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神反转让人措手不及?

张意大利炮


我是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我来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到了这个人。

李绅

李绅这个名字说出来,大家会觉得很陌生,但是,说出他写的两首诗,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因为这两首诗,李绅被称之为‘悯农诗人’。

很多人就因为这两句诗,就自然而然的觉得,李绅肯定是一个悲天悯人,为民请命的好官。事实上呢,李绅的所作所为却与之相反。

寒门出身的李绅,在获得功名之后,想到的并不是如何造福百姓,而是如何升官发财,享受生活。

唐代笔记小说《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没有发迹时,常巴结一个叫李元的人,一口一个叔叔,叫得格外亲切。

然而,当李绅官居宰相之后,李元也不便在以‘叔叔’的身份自居,主动在李绅面前自称‘弟’。

按理说,李元也算是高情商的表现了,可他低估了李绅的卑劣,被李绅逼着自称‘侄’。

这还不算,估计李绅觉得还不够一雪前耻,到最后居然要李元在自己面前自称‘孙子’!这个李元也没对他做过啥伤天害理的事,当初也是你自个舔狗一样跪舔别人的啊。



李绅当官之后的生活,半点看不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悲天悯人。

吃一道鸡舌头做成的菜肴,一顿就得宰杀三百多只活鸡;一餐饭食的花费上百贯,甚至于上千贯也是常事,史书中对他的评价,这四个字比较形象——渐次豪奢。

享受到权利带来的快乐之后,李绅越发迷恋权利,为了自己能永享荣华富贵,李绅一直紧紧抱着‘李党’的大腿(唐朝中后期‘牛李党争’,朝中官员非牛即李)。

对百姓却是残酷压迫,俨然一副酷吏形象,其辖区内百姓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当手下人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他,这厮却来了一句:百姓如同麦子,颗粒饱满的自然留下,而秕糠之物会随之飘走。



或许当年他确实有着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只是最后在宦海生涯中迷恋权势,忘记了初衷;也或许人家压根也就是一时兴起,随口说说。

不管原因如何,这样反转的人生,确实有点讽刺。


贱议你读史


1948年9月22日,当华野的攻城部队兵分三路对济南城重要据点商埠发起猛攻时,已经四面楚歌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突然接到了蒋介石的电话。

蒋介石:佐民呀,你在哪里呀?

王耀武:校长呀,您这不是废话吗,西线的老吴率领两万大军的反水已让我措手不及,机场的丢失不仅断了我最后的逃生路,也断了您对我的空中增援,我曾再三向您请求向青岛或者天津方向突围,但被您无情拒绝了……学生已经没有任何外围阵地可以依托了,只能龟缩在济南城内。

蒋介石:佐民呀,你的忠勇表现十分可嘉,全国将士都希望你再创下奇功,华野攻城部队已经筋疲力尽,请务必守住济南城。

王耀武:校长呀,这杂七杂八的部队如何守?当初我让您把俺的整编74师(孟良崮后重建)给空运过济南城,结果您食言了只给了我一个团,您让我怎么守?

蒋介石:佐民呀,别猴急嘛,我会命令杜聿明指挥的三个机动兵团给你解围,同时命令空军司令周至柔为你减轻压力,请你务必固守待援。

王耀武:校长呀,您又来这套,“固守待援”不知道坑多少将士,别的不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拉起的73军(莱芜)和整编74师(孟良崮)都因您这四个字给葬送掉了,邱清泉、李弥、黄百韬这三个兵团鸡贼得很,指望不上,我看我也难逃此厄运了。

蒋介石:佐民呀,你在讲什么呀我听不清呀,请你再讲一遍。

王耀武:校长呀,我的意思是说……喂,校长……喂……

1948年9月24日,济南城被华野攻占,9月28日,试图沿着胶济路北侧混过解放区逃至青岛的王耀武被俘。在《特赦1959》里,王耀武回忆起当年指挥的济南战役时,这样说道:“我是和罪人,济南守城之战死的老百姓实在太多了……我曾飞往南京向蒋分析守济南城的利和弊,没想到蒋对我大发雷霆……”


