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青出於藍,為什麼孔子的弟子卻沒有一個超過他的成就的呢?

sjfsong


說:青出於藍,藍在青物內提取,孔子的弟子沒有超過孔子的,是現實,但任何事不能一概而論。如同我們的偉人毛澤東,建立了新中國,不也是沒有人能超越嗎?


藍天2404


孔子是至聖先師,乃是聖人中的最聖,乃是德高望重的萬世師表。都說聖人五百年才有一次,那麼孔子的弟子沒有超越孔子,這很正常並不奇怪。

很多學者認為,顏回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很有可能超越孔子,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儘管顏回是孔門十哲之首,是孔子最優秀的弟子;儘管顏回“聞一知十”,其學說分散在《論語》、巜孔子家語》、巜荀子》等儒家經典之中,同時也出現在巜莊子.大宗師》、巜史記》裡,但是顏回並沒有他完整的思想學說,也談不上與孔子相提並論,更不可能超越孔子。

青出於藍勝於藍,這一成語說法取源於荀子的哲理名言:“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後來的學者把它引用為學生對老師的超越,也是恰到好處。幾千年來,嚴師出高徒,狀元的老師是秀才,比比皆是。那麼孔子的老師是老子,孔子肯定還另有老師,他肯定勝過老師,我們不得而之,也就暫且不提。

孔子和老子同為一個時代的兩位聖人,這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極其罕見。兩位聖人各有千秋,基本上沒有上下之分。但是我認為孔子的積極入世,建功立業的精神,更適合人生的價值,更接近社會的現實,更能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以我個人的偏見,孔子對老子有所超越。

老子傳道於孔子,孔子的成就超過老子,為什麼孔子的弟子卻沒有超過於他的呢?如果從事物的多面性和一分為二,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有。曾子得孔子真傳,是儒家思想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他不僅參與《論語》的編寫,還著述出《大學》、《孝經》、《曾子十篇》。其中《大學》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經典。《大學》三綱八目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既是每一個人修身養性的具體目標,又是每一個人應有的家國情懷。在後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曾子不僅只是對孔子思想的傳承,而是有著重大的完善和創新,其著述方面的成就超過了孔子。

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是他的孫子子思,師從於曾子。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並進行全面的整理和昇華,寫出的《中庸》成為四書之一,充滿著儒家思想的最高智慧。用以指導人們的為人處事,時至今日,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子思的中庸之道,取之於孔子的中庸思想,又有著對孔子的超越。

孟子的師祖是子思,孟子將孔子的仁愛發展為仁政,以民為本,民貴君輕。將孔子的仁、義、禮,引伸到仁、義、禮、智。孟子的巜孟子》與子思形成思孟學派,與孔子形成孔孟之道。孟子是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成就,超過了孔子。

曾子、子思、孟子,雖然不能欲與孔子試比高,但是在各人擅長的一面卻是有過於孔子。在孔子之前,儒家思想己基本形成,孔子是集大成者而成為創始人和開創者,所以才被後世稱之為“至聖”。

“至聖”唯我獨尊,永遠無人超越。即使後來居上,也只能是“宗聖”、“述聖”、“亞聖”之封號。


朱八戒CC


好多網友對這個問題已經作了絕妙的回答,為什麼孔子被歷代稱為“至聖”而不是一般可以超越的“聖”。我們知道,孔門弟子中就沒有一個想超越孔子的,大多數的崇拜者也都是在闡述,發揮孔子的學術思想,也沒人抱有超越的幻想。可是實際上,想超越孔子的,的確大有人在。不過他們所採取的方式,並不十分光彩:那就是打,罵,砸。當然不會湊效,一陣風過去之後,身體力行一切重要倫理道德的孔夫子依然屹立在那裡!

現在我說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經過後人改動的成語,它出自《荀子·勸學》篇。原句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氷,水為之,而寒於水。”從這完整的原句看來,並沒有“青勝於藍”的意思,而是說“青”更有自己的特色。

荀子這句原話,其實是非常科學的。因為從現代光譜分析結果看來,藍色有一定的光譜頻段,青色也有自己的特定頻段。不存在青勝過藍的問題。但是經過這麼一改,倒反而被 後人接受了,大家認定“青一定會勝於藍”,特別常見的例子是:“狀元的老師是秀才”,當然這也在理。


信敏498


孔子是聖人,再有五百年中國才會出現另一位孔子式的人物。“黃河清,出聖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說明聖人的出現與天是有關係的。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社會學家。同時期西方國家也出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哲人。同一個時代出現這麼多思想家、哲學家,你不覺得這裡面有什麼含義嗎?。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洵清世事,啟蒙開智,對中華文明有著極大的貢獻。孔子天資聰穎,開宗明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兼具治國理念。孔子通《周易》論綱常,提出的“仁、義、禮、智、信”,對社會至今具有指導意義。孔子倡禮教,用儒家學說規範人類的道德行為,對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修養具有積極意義。

孔子弟子三千,個個學識超群,但總無法超越他們的老師。是因為孔子的智慧是上天賜與的,別人學的是他的學問,缺的是他的天分。

現今社會有一股潮流,罵孔子文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這隻能說你淺陋。一個朝代的興衰都有其自然規律,不能到了盛世就沒孔子的事,國家敗亡了就罵孔子。那個朝代興亡交替都有天數。即便是清朝,既有康乾盛世,也有慈禧的專權誤國。歷史上的唐朝宋朝在當時不就是世界帝國嗎?

