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高一,3+1+2選歷史生物化學怎麼樣?

ronger2007


對於高考生來說,在高考錄取唯分數論喲背景下,最好的選擇就是讓自己的分數達到最高。怎樣選能讓自己分數最高就怎樣選,分數上不去,都讀什麼專業都是假的,分數上去了,專業都好辦。祝進步!


湛江視界觀


記得我當年剛剛考入高中,在開學典禮上,校長跟我們介紹了前幾屆師兄師姐在高考中的耀眼戰績,坐在臺下的我聽得心潮澎湃,默默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我要考清華”的豪言壯語,不過可惜的是,我最終並沒有考上清華大學。雖然考取的大學也是985、雙一流,但仍然是人生中的遺憾。

你的女兒上高一了,的確應該為高考做準備了。我認為,順應高考制度的改革,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備考策略,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沒錯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您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

“3+1+2”中,選擇歷史,則意味著放棄了物理。如果孩子物理學習比較吃力,無疑這個選擇是對的,高中的歷史教育相對來說,內容是比較固定的,只要肯下苦功,完全可以取得高分。

“生化政地”中的選擇也要遵循這樣的原則:選擇具備比較優勢的學科。不要只看自己在班級的成績排名,還要看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提升潛力。

最後,我想說的是:“語數外”才是王道,一定要堅持把這三科的學習放到日常的重中之重,這不僅是高考拉開成績的主戰場,也是日後大學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姜茂學


官方邀請的我……

我也是高一,學校歷化生組合不開的,文理學習差異太大,雖然我物理歷史都不好,但我生物化學好,所以我被肝成了物化生。

重點是,如果您的女兒成績在中(或者下)等水平,這種組合其實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主要看歷化生她更喜歡哪一個,就著重透徹的學習,然後高考就報這方面的志願,因為有些並不是很好的大學並沒有對首選科目的要求,但僅限於“有些”,因此這樣一來會對您女兒有很大的限制。

如果是高水平玩家(學生),就有廢了的高風險。我們上一屆選科有歷化生的,學著基本非常不順利,我蹲過學校的統計數據的。(當然我不排除這是學校的主觀威脅。)

總之,這樣的組合有危險,不是很穩妥,不知道學校給沒給過意見,能換還是換一下吧。


1987問答


全國一共有8個省市在2021年實行3+1+2的高考模式,這8個省市分別是: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

3+1+2高考模式有以下12種組合:

3+1+2的高考模式中,“3”為 語數外,屬於必考科目,每一科總分150分,共計450分,以實際考試成績計入高考成績;“1”為物理/化學,必須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科參加高考,總分100分,以實際考分計入高考成績;“2”是指在“生化政地”4科中選擇2科參加高考,每一科100分,以賦分計入高考成績。

題主想放棄物理而選擇歷史,說明對物理感到害怕,或者說文科要強一些。如果真的文科強一些,那麼政治、生物、地理才是文科強的學生的選擇,化學在理科當中的難度僅次於物理,選擇化學的學生大多是理科學霸,成績一般的學生,即使選學了物理,也放棄化學。

我們應該清楚,“生化政地”4科的高考成績作為“賦分”科目,如果選擇某一科的學生大多數是學霸級的人物,那麼成績一般的學生在這一科當中的“賦分”就非常吃虧!化學就是這樣,基本是學霸級學生選擇化學。

3+1+2的高考模式,選擇歷史的學生,選擇歷史化學生物的學生非常少,一般選擇是:歷史地理政治、歷史地理生物、歷史政治生物。所以題主的選擇我個人認為不是很好。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你大學想學理工科,那麼你應該選擇物理,選擇物理高考志願可以填報90%以上的理工科專業。如果你們學校去年考上大學的有1000人,文科200人,理科800人,你的物理成績在700名的樣子,你的歷史在200名的樣子,那麼你應該選擇物理而不應該選擇歷史!

綜上所述,題主的選擇是矛盾的,選擇化學生物是想大學讀理工科,但是又不選學物理,這是一個奇怪的組合。


平淡是真oymlq


“3+1+2”中的“3”沒有選擇空間,不做討論;

“1”實際上是二選一,物理、歷史的選擇基本上確定了高考如何填報志願,即選擇歷史意味著高考可選專業為“文科”屬性的專業,應立足文課屬性專業選擇考慮(從應試拿高分的角度上講,極少有人能夠在物理、歷史都拿高分的,除非實力極強或者水平極差情況下,兩者差距不大;對於中等水平成績而言,物理分差大、低分風險更加高);

