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靜夜史


問題: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這個問題分兩方面

  • 一、九子奪嫡有哪些阿哥沒有參與?

  • 二、他們的結局如何?

回答: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建立了豐功偉績。少年時期康熙就表現出了過人勇氣。親政第二年,15歲的少年天子就智除鰲拜,掌握了實權,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廣拓領土,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經濟,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但康熙晚年有一件事處理的很不好,那就是繼承人問題。由於太子胤礽的不爭氣,導致兩度被廢。太子是國之根本,其廢立是一件極其敏感且極為重要的事情。輕則兄弟之間互相殘殺,輕則影響國家穩定。這一點康熙不是不明白,但是這件事的確很棘手,也很不好處理。

根據《清史稿·卷八·聖祖本紀三》記載,康熙共有35個兒子,根據本題,以上皇子分為三類:

一、早殤皇子有15位。

二、參與九子奪嫡有9位。

三、未參與的奪嫡有11位。



解析:那麼他們的結局又如何呢?

根據上面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出,這11位未參與爭奪皇位的皇子,他們在自己的生涯中也經歷了風風雨雨,大錯沒有,當然也會小錯,但都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基本上都在雍正、乾隆年間壽終正寢。

但有一位皇子去世之前,犯有較大的錯誤,稱得上沒有善終。他就是:

皇十六子:胤祿。在乾隆四年,因為與廢太子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有不當往來,被牽連後不受重用。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享年73歲。

結論: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

皇五子:胤祺,恆親王

皇七子:胤祐,淳親王

皇十二子:胤祹,履親王

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莊親王

皇十七子:胤禮,果親王

皇二十子:胤禕,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胤秘,諴親王

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基本上都壽終正寢,只有皇十六子胤祿因為犯有過錯,在汙點中鬱鬱而終。


聽月談史


根據統計,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15個兒子幼年夭折,9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爭奪,剩下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皇二十子胤禕、皇二十一子胤祹、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和皇二十四子胤秘共11人未曾參與奪嫡。

因為他們並沒有參與奪嫡,因此並沒有在雍正登基後受到打擊壓迫,都得到善終。下面我們一一看看這11人的結局。

皇五子胤祺在雍正十年去世,雍正還特地為胤祺立碑,稱其“秉性和平”。

皇七子胤祐在雍正八年去世,曾被雍正晉封和碩淳親王。

皇十五子胤禑在雍正九年去世,先被雍正封為貝勒,派去鎮守景陵,後被封為愉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在乾隆二十三年去世,很受雍正和乾隆兩代帝王的恩寵。

皇十七子胤禮在乾隆三年去世,在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乾隆還將雍正的第六子過繼給胤禮。

皇二十子胤禕在乾隆二十年去世,在雍正時期先封貝子,後封貝勒,再被降為輔國公。在乾隆時期,又被封為貝勒。

皇二十一子胤祹在乾隆二十八年去世,在雍正時期爵位從多羅郡王降為固山貝子,後來恢復爵位。乾隆皇帝將其封為和碩履親王,並將皇子永珹過繼給他。

皇二十一子胤禧在乾隆二十三年去世。他在雍正時期被封為貝勒,後再乾隆時期被封為慎郡王。胤禧不僅僅是郡王,還是畫家、書法家和詩人,有”賢王“之稱。

皇二十二子胤祜在乾隆九年去世,官至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在乾隆五十年去世,雍正年間被封為貝勒,後因為犯事被降為貝子,乾隆時期再被降為鎮國公,後慢慢加封為郡王。

皇二十四子胤秘在乾隆三十八年去世,或許是因為年紀最小緣故,深受雍正喜愛,被封為親王。

總而言之,因為這些皇子們沒有參與皇位爭奪,不是雍正的政敵,因此才得以善終。


大腳姑娘碎碎念


康熙皇帝一生中有三十五個兒子,由於康熙皇帝在位時間很長,導致自己的這些兒子全部都是羽翼豐滿,對皇位最終的歸屬都表現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其中最令人震驚的就是九龍奪嫡事件,這件事情最終因四阿哥登上皇位結束。