赛门之略


唐武德九年的六月注定不平凡。从初一开始,太白星便在白昼出现在正当空,明亮,耀眼,一连三日不隐。古人信奉天人合一,天象的异常,一定与人间的某种事件有关。是朕的皇帝做的不好,上天以星象来谕示我吗?李渊暗想。于是,六月初三那天,李渊召集群臣,商议是否应该下一道罪己诏,来回应上天的诘难。议论正酣的时候,侍臣忽然递过来一封密奏。这是占星官的奏折,而里面只有一句话:太白形于日侧而见于秦分,主秦王当有天下。呵呵,太白金星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秦王要得到天下了!李渊阅后震怒。于是,李渊下诏,命令秦王觐见。



而这时,秦王李世民在干什么呢?他正踞坐在家中,和几个幕僚谋划政变。当时,突厥寇边,威胁中原。太子李建成向李渊提议说,应当派遣齐王李元吉率领军队北上,击退突厥。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李元吉接到命令,心思一动,便趁机上书说,希望秦王李世民的几位下属尉迟恭、程知节(程咬金)等人随同出征,共讨突厥。

李渊又听从了他的建议。但事实上,这是一招非常阴险的政治手段。自有唐以来,李世民一直领兵在外四处征战,平定八方,可以说,他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他的将领,和将领们手中的军队。要求李世民的将领跟随李元吉出征,这岂非架空李世民、夺其兵权的阴谋?而据某个宫中线人的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计划在出征仪式上杀掉李世民,然后在战场上坑杀他的所有将领!


这个计划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过呢?不知道,不清楚。不过,太子和齐王,与秦王之间一向矛盾重重。据说,太子李建成“荒色,嗜酒,好畋猎”,而且,他还一直“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一门心思的想要得到李渊的欢心,以求继承皇位。而战功赫赫的李世民,无疑成为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因此,在得知李元吉的计划之后,李世民叹息说:骨肉相残,古今大恶。但我想在灾祸临头之后再讨伐他们,可以吗?

看到没有,我们伟大的秦王是多么忠厚,多么善良,屠刀都快落到脖子上了,他还打算在事发之后再行处置,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秦王是那么纠结,那么痛苦,又是那么有苦难言,那么隐忍不发,你们这些人啊,应该相信他!

总之,李建成和李元吉剥夺了李世民的兵权,还打算杀掉他和他的所有将领,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发的时候。于是,秦王召集长孙无忌、程知节、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秘密谋划反制的手段。正巧此时,宫中使者前来,发布诏令,要求李世民迅速觐见



李世民只好离开他的谋士,前往皇宫去见他的父亲。双方见面施礼之后,李渊劈头盖脸就把占星官的奏折撇了过来:说,你小子是不是要谋反?李世民接过来一看:没有,冤枉啊!李渊:你可以不承认,但天象替你承认了,太白星不会撒谎!李世民急了。急是肯定的,因为他确实在谋划发动政变。但是,这事真的能如实报告吗?显然不能。因此,李世民急中生智,忽然脱口而出,说:我都不好意思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他俩……他俩淫乱后宫!


