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管好小學三年級的紀律?

自強不息cc


要管好三年級學生的紀律,首先在開學時要制定一些規章制度。據小學生的特點,規矩不要太多,5、6條最好,同時做到言簡意賅,多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措詞,具體形象,有得放矢。譬如上課要舉手發言;互相尊重,認真傾聽;聽從指揮,老師講話時要安靜的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管好三年級的課堂紀律,這是非常關鍵的。



其次,教師要精心備課。學生對新鮮的東西有著強烈好奇心。作為教師,要花多花時間鑽研教材,準備器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總會有一些學生管不住自己,當學習內容讓他感到無趣時,他就會失去對這節課的興趣。當他對這節課沒有興趣的時候,可能就會搗亂,擾亂課堂秩序。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上課的素材應該是學生熟悉的,讓知識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控制好課堂紀律。


總之,要管好三年級的學生的課堂紀律,要制定好班級規則,平時課堂中貫徹執行規則,不斷強化,讓規則內化為學生的習慣。教師或者班主任也要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選擇教學方法。


教育發生


三年級孩子已經是小學中段的孩子了,他們在學校經過一、二年級的低段學習、生活,兩年的時間他們應養成了基本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紀律習慣。要使他們的組織紀律性更強,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班級管理。

一、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應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依託,建立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把老師、家長信任,在同學中有威信的學生選為班幹部隊伍,班幹部分工明確。

二、加強學生習慣養成。貪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班級內個別學生跳皮搗蛋不守紀律實屬正常,無論老師、同學、家長都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對這些學生冷眼相看,而是對他們的日常行為嚴格要求。從日常學校生活,班級集體活動等方面讓每一位孩子有事做,讓他們贏得信任與尊重,充分體現他們的個人價值。

三、強化學生紀律約束。常言,無事生非。學生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班級管理的效果,在管理三年級學生整體紀律中,要讓組織紀律性不強的個別學生明白,他們是生活學習在集體中的個體,對自己不能放任自由,要尊重老師,問好學生看齊。

四、家校合作齊抓共管。一是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二是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家長有效溝通,合理交流,時刻關注孩子動態,做到學校家通相結合,千萬不能對紀律鬆散的孩子掉以輕心,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視而不見,置之不理。

少年強,剛國強。三年級的孩子正是正行為,養習慣,學知識,學做人,長身體的黃金階段,孩子守紀律就是童蒙養正。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

若水——2019-03-16


若水12806


小學三年級的紀律管理是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很多新老師會發現,如果紀律管不好,教學工作幾乎不能進行,如果只講課也等於沒有講。

我們怎樣才能管好小孩子的紀律呢?

第一,用清晰的口令式的語言,告訴學生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比如要準備講某一個內容,會告訴孩子,請看黑板、請看書上第幾頁第幾題……就是要清晰地告訴孩子要做什麼,並怎麼做。

第二,用提問題,尤其是簡單的問題來幫助孩子注意到老師要求注意的內容。比如,孩子們注意力分散時,可以在黑板上寫一兩個字,然後問學生“寫了什麼?這是什麼?”學生一看,馬上知道是什麼了。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迅速集中起來。

第三,用禮調整學生的行為規範。這種方法是調整班級紀律最核心的方法。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基本的禮儀訓練,通過禮儀訓練,可以快速的把孩子的內心調整端正,然後做出相對認真、恭敬的禮儀行為。

禮儀規矩,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起來,我們老師的主要責任當中,知識教學應居次,禮儀規矩的教學應在主。這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起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孩子會逐漸變得懂事,有禮。


話說心情


如何管理好三年級學生得課堂紀律?