他對沒有參加黨爭的弟兄都是非常仁慈的,但只要當初與自己爭奪過皇位,那麼下場是很悽慘的。

大阿哥胤褆、與二阿哥胤礽剛開始爭的你死我活,不過當時二阿哥已然貴為太子,不過由於品行問題被康熙兩立兩廢,漸漸的退出了奪嫡的視野中。

不過就算其沒有登基的可能性,自己在被囚禁的地方,還自認為是太子,患了很嚴重的失心瘋,最終在雍正登上皇位後不久,病死在監獄中。

當時大阿哥自認為皇位就是自己的,別人根本沒有一點機會,此時又出了一個八阿哥胤禩,大阿哥的實力漸漸的被其蠶食,所以準備發動最後一攻定高低的時候。

不料八阿哥提前動手,在皇帝的面前告發他,私自採購武器,私養大量府兵。導致直接被下大獄。

八阿哥認為自己的位置已然穩固了,但一直深藏不露的四阿哥出來與其相爭。八阿哥剛開始對他與自己的爭鬥原本不放在眼裡,原因是當時朝廷上很多人都是支持自己的。

但有兩位重量級的大臣是支持四阿哥的,八爺黨的幾位王爺只能看著乾著急,看著四阿哥一步一步的登上皇位,最終來清算自己。

雍正是一位賞罰分明的皇帝,登上皇位後,對於曾經有過對自己不利的皇子,全部誅殺、囚禁。根本不給一點還手的機會。

但如果沒有幫助過自己,也沒有參與過奪嫡事件的皇子,他是可以讓這些人享受榮華富貴一生的。

  • 大阿哥一直被康熙囚禁,雍正並沒有對獄中的大哥下毒手,他在雍正十二年的時候病死。

  • 二阿哥也是被康熙囚禁,在雍正二年的時候病死,死因是由於自己的失心瘋。

  • 三阿哥雖然參與了黨政,當時是支持八爺的但由於其早早退出,雍正只是讓其去守護康熙的陵墓,後病死。

  • 五阿哥並沒有參加過黨政,所以被封王,後死於雍正十年,但並未受過苦。

  • 六阿哥在五歲的時候病死。

  • 七阿哥是一位統領過兵馬的王爺,不過由於打仗時期的受了重傷,無法參加奪嫡。不過讓雍正封為親王,榮華富貴一生享用不盡,死於雍正十年。

  • 八阿哥奪嫡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八爺黨的頭號首領,在雍正四年病死不過在死前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 九阿哥、十阿哥八爺黨的忠實擁護者,被雍正清算,全部死於監獄之中。

  • 十一阿哥並未活到雍正登基時期。

  • 十二阿哥活到了乾隆時期,到了八十歲的高齡去世。

  • 十三阿哥是唯一支持雍正的,被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可惜的是在雍正八年病死。

  • 十四阿哥自成一派在雍正時期一直被囚禁,乾隆時期被釋放,不久後病死。

  • 十五阿哥被派到景陵,死於雍正十九年。

  • 十六阿哥在乾隆三十年去世。


  • 十七阿哥在乾隆六年去世。

  • 十八阿哥於幼年去世。

  • 十九阿哥於幼年去世。

除去上文中列舉出的阿哥,剩下的大多都是乳臭未乾的孩子,並不會威脅到雍正的地位,所以都很好的活了下去。

雍正對待沒有參加當初奪嫡的兄弟,都是採取懷柔政策,都對他們不錯,總的來說就一句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大國布衣


康熙一生共生有35個兒子,除去英年早逝的,共有20個兒子長大成人,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故又稱“九子奪嫡”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在這九人之中,共分為五大派系,分別是大阿哥的大爺黨,二阿哥的太子黨,三阿哥的三爺黨,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四爺黨,以及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八爺黨

後來這五大派在爭鬥中,大爺黨、太子黨和三爺黨先後被康熙親自廢掉,其後四爺黨則戰勝八爺黨,最後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即雍正帝。



