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仁慈之人吗?

天山xjks


当然是仁慈之人,一生都处在战争中与领导战争中,杀人太多,叫中华儿女血流成河,尸骨如山。

杀人太多的人,都是民族罪犯!


用户创维


答:关于刘备是不是仁慈的人,孙权、张鲁、刘璋都有答案。

孙权认为:“猾虏乃敢挟诈!”狡猾的东西竟敢耍弄诈术!(孙权)

张鲁认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

刘璋认为:“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施加恩德,却打了三年,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能够安心!”言外之意非常明显,来打我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陈群)

还有陈群:兴平元年(194年),刘备时为豫州刺史,以陈群为别驾。其时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刘备正欲前往,陈群便跟刘备说:“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取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要是吕布乘机袭击我军的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刘备不听,还是东去徐州,与袁术争战。结果吕布果然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最终大破刘备军,刘备这时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为曹操所破,陈群父子亦在吕布军中,见曹操皆出拜。陈群跑到吕布军中了!都不肯再为刘备出谋划策……


中行偃1


刘备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仁义之人,刘备的仁义是有条件的,如果一个人对刘备有用处的话,那么刘备就会对这个人十分的仁义,如果一个人阻碍了刘备的大业的话,即使这个人对刘备有恩情,刘备也会毫不犹豫的背信弃义。很多人只看到了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仁义,对徐庶和诸葛亮的仁义,却没有发现刘备对待孙权和刘璋的无情。

先来说一下刘备的仁义之处,刘备对待自己的兄弟十分仁义,这一点肯定无法否认。在长坂坡之战时期,徐庶想要离开刘备去投奔曹操,刘备不仅答应让徐庶离开,还允许徐庶带着几个好朋友一起离开。

徐庶有多么大的能力,刘备心里十分的清楚,刘备在处于危机关头的时候,刘备能够放徐庶离开,实在是难得可贵。而在关羽遇害之后,刘备更是亲自带领大军进攻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又善待了投降曹魏的黄权的家人,这些举动都说明,刘备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领导者。

刚刚说的是刘备对人仁义的一面,接下来再说刘备对人奸诈的一面。刘备第一个对不起的人就是曹操,刘备被吕布击败之后,家属全都被吕布俘虏,曹操不仅派遣夏侯惇支援刘备,还亲自带领军队迎接刘备,帮助刘备击败了吕布,夺回了刘备的家属。
结果刘备趁着曹操派遣自己攻击袁术,偷袭了曹操刚刚攻占的徐州,险些让曹操功亏一篑。曹操并没有做对不起刘备的事情,刘备去趁机偷袭曹操,这件事说明刘备的仁义是有条件的,只有对刘备有利的人,才能够享受到刘备的仁义。

除了坑曹操之外,刘备还坑了孙权和刘璋,刘备被曹操追的走投无路的时候,孙权派遣周瑜带领大军帮助刘备击退了曹操,之后周瑜又攻占了南郡,将曹操驻扎在荆州的军队赶走。刘备趁着这个机会占领了荆州的几个郡,又从孙权手里借走了剩余的荆州地区。

之后刘璋邀请刘备帮助自己抵御张鲁,刘备背信弃义偷袭刘璋,将刘璋的地盘夺走。孙权听说刘备有了新的地盘,想要讨回之前借给刘备的荆州地盘,结果刘备一借不还,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归还南郡,最终导致了孙刘联盟出现裂痕,间接导致了孙权偷袭荆州杀死关羽。

从刘备对待关羽、徐庶,黄权,以及刘备对待曹操、孙权、刘璋的不同做法来看,刘备的仁义并不是真正的仁义,他的仁义是有一定条件的。当一个人对刘备有用处的时候,那么刘备会对这个人非常的宽容仁义,而当一个人触动刘备利益的时候,刘备就不会讲究仁义,就会露出奸诈的本来面目。


史海泛舟摆渡人


1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远远胜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据北方大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军事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曹操行事残暴,动不动就屠城,刘备行事多与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刘备宽仁;曹操狡诈,刘备忠厚;曹操篡汉,刘备扶汉,因此,刘备深得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2识人善用,终成大事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认为:"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公孙瓒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心雨正能量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细数三国的当中的那些人物,各个都是一些不简单的存在,哪怕是一个跑龙套的,也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当然,这是针对《三国演义》来说的。