一、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自控力不強。三年級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一個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學生自控力不強,但同時又會出現一種強烈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慾望,所以,對於紀律,他們有時會遵守、有時又會視而不見。人們把三四年級的學生年齡比喻成“暴徒年齡”,他們的行為極易出現偏差,行為習慣發展水平較低,這個年齡的學生處在貪玩的高峰,好動、惹事,也經常受到家長的斥責。

意志薄弱。小學三年級是意志發展的關鍵期。由於這個階段學習活動的巨大變化,不少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適應新的學習任務的要求,使他們在學習中碰到許多困難,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如果這些困難產生累積效應,學生便會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他們會偏向於悲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降低對自己的期望,產生畏難情緒。當這種情緒泛化時,學生的注意力就受到影響,學生從事各種活動時、遇到困難時就會傾向於放棄完成任務。

多動症。有調查發現,兒童多動症、不良習慣和品性障礙在小學三年級表現最為突出。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持久水平一般為20-30分鐘。由於這個時期學習活動的特點,有些老師忽視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對於學生的注意力提出過高的要求,超出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的水平,這樣,學生會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分散的行為,如走神、做小動作、看小人書、開小會等等。當發現這些行為時,有些老師不分青紅皂白,粗暴呵斥,使學生坐立不安,一些逆反心比較強的學生便開始與老師唱反調,故意破壞老師的課堂秩序。

逆反。逆反是堅持一種與他人願望、意見相違背的心理狀態。逆反心理實際上是個體獨立性發展的一種表現。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其認知能力有所發展,但總體水平還比較低,他們常會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實或依據堅持自己的想法或行為是正確的,還會出現暈輪效應,認為某一個老師或家長不管做什麼都是不好的,是和自己過不去,因而採取反其道而行的態

度,與家長、老師和學校唱反調。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紀律教育的現狀

有專家在上海市5所中小學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6.33%的被調查教師認為,學生違反紀律的程度處在正常的範圍內,而認為“比較嚴重”、“非常嚴重”的分別只佔10.20%、6.12%。課改後與課改前相比,67.35%的被調查老師認為學生違反紀律的現象不多,但也有19.39%的教師認為增加了。

調查還顯示,絕大多數被調查的學生都認為學校沒有或很少有教師體罰學生的情況,回答“比較多的”僅佔4.09%。58.06%的學生認為學校的紀律要求比較多。對於紀律規定的合理性,56.99%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學校規定的紀律合理,但認為不合理的也有

9.68%,還有33.33%的被調查學生“講不清”。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學生對紀律規定背

後的價值觀的認識還不夠。當然,這與學校在制定紀律規定時學生的參與程度不夠有關。

該調查還顯示,71.43%的被調查教師認為,不同的學科教學中,學生違反紀律的現象有顯著地差異。70.50%的被調查學生也認為,不同學科課堂上同學違反紀律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在三類課程中,被調查教師認為,基礎型課程中,學生違反紀律的嚴重的只有4.08%,而在拓展型的課程中,學生違反紀律的比例則達到了26.53%,研究型課程達到14.29%。學生之所以在這三類課程中違反紀律的比例差異顯著,可能與這三類課程的特點和教師實施這三類課程的能力這兩方面的因素有關。

因而,在新課改背景下,對於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類型課程,教師維持課堂秩序的策略應該不一樣。同時,對學生的紀律教育不應僅僅被視為學生道德成長的需要,而且應作為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保障,它不僅僅是班主任或德育處的事情,而且與每個教師相關。

三、培養三年級學生紀律性的重要性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紀律,是人類的一種素質。來時要將紀律作為一種素質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來了,那他就會在所有的場合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加以遵守。紀律的建立不能靠老師的尊嚴,也不能靠嚴格的規定。紀律是人的心靈裡的一種聲音。作為群體生物,人天生就有著對紀律、對秩序的渴望。

1、學生的紀律性能夠直接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

學生的紀律性從小的方面來說,就是讓學生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可取的行為、哪些是不可取的行為,進而讓他們學會能進行初步的道德判斷。只有思想道德高尚,

對紀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同時具備執行紀律、維護紀律的高度自覺性、堅韌性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才能經得住紀律的考驗。只有經得住紀律的考驗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2、有利於學生從小形成遵守紀律的習慣