至於另外十一位沒有參與奪嫡的皇子,分別如下:

五阿哥胤祺:宜妃郭絡羅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晉封為和碩親王,賜號為恆親王,被康熙評價為心性甚善,為人敦厚。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4歲。死後被雍正立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七阿哥胤祐:天生有殘疾(腳跛),所以不熱衷於政治,平日只好讀書。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淳郡王。雍正即位後,進封其為淳親王,雍正四年病逝,享年51歲。

十二阿哥胤祹:定妃生,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貝子。雍正登基後,進封其為多羅履郡王。後因宗人府彈劾胤裪“治事不能敬謹,請奪爵”,於是被降為固山貝子。雍正八年又恢復郡王爵,後又被進封為和碩履親王。等到乾隆即位後,他更是成為軍機處議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去世,享年78歲。



十五阿哥胤禑:康熙三十二年出生,母親為王密嬪(漢人),雍正帝四年被封貝勒,命守景陵。雍正九年去世,享年39歲。

十六阿哥胤祿:康熙三十四年出生,母親為王密嬪(漢人),雍正即位後,先後歷官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乾隆時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享年73歲。

剩餘的六人,分別是十七阿哥胤禮、二十阿哥胤禕、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秘。

這六個阿哥年齡都相對較小,在康熙去世的時候,他們基本上都還不到18歲,甚至不少人連爵位都還沒封,所以都沒有參與到朝廷的權力漩渦中來。

在雍正即位後,先後都對他們進行了封賞,其所封爵位多為貝勒或貝子,後來他們在乾隆時也又陸續被提升為郡王或者親王,基本都收到乾隆皇帝的優待,後他們大都在乾隆年間去世,算得是上是善始善終。


我是趙帥鍋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按照古人來說68歲去世也算是高齡,據考證一生共生育皇子35位,皇女20位。在35位皇子中,序齒的只有24位,實際長大成人的僅有20位。


我們通常所說“九子奪嫡”那麼參與儲君爭奪的皇子就佔了幾乎一半。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康熙生前一共兩次大封皇子,風別是康熙三十七年和康熙四十八年,從分封情況多少可以看出一絲諸皇子的地位。


皇五子:胤祺,母親郭絡羅氏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妃,康熙非常寵愛,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封為親王,在康熙諸子中還是比較有地位的,但是他卻並未參與奪嫡,可能與他性格有關,康熙評價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雍正繼位後胤祺也沒有受到打擊,雍正十年去世,諡號“溫”也比較能反應他的性格。


皇六子:胤祚,和四阿哥胤禛是一母同胞,比胤禎小一歲多,雖然序齒但是五歲夭折,沒有機會參加奪嫡。

皇七子:胤祐,母親是成妃,從記錄來看成妃的出身一般,也並不受康熙寵愛,在康熙序齒靠前的皇子的母妃中,成妃是受封最晚的。胤祐在康熙四十八年受封為多羅郡王,在諸皇子中算是中等水平。胤祐在雍正元年晉升為和碩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一生“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皇十一子:胤禌,一歲夭折。

皇十二子:胤祹,母妃定妃萬琉哈氏,但是從小被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貝子,由於蘇麻喇姑精心教育的原因,胤祹並未介入皇位爭奪。值得一提的是胤祹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直到乾隆二十八年,87歲高齡去世。雍正朝平平淡淡,乾隆繼位封為親王,負責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乾隆對其非常信任,禮遇有佳。

皇十五子:胤禑,母親為密嬪(康熙五十七年冊封),出身較低沒有資格撫養皇子,所以胤禑由德妃撫養,康熙年間沒有封爵,直到雍正四年才受封貝勒,被派去給康熙守靈,雍正八年晉封郡王,雍正九年去世。




皇十六子:胤祿,和十五阿哥一母所生,雍正元年被過繼給親王博果鐸一支,繼承親王爵,乾隆繼位初期比較受重用任總理事務大臣,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十二年七十三歲高齡去世。

