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青出于蓝,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却没有一个超过他的成就的呢?

sjfsong


说:青出于蓝,蓝在青物内提取,孔子的弟子没有超过孔子的,是现实,但任何事不能一概而论。如同我们的伟人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不也是没有人能超越吗?


蓝天2404


孔子是至圣先师,乃是圣人中的最圣,乃是德高望重的万世师表。都说圣人五百年才有一次,那么孔子的弟子没有超越孔子,这很正常并不奇怪。

很多学者认为,颜回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很有可能超越孔子,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尽管颜回是孔门十哲之首,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尽管颜回“闻一知十”,其学说分散在《论语》、巜孔子家语》、巜荀子》等儒家经典之中,同时也出现在巜庄子.大宗师》、巜史记》里,但是颜回并没有他完整的思想学说,也谈不上与孔子相提并论,更不可能超越孔子。

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一成语说法取源于荀子的哲理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来的学者把它引用为学生对老师的超越,也是恰到好处。几千年来,严师出高徒,状元的老师是秀才,比比皆是。那么孔子的老师是老子,孔子肯定还另有老师,他肯定胜过老师,我们不得而之,也就暂且不提。

孔子和老子同为一个时代的两位圣人,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极其罕见。两位圣人各有千秋,基本上没有上下之分。但是我认为孔子的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精神,更适合人生的价值,更接近社会的现实,更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我个人的偏见,孔子对老子有所超越。

老子传道于孔子,孔子的成就超过老子,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却没有超过于他的呢?如果从事物的多面性和一分为二,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曾子得孔子真传,是儒家思想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参与《论语》的编写,还著述出《大学》、《孝经》、《曾子十篇》。其中《大学》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大学》三纲八目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每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具体目标,又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家国情怀。在后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子不仅只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而是有着重大的完善和创新,其著述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孔子。

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是他的孙子子思,师从于曾子。上承孔子中庸之学,并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升华,写出的《中庸》成为四书之一,充满着儒家思想的最高智慧。用以指导人们的为人处事,时至今日,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子思的中庸之道,取之于孔子的中庸思想,又有着对孔子的超越。

孟子的师祖是子思,孟子将孔子的仁爱发展为仁政,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将孔子的仁、义、礼,引伸到仁、义、礼、智。孟子的巜孟子》与子思形成思孟学派,与孔子形成孔孟之道。孟子是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孔子。

曾子、子思、孟子,虽然不能欲与孔子试比高,但是在各人擅长的一面却是有过于孔子。在孔子之前,儒家思想己基本形成,孔子是集大成者而成为创始人和开创者,所以才被后世称之为“至圣”。

“至圣”唯我独尊,永远无人超越。即使后来居上,也只能是“宗圣”、“述圣”、“亚圣”之封号。


朱八戒CC


好多网友对这个问题已经作了绝妙的回答,为什么孔子被历代称为“至聖”而不是一般可以超越的“聖”。我们知道,孔门弟子中就没有一个想超越孔子的,大多数的崇拜者也都是在阐述,发挥孔子的学术思想,也没人抱有超越的幻想。可是实际上,想超越孔子的,的确大有人在。不过他们所採取的方式,并不十分光彩:那就是打,骂,砸。当然不会凑效,一陣风过去之后,身体力行一切重要伦理道德的孔夫子依然屹立在那里!

现在我说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经过后人改动的成语,它出自《荀子·劝学》篇。原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氷,水为之,而寒于水。”从这完整的原句看来,並没有“青胜于蓝”的意思,而是说“青”更有自己的特色。

荀子这句原话,其实是非常科学的。因为从现代光谱分析结果看来,蓝色有一定的光谱频段,青色也有自己的特定频段。不存在青胜过蓝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么一改,倒反而被 后人接受了,大家认定“青一定会胜于蓝”,特别常见的例子是:“状元的老师是秀才”,当然这也在理。


信敏498


孔子是圣人,再有五百年中国才会出现另一位孔子式的人物。“黄河清,出圣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说明圣人的出现与天是有关系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社会学家。同时期西方国家也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哲人。同一个时代出现这么多思想家、哲学家,你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含义吗?。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洵清世事,启蒙开智,对中华文明有着极大的贡献。孔子天资聪颖,开宗明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兼具治国理念。孔子通《周易》论纲常,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对社会至今具有指导意义。孔子倡礼教,用儒家学说规范人类的道德行为,对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修养具有积极意义。

孔子弟子三千,个个学识超群,但总无法超越他们的老师。是因为孔子的智慧是上天赐与的,别人学的是他的学问,缺的是他的天分。

现今社会有一股潮流,骂孔子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只能说你浅陋。一个朝代的兴衰都有其自然规律,不能到了盛世就没孔子的事,国家败亡了就骂孔子。那个朝代兴亡交替都有天数。即便是清朝,既有康乾盛世,也有慈禧的专权误国。历史上的唐朝宋朝在当时不就是世界帝国吗?