“2”實際上是五選二,其不決定大學專業選擇,因此建議聚焦拿高分的目標進行選擇。所謂興趣,必須建立在可以取得高分的前提下。印象中高一是沒有生物課的,切不可憑藉初中生物的學習經驗去判斷高中生物學習難易。


牧心流遠


歷史+化學+生物,這種組合在選擇專業上很難有特別的針對性。可以說比較奇葩的選擇。其實也很正常的一種選擇,可以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究其原因是理化生三科中物理不好的一種規避選擇,就這一點而言,也是不錯的。

1、就專業覆蓋面、大學專業學習而言還是不錯的

物理和化學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0%,生物覆蓋了58個專業類(62.4%),政史地三科分別覆蓋了32-34個專業類(34.4%-36.6%)。但是總體上而言比理化生這個選擇差一些,比純粹的政史地要好了不少。

2、就學生學習任務的複雜度而言

這樣的專業選擇,是一種無奈之舉。學生對於理化生中物理產生懼怕心裡,或者物理偏弱的一種有意思的規避心裡,就這一點而言充分體現自主選擇科目,規避風險,是比較有利的,也同時避免了大理科由於優秀生過於集中,帶來的比較——劣勢。

3、看不見的優勢

朋友們不要拍磚。學生選擇專業,多少是自主的,這裡我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中國家長的包辦、干涉具有極大的比例,所以選擇分科上,化學、生物、歷史的大部分學生是學生自己的一種選擇,或者換一種說法,這一科目比較多一點提現學生的自主性來。一般來說最好的學生選擇理化生、其次選擇物理化學政治或者歷史物理化學。最次選擇政史地(當然不排除頂尖的學生自主選擇,這些都是出類拔萃的學生,或者指向明確的學生),所以說這種選擇避免了物化生的尖子生扎堆的,自己相對得分下降的不利局面,也可以在大學專業選擇上比政史地有了不錯的選擇空間。

4、這個專業可能有驚喜

我們知道,選擇專業看的是大學專業專業覆蓋面,但是高考供選擇的三科是名次分數,也就是相對比較成績,你的成績不是你自己決定的,而是眾多的對手決定的,在理化生這種組合中,可以說是高手雲集,精英薈萃,一般的尖子生或者中等生是很難出類拔萃嶄露頭角的,而化學生物歷史這種選擇,就有獨佔鰲頭的機會,在高考專業填報專業選擇優先、高空成績名次分數的現狀下,有可能640--670(山東省為例)有可能上清華北大的。原來是不敢想象的,所以一不小心會產生驚喜的。


拍案客棧


很高興回答你

孩子高一,應該全面學習學校開的各門課程,認真聽講,及時預習和複習,不恥下問,培養優秀的學習品質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最重要的。

至於選課程,當然要結合自身優勢,有的孩子擅長計算思維模式,選理科物理化學生物佔優勢,如果善於表達記憶,則應該選擇歷史地理政治,所以你的女兒選擇什麼課程要有她自己決定。當然還應考慮以後的就業。

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英語樊老師


看了很多答案,有從大學專業選擇出發分析的,有從就業分析的,其實這都不是主要的,當前的關鍵是提高分數,拉昇排名。

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看,興趣、專業、工作三者並不是一個因果關係,甚至毫無關係,大部分人最後都是陰差陽錯找工作,碌碌無為過一生。那些出類拔萃之人不會糾結這些問題,像什麼俞敏洪、馬雲之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北大畢業賣豬肉,雙一流去掃廁所也屢見不鮮。

言歸正傳,歷史、生物、化學三科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輕邏輯、重記憶,三大科目對邏輯思維要求較低,更多的偏重記憶,學習起來具有相通性,可以舉一反三事倍功半。能選擇這三門課的人必定是對自己的學習習慣、特長有深入分析,輔以三年高考五年模擬,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選擇這三門課的人平時成績應該是學霸之下,中等偏上,睿智理性,上知歷史,下知生物,上下五千年談古訴今,就業方向建議行政事業類單位。


甄子老師


非常榮幸受邀,就個人的經歷而言,我的觀點是儘量選擇感興趣的課程,不要為了分數和名次為出發點去選擇,符合自己的興趣,聽從自己的心來選擇是最理想的,家長也要多聽孩子的意見,讓她能在學習的同時得到快樂。


二四南漂


這是一個抓基本,不丟知識廣度,併兼顧興趣的高考模式。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不要被這個自由度所迷惑,認為選好學科就可輕車熟路。當然選好課程也是很重要,但起決定的關鍵是你能為孩子營造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及培養孩子對學習目標的堅韌態度,和探索有效的學習策略與方法的自覺性和能力。課程怎麼選應與孩子多溝通,做到既尊重孩子有要指導孩子,這樣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