皇十七子:胤禮,純裕勤妃所生,康熙一朝沒有封爵,但是由於一些影視劇,十七阿哥果郡王名聲要響亮一些。胤禮在雍正朝備受信任,先後被封為郡王,親王,對比他的出身和特殊的待遇,在“九子奪嫡”中他很可能是胤真的堅定支持者,乾隆三年去世。


皇十八子:胤祄,八歲夭折。

皇十九子:胤禝,三歲夭折。

皇二十子:胤禕,生母為襄嬪,雍正八年才被晉封為貝勒,一生主要工作是為雍正守泰陵,乾隆二十年五十歲去世。

皇二十一子:胤禧,喜好書畫,雍正十三年被封為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

皇二十二子:胤祜,謹嬪所生,雍正十二年封為多羅貝勒,乾隆九年病逝。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八年第一次被冊封為鎮國公,雍正十三年被封多多羅貝勒,乾隆四十九年直到死前一年才獲得了郡王的虛銜,僅掛名不拿俸。

皇二十四子:胤秘,康熙序齒皇子中最小的兒子,康熙六十多歲老來得子,比乾隆還小五歲,雍正十一年和弘曆,弘晝同時被冊封為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


大老二爺



康熙朝諸子爭位也是有章可循的,當然,在康熙六十一年還沒成年的自動就出局了,這就不消說了。


首先,漢妃所出的阿哥都不會被康熙帝考慮。


比如康熙帝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祿母親是漢妃王氏,所以他們兩人其實就自動告別皇位爭奪了,康熙帝在這方面也非常注意。


比如順懿密妃王氏,她於康熙二十九年就入宮了,三十二年就生下了胤禑、三十四年又生下胤祿,更為關鍵的是她在康熙四十年又生下了十八阿哥胤祄,從她生育記錄也能看出她確實深得康熙帝的喜愛,而且十八阿哥胤祄夭折的時候,康熙帝悲痛欲絕,並且遷怒於當時太子胤礽,甚至成了日後胤礽被廢罪狀之一。


可即便康熙帝如此鐘意王氏,但是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才冊封王氏為密嬪。


而“嬪”在清室後宮制度裡屬於第五等級,相當於外命婦中的郡王妃。王氏給康熙帝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還是康熙帝鍾愛的十八阿哥,可是康熙帝對王氏名分的給予是非常吝嗇的,由此可見康熙帝對漢妃控制之嚴格。


既然康熙帝對漢妃控制都這麼嚴格,漢妃生的孩子自然也自動出局了。


其次就是生母卑賤,且生母品級不高的阿哥也是被排除在外的。


比如康熙帝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他的生母雖然是滿人,但是由於他母親萬琉哈氏出自正黃旗包衣人家,所以他也等於是被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了。



康熙帝在這方面真的很像唐太宗李世民,他一方面把漂亮女性納入自己後宮,但是另一方面又特別挑剔這些女性的出身,凡是出身寒微的,康熙帝是特別看不上。


如萬琉哈氏是康熙二十四年生下十二阿哥的,可是她一直等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康熙帝冊封為定嬪,當時她已經58歲了。


當然,看到這裡有人會說康熙帝第八子胤禩的生母衛氏也是包衣出身,為什麼八阿哥就可以爭奪皇位?


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八阿哥是被康熙後宮四妃之一的惠妃撫養的,這就使得他身份高一檔,比如雍正帝,他母親德妃雖然出身不高,但是他可是從小被康熙帝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撫養的,所以雍正帝可以看做是孝懿仁皇后的半子,身份自然不同。