这恐怕是玄武门之变中情节最反转的一段了。李渊问的是,你是不是要谋反?李世民答的是,你的两个儿子给你戴了绿帽子。更神奇的是,李渊听完这句话就懵住了,然后,他居然真的就把太白星这件事给忘了。他说:明天早上我让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你们就在这给我当庭对质!李世民表示同意,然后告辞回家。回到家中,他立即做出决定,命令尉迟恭等人领兵在玄武门外埋伏,趁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上朝对质的时候,将二人诛杀。

由此,玄武门之变爆发。


兵卒在江湖


贺龙元帅曾在在南昌起义之后,在家乡重新组建队伍,其间还遭到过敌人伏击,寡不敌众,被敌人抓住,就在这紧要关头,却有人却突然杀了带队的敌军官,扭转了形式,使贺龙转危为安,虚惊一场。

南昌起义后,贺龙回到家乡又拉起一支队伍,继续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面对敌人疯狂的打击,贺龙顽强坚持战斗。

1928年秋,石门县陈家桥的兄弟部队被敌人围攻,十分危险,向贺龙求救。贺龙收到信后,马上带领队伍连夜从驻地向陈家桥增援。


秋雨绵绵中,在离陈家桥20余里时,队伍前面突然枪声大作,十几名战士当即中枪倒地,贺龙一件情形不对,连忙大喊“快撤”,但他话音刚落,部队正准备往后撤时,后面又响起了一片枪声。

原来是贺龙刚刚收编的一支土匪队伍,经不住敌人的引诱,妄想用贺龙的人头去领赏发横财,便与敌人勾结设下埋伏,准备一举消灭贺龙。

队伍在敌人的前后夹击一下,立即混乱起来,贺龙一见中了埋伏,立即下令突围。不久部队就被打散,贺龙身边只剩下了手枪排,一番左突右挡之后,就只剩十来个战士跟在贺龙身后,在冲出一道山口时,突然被从草丛中埋伏的一股敌人用枪逼住。贺龙和十余名战士一起被抓住了。


一个满脸杀气的敌军官,拿着手电筒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后,停留停在贺龙身上,他得意的大笑道“贺龙,没想到吧,你今天落到老子手上,活该老子荣华富贵落在你身上,十万元奖金,我给你一千买纸钱,送你升天”。

贺龙沉着的问“你是谁”?

“怎么,不认识我了?老子周雄,给你当过排长,你参加南南昌暴动,老子不愿意跟你干,跑回来了,怎么样,是你英雄还是老子英雄?

周雄话音刚落,他身后一人厉声说道“老子看你是个狗熊”,说话间他手起刀落,周雄的人头被砍到了草丛之中。

接着,他又厉声喝道“贺龙乃当世英雄,今日落难,哪个敢为十万元不义之财伤害他,周雄便是他的下场”,说罢转头命令两个士兵给贺龙松绑。


贺龙虽然久经沙场,见过大世面,这一神反转却也让他惊诧不已,措手不及,他迷惑的问道“你又是谁”?

“我叫贾明”,他说完又指着身边另一个汉子说“这是我弟弟贾亮,我们兄弟二人,均系绿林出身,久仰贺龙大名,不得相见,半年前我兄弟受了招安,编入了这支部队,今日能得相会,三生有幸,若不嫌弃,我们兄弟就加入您的队伍”。

贺龙听罢大喜“你们弃暗投明,我贺龙当然欢迎”。随即,贾明贾亮召集队伍,与贺龙合兵一处,一起突出重围。

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神反转,让贺龙死里逃生。意志坚定的贺龙重整旗鼓,义无反顾的又投入到与敌人斗争中。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后来竟然是个贪官,结局这样惨淡。

凿壁偷光的故事从小就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努力读书。

但是关于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他后来的故事大家可能不太清楚。


匡衡小时候凿壁偷光的故事,小编就不多讲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来说说匡衡长大以后的事。

匡衡长大以后成了一代儒学大师,被汉元帝赏识,于是进宫做了官,而且扶摇直上,一路爬到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的位置。

而且匡衡小时候早被偷光的故事一直被大家奉为经典,所以匡衡在当时是一个有名有权的大人物。

他甚至还给汉武帝上书,希望汉武帝能够使用它这些治国理政的方法。“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

他还在民间大力推行道德教育,大家要尊重老人,讲究礼仪。在民间,在朝廷里面都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伟大形象。

