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日本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註定了日本很難做到大國崛起?

普慈賢


日本是個奇葩的國家,早在1886年就知道國家富強要全部西方化。丟掉學習中華道路。甲午戰爭打敗老師傅大清國。日本人的素質,教育,科技,福利,食品安全感,等等特別是潛伏的實力足以證明日本是大國了。日本的產品,本土產不出口,質量很好用的放心,僅僅一項買日本產品【放心】。大概夠世上大小國追趕幾十年。


見聞79


所謂“大國崛起”本身就是忽悠,是自得其樂,是自我陶醉。何為大國?加拿大國土面積世界第二,沒人認為它是大國;印度人口世界第二,也沒人認為它是大國。所謂大國,最主要的是它在地球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迅速膨脹,武力掠奪侵佔他國,人神共憤,沒有人贊成它的“東亞共榮”。戰敗以後被美國佔領,到今天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只能跟在美國屁股後面當小弟,你有再多的錢再多的諾獎又如何?一個自顧不暇的國家怎麼能贏得別國的尊重?再肥的豬也是豬而不是獅子!


莫如有閒


〇大國的概念,就意味著①國土面積大。②人口眾多。③資源蘊藏豐畗。④市場容量大。⑤有遼闊心戰略縱深。⑥雄厚的後備兵源。具備這些條件,就具備了大國的胚子。如果加上綜合國力排名世界前列+生產力發達+科技先進+軍事力量強大。就是大國+強國。歷史上是這樣,現代社會亦是如此。如印度丶巴西這樣的國家,人們都認為它們是大國。如瑞士丶盧森堡這樣的國家,儘管很發達,人們也不認為它們是大國。

〇日本作為島國,地域偏狹,四面環海,資源貧乏,充其量是個中小國家胚子。幾千年來,一直如此。只是在近代,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一些瀕海國家及島國(如葡萄牙丶西班牙丶荷蘭丶英國等),獲得歷史機遇,搶得先機,通過掠奪丶佔領殖民地,國土面積迅速膨脹,成為大國+強國。但它們由於是小國胚子,搶佔的殖民地與本囯不相連接,難以“消化”+同化,當殖民地人民覺醒,恢復丶建立了自己國家時,這些“暴發戶”國家,又縮回了歷史的“原型”。如日本作為島國從明治維新至今也就興盛了100多年,不到200年。當其他大國覺醒,重新成為大國+強國時,日本這樣國家會不斷萎縮,縮回到歷史給它的原有定位。


趙凡丁201


我認為小國和大國一樣,關鍵點在搞好鄰國關係,互不侵略,互不幹政,相互支持,理解的前題下,走自己國家所制定的,適合本國的道路和制度。才能使國泰民安,百業興旺。所謂的大國崛起的說詞,我認為,首先要在獨立自主,堅定不移走符合本國體制道路的,國人團結一心,國防強大。人民安居樂業,自力更生,堅不可摧的情勢下。在國泰民安,社會秩序井然有序的氛圍裡,才能談的上崛起,才能談的上強大。不然,大與小,用什麼來區別呢?


人在征途


這個世界上有資格做到大國崛起的國家本來就沒幾個,日本做不到也不怪他!

首先,要明白大國崛起的歷史前提?

記得曾經有過一個紀錄片叫做《大國崛起》,講的是近代以來世界上出現的幾個曾經引領世界的強國,包括英國、荷蘭、西班牙等。

這些國家在當時世界範圍內來看並不屬於人口大國,但是好在取得了先發優勢,才能夠在別的國家還沒有醒悟的時候風光一下。而當那些人口大國開始奮起直追的時候,這些國家就完了。

例如,最著名的海上馬車伕荷蘭雖然曾經在17世紀風光無限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貿易國家,高峰時期荷蘭保有世界運輸船隻的三分之一。但當比他人口多十倍的大英帝國崛起之後就衰落了!

因為,大英帝國可以拿出比荷蘭更多的資源和荷蘭競爭,英荷戰爭從17世紀打到18世紀,雙方共進行了4次大戰,最終導致荷蘭讓出對海洋貿易的壟斷權。

可是,當人口更多的德國崛起之後,英國就有點力不從心,要不是一戰二戰有眾多盟友協助,可能英國早就被打敗了!

不過,即使德國沒有成功擊敗英國,二戰結束之後也不是英國人的天下,人口過億的蘇聯和美國的崛起讓英國從影響世界的全球霸主退化成為一個地區性的強國。

所以,大國崛起的前提是一定要有比對手更多的人力資源。

今天的日本在人力資源上已經沒有優勢!