第二個原因就是歷史上的康熙帝特別喜歡衛氏,康熙帝對他的後宮妃嬪管束很嚴格,可是唯獨對衛氏例外,還專門讓衛氏從良嬪升為良妃。


所以胤禩儘管生母出身一般,但是他和十二阿哥還是不一樣的。


第三類出局者就是有先天缺陷的。


比如康熙帝第五子愛新覺羅·胤祺,他雖然生母高貴(宜妃),但是他從小是被孝莊皇太后撫養長大的,九歲以前都不會漢語,最熟練的是蒙古話。


康熙帝當時已經在有意無意壓制科爾沁蒙古勢力在清帝國的擴張,所以是肯定不會考慮胤祺這樣親蒙古的兒子繼位的。



再比如第七子愛新覺羅·胤祐,他因為有殘疾(腳跛),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喪失了皇位繼承的資格。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些沒參與皇位爭奪的皇子,除了極個別以外,大多活的很舒心。


未參與皇位爭奪康熙帝皇子結局:


皇五子胤祺,封恆親王,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4歲。


皇七子胤祐,封淳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享年51歲。


皇十二子胤祹,封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去世後,享年77歲。


皇十五子胤禑,封愉郡王,雍正九年去世,享年39歲。


皇十六子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後改封莊親王,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享年73歲。


皇十七子胤禮,封果親王,乾隆三年去世,享年41歲。


皇二十子胤禕,封貝勒,乾隆二十年去世,享年50歲。


皇二十一子胤禧,封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享年48歲。


皇二十二子胤祜,封貝勒,乾隆九年去世,享年34歲。


皇二十三子胤祁,封貝勒,享受郡王待遇,乾隆五十年去世,享年73歲。


皇二十四子胤秘,封諴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享年58歲。


蘭臺


九子奪嫡是清朝歷史非常著名的一大事件,指的是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其實當時康熙皇帝的兒子有24個,分別為:長子胤禔、次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六子胤祚、七子胤祐、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䄉、十一子胤禌、十二子胤祹、十三子胤祥、十四子胤禵、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祿、十七子胤禮、十八子胤祄、十九子胤禝、二十子胤禕、二十一子胤禧、二十二子胤祜、二十三子胤祁、二十四子胤秘。

但只有9個年齡稍長的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終四皇子胤禛在奪嫡爭鬥中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成王敗寇,皇權爭鬥失敗後的皇子大多下場悲慘。


大阿哥胤禔終身囚禁,鬱鬱而終。

二阿哥胤礽也即曾經的“太子”,也是被雍正終身囚禁。

三阿哥胤祉被削爵。

八阿哥胤禩是雍正帝奪嫡之路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最後下場也最慘,被雍正帝剝奪爵位,削除宗籍,並被改名“阿其那”,最終囚禁而死。

九阿哥胤禟是八爺黨,八爺黨在雍正繼位後被打壓嚴重,九阿哥胤禟在雍正稱帝后被削除宗籍,並被加以械鎖,改名塞思黑,最終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十阿哥胤䄉也是八爺黨之一,最終被圈禁革爵,在八爺黨中算下場好的了。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帝的鐵桿,在雍正帝奪嫡之路上發揮中重要的作用,雍正繼位以後,加封胤祥為怡親王。

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帝的親弟弟,為同一母所生,但他確實八爺黨之一。雖為親生兄弟,但他們的感情卻並不好。最後雍正帝繼位後, 可能也考慮到畢竟是親弟弟,胤禎被打發去守皇陵。


小毛哥財經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按照古人來說68歲去世也算是高齡,據考證一生共生育皇子35位,皇女20位。

在35位皇子中,序齒的只有24位,實際長大成人的僅有20位。

我們通常所說“九子奪嫡”那麼參與儲君爭奪的皇子就佔了幾乎一半。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生前一共兩次大封皇子,風別是康熙三十七年和康熙四十八年,從分封情況多少可以看出一絲諸皇子的地位。

皇五子:胤祺,母親郭絡羅氏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妃,康熙非常寵愛,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封為親王,在康熙諸子中還是比較有地位的,但是他卻並未參與奪嫡,可能與他性格有關,康熙評價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

雍正繼位後胤祺也沒有受到打擊,雍正十年去世,諡號“溫”也比較能反應他的性格。

皇六子:胤祚,和四阿哥胤禛是一母同胞,比胤禎小一歲多,雖然序齒但是五歲夭折,沒有機會參加奪嫡。

皇七子:胤祐,母親是成妃,從記錄來看成妃的出身一般,也並不受康熙寵愛,在康熙序齒靠前的皇子的母妃中,成妃是受封最晚的。胤祐在康熙四十八年受封為多羅郡王,在諸皇子中算是中等水平。