在汉语言第十七,匡衡被封为安乐侯,他受风的俄国土地面积是31万亩,但是匡衡利用古代地图和现在实际情况有差异的情况,私吞了原本不属于他的4万多亩封地。

除此之外,匡衡的大儿子匡昌在一次醉酒之后杀了人,还因为这件事被抓了,本来应该杀人偿命的,但是匡衡却想尽办法,希望能够把大儿子救出来。

最后这件事情却被皇帝知道了,好在皇帝念及匡衡往日的贡献,没有责罚他。

汉书中有记载,“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

虽然大儿子没有坑死他,但是他欺骗皇上私吞的4万多亩封地,却让他被贬为平民,最终在那间他凿壁偷光的房子里孤独死去。

小时候那么勤奋,长大以后虽说也对国家人民做出了许多贡献,但是到了晚年,却还是没能保守住民节,最终落得一个贬为平民的下场


替鲸照顾海


嗯,我来讲一个小众的悲剧故事。

这个故事的反方,是我国古代著名行为艺术家,变态杀人狂,北齐文宣帝高洋。

说到高洋,那真是十个人十个摇头,关于他的奇葩行为简直是不胜枚举,连司马光先生都看不下去,在其主编的大作《资治通鉴》中,花了整整两页的篇幅来吐槽他的变态行为。要知道,司马光先生还是很严谨的,对于他看不上眼的人物,比如武则天,《资治通鉴》最多也就写两三个八卦故事,所以关于高洋的那些段落,估计司马先生和他手下的撰稿人是一边吐着一边写完的。


后来他弟武成帝高湛也吐槽说:像我哥这么个暴力狂,哪有一点点文化人气质?也配叫“高祖文宣帝?”于是把高洋的庙号改成了“威宗景烈帝”。

由于高洋的行为实在是不可描述,少儿不宜,这里就不多讲了,但是,总有一些正直的人对皇帝的倒行逆施看不下去,勇敢地发起声讨。


现在这个故事的正方出现了,典御丞李集。典御丞就是负责管理皇帝仪仗的官员,这个官是个啥级别,这不重要,反正这人是个硬骨头就对了。硬骨头李集当着高洋的面说:陛下,你这行为有点太离谱了,古代的暴君夏桀、商纣也不过如此。

高洋一听,我擦咧,这李集是不是昏头啦?朕要让他清醒清醒。于是把这哥们捆起来扔到漳河里,过了很久,又把李集拽出水面,质问道:你说说,我什么地方像夏桀、商纣?

李集说:我看你历来的所作所为,还比不上他俩!高洋差点气疯了,好好好,就让你清醒个够!又令把李集沉入到水底。过了一会,又提出水面逼问,如此四次,都不能让李集屈服。

高洋听了狂笑说:天下竟然有如此硬气的人,我从李集身上才知道夏朝的关龙逄、商朝的比干还不算是杰出人物!高洋疯劲过去,就下令放了李集。

你们觉得这故事到这里转折就完了?那就错了!过了几天,高洋又让人带李集进宫,想要听听他的意见,可是人家还没说上话,高洋就说:带出去吧。

腰斩。


腰斩?纳尼?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这转折来得不是一点点的突然啊?

高洋癫狂一笑:朕就是这么让人难以捉摸啊。


每日一段历史


话说北宋的时候有个哥们叫辛次膺,山东莱州人,从小就特别聪明,擅长各种学习,每天能朗诵诗文1000多字,基本上就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模板。这么善于学习的人必然善于考试,政和二年他中了进士。

可能确实运气不好,中进士不久金人就打过来了,天下大乱,老辛几经波折之后回到南宋小朝廷。宋高宗大概看这个人毕竟正直,又有点书呆子的楞劲儿,就让他做了御史之类的言官。

高宗宰相秦桧的人品很差大家都是知道的,千古之下当宰相当到遗臭万年的真不算多,所以老辛非常鄙视秦桧。作为一个御史,他表达鄙视的方法自然就是不听喷秦桧,把秦桧喷的一脸唾沫还拿他没辙。

秦桧官再大也不敢直接杀言官,这种挑战朝堂规则的事儿谁干谁被群殴,但秦桧既然叫奸相自然有缺德办法。正好那阵子湖南茶陵龙渊、李朝带着几万人谋反,辛次膺又因为高宗不处理秦桧闹辞职,一条毒计在秦桧心里形成了......