然而陈寿的《三国志》在记载当中,刘备是一个是一个很厉害的军事家,政治家,我们之所以被《三国演义》所误导,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将《三国演义》当作正史来看。

那么历史上的真实刘备,是仁慈之人吗?这个答案还需楼主细分一下,当然我们也可以细分一下。

首先我们说东汉末年这可是一个乱世,乱世之中无论谁称王称帝,手上皆会沾满鲜血,你觉的,刘备三分天下,得蜀汉他都是施以仁慈的原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场战争打下来会死多少人,我相信大家都是想象也是想象的出来的,其次就是一个帝王想要坐稳位置,你不耍一点手段是不行的,但是你一耍手段,唉?你还真就不仁慈了,所以说一个帝王仁慈的话,突然觉得,二者很矛盾的样子,所以在说书人看来,其实这需要相对来说的。

也就是说,刘备作为帝王,是不会仁慈的,也就说一切的一切都是冲着帝王的位置而来,他的仁慈是表象,但是话说回来,若比起曹操、孙权的话,刘备就是仁慈的,希望我的答案你能够喜欢。


北派说书人


刘备有仁慈行为,但不是一个真正仁慈的人。他的仁慈是作秀给大家看的,是为了笼络人心,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一、刘备实质上是一个志存高远、野心勃勃、很会笼络人心的人。

刘备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希望此生有作为、有尊贵的人社会地位。他家院子有一棵大树,树冠很大,刘备曾说,自己将来就是要乘坐树冠一样大的车盖头的华美的车子,叔叔立即捂了他的嘴,责怪刘备不可乱说,因为那是只有皇帝才能乘坐的。

刘备逃亡时,也总是号召大家带上百姓,赢得百姓称颂,赞他爱民如子,从而拥戴他。但是刘备在逃亡途中,却可以完全不顾自己妻儿的死活,甘夫人跳井,糜夫人落在后面,刘备何尝考虑过她们的生死?

二、刘备是厚黑大家,比曹操丝毫不差。只不过曹操表现得在明面上,刘备更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刘备总是做出一副仁厚长者的风范,似乎对每个人都很慈祥仁爱,但是他是厚不见底,黑的大而无形,他擅长把自己的意图和目的隐藏在宽厚背后,他有本事让别人自觉自愿的帮助他实现目的,手段实在是很高超。

三、刘备其实很狠毒,很无情。他的本质是和无赖出身的刘邦是一样的。

他的仁慈都是演给纯朴的百姓看的。只有长期在他身边,能够看到他的真实表情、动作、细节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

人才庞统,本是一心想帮助刘备实现大业的。但是由于庞统外貌不漂亮,性格不讨喜,刘备对他很嫌弃,所以不予重用。后来为了甩掉庞统,刘备明知自己的的卢马有妨害主人的特点,还故意装作仁慈,把马给庞统骑。结果导致庞统年纪轻轻死于落凤坡。

吕布救过刘备。但是在吕布遇难、求助于刘备时,刘备表面答应得很好,转脸却阴险的对曹操说了一句话,就致使吕布丢了性命,气的吕布死前大骂刘备。

刘备绝非仁慈之辈。真正的仁慈之人,宽厚善良之人,是无法在仕途上节节攀升的,能不被排挤陷害就不错了。

刘备,是一个政治家。



谢明君姐姐讲历史


历史上想成为一个老大一个历害的人光仁慈肯定不行的,其实历史上刘备并不是三国中所讲述的那么仁善,但是并不影响什么,因为作为一名上位者,深不可测的城府以及心狠手辣的性格是必不可少的。

举报/反馈





有木必燃


我是喜欢历史的一杯清茶饮江湖。

“惟贤惟德,能服於人。”的刘备

刘备是一个以仁慈著称的人。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的品德一直跟随着他直到去世。

刘备年轻的时候,不太喜欢读书,喜欢狗马、喜欢音乐、喜欢漂亮的衣裳,喜欢结交朋友,尽管这样,他能做到善待下人,不多说话、并且喜怒不形于色,尽显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争着跟着他。不但如此,同学的父亲还看到了他是一个不凡之人,不顾他老婆的反对经常资助刘备。刘备和他的同学公孙瓒相处的更好,一直把后来成为一方豪杰的公孙瓒当做自己亲哥哥一样对待。