胤祐在雍正元年晉升為和碩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一生“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皇十一子:胤禌,一歲夭折。

皇十二子:胤祹,母妃定妃萬琉哈氏,但是從小被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貝子,由於蘇麻喇姑精心教育的原因,胤祹並未介入皇位爭奪。

值得一提的是胤祹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直到乾隆二十八年,87歲高齡去世。雍正朝平平淡淡,乾隆繼位封為親王,負責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乾隆對其非常信任,禮遇有佳。

皇十五子:胤禑,母親為密嬪(康熙五十七年冊封),出身較低沒有資格撫養皇子,所以胤禑由德妃撫養,康熙年間沒有封爵,直到雍正四年才受封貝勒,被派去給康熙守靈,雍正八年晉封郡王,雍正九年去世。

皇十六子:胤祿,和十五阿哥一母所生,雍正元年被過繼給親王博果鐸一支,繼承親王爵,乾隆繼位初期比較受重用任總理事務大臣,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十二年七十三歲高齡去世。

皇十七子:胤禮,純裕勤妃所生,康熙一朝沒有封爵,但是由於一些影視劇,十七阿哥果郡王名聲要響亮一些。

胤禮在雍正朝備受信任,先後被封為郡王,親王,對比他的出身和特殊的待遇,在“九子奪嫡”中他很可能是胤真的堅定支持者,乾隆三年去世。

皇十八子:胤祄,八歲夭折。

皇十九子:胤禝,三歲夭折。

皇二十子:胤禕,生母為襄嬪,雍正八年才被晉封為貝勒,一生主要工作是為雍正守泰陵,乾隆二十年五十歲去世。

皇二十一子:胤禧,喜好書畫,雍正十三年被封為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

皇二十二子:胤祜,謹嬪所生,雍正十二年封為多羅貝勒,乾隆九年病逝。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八年第一次被冊封為鎮國公,雍正十三年被封多多羅貝勒,乾隆四十九年直到死前一年才獲得了郡王的虛銜,僅掛名不拿俸。

皇二十四子:胤秘,康熙序齒皇子中最小的兒子,康熙六十多歲老來得子,比乾隆還小五歲,雍正十一年和弘曆,弘晝同時被冊封為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


一點點歷史


好皇帝首先先得好演員,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相較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大阿哥、太子的黨爭,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圍繞爭奪儲君的“九子奪儲”更為慘烈,陣容更為龐大,涉及面更廣。最終四阿哥胤禛勝出。

順便提一下,對九子奪嫡一點不同意見:康熙似乎克妻,第一位孝誠仁皇后難產而死(胤礽母親),之後的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立為皇后不久,便也相繼病逝,於是康熙之後一直未立皇后,孝恭仁皇后(雍正母親)烏雅氏,是雍正追封。胤礽還是太子時,眾位皇子尚能安守本份。一旦被廢,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時,已沒有名義上的嫡子了。

是時,除了早殤之外,長大成人的共20人。參與或捲入奪儲的有9位阿哥: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這些阿哥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後來成為雍正肱股之臣之外,其他阿哥收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或圈禁喪失自由,或折磨致死。

沒參與奪嫡位有: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二十阿哥胤禕、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秘。



五阿哥胤祺:宜妃(《康熙微服私訪記》常伴康熙左右的那位)所生。在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恆親王,從小由康熙祖母孝莊撫養。相較於他同母弟弟胤禟及母親受到雍正迫害致死,其並未受到雍正打擊,雍正評價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

七阿哥胤祐:成妃所生,有腿疾。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淳郡王。雍正繼位後,晉升為淳親王。