首先秦桧这孙子瞒报了茶陵造反的事儿,然后又把辛次膺外放去当湖南提刑,估摸着老辛快到地方了,他又把当地驻军给调走了。

秦奸人表示老子这回看你怎么活?你去剿匪必然是个死,宋武帝刘裕也就单挑几千人,我就不信你能单挑几万人!你要是不去剿匪,老子就治你个消极怠工,剿匪不力的罪名,不死你也给我掉一层皮!岳鹏举我坑死了,还坑不死你个小小的文弱书生?

辛次膺带个书童开牛车到了茶陵才发现自己被坑了,匪兵已经十分猖獗,不少官员都被砍死了。他只要敢上任,必然小命不保,吐槽机觉得他最好的选择是开溜,回到朝堂怼秦桧个瞒报之罪,虽然不能奈何秦桧,但起码不算拒不赴任。

然而剧情从这里开始反转,史书记载老辛“单车趋茶陵,擒贼骁将戮之”。我勒个擦!说好的文弱书生呢?辛哥你这完全不讲基本法啊!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关二爷的手艺哎?你得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呀!你是文官!

老辛很快做起了文官的本职工作——耍嘴皮子,他开始忽悠贼兵,各位兄弟你们看啊,朝廷把驻军都调走了,为什么?这是为了招降你们而显示的诚意啊!哥们我这么奔放的自己溜达过来,也是满满的诚意啊!你们还折腾个毛线?赶紧投诚吧!

贼兵纷纷表示他说的好有道理,我们竟无言以对,那就投诚啦!老辛又嫣然一笑,既然投诚了就是自己人,那还拿着刀剑干毛线?散了!散了!都回家种地去!哗啦一声,几万贼军就散了.........

吐槽机无话可说,这种又能打又能忽悠的顶尖人才居然在南宋没啥名气,只能说小朝廷就那么点气数了。另外我十分想知道老辛是不是有个叫辛弃疾的后辈继承了家传绝学,据说那老兄也是山东人,而且也特别能打,还会填词.........


历史吐槽机


  问题: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措手不及的神反转事件?

  我相信很多人在课本上学过“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故事结局以周处打死白额猛虎和蛟龙,遇到众人庆贺自己死去而心生悔意,决定改过自新而结束。

  但课本没有继续写下去的故事,让人看罢唏嘘不已。周处改过自新后,先是在吴国任东观左丞,后做到都督。

  吴国被灭后,周处转仕晋国,因为为人刚正不阿,在梁王司马肜犯罪后,周处严格按法律论处,得罪了梁王司马肜。

  后来齐万年反叛时,朝中大臣因为讨厌周处,纷纷举荐周处,谁知梁王司马肜。为了报复周处,故意让周处以五千人攻打拥兵七万的齐万年,且没有后援。

  周处从早上战斗到了傍晚,杀敌过万,弓箭用尽,最后只能仰天长叹,“这就是正直的代价吗?”。

  【可悲可叹,可笑猛虎易除,人心难料!】





暖暖的三眼君


她是大汉王朝第二位和亲公主,她是因父下狱的戴罪之身;她曾以一己之力,几度扭转乾坤,捍卫大汉荣耀五十年;她是巾帼英雄,她的名字叫解忧公主。

解忧、解忧,解我大汉之忧也。

解忧公主的先祖乃是汉朝开国皇帝的四弟刘交,亦是汉朝第一代楚王。后来,解忧公主的爷爷刘戊发起七国之乱,兵败自杀。自此,刘交一脉成了大汉罪人,过去的锦衣玉食顿成寄人篱下。

