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在人類社會,身體不只屬於自己,也是高度社會化的產物。

現代健身房和訓練項目出現之前,公民的健康體魄往往由國家教導並規訓。

在18世紀後期的西方,新興民族國家為本國公民柔弱的身體而感到不安;20世紀初,中國面對虎視眈眈的外國列強,而憂慮自己的民族體質。

體育館最初興起的本意,就是為了鍛鍊更好的勞動力,訓練健壯的士兵,服務國家和社會。

19世紀中葉以來,健身房迅速普及和成熟,成為當時歐洲眾多的社會變革之一。

在如今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健身則逐漸發展成為身體景觀化、自我與他者隔離的一種體現。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健身房未在中國出現之前

公共鍛鍊才是時代的風尚

當今最具魔幻色彩的健身畫面,莫過於廣場舞大媽和公園養生大爺的日常鍛鍊。

新中國有一套完整的大眾體育方針,其初衷與全民健身和國防體育的目標相關,強調了體育為生產、為國防服務。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20世紀50年代,廣播體操風行天下,依靠行政手段推廣開來,是中國過去幾十年中參加人數最多的群眾健身活動之一。

不同於健身房的鍛鍊邏輯,在這種健身運動之中,個人的身體發展和美感訴求不受重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及的運動都是廉價項目,少有場地的制約,成本低,易於鋪展開來。這些項目富有時代感,有不少是隨著競技體育在國際上獲得成績而繁榮發展起來的。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20世紀60年代,乒乓球、游泳健身規模浩大;

70年代,長跑成了群眾健身的新潮流;

80年代,群眾健身開始講究科學,小型健身器材不斷湧現,運動前熱身、運動後的營養等相關知識得到普及。

而中國健身與世界同步的時刻,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到來。

相比如今健身房裡的形體塑造,大眾體育更強調運動中社會關係的互動和融合。

作為愛好或集體項目的體育運動,既不完全是為了贏,也不完全是為了強身健體,而是某種身體的技藝或遊戲。

參與大眾體育的個體,經歷的是融入動態結構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

健身房發展簡史

從懲罰犯人到自我控制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健身房”要到90年代才開始流行起來,而西方的健身房及健身器械已有120年的發展歷史。

19世紀初,英國的犯罪率急劇上升,監獄裡人滿為患。如何改造頑固罪犯,讓監獄頭子們苦惱不堪。

1818年,英國工程師WilliamCubitt發明了一種人力驅動的巨型裝置,很快就被引入到監獄勞改中。

它的名字叫Treadmill,翻譯過來就是跑步機。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長長的滾筒可以容納20來人同時工作。橫杆扶手確保了他們能始終踩在最費力的位置上。犯人們可以輪流休息。最右邊的人下來時,全體人員向右移動一格,左邊會有人補上。

只要派一兩名獄卒看管,就可以完美實現犯人們一整天的勞力輸出。同時還能保證勞動量的公平,稱得上是一臺理想的刑具。

但對於囚犯本人來說,跑步機無疑是個“恐怖引擎”。

有人曾經估算過,每天在上面踩8個小時,運動量相當於爬上海拔4418米的惠特尼山,也就是半個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更恐怖的折磨來自於精神層面。“永無止境的枯燥與重複,才是跑步機的最可怕之處。”

1895年,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因性取向入獄,每天要在跑步機上跑6個小時。在獄中,他寫下了詩作《瑞丁監獄之歌》:

我們大聲唱著讚美詩

在跑步機上汗流不止

但在每個人的心裡

恐怖仍然在蔓延


由於運作方式太過殘忍,每年都會有過勞死甚至精神崩潰的犯人。因此,1898年英國修改了監獄法案(Prison Act of 1898),宣告禁止使用跑步機。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13年它又重出江湖,裝上傳送帶之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女孩的時尚單品。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19世紀50年代,一個名叫古斯塔夫·詹德的瑞典醫生提出這樣的理論:“循序漸進的抗阻練習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

這在流行清腸、禁食和放血療法的19世紀無疑極具前瞻性。

很快,詹德醫生就炮製出27臺健身器械,並在政府的資助下建立了第一家研究所。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位於斯德哥爾摩的詹德研究所,是世界上第一家健身房。