刘备长大后,贩马的巨商张世平、苏双等人,也看到了刘备的不同之处,给了刘备大笔钱财来组织军队,这是刘备获得的第一笔投资,而且是不计回报的天使投资,投资人看到了刘备的品德,就毫不犹豫的投了进来。甚至刘备用自己的品德救了自己的命,同郡人刘平本来就看不起刘备,而刘备又做了平原县令管着他,更咽不下这口气了,所以找了一个刺客杀刘备,但刺客见到刘备后不忍下手,走了,走之前告诉了刘备为什么杀他,刘备用自己的品德救了自己一命,看看刘备得人心到了什么程度啊。

建安十三年(208年),

收留刘备的荆州刘表去世了,他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此时的刘备只能再次逃跑了,诸葛亮劝刘备夺取荆州,刘备表示不忍心下手。走的时候,很多荆州人都跟着刘备,走到当阳的时候,已经有十万余人跟着刘备一起了,有人对刘备说咱们得赶紧去保护江陵啊,现在人虽然多,但能打仗的少,让曹操追上了,我们怎么抵抗啊。刘备说出了那句掷地有声的话: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其结果可想而知,刘备败得很惨,妻子和孩子都没有时间救出,只带了几十个人跑了出来,吃了败仗,丢了妻儿,但刘备赢得了民心。

公元223年,刘备称帝的第三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经历了兄弟关羽的被害,在加上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找来儿子们,告诉他们不要因为是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要以德服人,我的德行不高,不要学我,要多读书,我死了之后,你们兄弟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丞相诸葛亮。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厉害十倍,如果我的孩子可以,你就辅佐他,要是不行你就自己干吧。此刻的刘备就像一个善良的老人,对孩子、对朋友不藏任何心机的交代着自己的后事。

“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价着刘备,刘备确实做到了古往今来的典范。如沐春风,刘备周围的人们一定有这种感觉,贤德让刘备身边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有这样一个以德服人、德高望重、仁慈的领导,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命干呢。不但自己人感受到了刘备贤德的光芒,就连对手也被刘备的贤德征服,从刘表到袁绍再到曹操,无一不善待尊敬刘备。

“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刘备一生的写照。


一杯清茶饮江湖


刘备为平原令时,平原豪强雇凶杀他,当杀手看到刘备对人民的好处后,不忍下手,还主动告诉了刘备。

刘备新野退兵至襄阳,刘琮闭门不纳,其左右及城中百姓自愿出城跟随刘备,至长坂坡时,追随百姓达十几万,他们并非刘备治下之民,不是刘备从新野带出来的,没有他们,刘备完全可以平安撤退到夏口,不必死老婆、丢孩子,但他不愿背弃自愿跟随他的十几万百姓,导致每日只能走十几里,曹操闻迅才来追赶,否则他不会来追刘备,因为根本追不上已经离开几天的刘备军。说他拿百姓当挡箭牌,纯属小人的胡说八道。

纵观中国史书,除刘备一人,再无其他人能如刘备得民心者。刘备据四川时,南中亦顺从,他死后,南中才反叛,诸葛亮虽南征暂时平定南中,但他一离开,南中就复反了,并非演义和传闻中的南中民心顺服,真正平定南中的是李恢,他用的不是什么怀柔之策,而是用的武力镇压手段,蜀汉北伐对南中只有经济掠夺,对南中毫无好处,南中不可能民心顺服。