公元前121年,七国之乱已经过去30多年。这一年,霍去病出陇西,大破匈奴,匈奴浑邪王率领部属投降汉朝。同样是这一年,刘家诞下一女,为这个穷的叮当响的家庭,增添了一缕快乐,老爹给她起名解忧。

在古代,穷苦人家的女子,唯有两条路可供选择:穷人的女娃早当家,穷人的女娃早当妈。大概是解忧出身不好,直到20岁都没能嫁出去。估摸着,绝世佳人解忧再这么耗下去,只能嫁给村东头老光棍王大爷了。

就在解忧20岁这年,上一任乌孙国和亲公主刘细君病逝,乌孙王请求汉武帝再赐一女,以结两国姻好。

汉武帝倒是痛快,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但是,汉武帝也不傻,他自己就有好几个女儿。但是,和亲这种事,怎么能对亲生骨肉下手呢?乌孙国在哪儿?鬼才知道!于是,汉武帝在远房同宗适龄女子里,找了一个合适的女子封为公主,以应付乌孙王。

这个女子,就是20岁的解忧公主。汉武帝的诏书送达的那天,解忧公主懵逼了。她以为自己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会踩着七彩祥云来娶她。她猜到了开头……却没想到意中人离她那么远!

解忧公主拿着厚厚的一摞帛画地图,上面绘着从楚国到长安、从长安到西域都护府、从西域都护府到乌孙国的路线。一开始,她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帛画,后来一沓一沓地翻,最后,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看到了乌孙国。

乌孙国,俨然要比《山海经》里记载的大西荒还要靠西、还要荒凉。据说,那里是日落之地,解忧公主不禁担忧:去了那里,还能回来吗?

西行之路,度日如年。

不知其几多年也,解忧公主终于穿过大荒,来到了乌孙国。迎接解忧公主的不仅有乌孙王军须靡,还有军须靡的老婆匈奴公主。

卧槽!说好的盖世英雄呢?说好的七彩祥云呢?怎么就成了小三儿呢,而且正主儿还是来自敌国!解忧公主想哭,但是她忍住了,她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小三儿”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解忧公主连个孩子都生不出来,加之大汉天朝对匈奴作战失利,乌孙王军须靡对她更是不冷不淡。

小时候那种受人白眼的日子,再度降临到解忧公主的头上。

从来,嫁给王的女人,如果遇到一个不爱他的男人。那么,儿子将是她未来仅有的依靠。但是解忧公主生不出儿子,她的未来,或许重又回到了黑暗。

如果说军须靡的冷淡让她心寒,那么,匈奴公主为大王生下一个儿子,更是让她的处境陷入绝望。按照乌孙国的传统,匈奴公主的这个儿子将会成为王位继承人。这就意味着解忧公主即便生下一个儿子,也只是个“摆设”。

生不出儿子,又没有地位,解忧公主活着的意思,或许真的就是等死了吧?

就在这时,军须靡忽然暴毙身亡!

由于军须靡(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年幼,无法继承王位,根据乌孙国的传统,只好由军须靡的弟弟翁归靡继承王位,并且继承了军须靡的老婆们——包括解忧公主。翁归靡死后,匈奴公主的儿子有优先继承权。

此时,解忧公主汉人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相比于匈奴公主,岁月在解忧身上留下的痕迹并没有那么严重。

新的乌孙王翁归靡对解忧公主异常喜爱,两人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妙的日子。

翁归靡与他的哥哥不一样,他热爱自己的王国,热爱自己的老婆。对王国和老婆,一视同仁日夜操劳。在归靡的奔忙之下,解忧公主连续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解忧公主的地位一下抬到了最高!