十二阿哥胤祹:定妃所生,由蘇麻喇姑撫養。雍正繼位後,封為履郡王,主管禮部,享年79年也是康熙眾皇子中最長壽的。

十五阿哥胤禑:密妃所生。雍正即位後封貝勒,派往遵化,交予看守景陵的重任,後晉升為愉郡王。

十六阿哥胤祿:胤禑的同母弟弟。曾受康熙親自教授,精通數學、音律,參與編訂《數理精蘊》。此外還擅長改編皇家風格的歷史大戲。雍正即位後命他承襲莊親王的爵位,後因與廢太子胤礽長子來往詭秘而受到罷免。

十七阿哥胤禮:勤妃所生。因受到十三阿哥胤祥的大力舉薦,被雍正予以任用,胤祥逝世後,更是委以重任,代替雍正祭大社大稷這樣的重要典禮。初封為果郡王,之後晉升為果親王。歷任理藩院,工部、戶部、宗人府主事。也是個文人雅士,著有:《春和堂》、《靜遠齋》,現今杜甫草堂匾為其題寫。



二十阿哥胤禕:

襄嬪所生。雍正繼位後封為貝子,因稱病未前往祭陵,降輔國公。乾隆執著於雍正未盡之事,封為貝勒後,派往守護泰陵。

二十一阿哥胤禧:熙嬪所生。雍正時封貝勒,授宗人府左宗正。擅長詩詞書畫,著有《花間堂詩抄》、《紫瓊巖詩抄》。《花間堂詩抄》為其生活紀實的詩集。



二十二阿哥胤祜:

謹嬪所生。初封為貝子,之後晉升為貝勒。

二十三阿哥胤祁:靜嬪所生。初封為鎮國公,之後晉升為貝勒,後又因事降為貝子。曾為宗室塞爾赫的《曉亭詩抄》作序。

二十四阿哥胤秘:穆嬪所生。受到雍正好評:“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賦性和平,素為皇考之所鍾愛”,被封為親王,主管宗人府事務。

“九子奪儲”的出現,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難辭其咎。

1、不知道是否初入中原,根基未穩,未受到漢族正統文化的薰陶。

2、對於太子的過分溺愛、縱容。

3、太子被廢后,在立儲問題上,又沒有一套機制,處理好。



終使“九子奪儲”局面的爆發。雍正既有好演員的天賦,心思讓人捉摸不透,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世人都以為其無意皇位,得以成功取得皇位。繼位後,對於威脅大的兄弟打擊,雖有點太過,但似乎又不可厚非。權利的慾望是排外的,面臨威脅的時候,會毫不猶豫消除威脅,利令智昏,喪失理智,亦不足為奇。其繼任後一改康熙的懷柔,整頓吏治,充實國庫,為乾坤的“十全武功”奠定基礎。


公子霜塵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同時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帝。他在13歲時生育了第一個兒子承瑞,在64歲時還誕下幼子胤褑。康熙一生共生育了55名子女,其中皇子35人,女兒20人。在這35位皇子中,又有15位皇子未成年就早夭,所以長大成人的只有20位皇子。



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胤礽不負眾望,文武兼備,賢明謙恭,監國理政期間頗具令名嘉績,深得讚譽。康熙對太子的極度溺愛兼之朝中激烈的結黨紛爭,致太子心理扭曲,後期驕奢淫逸,君儲矛盾愈深,終致不可調和,引發廢儲,隨之諸皇子展開激烈奪儲之爭,史稱「九子奪嫡」。九位皇子捲入其中,分別是:皇長子胤禔、皇二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在太子胤礽二度被廢后,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成為皇位的有力爭奪者。胤禛取得帝位後,參與奪嫡的皇子中,除了胤祥,其餘皇子們的結局都很慘的。胤和、胤禵在雍正時期被囚,直到乾隆時期,才恢復自由。其餘,參與奪嫡的皇子均被幽禁至死。



那麼,還有11位皇子沒有參與奪嫡,他們的結局又如何呢?

