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Sunny珞雨


冠心病全名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顧名思義,它是指心臟的供血動脈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官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也稱缺血性心臟病。

從定義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凡是能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都可能導致冠心病的發生,主要的危險因素有以下幾點:

1.年齡、性別:這屬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其實這很好理解,譬如自來水管,用得久了,就容易發生硬化,並且有水垢沉積。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生冠心病較為多見,49歲以後進展較快,但近年來,在臨床上時有年輕人發生冠心病。絕經前的女性冠心病發生率較低,這是由於女性體內高水平的雌激素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絕經後的女性,由於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撤退,冠心病的發生幾率就迅速增加。



2.血脂異常:脂質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當然也是冠心病最為重要的危險因素,尤其是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壞血脂)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B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血脂)、載脂蛋白A的下降也是危險因素。臨床上,目前最肯定的是低密度脂蛋白(壞血脂)對冠脈的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它也是血脂治療最為最看中的指標。我們的治療目標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3.高血壓:由於高血壓對血管內皮的剪切力造成血管內皮損傷,使得低密度脂蛋白容易進入冠脈動脈壁,刺激平滑肌細胞增生,從而導致冠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人冠心病發生率明顯增加,60-70%的冠心病患者存在高血壓。高血壓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了3-4倍。



4.吸菸:包括主動吸菸與被動吸菸。吸菸的人群前列環素釋放減少,血小板容易在動脈壁黏附聚集。吸菸還能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更容易發生冠脈粥樣硬化。另外,菸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直接作用於冠脈和心肌,引起冠脈痙攣和心肌損害。


5.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功能增強,加速冠脈粥樣硬化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脈堵塞。如糖尿病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等,冠心病的發生率顯著升高。目前也有認為胰島素抵抗與冠脈粥樣硬化關係也很密切。

6.肥胖:BMI大於24或超過標準體重20%的人群稱作肥胖症。肥胖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這是由於肥胖的患者膽固醇、甘油三酯往往升高,而且通常合併胰島素抵抗。


7.家族史:一級親屬中女性<65歲,男性<55歲發生冠心病的,考慮存在早發冠心病家族史。他們的下一代可能發生冠心病的機率會增加,考慮和染色體遺傳相關。



其他如口服避孕藥、精神緊張、A型人格、飲食習慣不良如高熱量高動物脂肪的人群也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


我是歡喜殿,一名急診科醫生,見過太多悲涼,唯願眾生歡喜。希望我的健康科普帶給你幫助。如果喜歡我,就點關注交個朋友吧。


歡喜殿


專業醫生為你解答,歡喜關注“快樂的小大夫”

概述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係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閉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它和冠狀動脈功能改變(痙孿)一起統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冠心病的發病與下列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1、年齡:多見於40歲以上中老年,但值得警惕的是,冠心病現在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不良生活習慣和不合理飲食結構、各種危險因素同樣威脅著年輕人,使冠心病發病年輕化。不少年輕人常吃油炸食品和“洋快餐”,攝入過量的脂肪和高膽固醇,10歲小孩的動脈上就可能出現脂肪沉澱。另外,青年人學習工作壓力大,常熬夜,生活無規律,加上喝酒、抽菸,無異於雪上加霜。另外,很多人出入有汽車、上樓有電梯,缺乏運動,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體重的年輕人也日漸增多,進一步增加了患冠心病的危險。

2、性別:男性多於女性,女性絕經後可能與激素水平有關發病率開始上升。

3、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體力活動少、遺傳、吸菸等是冠心病發生的常見危險因素。


冠心病根據臨床表現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猝死:因原發性心臟驟停而突然死亡,多為心肌缺血局部發生電生理紊亂,引起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2、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的特徵是由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的短暫胸痛發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後,疼痛常可迅速消失;自發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的特徵是胸痛發作與心肌需氧量的增加無明顯關係,常在休息、夜間睡眠時發生,與勞累性心絞痛相比,這種疼痛一般持續時間較長,程度較重,且不易為硝酸甘油所緩解。

3、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為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原因是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堵塞血管管腔所致,患者此時感到長時間(超過半小時)劇烈胸痛,還可發生血壓下降和伴隨嚴重的心律失常。

4、缺血性心肌病

5、無症狀心肌缺血:患者無症狀,但靜息、動態時或負荷試驗心電圖有心肌缺血的證據,或心肌核素掃描(ECT)有心肌灌注不足的表現。


如何知道自己患了冠心病?