这种大起大落,没有经过从罪人到公主地位的华丽反转,根本无法体会。解忧公主,年纪轻轻就经历了两次,还不包括她爷爷叛变那次。

因是解忧公主的受宠,乌孙国对匈奴人异常冷淡,反而与大汉朝来往密切。即便汉武帝已经死了,由于乌孙国的威慑,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匈奴公主带着儿子守活寡,匈奴人能答应?

于是,匈奴人强烈要求翁归靡交出“狐狸精”,严惩她的三个儿子,并且让他与匈奴公主恩爱如故。翁归靡也是十脸懵逼,啥时候爱过那个女人了?

匈奴人撒泼耍赖无果,竟然派兵侵入乌孙国,再次要求翁归靡交出“狐狸精”,并且与大汉朝断交。

打,肯定是打不过。

为今之计,只有两条路:要么交出解忧投降;要么软磨硬泡,与之暗刚。

翁归靡并没有交出解忧,而是选择一面与匈奴人周旋,一面派人到大汉天朝求援。大汉朝是个啥情况呢?汉昭帝快不行了,新继任的废帝海昏侯也是个二流子,霍光代太后行废立之事,待汉朝内部稳定,已经是2年后了。

新继任的汉宣帝出兵时,翁归靡夫妻俩已经扛了3年!

这三年来,乌孙国内每天都有人咒骂解忧,说她是个带来了无穷战火的“妖孽”,请求乌孙王将她就地正法,以退匈奴。

解忧公主娘家来人了,而且一下子来了15万大军,分5路进攻匈奴!解忧公主赶紧请求翁归靡出兵匈奴,配合大汉夹击匈奴。在联军的全力打击之下,匈奴全国人口损失三分之一,不得不退守漠北。

经过这一场战役,汉朝和解忧公主在乌孙国地位空前高涨。

解忧公主与匈奴公主彻底结下梁子,但是匈奴公主娘家人都跑了,也就无所依仗,一腔怒火只能憋在心里。

故事发展到这一步,按照“童话”情结,王子与公主应该快乐地玩耍了。

真是的情况是,解忧公主并没有快乐地和第二任老公玩耍。在某一次快乐之后,翁归靡暴毙身亡。按照旧有的规矩,匈奴公主的儿子泥靡继承王位,成了新一任乌孙王。

这个突然的变化,差点儿让解忧公主闪了腰。

另一边呢,那边儿的匈奴人都快逃到贝加尔之北了,发现大外甥继承了王位,忽地,又回到了乌孙国北境。

此时的解忧公主,已经年近五十。风姿不再,风韵犹存。

简单的梳洗打扮之后,解忧公主第三次改嫁——是的,她嫁给了仇人的儿子泥靡。或许,泥靡也应该称她一声干妈才对。

大概乌孙国真的挑不出好看的姑娘吧,泥靡这货一点也不挑。解忧公主年龄是有点儿大,胜在技术成熟,俩人虽然各方面都不投,却在“深入交流”这方面不含糊。不久,解忧公主怀上了“干儿子”的亲儿子,还把他给生了出来。

尽管如此,泥靡并不待见解忧公主,并执意亲近匈奴。

解忧公主什么都可以忍,唯独不能忍受有人对大汉不利。泥靡亲近匈奴,便是与大汉天朝作对。此,必不能忍!

于是,解忧公主摆下鸿门宴,联合国内其他势力,准备刺杀泥靡。

让解忧公主没有想到的是,经过周密策划的刺杀,竟然被泥靡察觉。泥靡不但没死,反倒率兵反扑过来。情急之下,解忧公主派人求助西域都护府,再次请求“娘家人”主持公道。

可是,这位“娘家人”净和稀尼,在调解过程中,解忧公主被泥靡打了一顿。

自此以后,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地位一落千丈,而她年近七旬年岁已衰,再无反转的可能。乌孙国,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50年,终她所在,乌孙国与大汉天朝两家结好。可是,这种友好随着泥靡的得势,一去不返。