小學是學生性格形成穩定的一個重要時期,同時又是學生是非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萌芽的重要階段,此時,如果學生形成了違反紀律的習慣,其在將來就容易忽視學校法規和國家法律。一個名人說過:一個人有好的習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但是,習慣是需要培養的,很多好的習慣必須在嚴格的紀律支持下才能形成的。所以,離開嚴格的要求,怎麼可能有好的習慣。因此,我們要做好小學生課堂紀律的管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加以管教,這有利於學生從小形成遵守紀律的習慣,為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有利於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

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因活潑好動的天性,課堂教學中極易出現開小差和搞小動作。

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注意力只有20-30分鐘,而且很容易受到干擾,從而分散注意力。

若教師能夠加強課堂紀律,對學生加以管教,學生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集中,進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4、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若是課堂紀律不好,就會影響教學的效率和教師教學的熱情,同時,還會影響其他認真聽課的同學。一個具有嚴明紀律的小學班級,上課內容和速度往往比課堂紀律差的班級要好。由此可見,加強學生的課堂紀律管理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四、培養三年級學生紀律性的策略

1、合理地運用獎懲

獎懲要準確、公正。準確是指教師進行獎懲時既要注意學生的行為表現,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動機。考慮學生違反紀律的動機,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才能對學生的動機有一個確切的判斷。如果是由於無知或缺乏經驗而違反了紀律,一般不給予懲罰;如果是明知故犯、屢教不改地違反紀律,則應給予懲罰。學前兒童認為服從成人就是公正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則把公正理解為絕對平等,他們往往不注意個人的具體情況,要求教師平等對待,否則就認為是不公平的。

如果教師從維護班幹部的威信出發,同樣的行為表現,班幹部多受表揚或少受懲罰,就會降低教師和班幹部的威信。這時候,他們不再強調絕對平等,而是考慮到個人因素,體現了對別人的同情和關心。因此,表揚那些表現雖不算好但有較大進步或批評那些表現雖不算壞但退步幅度較大的同學,都會得到輿論的支持,因為這符合他們的道德需要。

獎懲的運用要合理,合理的獎勵能促進學生的良好行為,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孩子們因為良好行為而得到獎賞之後,就會大大提高和重複我們所認可之行為的可能性。但不能濫用獎勵,因為自覺遵守紀律是一種道德行為,它取決於學生道德發展的水平。在短期內,濫用獎勵會收到眼前的效果,但從長遠看,它不利於學生道德健康地發展。要把遵守紀律作為一種素質根植與學生心中。

2、加強正面的紀律要求

辦主任教師要為每一位學生講清楚學校課堂紀律的內涵,要引導他們講文明、懂禮貌、不打架鬥毆、不影響他人學習、按時完成作業、認真聽課、認真聽取並尊重他人的課堂發言、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並有目的地訓練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要求他們做守紀律的乖孩子,教給他們自我評價的方法。同時,要讓學生自我評價、樹立榜樣,為他們滲透自覺的紀律意識。教師要在每一堂課結束時做一次總結,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注意對孩子們的日常行為和每個學生的自覺紀律表現,並樹立遵守課堂紀律的榜樣,這樣做有利於滲透自覺紀律意識,培養他們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意識,培養他們正確認同他人的優點,養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研究表明,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是很容易模仿他人的,因此,正面的紀律要求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而且,小學生都有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的正面要求與評價對他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所實習的三年級,學生非常積極活躍,可往往積極活躍的班級課堂紀律和平時的紀律就不好控制,對於違反紀律的學生,我嚴肅教育的次數多了,個別學生不僅屢教不改,反而變本加厲,這時教師的教育便失去了意義。但如果給這一類學生樹立榜樣並給予他們積極的要求,效果反而好起來。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時期的特點,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意識。

3、培養優秀負責任的班幹部

在班級管理中,班幹部既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帶頭人,又是班級成員的行為座標,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班幹部隊伍,形成有凝聚力的核心,並通過他們有效地管理班級的紀律,在行為上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是必不可缺的。一個班的班幹部能力強、有威信,班級的紀律也會好起來,因為這樣能讓學生之間形成相互監督的效果。