1、每當體力活動加重,如上樓、爬坡、蹬車、搬運重物等或精神過於緊張,情緒波動時,突然出現胸骨後左胸部難受,疼痛。並且向咽喉部、肩部、上肢放射,休息一會兒可自行緩解。

2、飽餐後當時或20分鐘後,感胸骨後疼痛,尤其飽餐後進行體力活動時更易發作。

3、不明原因的突然胸悶,心難受,呈陣發性發作。

4、體力活動時,感心慌、氣短、憋悶;性生活時感心悸、氣短、胸悶或胸痛;長期反覆發作的左肩痛或胸痛。

5、自覺脈搏不齊,有停頓感,有“突突”的心臟早跳感,或心臟過快、過緩。

6、熟睡時突然憋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坐起後可好轉。


冠心病的預防

1、 不吸菸;

2、保持血壓正常穩定, 理想血壓是120/80mmHg.

3、維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低脂飲食,運動,和服用降脂藥。

4、避免精神緊張。

5、運動過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規律地鍛鍊有助於保持體重,減少高血脂和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

6、維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對已有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議長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發生。


快樂的小大夫


冠心病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1、年齡:冠心病發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且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2、性別:男性發病率較女性高,因為雌激素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當女性絕經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會導致發病率增加。

3、高脂血症:脂質代謝異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主要是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高,導致冠心病發病率明顯增高。

4、吸菸:包括被動吸菸,香菸中的有害物質可導致氧含量降低,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其中的尼古丁可引起動脈痙攣、心肌損傷。

5、血糖升高:患有糖尿病的人發生冠心病的概率較無糖尿病者高出5倍。

6、除此之外,還包括肥胖,人的體重指數超標可增加其發病率。低體力活動或不愛運動、久坐的人,以及攝入過多動物脂肪、膽固醇、糖、鹽等食物。遺傳和A型性格也是高危因素。

得了冠心病還能治好嗎?

冠心病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而血管的動脈粥硬化是一個慢慢發展而且是不可逆的一種病變,導致動脈硬化的因素有:年齡、遺傳、吸菸,長期的高血壓,糖尿病,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少動,高鹽、高油的飲食等,均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原因。很多因素是無法控制的如,年齡、遺傳等。

所以,是否能夠治癒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1、病理方面:冠心病是不能治癒的疾病,因為無法逆轉血管老化、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所以只能控制病情。

2、臨床症狀方面:從臨床症狀來看是可以治癒的,就是冠心病患者可以通過治療,達到無症狀生存的目的。以及控制動脈硬化,延緩病情進展,推遲發病,延長併發症出現時間。從而改善生活質量的。


小曉醫生


萬病皆因氣血生,導至冠心病形成也不例外。

1,不良飲食習慣

經常吃甜,鹹,大魚,大肉等肥甘厚膩食物,不吃到酒足飯飽,肚子溜圓決不撂筷,不喝到一醉方休決下桌,還經常喝軟包裝飲料,很少吃青菜水果及白開水。

經常熬夜打麻將,睡眠起居沒規律,很少參加各項體育活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整天坐在沙發不離窩,手機不離手,電視不離眼,從來不參加各項體育活動。

2,性志失節

說話粗嗓門,脾氣沾火就著,愛生悶氣,一切必須以我為中心,憂鬱悲傷,哭鬧,喜怒無常,不喜歡交朋友串親戚,性格孤闢。

3,年邁體弱

人到老年,身體的器官老化,不懂醫療長識,從不做身體檢查,血壓,血糖,血脂高了,還繼續喝酒抽菸,一但患得冠心病,心衰,心梗,能搭橋,支架尚且保住命,"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

4,防病勝於治病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材富。

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持續過度緊張,經常保持適應體育煅練,少生閒氣悶氣,戒菸限酒,調解不良飲食習慣,吃易消化食物,暈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一年到醫院檢查一次身體。

5,給一劑良方:《寬心謠》

日落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

新舊衣服不桃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

常與知巳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

內孫外孫同樣看,兒也喜歡,女也喜歡。

全家老小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勞勤鍛鍊,忙也樂觀,閒也樂觀。

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老劉105751014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簡稱。冠狀動脈是動脈系統中專門為心臟供血的動脈,以維持這個實時跳動的器官的血供。當