皇五子胤祺生性純厚、為人樂善,並未參與奪嫡。胤祺生於康熙十八年,只比雍正皇帝小一歲。他的母親是康熙的宜妃郭絡羅氏,宜妃共生育三子,其餘二子分別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 康熙皇帝對胤祺的仁厚深為讚許,在康熙四十八年時便把胤祺晉封和碩恆親王。由於胤祺並未參與奪嫡而得以善終,他在雍正十年的病逝,終年54歲。因他性情平和,雍正為他贈諡為“溫”。而他的同母弟皇九子胤禟因是八爺黨,被雍正圈禁致死。

皇七子胤祐生於康熙十九年,比雍正帝小兩歲,他的母親是成妃戴佳氏,是康熙品階較低的庶妃。胤祐生性謹慎小心,安於現狀,對皇位從無非份之想。他在康熙年間,最高爵位為郡王,雍正繼位後,把這位勤勉軍務,對自己毫無威脅的七弟晉封為和碩淳親王。雍正八年,胤祐去世,終年51歲。

皇十二子胤祹,其母為定妃,後由蘇麻喇姑撫養。他在二十五歲時與胤禟同封為固山貝子,雍正繼位後晉封多羅履郡王,後因事降爵,先降回到貝子爵位,又降到奉恩鎮國公。雍正八年的時候,胤祹又恢復郡王爵位。乾隆繼位後,胤祹晉封為和碩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胤祹辭世,終年77歲。

皇十五子胤禑,生母為庶妃順懿密妃,胤禑出生後便由雍正的生母德妃撫養。雍正四年的時候,胤禑晉封貝勒,後奉命赴景陵守陵,晉封郡王。雍正九年辭世,終年39歲。

皇十六子胤祿,他的生母也是順懿密妃,他和皇十五子胤禑是同母兄弟。他在雍正元年的時候,繼嗣莊親王博果鐸,承襲了親王爵位。乾隆繼位後,胤祿深受器重,任總理事務大臣。但在乾隆四年的時候,胤祿因受廢太子胤礽之子理親王弘暫謀反案牽連,被罷免都統。後又復出任議政大臣。乾隆三十二年,胤祿去世,時年73歲。

皇十七子胤禮,生母為漢人純裕勤妃陳氏。雍正元年晉封為果郡王,五年後又晉封為親王,掌管工部、戶部等,深為雍正倚重。雍正臨終之際,胤禮受命輔政。乾隆三年,胤禮辭世,因身後無子,雍正第六子弘曕繼嗣為後。

皇二十子胤禕,生母為庶妃高氏。21歲時,胤禕被雍正封為固山貝子,四年後晉封多羅貝勒。雍正十二年,雍正兩次指派胤禕祭陵而胤禕不從,被雍正連降三級,降爵至輔國公。乾隆繼位後,胤褘被恢復貝勒爵,並受命為雍正守陵。乾隆二十年,50歲的胤禕辭世。

皇二十一子胤禧,生母為庶妃陳氏。康熙去世的時候,胤禧只有12歲。他雖出生皇家,卻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寄情書畫。雍正年間晉貝子、貝勒。23歲時隨同胤禮協辦滿洲都統事務。乾隆繼位後,胤禧晉郡王。乾隆二十三年,48歲的胤禧病故,卒諡“靖”。

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為謹妃。雍正年間晉貝子、貝勒,乾隆九年病故,2年34歲。 皇二十三子胤祁,生母為石氏。雍正八年封鎮國公,後晉貝勒。乾隆四十九年晉郡王,次年,胤祁病逝,終年73歲。

皇二十四子胤秘,生母為陳氏。康熙去世的時候,胤秘只有6歲。雍正對這個小兄弟很厚愛,在胤秘不到二十歲時,就便雍正晉封為和碩諴親王。胤秘25歲時,被乾隆任命為鑲白旗蒙古都統。乾隆三十八年,胤秘去世,年58歲。




總結:雍正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對於對威脅他帝位的政敵毫不手軟;對於毫無威脅的皇子還是不錯的。

【小編寄語:我是心恬澹,喜歡我的小夥伴,關注加留言,持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可以給我留言,大家一起探討歷史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