《三国演义》作者本想以儒家观念美化刘备,塑造圣君形象,削去了刘备的英雄豪气和战争中的权谋。刘备鞭打督邮,被改写成张飞鞭打督邮;刘关张没有结拜为兄弟,被改写成了桃园三结义;刘备火烧博望,被改成了诸葛亮火烧博望;徐庶之母是当阳兵败时,被曹军抓去,徐庶弃主救母,守孝道而不忠;刘备不是爱哭鬼,但小说作者为表他圣贤,把他塑造成了个动不动爱感动的角色;刘备取荆州,非取自刘表,而是取自曹操之手,诸葛亮数劝其取刘表、刘琮之荆州,刘备皆不听从;刘备取西川,只因刘璋不放他回荆州,才迫使他取西川,否则,他是拉不下面子打刘璋的,这违背了他一向主张的仁义,尽管张松等人都建议刘备取西川,但刘备从未真正答应过。

攻下成都,完全是刘备自己指挥的,与诸葛亮毫无关系,刘备出兵作战,从来都没带过诸葛亮。不要低估三国时期百姓的智商。


沉140769451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说实话,如何定义“仁慈”,我认为很难。在那种人吃人的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有坚持的东西,有坚持的人,才能够在乱世之中存活下去并且建立起自己的一番基业。曹操坚持了自己的腹黑,孙权坚持了兄长父亲的遗志,刘备坚持的则是仁义。

我们都听过柏拉图甩手的故事吧。一件事情,坚持一天、一个周、一个月或许很容易,但是能坚持一辈子的人,很难。我想刘备是有自己的坚持的,他坚守的正是仁义之道。仁义和仁慈还不太一样,仁义应该更偏向于孔子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说白了就是对人要好,但是不是一味的好,不是无原则的好。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析。

一、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刘备虽然仁义,但是并不迂腐,对他好的人他会记得,对他不好的人,他会报复。例如说《三国演义》中著名的“鞭笞督邮”事件就是刘备干的而并非张飞干的。据记载,刘备打了督邮一百多下,然后还要杀了督邮。最后因为督邮苦苦求饶,刘备才放过了督邮。

我认为这个才是我心目中的刘备啊!这样的刘备虽然不是个仁慈的人,但是颇有枭雄风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乱世之中存活下去啊!

虽然有着痛打督邮一事,但是丝毫不影响刘备是一个仁义之人。刘备对待别人都非常好,例如说曾经有刺客来刺杀刘备,但是刘备却以礼相待,最后刺客都被刘备所感化,道出了所有的实情。你说就这样的刘备,换了你你喜不喜欢?

二、对百姓是真的好

刘备对百姓是真的好。曹操对百姓基本上都是抱着剥削的态度,虽然曹操经常会为百姓写首诗,流几滴泪,但是我认为曹操对百姓更多的是一种利用的态度。其实一想也颇能理解,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就和各种贵族子弟一起吃喝玩乐,他自然不会懂得哀民生之多艰的道理。

反观刘备,因为从小就过着苦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织履贩席”为生,因此刘备更加明白民间疾苦,也因此更加体恤百姓。刘备在担任平原相之前,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过着饥一顿饱一顿,四处抢劫掠夺的生活。在刘备来了之后,刘备抵御外来侵略,安抚百姓,老百姓们的生活也安顿了很多,因此刘备“得人心如此”。

后面刘备凡到一个地方执政,往往都颇受当地百姓、士族的喜爱,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刘备确实是颇有仁义之名而且颇行仁义之事的。

三、看身边人

判断一个人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看看他身边人就知道了。

刘备身边的关羽张飞赵云都是万人敌的猛将,而且这些人跟随刘备的时间都非常长,少说都有10年以上。这些人每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去投奔更好的主公的。

例如说关羽,曹操十分喜爱关羽,并且关羽也短暂地在曹操手下效力,我们可以说如果关羽想留在曹操手下办事并且加官进爵,那就是一句话的事,非常简单。但是关羽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大哥身边。

例如说张飞,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渊的侄女,可以说张飞也和曹家、夏侯家沾亲带故的。曹操这个人最为重视亲族关系和裙带关系。就凭这一层关系和张飞的本事,张飞在曹操军中混出个名堂来不难吧。但是张飞一辈子都效忠于自己的大哥。

如果说刘备是作秀的话,他怎么能骗过跟随自己这么久的关羽张飞赵云,他怎么能骗过“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即便刘备作秀,那么他也作秀了一辈子,装了一辈子仁义之人,那么这个人也是仁义之人了。可见刘备确实是仁义。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