當時正值工業革命的鼎盛期,誕生了一大批職場白領,每天都要在辦公室裡久坐。


針對這些新興白領階層,詹德指出:無論是久坐不動造成的身體損傷,還是封閉式辦公帶來的煩躁焦慮,用我的器材,保準你像磕了精神氮泵一樣。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移動機械馬鞍座,訓練核心肌群、鍛鍊身體平衡,廣泛用於治療消化道等慢性疾病。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自帶計程器的動感單車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可調節阻力的划船機。


這些器械在如今看來雖然有點好笑,但在當時,無疑戳中了許多辦公室白領的痛點,再加上設備稀缺,價格高昂,只有上層精英才能享受得起。穿西裝打領帶的紳士,和身披長裙腳踩高跟的淑女們,便成了健身房的第一批常客。

1906年,詹德的健身器械拓展到全球146個國家。隨後健身房開始全面覆蓋。

三四十年代,美國DC漫畫和漫威創造出一批擁有G杯胸肌的超級英雄,肌肉成了新的崇拜。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1968年,KennethCooper博士提出了“有氧健身運動”論,“每天8分鐘,一週5次以上的慢跑”開始成為一種絕佳的健身方式。

如今,健身房作為一種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運動方式,已成為都市中產生活的標誌。

90年代,中國逐步確立市場經濟體制,人們的消費開始追求個性,以適應自身需求為原則,集體化的大眾體育開始黯然失色,健身行業迎來了春天。

不過,早年健身市場上只有器械訓練和健美操為主的跳操房,參與健身的人也往往被視為有錢人。

伴隨外國風潮的流入和電視的普及,健美操開始流行,標誌著中國健身潮的新開端。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上世紀80年代流行的健美操

美國影星簡·方達(Jane Fonda)的健美操引入中國後引起轟動,本土的“馬華健美操”也一度風靡,在家跟著錄像帶跳健美操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運動。

健美操與今天“健身熱”的相似邏輯在於,變美取代了健康,成為了健身的主要目的。

對於中國人來說,健身房的真正普及與健身熱的到來,是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深入而真正展開的,也伴隨著健康水平的數據化和形體塑造的科學化而迅速升級。

對於中國人而言,健身房的健身行為作為一種透過計量達成的現代健身方式,並未沾染上世紀佈滿位置機械的刑房印象,而更接近於一家讓你自願前往的“療養院”,在這裡,“身體就是代表能力的數字的集合”。

儘管公共空間在城市建設擴張中面臨萎縮,但在面向大眾、具有集體性的廉價體育之外,面向個體的健身房作為一種有效的補充,也被視為國家體育健身產業的重要部分。

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佈;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全民健身日”確立;

2016年“全民健身”作為國家戰略的確定;

對於國家而言,無論是健身房運動,還是廉價的公共設施體育運動,對於提高國民綜合素質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是當代社會之中身體社會化的進一步體現。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太陽的後裔》劇照。

智能化健身

自我與他者的隔離

而這個時代,平民化的健身選項,除了公共空間的廣場舞、太極拳和馬拉松,還多了可以在家使用的健身APP。

健身APP降低了健身的門檻和成本,新手可隨時享受免費或付費的健身指導。

大眾健身往往需要一個組織單位,需要佔據大量的公共空間。而健身APP則可以將健身留在私人領域。這正應了漢娜·阿倫特的說法,希臘人在個人和公共世界之間所做的明確區分:

“維持赤裸生命的活動,必須要在其他人的視野之外完成。”

健身的智能化,使得馬克·格里夫所說的“人們對基本生物過程的自我控制”不必再暴露於健身房的鏡子以及陌生人的非社會性陪伴之中。

健身APP讓健身成為私密的事情,進一步取消了身體在公共空間的肉體存在——儘管在社交網絡上打卡等行為,依然意味著健身將始終是高度景觀化的行為。

如今,健身這件事透露出現代人的生活已經全面內卷,“原子化”是正當且舒適的存在狀態,亦符合社會期許,這種無限向內的傾向強調自我和他者的分離,包括把自己的身體也處理為他者。


另一方面,這就進一步要求健身者的自律,要求我們懂得享受自己的節奏。


健身:現代化大“胸”器的生產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