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

Learning200


教育是一種認知過程。不同的內容,需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育。

對於複雜的理論知識,需要灌輸。但是要讓學生懂得內在關係,不光是死記硬背。

對於相對簡單一點的理論知識,可以採用啟發式教育。通過把各種邏輯關係梳理清楚,能夠自然獲得結果。啟迪就是開啟學生的邏輯思維的教育。

對於需要動手的技能型知識,學生儘量參與動手,才能在動手過程中,學到知識技能,體驗動手的樂趣,固化理論知識。

教育過程中,情感體驗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在學習記憶、動手做題、動手操作中獲得成功的快樂或者失敗的挫折,都是對教育的很好的影響。對你的教育成功與否,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增芳傳媒


我給你舉個例子來說明吧,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還記得在讀小學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背一首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背其他的文章一樣,我也是被逼著去背這首詩的,完全不理解詩後邊的感情、意境。這種教育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嗎?當然是!

很多年之後的一天晚上,大概是大學畢業不久的一天晚上,我獨自躺在出租屋裡的床上,看著地板地板上的月光,感覺很亮又很冷,突然之間,一股涼氣從腳底竄到頭頂,然後我就想起了這首《靜夜思》,用它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再貼切不過了。看著窗外的月亮,想著故鄉的家人一種說淡淡的鄉愁湧上心頭。甚至我能想象詩仙李白就站在我的面前,穿著一縷白衣,仰頭望著明月,感嘆人間的悲歡離合。

在小時候,我們學了很多名言警句,學了很多詩詞歌賦,在當時我們並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隨著年歲的增加,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突然有一天,某個場景、某個畫面觸動了我們內心的深處,我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句子的含義。這不是啟迪又是什麼呢?

從某種程度來講,灌輸式的教育是啟迪性教育的基礎。通過灌輸式的教育,在短時間內積累一定的素材,啟迪性教育才有本可依。

總之,我認為,灌輸式教育與啟迪性教育應該二者並重,不可偏廢。


高中物理精品課


人生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是接受教育,教育必須給受教育者以不以其願意否而進行灌輸。只是優秀的灌輸者使人在良好的心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


松竹118


現在的是教育嘛 現在應該普及弟子規 三字經了



平淡255167807


“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對於這一說法,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是這樣認識的。

對於教育,咱不談大道理,大道理有時候是磚家的事兒[大笑]。即理論上是沒問題,但真正要用起來,簡直無法操作[摳鼻]。

所以,我願意說,教育是啟迪和感動。這樣,對於學生來說,學習就不是什麼難熬的事情,可能就是我們渴盼的享受學習,快樂學習。

可是,有時候,教育單單靠啟迪和感動也不是萬能的。有的學生就是啟而不發,感而不動[呲牙][呲牙]。

這個時候,老師還得搞個小動作,哄著灌輸一下下。當然,前提是哄著灌輸嘍。

事後,學生大喊:老師,你個大騙子,你灌的知識我們都消化了,吐也吐不出來了,這可如何是好?[大笑]

在這裡,感謝每一位淡泊名利的老師,感謝每一位通情達理的家長,感謝那一群狡猾調皮的小可愛們[愛慕][愛慕]。





魚兒無語


我覺得教育開始是灌輸,我覺得與其說是灌輸不如說是傳道,而後是感動和啟發。我覺得這是對立統一的。

作為一個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認識世界,再到創造這個是世界需要很漫長的一個過程,有人一輩子都可能無法達到對這個世界有一個正面的貢獻,我覺得家庭教育在這個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有很多學生的家長,語重心長的跟我說,老師啊!孩子我們就交給你了,請一定替我們好好管教,在這裡感謝您了!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做老師的也很是無奈!孩子跟您在一起十好幾年了,很多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都已經養成,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儘自己最大的可能讓孩子進步,但是讓我們做再多就是難為我們了!

但是反觀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家長,只會跟我談論孩子的一些小的缺點,讓我們幫忙改正,從來不會說老師孩子在家不聽我的話,在學校他不敢不聽老師的,您就替我們好好管教吧!為什麼從來不說,原因很簡單,不需要!

在家庭的教育過程中,關鍵的時期就那麼幾個,五歲以前是性格養成期,十三四歲青春期的是習慣養成期,這兩個時期很重要!我個人覺得第一個階段尤其重要!這個時期,你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等等。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接觸面還很窄,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父母告訴他們的都是對的!所以這個時期的正確引導非常關鍵,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老!這句話的深層意思的性格的養成就是這段是時間。還有一點,最近非常火的一種教育觀念,鼓勵教育,放養式教育,我覺得都不完全可取,有時候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畢竟社會不會一直鼓勵包容,也有它的殘酷。

教育的作用體現在十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價值觀,他有了一定的善惡觀,但是對於更遠的世界還是充滿了好奇和無知,這個時候一個好的老師的指引就會顯得異常重要!

歡迎指針批評,討論探究!


唐縣啟明中學胡老師


著名的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最好的教育是靈魂的喚醒,用心靈溝通心靈,點燃孩子們智慧的火焰,讓孩子們從心裡喜歡學習,愛學習,從而產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心耐心,用細緻入微的行動關愛每一個孩子,用愛的實際行動感化每一個孩子,讓孩子“親其師而信其道”。 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沉睡的種子,只要我們教育得當,愛心投入,耐心等待,有朝一日她們一定會美麗的綻放!



王老師一靜待花開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每一個心靈都是自然宇宙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心靈與巨大的潛能,教育只需要將其內在的良知良能喚醒。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蘇格拉底還說過:“我沒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他利用接生術將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從蒙眛狀態中喚醒。

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是石塊裡面沉睡的獅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讓孩子從矇昧中醒來。而不是一味地強行孩子學習,無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孩子在被動狀態下的學習只是應付差事,對孩子的智力啟發是毫無意義可言的。我們要作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瑪蒂爾達另類英文啟蒙


動手是什麼意思?若婚前就動手打你,此男女也,婚後必會家暴發生,這樣的男女不能娶或嫁!俗雲打是愛,如果你愛對方愛得死去活來心甘情願受暴虐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動手的意思是,在熱戀時一方(男女皆有)情難自禁主動動手動腳卻是正常的幹活!所謂男不壞女不愛,比如一個男子漢在幾年馬拉松戀愛過程中,裝得像柳下惠那樣坐懷不亂,不越雷池半步,那女子會喜愛這樣的呆若木雞的鬚眉嗎?😄


2968186160


教育不是灌輸也不是啟迪和感動,而是榜樣的力量。

很多人教育是傳授知識,做老師只要上課,即便照本宣科,也算是所謂傳授知識,然而被人誤認為,教育就是灌輸,那完全是老師不負責任!

老師的職責不是把知識講得多生動,而是訓練出孩子優秀的學習習慣,至於成績高低取決於孩子本事,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對孩子一輩子的影響。

但是現在社會講究現實講究短期結果。很對老師誤以為把知識提煉,想方設法讓孩子快速記憶並考個好成績就算好老師。所以教育會被誤認為是灌輸。

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糾正,雖然見效慢,但效果好。而要讓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老師要做表率,讓孩子耳語目染,所以老師榜樣的力量很重要。

教育的啟迪,是創設更多的環境和條件來讓孩子能力得以鍛鍊。

教育的感動是來源於老師的高度自律,且深深影響孩子的行為。

總得來說,教育的目標就是樹立還是正確的三觀和建立孩子優秀等等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