100多年前,日本憑藉明治維新,有了衝頂世界級強國的機會。二戰結束之後,雖然政治軍事受到限制,但他依然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都是藉助了國際上的有利局勢。

但今天,日本面對的國際形勢可不一樣了。

隨著億級人口大國的紛紛崛起,日本的人力資源已經失去優勢。比如,印度的人口高達13億,每年畢業的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口超過千萬,10年就可以培養出相當於日本總人口的人才!所以,哪怕印度人才的平均能力弱於日本,依靠人口的優勢也能實現反超。

日本不僅人口數量上處於絕對的劣勢,他的人口結構也非常不合理。目前,日本深受老齡化困擾,65歲以上的人口在24年中大約翻了一番,從1970年的7.1%增長到1994年的14.1%。據日本衛生部估計,到206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將會組織2060年達到日本總人口的40%。

除了人口老齡化之外,日本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出生率下降,目前日本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日本的人口數量最近幾年已經在持續下降。據統計,2015年日本的人口是1.271億,到2019年已經下降到1.263億,下降了300多萬人口。預計到2060年,日本的人口數量將會在1.262億左右,幾乎和2019年持平!

出生率下降,老齡化上升,已經引發了日本上下關於未來經濟的擔憂,所以日本現在考慮的是怎麼保持,而不是大國崛起!


遊者走天下


日本進入現代化國家已經好幾十年了,現在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所以,從經濟體量來看,日本早已是世界大國了。日本在科技、文化、教育、醫療等等方面也有強大的實力,很多領域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受影響而無法取得大國地位。


sailor72


日本的文明從何說起呢?它的國體是從哪裡分隔出來的?本源是從華夏大地傳遞的。武士道精神,其核心是為誰奉獻?英國依賴全球殖民,稱霸過。這樣的依賴,文明嗎?華夏一脈未曾間斷的傳遞了五千年文明,並不是依賴殖民稱霸。華夏一脈也是從中地中脈一個小國體,向四周蔓延而形成一個大國體。依賴的是包容、融合、互建、文明、創造。。。有血性的民族性靈,首先要做到不傷害他國。反道而行,或間斷文明、或被外力吞噬,只能顯現為出現過文明的跡象,並不是文明的初源地。宇宙選中東方大地造文明,人力能更改天意嗎?日本歷史所創造的文學作品,其境界能超過中國歷史上所創造的文學作品境界嗎?一個不肯低頭認錯的人,永遠沒有機會了知世界真相。


薛紅娟


用人口數量和土地面積來衡量大國崛起顯然是不對的,在歷史上有幾個大國崛起並沒有人口數量和土地面積的優勢,比如說英國和德國,英國是第1次接受工業革命的國家,當年建立了所謂的日不落帝國,統領了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土地。而英國的土地面積很少,人口數量也不足,靠著非常先進的科學技術,彌補了人口和土地面積的不足。

而日本當年接受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後,也就是明治維新以後,迅速走向了崛起的道路,但是日本匱乏的資源,和當年尚不發達的亞洲工商業,無法滿足日本資產階級的需要,也就是在整個亞洲地區商品交易並不發達,日本獨自發達無法運行。導致日本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強行打開別國市場,或者說直接是掠奪。如果當年日本和英國面臨一樣的情況,假如亞洲市場和歐洲市場一樣發達,或許日本就不需要走侵略的道路,而變成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

日本在戰後得到美國的幫助,也迅速恢復了發展,而且經濟發展速度一度超過了美國,簽訂廣場協議以後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破裂,讓日本的經濟進入了10年的衰退期。可以說日本在近代是三起三落,不過也可以說明日本這個國家非常善於學習,而且還虛心接受別人的技術,總是能夠抓住某些機遇。

但是從這些年看來,日本的電子科技逐漸被韓國超越,而日本僵化的體制也展現出來,日本的吸引力不再像以前那麼強,亞洲各國新興市場的發展表現出比日本更強大的生命力,也就是日本傳統的電子產品優勢已經不在了,甚至在韓國已經超過了日本。

而我國的電子科技也逐漸取代日本,像我們之前經常聽說的松下和索尼現在已經不復盛名。也就是說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中,日本並沒有抓住這次科技革命的機遇,主要是由於日本比較僵化的官僚體制。前段時間日產汽車事件在世界上鬧得沸沸揚揚,這件事情也說明日本的體制是在卸磨殺驢,而體制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僅僅解決了一個汽車公司的問題。不過現在日產汽車又陷入了危機,卡洛斯戈恩預言這個汽車公司將在2~3年內破產。


四十五度歷史


沒文化真可怕 地方小容易限制人的思維,日本人護照全球第一,留學很容易的。日本711便利店小時工資1050日元,65人民幣,日本有很多厲害的科技,電子集成科技比美國人都好。


MOMO20201205


大英帝國已經漸漸演變成“小英帝國”了,沒有了龐大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的支撐,任何帝國都是會日漸走向衰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