不是儒家學說不好,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統治,曲解了孔子的原意。也並不是孔子說的都絕對正確,也有其糟粕,應該辯證的看問題。春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的思想活躍,社會激發著一種變革的力量,孔子的治學環境深入人心。那個時代的社會就具有現代理念,後邊的朝代有幾個做到了?


閒雲野鶴23754147


學生不如老師,是很正常的事情。

孔子弟子三千,比較突出的有七十二人,為人所熟知的有子路、顏回等人,這些弟子在學識上都沒有超過孔子。

青出於藍,是說學生超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這是說的人類發展的總的趨勢,具體到作為個體的老師和學生之間,有的能夠做到超過老師,有的做不到。

比如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水平就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師衛夫人,但王獻之卻不能再超過他的父親。


磊落故人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私人講學,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之表。

孔子所著《論語》是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最有名的弟子是號稱宗聖的曾參,所著《大學》、《孝經》、《曾子十篇》;還有孔子的弟子號稱亞聖的孟子,著有《孟子》,他繼承孔子仁學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這是孔子最著名的兩個大弟子,但是無論學術還是文化造詣都是無法超過他們的老師孔子的!




隱者康司馬


題主這個問題,如果用聯繫和發展的觀點看,那麼,顏回(前521———前481)在孔子弟子中就是一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過孔子成就的。其依據:

1.孔子五十一歲後才得“道”,而顏回三十歲左右就得“道”,並在自然辯證法方面(包括“無為”自然觀)超過孔子。《莊子·大宗師》記載:顏回分別三次向孔子彙報自己修身達到“道”的境界。其中第三次說“我坐忘了”。孔子問“何謂坐忘?”顏回回答(詳見筆者2019年11月23日回答“孔子的眾多弟子裡你最喜歡誰?為什麼喜歡他?”內容)後孔子接著說:“同則無好(hào)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意即求同大道於“一”,就無好惡(wù),遵循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就沒有舊的常規可以滯守了。你(顏回)果真成了賢人啊!我請求跟著你後面學習了。這最後一句話可以證明顏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2.顏回“年十三,入孔門”,勤奮好學,“聞一知十”(《論語》),十九歲左右學業已基本完成。後成為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孔子最優秀弟子、儒家五大聖人之一、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歷代封建社會統治者追加其諡號:唐太宗尊其為“先師”,唐玄宗尊其為“兗公”,宋真宗加封其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其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其為“復聖”。山東還有“復聖廟”。這個“復聖”,聯繫《莊子·大宗師》記載的孔子對顏回的評價,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兗,音yǎn。

3.顏回是孔子整理古代典籍的主要助手,尤其是嘔心瀝血整理《古易》(注:《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一人之手,而是孔子與其弟子的集體共同之鉅作),為後世人研讀《古易》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二十多歲頭髮蒼白,與之勞累有關。

4.顏回學業完成後開始講學授徒,傳授孔子學說、儒學《詩》、《書》、《禮》、《樂》、《易》等,形成了儒家學派——八大儒之一——“顏氏之儒”(《韓非子·顯學》)。

5.顏回學說,分散於《論語》、《孔子家語》、《《莊子》、《荀子》、《史記》等鉅著中,也大有研究、傳承價值。

6.《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就是說古人將立德排在立功之前,視之為不朽。而顏回之德行是世人的楷模,就是留給後世不朽的精神遺產。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個人一旦被捧為神那就不允許任何人超過他。這和西方世界的批判哲學、否定之否定的理論截然相反。

孔子生前是很不得意的,孔子去世後,七十二弟子有的從政,有的經商,但還是有從事教育、傳承儒家思想的精英。

子張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在孔子去世後,繼續從事教育,在戰國時期形成了頗有影晌的學派,弟子三百多人。

對儒學發揚光大的尤其是子夏和曾子兩個人,子夏到魏國宣揚儒學,被魏文候拜為老師,其下門徒眾多,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學派,儒學大師荀子便是師承子夏。

曾子也是開宗立派的儒學大師,曾子門徒子思、子思下啟孟子,最終形成了孔孟之道。在儒家思想中許多東西都是後人加上的,孟子發展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方略,以及民為重、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其實在儒家思想的傳承中,有很多人都超越了他們的老師孔子,如果從實際意義上講,儒家文化是弟子大眾的功勞,只不過凡提儒學,都必須打上孔子的旗號,亦如我們今天的孔子學院,其中許多精英都比孔子強的多,但是你只能出力,不許揚名,必須永遠打著孔子的旗號。





泰山124453211


什麼叫青出於藍?

藍者草也,

青者色也,

蓋言青色染料萃自藍草,

色更純更靚,

是以勝於藍。

一個人的成就,

不只是師教,

還有自我稟賦,

進取意志,

時代機遇,

甚至有佛家言的

業力因果。

如此繁多因緣,

能達殊勝者少也。

孔子為聖人,

幾千年才出一個,

甚至就此一個,

子弟與之,

望塵乎,

仰止乎?

超不過也是很必然的!

當然,這個跟中國文化特質也許有關,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卻是可比肩的。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這個問題,只困在孔子與他的眾弟子上面,就成了一個絕對命題,無人可以反駁,將會一絕到底。 但是!如果把問題換個角度,換成狀元與老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個命題,就會得到有效的證明。即:可將歷代科舉殿試的狀元,盡數列出,試問!哪個狀元不是老師教的?哪個狀元的學術成就,不比老師高?可以試想:狀元師徒的成就比較,不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個典故,很好的解釋與例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