冠狀動脈由於各種原因發生了血管腔的狹窄或是閉塞,就會導致心臟出現缺血缺氧,而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主要以活動後胸悶、胸痛為臨床表現的臨床綜合徵就是冠心病。冠心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臟病之一,其發病率逐年上升並有不斷年輕化的趨勢。

談到冠心病的發病因素,其最常見的病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事實上,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血管性疾病,可以發生於全身的所有動脈血管上,而當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冠狀動脈上時,就會出現冠心病的表現。而當機體其他部位(頸動脈、腦動脈、主動脈、外周動脈、椎動脈等等)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時,往往也提示冠心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動脈粥樣硬化有明確的致病危險因素,這些因素也都是冠心病的發病危險因素:

  • 年齡,老年人群發生冠心病的概率會增大

  • 高血壓

  • 高血脂,也就是血脂異常

  • 糖耐量異常糖尿病

  • 吸菸、不健康飲食

  • 缺乏運動鍛鍊

  • 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 心理壓力大

  • 遺傳因素,冠心病家族史

  • 慢性腎臟疾病等。

除了動脈粥樣硬化以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病因可以導致患者出現類似冠心病的心臟缺血表現,這些病因包括:

  • 冠狀動脈的先天性畸形,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心肌橋”,也可以引起心絞痛症狀;

  • 冠狀動脈瘻、冠狀動脈瘤或者冠狀動脈夾層等。

瞭解冠心病的病因對於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這些危險因素控制好,才有可能預防冠心病的發生或是在冠心病發生以後控制疾病的進展!

我們的理念是:慢病管理“靠自己”,科學指導“不迷信”!


家有好醫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冠狀動脈有三個主要分支:①左側冠狀動脈下降到左心室的下降支;②圍繞左心房及部分左心室的迴旋支;③右冠狀動脈支。若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變窄甚至阻塞,對心臟供血便減少或停止因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如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梗化等。)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

1.青少年或童年就有動脈粥樣硬化者,與遺傳因素有關,常有家族史;

2.老年人往往與過度吃富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過度肥胖,工作過度緊張,情緒激動,吸菸,高血壓有關。

你原來患高血壓病,有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引起冠心病是其原因之一。

3.如果原來患有糖尿病,腎病,慢性肝病,也容易繼發高血脂症,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易致冠心病。

預防:①限制吃高脂肪食品,多吃蔬菜,豆製品,瘦肉,公雞肉等,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②限制體重(在醫生指導下,每月減少1一2公斤,不宜過快)。但仍需保證旦白質(每天每公斤體重1一1.5克);③主食每天250一300克左右;④按體質適當加強運動;⑤戒菸戒酒;⑥心情平靜,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⑦在醫生指導下,定時服藥,並備用藥物以供應急之用。

關於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壓及併發症的防治)的科普介紹可查閱我在《悟空問答》的相關答題。以上供參考。

謝謝閱讀!



桂花芳香77105282


冠心病的全稱叫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是專為心臟供血的主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性病變,就會堵塞給心臟供血的血管,使心臟缺血、缺氧、甚至造成心肌壞死,嚴重的會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所以說冠心病是一種很嚴重的心臟病。

冠狀動脈為什麼會發生粥樣硬化性病變呢?這與一些列的冠心病患病因素有關:

1、高血壓,只要血壓高於120/80毫米汞柱,冠心病的患病率就會大幅度增加;高血壓還會引起血管痙攣,加重血壓堵塞的症狀。

2、高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裡的主要成分就是膽固醇,所以說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形成的物質基礎;

3、糖尿病,糖尿病不僅會引起血糖代謝紊亂,還會引起血脂代謝紊亂;糖尿病還會傷及大血管和微血管,使血管更容易形成斑塊。

4、不良飲食,過多攝入高鹽、高脂、高熱量的食物,導致身體發胖、脂肪增多和血壓升高,加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

5、吸菸,吸菸會引起血管痙攣和血管炎症的發生,損傷血管內皮,使得血小板聚集、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引起冠心病的患病因素還有很多,大都與各種慢性疾病和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關。要想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減輕它的嚴重危害,就要從消除這些患病危險因素做起。早預防、早發現、早獲益。


藥療君


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目前該病的發生率正在逐漸上升,也作為老年人死亡的罪魁禍首。

本病多發生於40多歲的成年人,男性往往多於女性,經濟發達國家的發病率較高,但近年來該病越來越年輕化,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該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以下:

  1. 年齡在40歲以上,男性,同時長期血脂異常(如同水管中長時間流通含有雜質的水)

  2. 高血壓,跟患者闡述背景一樣,長期高血壓也是冠心病的發病原因。

  3. 糖尿病,或者糖耐量異常

  4. 吸菸!!