不是儒家学说不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曲解了孔子的原意。也并不是孔子说的都绝对正确,也有其糟粕,应该辩证的看问题。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的思想活跃,社会激发着一种变革的力量,孔子的治学环境深入人心。那个时代的社会就具有现代理念,后边的朝代有几个做到了?


闲云野鹤23754147


学生不如老师,是很正常的事情。

孔子弟子三千,比较突出的有七十二人,为人所熟知的有子路、颜回等人,这些弟子在学识上都没有超过孔子。

青出于蓝,是说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这是说的人类发展的总的趋势,具体到作为个体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有的能够做到超过老师,有的做不到。

比如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水平就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卫夫人,但王献之却不能再超过他的父亲。


磊落故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之表。

孔子所著《论语》是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最有名的弟子是号称宗圣的曾参,所著《大学》、《孝经》、《曾子十篇》;还有孔子的弟子号称亚圣的孟子,著有《孟子》,他继承孔子仁学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这是孔子最著名的两个大弟子,但是无论学术还是文化造诣都是无法超过他们的老师孔子的!




隐者康司马


题主这个问题,如果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那么,颜回(前521———前481)在孔子弟子中就是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孔子成就的。其依据:

1.孔子五十一岁后才得“道”,而颜回三十岁左右就得“道”,并在自然辩证法方面(包括“无为”自然观)超过孔子。《庄子·大宗师》记载:颜回分别三次向孔子汇报自己修身达到“道”的境界。其中第三次说“我坐忘了”。孔子问“何谓坐忘?”颜回回答(详见笔者2019年11月23日回答“孔子的众多弟子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内容)后孔子接着说:“同则无好(hào)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意即求同大道于“一”,就无好恶(wù),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就没有旧的常规可以滞守了。你(颜回)果真成了贤人啊!我请求跟着你后面学习了。这最后一句话可以证明颜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颜回“年十三,入孔门”,勤奋好学,“闻一知十”(《论语》),十九岁左右学业已基本完成。后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最优秀弟子、儒家五大圣人之一、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历代封建社会统治者追加其谥号:唐太宗尊其为“先师”,唐玄宗尊其为“兖公”,宋真宗加封其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其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其为“复圣”。山东还有“复圣庙”。这个“复圣”,联系《庄子·大宗师》记载的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兖,音yǎn。

3.颜回是孔子整理古代典籍的主要助手,尤其是呕心沥血整理《古易》(注:《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一人之手,而是孔子与其弟子的集体共同之巨作),为后世人研读《古易》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二十多岁头发苍白,与之劳累有关。

4.颜回学业完成后开始讲学授徒,传授孔子学说、儒学《诗》、《书》、《礼》、《乐》、《易》等,形成了儒家学派——八大儒之一——“颜氏之儒”(《韩非子·显学》)。

5.颜回学说,分散于《论语》、《孔子家语》、《《庄子》、《荀子》、《史记》等巨著中,也大有研究、传承价值。

6.《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就是说古人将立德排在立功之前,视之为不朽。而颜回之德行是世人的楷模,就是留给后世不朽的精神遗产。



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人一旦被捧为神那就不允许任何人超过他。这和西方世界的批判哲学、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截然相反。

孔子生前是很不得意的,孔子去世后,七十二弟子有的从政,有的经商,但还是有从事教育、传承儒家思想的精英。

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在孔子去世后,继续从事教育,在战国时期形成了颇有影晌的学派,弟子三百多人。

对儒学发扬光大的尤其是子夏和曾子两个人,子夏到魏国宣扬儒学,被魏文候拜为老师,其下门徒众多,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儒学大师荀子便是师承子夏。

曾子也是开宗立派的儒学大师,曾子门徒子思、子思下启孟子,最终形成了孔孟之道。在儒家思想中许多东西都是后人加上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方略,以及民为重、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其实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中,有很多人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孔子,如果从实际意义上讲,儒家文化是弟子大众的功劳,只不过凡提儒学,都必须打上孔子的旗号,亦如我们今天的孔子学院,其中许多精英都比孔子强的多,但是你只能出力,不许扬名,必须永远打着孔子的旗号。





泰山124453211


什么叫青出于蓝?

蓝者草也,

青者色也,

盖言青色染料萃自蓝草,

色更纯更靓,

是以胜于蓝。

一个人的成就,

不只是师教,

还有自我禀赋,

进取意志,

时代机遇,

甚至有佛家言的

业力因果。

如此繁多因缘,

能达殊胜者少也。

孔子为圣人,

几千年才出一个,

甚至就此一个,

子弟与之,

望尘乎,

仰止乎?

超不过也是很必然的!

当然,这个跟中国文化特质也许有关,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却是可比肩的。



商业模式师袁连法


这个问题,只困在孔子与他的众弟子上面,就成了一个绝对命题,无人可以反驳,将会一绝到底。 但是!如果把问题换个角度,换成状元与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命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证明。即:可将历代科举殿试的状元,尽数列出,试问!哪个状元不是老师教的?哪个状元的学术成就,不比老师高?可以试想:状元师徒的成就比较,不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典故,很好的解释与例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