在選擇班幹部時,教師要經過認真的觀察、調查,聽取有關教師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廣泛徵求學生的意見,選取學生心中適合班幹部人選的同學。當然,選出的同學應該是熱情開朗、能關心同學、團結集體、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工作認真負責、能帶頭幹事、有強烈的責任心;有是非觀念、學習成績較穩定、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並在學生當中有一定的威信的同學擔任班幹部。

在培養班幹部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班幹部的自制力。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這就要求班幹部們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處處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我實習的年級,我帶的班級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紀律方面在年級都是屬於中等的,學習排在我的班級之前的班級,他們的紀律也都比我的班級好。學習成績最好的A班,他們的紀律幾乎是讓所有老師稱讚的,值日老師根本就不用去巡查,但是A班的紀律之所以這麼好食因為他們的老師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他們身上。而僅次於A班的B 班呢,他們的老師基本上不用怎麼去管他們,因為他們班的班長就像一個小老師一樣,只要班長在,班級裡的同學都十分遵守紀律,自然而然,在任何場合,他們都比其他人更能遵守紀律。我們班的班幹部基本上是由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而且女生居多,在管理班級紀律方面,班幹部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見,班幹部在班級紀律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讓學生參與制定班規

如果規則是由教師制定而學生來遵守,學生難免會有逆反的心理,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處於逆反心理的萌芽期。但如果,讓他們自己制定自己應該遵守的規則,他們就會有自己是小主人的心理,也更願意去遵守,畢竟沒有人願意自己反駁自己,小孩子也不例外。

心理學的目標激勵理論說,如果要求完成某一個目標的這群人,他們能夠參與目標的制定,他們能夠從開始設立目標的時候就加入到討論過程中來,他們會對這個結果有更高的承諾、有更多的認同,因此就更主動自覺地去貫徹它、去履行它。每條班規的真實價值,讓每個同學都通過討論的方式,在制定過程中,它有所理解,那麼他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對這個規則有本能的抗拒,因為這是他自己知道的、他願意的,是有價值的,從內心裡面願意每個人都去維護的。所以,對於班規的維護自然就會非常的有正面的作用。比如,學生在討論為什麼要輪流值日時,就會知道,如果沒有人值日,沒有這樣的一個秩序,我們的教室就會骯髒不堪。

學生違反紀律會降低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絕對不能忽視對學生的紀律教育,尤其是作為一名新的教師,更要抓好學生的紀律。三年級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的轉折期,對這一階段的學生的紀律教育更為重要,一方面,三年級的學生相對於一、二年級,他們在學業上承受了更大的學習任務,如果在這一時期,學生的學習任務落下,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會出現學習吃力的狀況。優良的課堂紀律是優質課堂的重要保證,良好的遵守紀律的作風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小學資料大全


三年級的孩子注意到的轉換期,很多情況下,如果一個班級的孩子人數過多,有可能會出現課堂秩序失控的狀態,這一點對於一線的老師感覺特別明顯,其實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講,如果一個班級的人數只要控制在40人左右,甚至40人以下,班級紀律還是非常容易維護的。

我們面對很多孩子在一起,像趕集一樣的時候,我們首先應當在聲音上進行壓制,實在不行可以點名一兩個同學讓他們到前面站一下,甚至在座位上站一下,起到警示作用,讓大多數孩子感到害怕,感到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把課堂秩序進行控制,否則的話一群孩子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沒有任何辦法。

在這個過程中,在控制學生紀律的過程中,不建議老師對孩子實行體罰,雖然說現在有一種網絡的說法,那就是讓孩子罰站也屬於體罰,不過我覺得大多數家長並沒有那麼變態,如果犯了錯誤,完全可以讓孩子站了兩三分鐘,但是不要站的時間太長,更不要把孩子轟出教室,在教室的門口罰站。

