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人住在一起,会影响孩子的教育吗?

小东北ai


从我个人经历过的,看到的,这个影响是绝对会的。

首先,老一辈对隔代的疼爱,溺爱就普遍存在,作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肯定会收到爷爷奶奶的阻挠。

其次,爷爷奶奶在给孩子的学习教育上,可能帮助是有局限性的。不一定能指导孩子作业。

就这两点就足以将孩子毁掉。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花轮同学237


和老人住一起,那就要看这老人是什么素质的,什么教育水平的。我觉得老人隔代亲是有如果老人性格不是很执拗的,还好一些执拗的有文化素质低的,那我觉得对孩子的影响还是会有的。

举我自己的例子吧,我以前的是我妈妈帮我带孩子,我要上班,结果我发现老人就喜欢包办代替,把饭送到自己的他嘴边还要喂他,把衣服给他放到床边还要帮他穿,把书包给他整理好放在门口。然后他扔的垃圾就要帮他捡起来。结果是孩子不会收拾,自理能力很差。在母亲的眼里,孩子只要考试成绩好,那就是最好。也不是的,我觉得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是由习惯决定的,而习惯是由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决定的,所以和孩子密切接触的人的生活习惯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身教胜于言教,包办代替,让孩子少了锻炼的机会,如果和老人住一起一定要跟老人讲清楚,但是老人都是顽固的,你告诉他他会表面上说好好好,可是一天不到一小时不到他就又忘了,就为这些事我和我妈吵过很多次,没有用,我的心都累了。

嗯,如果老人的文化程度很高,见过世面懂教育,那么我想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老人,老人的很多优秀习惯有可能会得到继承,并不是说老人就一定不好。你有什么样的老人了,你就有什么样的福。

觉得我和我妈住一起的这段时间,我是在教育两个孩子,改变两个人,一个是老小孩,一个是小小孩,而改变的过程让我心力交瘁。回头想想,如果可以,我宁愿自己一个人带。


小鲜悟道


本人91年的,有两个小孩了!

平时也是和父母住一起,一般隔几天去丈母娘家住,隔几天就去自己父母家住!

教育的问题不是说和谁住一起就决定的,虽然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比较忙,可能996的大有人在,早上6点出门,晚上10点到家,一般这个时间段,刚好和孩子错开,导致平时没时间和小海一起!

但是,我相信在忙的父母都都会有空余的时间,一周一天至少能寄出来吧,特殊情况除外,这个时候你用什么方式和孩子交流,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才是重点!


月色有点萌


我和老人住了十一年,孩子老人们给看了十一年,老人们很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不用孩子自己做,现在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干什么事情都丢三落四,每天什么事情都的提醒他三四遍,好在孩子比较听话,可是我们都得上班,没有办法。


朋来酒点


和老人住在一起,对孩子的教育有何影响,这取决于老人在这一方面的认知。

有的老人非常明智,虽然疼爱自己的孙子,但从不干涉子女对小孙子的管教。实在觉得子女对孩子做得有些过分,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生气,去护着小孙子。而是等小孙子上学离家后才会找儿子或女儿谈自己的看法,看看子女能不能接受自己的建议。这样的老人,不但不会溺爱孙子,反而会减轻子女的教育负担。其实,这样的老人是懂教育的。而且老年人的脾气比年轻人好很多,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平静,能耐心地哄,给小家伙讲道理,自然最后博得了孩子的信任,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就怕不懂教育、却溺爱孩子,在子女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倚老卖老,横加干涉,无条件地呵护着小孙子,生怕小家伙受一点儿委屈。父母教育孩子,最为关键是就是双方要达成统一,不可互相拆台。如今,却被老人破坏了教育孩子的统一战线,自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若是这种情况,子女一定要办法和老人沟通,让老人和自己达到一致的意见。万一不行,那就只能和老人分开居住了,老人确实需要自己照顾的,可以在附近给老人租个房子。千万不可迁就,耽误孩子的前程。


浮尘微草


题目中的影响,悟空的意思更多偏向于坏的方面。这里我谈几点正面的。

和老人住一起,对孩子的教育比孩子单独与父母相处要好得多。原因是:

1.这个教育是广义的,不是纯粹的文化教育,还包括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待人接物、谦虚诚信、智力开启、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孩子与老人住一起,正好可以宜补。年轻父母思想往往激进,新生事物接触多也快,信息量丰富,可给孩子传递新朝的思想,如网络、物流、电购,电脑、微信,足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可购五洲物。老人购物逛商场,信息看报纸,联系靠电话,无形中给孙辈一种现实的物感,正好取长补短。

2.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该子的行为习惯更多的是受家人的影响。俗话说,鼠有鼠辈,龙有龙种,什么瓜结什么果,什么蜂育什么蛹。孩子在其父母的影响下接受新朝的东西,在祖辈的影响下更多认识传统的东西。有文化的长辈可以影响孙辈看书习惯,认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历史书画;文化低的长辈更多的是生活行为习惯对孙辈的影响,如老人勤俭节早起的遗风已经根殖于脑海,饭桌上掉一粒饭粒,都要用手捡放嘴里,这是孙辈最好的行为教育,孩子长大后脑中就植入了节约的芯片,无论今后走到哪里,勤俭节约的习惯就会根深蒂固。