解忧啊解忧,为大汉朝解了半个世纪的忧愁,何时可解自己之忧。何所忧?唯不得回故里之忧。

公元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解忧公主给长安那边写了一封信,已经离开故土50年。她想回去,想魂归故里、葬身中土。但是,距他离开大汉已历三个皇帝,家里大概没有她认识的人了, 父母、兄弟、四邻都已经死了。

而她,早已对这封信不抱任何希望。乌孙国王给她刨的坑,草都长得老高了。

令她没想到的是,汉宣帝亲自为她回了一封信——准确地说应该是家书,请她回到故土。看到这封家书时,解忧内心…

《汉书》这样记载解忧公主:

“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悯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时年且七十,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后二年卒。”

当解忧的车队临近长安时,汉宣帝亲自到长安城外迎接。两年后,解忧公主病逝,汉宣帝将其厚葬,以彰其功。


祗树


说两件发生在民国时期,关于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神反转的事情的吧,我觉得他们之间的事情十分的有意思。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复杂,有的时候是合作,有的时候是兵戎相向。

但是,他们之间大部分属于是貌似神合的这种微妙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一生有三次下野的机会,在这三次下野的过程中,可以说都是和李宗仁的桂系有一些关系。

蒋介石下野,得到好处的当然也是桂系了。

到了蒋介石第三次下野的时候,李宗仁有意当国民党的老大,所以,这时候他就想竞选总统之职了。

可是,竞选还没开始,蒋介石就得到了李宗仁要参选的消息。在蒋介石看来,他是不想让李宗仁参选上的。

因为李宗仁的影响力很大,在一个李宗仁一直都和他不怎么和。正是因为如此,蒋介石最不想看到李宗仁当选了。

所以,蒋介石通过各种手段,劝阻李宗仁,让李宗仁知难而退。

李宗仁岂能任蒋介石摆布,他决定这次要给蒋介石干到底,蒋介石越是让他退出,他越要参加。

蒋介石又去让白崇禧去劝李宗仁,但是,李宗仁还是当仁不让。

没办法蒋介石只有通过其它手段来操控选举,目的就是让李宗仁落选,在这期间蒋介石说服黄埔军校毕业毕业的广大师生,让他们不要支持李宗仁。顺便还把孙科给推到幕前来,让孙科给李宗仁竞争。

蒋介石本以为这一次自己肯定是可以破坏李宗仁当总统的美梦的。可是,投票出来的结果,啪啪的打了蒋介石的脸,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神反转,打了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

蒋介石最不想看到的结果,竟然出现了。李宗仁竟然得到的票数是最多的。

所以,李宗仁赢得了国民党代理总统一职。

尽管蒋介石对这一结果不满意,但是,木已成舟,他也改变不了了。

就在李宗仁就职代理总统的那一天,又发生了一件神反转的事情,这一次的神反转不是发生在蒋介石身上,而是蒋介石导演的,弄了李宗仁一个措手不及。

原来就在李宗仁就职代理总统的前一天晚上,他给蒋介石的心腹沟通。明天他就职担任中华民国代理总统了,就职会上要穿什么衣服合适?

蒋介石的秘书告诉他,我们是军人,当然是要穿军装了。

对于这句话李宗仁竟然相信了,所以,到了第二天他真的穿着一身军装来了。我们在看看蒋介石,他穿的竟然是一身长袍。

这样蒋介石和李宗仁两个人站在一起,场面十分的不和谐,李宗仁俨然就如同蒋介石的一个跟班一样。

蒋介石终于在李宗仁这里扳回了一局,李宗仁尽管对蒋介石的这一举动,十分的不满。但是,他也没有任何应对方案,只能任由蒋介石羞辱。

可是,李宗仁不知道的是,他尽管到了代理总统,但是,他依然是个没有任何权利的,说了不算的代理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