當然還可以在課堂之前和孩子們講定,或者約定維持或者遵守紀律的好處,通常在我的課堂上我會對孩子來講,只要認真遵守紀律認真學習,一節課的最後20分鐘或者10分鐘是孩子的自由時間,當然我的課程屬於信息課,孩子的自由時間完全可以自由處理,大多數孩子在這一個條件下基本上都能夠主動積極的把應當遵守的紀律遵守好。

所以說,我覺得對於三年級紀律的維護,最主要的還是源於教師經常巡視課堂。在教室裡走動,不要躲在講桌上就可以了。


宜城老師


三年級學生比一、二年級學生懂得了一些課堂的基本紀律常識,屬於剛知道一點,又不能完全自律的階段,要想管理好班上紀律,還真的要有些技巧。我就介紹以下幾點:

1、學生沒有聽講的時候,老師不要說話,等他們注意力集中了再說話。

2、跟學生確定一個讓所有人安靜下來的信號。比如:“一二三,坐端正。”“結冰”,手勢“停”等等。

3、使用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向學生傳遞正面和負面的信息,比如:微笑、眨眼、點頭、伸大拇指、瞪眼等等。

4、設立一個小黑板,對紀律好或差的進行加分、扣分

5、故事、遊戲穿插課堂教學,讓孩子有期待,有興奮,配合好老師。

6、獎勵機制。自己設置規定,對課堂紀律表現好的同學,每週獎勵文具、零食等等。

還有哪些更好的紀律管理辦法的,希望大家在下面留言!


教育志士


正巧今年又擔任三年級班主任工作,有幸把自己的一些管理經驗和心得與大家分享,首先來分析一下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一,自控能力差,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孩子自控力不強,但同時出現一種強烈的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管理的慾望,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自立了,所以對於紀律有時會遵守,有時會視而不見。行為極易出現偏差,這個年齡是貪玩的高峰期,愛惹事。二、意志薄弱,小學三年級是意志發現的關鍵期,由於這個階段學習活動的巨大變化,不少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適應新的學習任務的要求,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沒有信心!容易消沉退步。三、逆反。三年級學生雖然認知能力有所發展,但總體水平還比較低,常常會和老師、家長唱反調,做一些違反紀律的事。針對這些特點,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來管理三年級孩子。一、制定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班級管理紀律來約束他們,人類自古以來就有對紀律敬畏的天性,小孩子也不例外,古語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學校,一個班級,要培養合格的人才,就必須要有嚴格的紀律來管理約束他們的行為。二,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來管理他們,儘量多的通過多方面渠道瞭解掌握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然後根據這些特點制定可行的工作計劃,多和孩子們接觸溝通,縮短彼此的心理距離。三,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尊重他們的人格。堅持正面教育,嚴謹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做好個別不遵守紀律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特殊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甘肅光輝


小學三年級開始孩子真正進入上學的狀態了,相對一,二年級好管理些,個人認為可以考慮這樣幾點

第一,完善班幹部建設。選幾個得力的班幹部在課下或老師不在的情況下能協助老師管理。

第二,建立明確班級制度。讓孩子們明確,知道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紅線是什麼,這樣從制度上約束。

第三,班會或者紀律主題活動。從思想上讓孩子們意識到遵守紀律的重要性。

第四,評優。三好學生指標一定要優先給學習成績好的,守紀律的學生,平時要多表揚多鼓勵,多樹立正面典型,把這一批好的苗子培養起來,起到帶動班級風氣的典型作用。

第五,從自身要立威、立規矩。首先你不要表現的太親和,否則以後想嚴厲都嚴厲不起來,孩子不怕你了。首先就要先嚴厲起來,通過嚴格的紀律把班級隊伍管起來了以後可以稍微緩和一點,恩威並施都可以。







石頭課堂


千萬必要太兇 要不他們會害怕你 平時這與要有一個活躍的課堂紀律 答對問題給一點小小的獎勵 和藹慈祥 這樣孩子們就會漸漸接受你 喜歡你 和你成為朋友 那他們自然就不會吵了


周文強吖


先和小朋友交朋友,當你成為真正的孩子王時,再找幾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做楷模,學生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後,良好的班級紀律就自然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