3.动与静的影响。孩子父母工作繁忙,下班饭后洗涮完就是督促该子作业,早上总催孩子快点,周而复始,己成机械,很少有时间陪该子玩耍。老人赋闲,有的是时间,做事不慌不忙,循规导矩,能帮助孩子闹钟起床,定时起居,也能陪孩子吟诗下棋打球活动,孩子天性好动,他觉得有长辈陪玩,很是高兴,无形中学到许多学校没有的东西。

4.兴趣爱好的影响。父祖辈的兴趣爱好,对孩子影响深远。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不无道理。我小时爱黏二公,二公读过私属,懂些少云对雨雪对风之类的韵句,赶海途中也常讲一些历史曲故,对天象人物家禽常油诗启发,造就了我日后喜欢对事物的观察。现实中子承父业的大有人在,即使不承父业,长辈的兴趣爱好总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我邻居的孙子,乒乓球打得好,三四年级了每晚必到球馆与成年业余球手打球一小时,这得益于祖辈的爱好对孩子培养。

和老人居住一起,对孙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否选择与老人一同居住,这要看各家庭条件,婆媳相处的具体情况,最好的选择是各有居所,距离相近,常伴老人。

一管之见,难面面俱到。手机操作,眼花费时,易有错漏。不当之处,请看客批评指正。欢迎讨论。谢谢。


江之南170


[喜欢NEW生活的人都在看,欢迎在右上角加关注]


一、正面影响

老人帮助子女带孩子,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可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吃喝拉撒尿还是非常及时的,在这些方面孩子不会受屈。孩子从小开始,我们就按照一些育儿书上说的那样,同孩子多说话,到周岁左右,拿一些小画书,不管他们听得懂,听不懂,还是讲给孩子听。他们的爸爸妈妈要上班儿,早出晚归,下班后人都很累,这些别指望他们。孩子两岁以后,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们都要给孩子讲些睡前故事。孩子们习惯了,他们就慢慢进入梦乡了。他们也不哭也不闹。每天晚上洗完澡,他们就知道到讲故事的时间了。

我们平时不但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故事,从三岁半开始,讲了故事以后,我们就让他们复述故事,我看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的挺快。平时我们与孩子在家,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平时吃饭洗手哦,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等等。小孩从小就做得很好。这些我们和孩子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些东西有可能是他们的父母没有精力做的,而我们就代替他们做了。

二、负面影响

与老人住在一起的负面影响,就是在育儿观念上有一些区别。例如孩子总有犯错的时候,子女就比较急躁,甚至于有时候要动粗,我们看了以后就心疼,隔代亲,隔代疼。打了外孙,我们心里很疼很难受,所以不免要吵起来。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看着大人们有分歧,动手时他们就往护着他们的那一边躲,求饶。这样往往会纵容孩子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不利于孩子改正不好的习惯。

老人们与子女在一起,肯定老人们对孙子辈们要溺爱多一些,而孩子的父母肯定要求的严厉一些,更理智一些。平时就看老人和子女达成怎样的平衡。我的经验是老人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尿和基本常识的灌输,以及习惯的培养。在一些管教孩子的方面,我们不越位,让孩子的父母承担起主导责任。总之,在一起居住的时候,大家把管教孩子的度掌握好,就不会有太多的负面影响。

今天的分享你就在这里,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谢谢你加我关注并点赞转发收藏。


NEW生活


怎么会影响呢?老人教育孩子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应为ta们是过来人,教育孩子阅历还是蛮丰富的,不愿和老人住在一起拿教育孩子做借口吧,不管对孩子有没有影响,儿女不需要老人帮忙,老人就离ta们远点,毕竟和儿女在一起住也是免费的保姆,一天家务活啥都干累的够呛,儿女也觉得是应该的,所以,不要和儿女们住在一起。


风吹不倒的秋草


这个要看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开明程度。

比如我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和弟弟一家一起生活,弟弟弟妹也是文化程度不好,二个儿子,一个初中要毕业了,一个要上小学了。

因为大孙子是在儿媳妇的父母亲家长到七八岁才回到自己家的,所以老两口对小的疼爱有加,一旦小的被弟弟弟妹管教,父母必然拦着,生气哭闹,所以小的现在也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反而嘴巴甜,跟爷爷奶奶处得好。

大的是姥姥姥爷带大的,习惯不好,学习差。

所以建议孩子一定要自己带,上幼儿园以后就要独立带孩子,吃点苦没什么,为了孩子的一辈子。


爱家胖大姐


会有影响,隔三代的教育观念是有很大距离的,因为老人的教育观念,儿子和媳妇不一定满意,但是儿子和媳妇的教育方法,老人也不满意,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容易产生矛盾与隔阂。最受罪受苦的还是幼小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需要接受两个不同辈分的前辈的教育,一个是爷爷奶奶,一个是爸爸妈妈。

除非在家庭中,各司其职,不僭越对孩子的教育职责,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式家庭里面是不可能做到的。对孩子的关心、疼爱、溺爱、纵容等教育观念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很难受到正确的及时的教育,也会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只有儿子和媳妇对上做好孝顺的本分,对下做好科学育儿的方法,并且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情况下达成家庭教育的共识,家庭和孩子才能受益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