  5. 肥胖,往往肥胖是導致許多種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

  6. 家族史,此病證實可存在家族遺傳史

次要因素:包括高脂飲食,A型性格人群(屬於較具進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並且容易緊張)

提醒各位朋友本病主要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來預防:

宜儘量避免各種確知足以誘致發作的因素,調節飲食,特別是一次性進食不宜過飽,戒菸限酒,調整日常工作和工作量,減輕精神負擔,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等。


企鵝郭醫生


心腦血管問題普遍存在,是危害我們國民最大的因素,冠心病是其中一中,和其它地方的血管問題一樣,只不過位置不一樣。一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生活飲食習慣,尤其是家族性的飲食習慣,高油脂飲食是最不好的習慣,我老家農村的,我弟弟問了個問題很說明問題:咱們村前些年混的好為啥都死的那麼早?高油脂的飲食導致血管內脂肪過多,脂肪蛋白在血管壁上堆積,影響血管獲得營養,時間久了血管壁老化,變脆,粥樣硬化。

其次是鹽,鹽的危害是客觀存在的,建議攝入量是6克每天,很多人一次都能吃六克鹽,清淡飲食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的發病率,高密度的鹽影響血管對營養素的吸收

再次,長期的高血糖。長期的高血糖必然有高血壓,和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原理一樣,進而導致粥樣硬化!

然後是炎症,血管的炎症也能夠造成血液在血管壁上沉積,影響血管對營養的吸收,久而久之形成粥樣硬化。

最後是我們現在的飲食結構出了問題,很多人都是吃快餐長大的一代,從上學到工作,試問有多少是吃的新鮮的,現做的?很多營養素怕光,怕熱,快餐破壞了很多營養素。還有激素催熟的很多食物宏觀上看量挺大,看不見的維生素,礦物質大打折扣,血管長期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表現就是硬化。

飲食要清淡,食物要新鮮,生活多運動,營養要均衡,數量要充足。




營養碎碎念


冠心病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在40歲以上人群中多發,它時不時地發作,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冠心病的全稱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顧名思義,就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一步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那麼冠心病究竟是怎麼被引起的呢?

1.關於冠心病,你需要知道什麼是冠狀動脈

心臟是一塊肌肉,大小和成人本人拳頭差不多。心臟通過有規律地跳動實現全身血液的循環,首先心臟將血液泵入肺,在那裡獲得氧氣,再回到心臟,心臟再把這種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血液到達全身各器官,為其帶去氧氣,氧氣逐步耗盡,再流回心臟,然後再被泵入肺部獲得氧氣,如此循環。而冠狀動脈是心臟的供血血管,在心臟表面,為心肌提供氧氣。如果冠狀動脈狹窄,心臟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表現出來就是胸悶、胸痛,尤其在體力活動時明顯。

2.引起冠心病的原因

從病理學的角度看,冠心病被認為始於冠狀動脈內層的損傷。這種損傷使動脈內膜容易在此處產生脂質沉著、增厚形成斑塊。斑塊逐漸變大,中心壞死、軟化、崩解,與脂質混合成粥樣斑塊病灶。增大的粥樣斑塊逐漸使動脈管腔狹窄,阻塞動脈,減少或阻斷血流,妨礙冠狀動脈血流通過,導致冠心病發作。

從流行病學角度看,冠心病有很多危險因素,包括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和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總膽固醇過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菸、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以及社會心理因素。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性別、年齡、家族史。此外,與感染有關,如鉅細胞病毒、肺炎衣原體、幽門螺桿菌等。研究顯示,冠心病的發作常常與季節變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增加、飽食、大量吸菸和飲酒等有關。

對冠心病有了一定了解,並且瞭解到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後,我們便能從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入手,改變現有的不良生活方式,避免這些危險因素,便有助於冠心病的預防。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不妨關注一下,後期為你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