铁,四省市区交通融合各自开发区的必要性,因这里有几大酒城,和几大江河优势互惠中心点,重庆未来发展好江津就等于发展了一个新重庆,真正正引领带动融合大西南发展,游玩复射各地区最佳宜居宜业区,增加国家名校资配制,在不会说重庆热留不做人才,不宜居,重庆以经重点发展了东北方向数年,该开始布局西南方向了。重庆重点发展东北和西南方向是必然选择,因为西北是大峡谷,东南是大山无水,只有江津是天府之乡,是上江南,的优越知名度和区位优势,还有两个三江口城市天际线的开发价值,远甩朝天门三江几天街,单是宜居之地全国无城可比。比渝中夏天凉快两三度,比成贵冬天暖和两三度,比江南水质可比好多了,能当矿泉水喝,比空气宜居处女地,长寿之乡,随便比那样都是现在水陆空交通布局机遇,独孤求败。不愁房子不好卖,三江六岸随便选,四川的合江以有美得很的三江口。共同归划的必要性就在这里,宜宾要和泸州比就差一个合江的三江口和西南中心区位。泸合才是是四川开发的一个点,川渝共同打造现代水陆空节点区,就是津合泸赤是两省一市的点位。必须要共同归划布局,提高开发价值,可能要报批中央来批才能做到南方雄安,我个人炫聊不可相信。


彭刚32


成都连续多年每年对口扶贫18个国家贫困县。。👍👍👍成都的努力不是想要什么名份,只是想帮国家多分担一点。👍👍。。。。。。🤑🤑重庆连续21年被包括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全国17个省市对口扶贫至今。。。






吾空观察


其实,现实已经作出了选择,成都向东向南发展,重庆向北,两个城市都在靠拢,这不但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地型上面的选择,更是各个企业的选择,我不相信重庆会向东向南发展,因为没有哪个城市喜欢在大山上修房子,更不相信哪个企业喜欢到山顶修工厂,两边的喷子只是打嘴仗,反正又不掏钱,甚至你把城市修到珠穆朗玛峰上都可以!


探索者101241661


重庆如果在盆地打转转,那么就和直辖前没有区别。重庆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打通四面八方的高铁通道,重庆必须拼弃“盆地”“井底”意识,才能走出去,才能彻底摆脱地理和心理的束缚;其次,要发展“强区强县”战略,主城要多修建到周边100公里内的区县的轻轨连接,快速干道连接,在绕城和内环之间修建二环路(相距太远,不便疏解车流),修建更多的出城射线高速通道(包括出城遂道),主城的功能和商业逐步向外区县扩展,区县强了,城市大了,人民富了;再次,均衡周边省区市的联动发展,除四川、贵州外,重点沿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涪万黔是移民最多的地方,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和旅游业,使之成为重庆的后花园,让库区人民富起来,这也是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初衷。想到这些,不一定正确。


话说家事


这个没必要做选择题。

谁说只能选一个方向发展?

事实上,东西南北都大有可为。

东:是重庆的辖区范围。重庆作为直辖市,责任之一便是带领辖区一同发展。

西:成都。成渝经济圈,目前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城市群。

南:贵州。目前发展最快、潜力巨大的地区,两地从产业到气候,互补性很强。

北:川东北地区。在四川倾力打造成都为核心的川西工业走廊的背景下,这一地区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恰恰是重庆理想的经济腹地。

所以,无论东西南北,重庆都有发展的动力,也恰恰说明,重庆优越的地理位置。

今后,重庆应当多点发力,打造以重庆为核心的经济、交通、产业中心,提升城市地位,实现经济跨越。


雁去无痕ty


重庆的区县大多在东部地区……应该向东长江沿岸纵伸全面发展,充分利用长江优势!


碎心石182516035


其实无分向南向北吧 如果说和哪个城市融合度会变高些 那么肯定是贵阳啊 原因无他 虽然不想承认 但是客观存在 成都重庆两兄弟分家后谁都不服气 和贵阳则无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