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唱大風:楊虎城不僅是愛國將領,所作詩歌還頗具盛唐詩風


草莽英雄唱大風:楊虎城不僅是愛國將領,所作詩歌還頗具盛唐詩風

楊虎城將軍

洛河衝出洑頭大峽谷,曲折蜿蜒流向橫貫蒲城境內南部連綿不已西起紫荊原東至洛河西岸的黃土高原腳下,拐過一個彎,再向南流入大荔縣橫貫東西的沙苑,形成了富饒而美麗的河灣……這裡風光綺麗,綠樹成蔭,阡陌縱橫,而翻過這道突然隆起的土原,向北卻是一望無際的平闊土地,村莊稠密且歷來文化發達,注重文教,風氣醇厚——就在臥虎山山下,有個蒲城東鄉的名鎮,是謂孫鎮,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就出生在孫鎮的甘北村。

楊虎城將軍乳名長久,親鄰稱“久娃”(九娃),後名忠祥,號虎成(虎臣、虎塵)。伯父,名全興,父,復興,又名懷福,以務農為主,兼擅木工,農閒時製作農具出售。母親,名孫一蓮,勤勞,賢惠,家教嚴於父。10歲,入私塾,凡兩年。13歲,在孫鎮的一家小飯鋪為童工。15歲,他的父親因從事反清活動,被清政府絞殺於西安。不久,伯父全興,也因此而被殺害。所以,他從小就對反動統治階級懷著刻骨的仇恨。16歲,焚香成立“中秋同志會”,並被推舉為首領。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參加陝西民軍,投身辛亥革命。1915年參加討袁戰爭。1917年任陝西靖國軍第3路軍第一支隊司令。1921年任靖國軍第3路軍司令。1924年,楊虎城將軍加入國民黨。1925年任國民軍第3軍第3師師長。他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積極主張聯共,聘請共產黨員魏野疇擔任他舉辦的三民軍官學校的政治部主任。從此,一直和共產黨人保持良好的友誼。在此期間,楊虎城目睹了反動軍閥的黑暗統治,又受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鼓舞,揮毫寫下:

大陸沉沉睡已久,群獸無忌環球走。

骨髏壘壘高太華,紅潮澎湃掩鬥牛。

草莽英雄唱大風:楊虎城不僅是愛國將領,所作詩歌還頗具盛唐詩風

1927年,楊虎城將軍任國民革命軍聯軍第10路軍總司令,參加北伐戰爭。這是楊虎城將軍詩歌創作的歷史背景和思想基礎。楊虎城將軍一生戎馬倥傯,卻也是豪情萬丈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歌緊扣時代脈搏,緊緊追隨時代潮流,憤恨當時的社會現實,盼望世界清明和平的光明前景。其詩歌主要集中創作於1925年至1927年之間,至今存留有《乙丑詩稿》《堅守西安詩稿》以及《無題》詩等。《乙丑詩稿》,寫於1925年,共有詩歌三首。第一首《吳孔出山有感(乙丑十月望日)》:

秦山寧當我,渭水慣風波;

回首視隴上,蠢爾奈我何!

第二首題為《 病中夜不成寐聞雁聲有感(乙丑冬月)》:

夜半雁聲過,徵人感慨多;

志堅開鐵石,不必計風波

《時局將大亂病中有感(乙丑十一月)》,詩云:

群魔競爭擾我眠,不夢周公憶龍泉。

手轉三秦開生面,好將正義扶民權。

這三首詩,五言兩首,七言一首,和他其他的詩歌一樣,大多是抒發自己的情懷與抱負,情感熾烈,表現出憂國憂民的主題思想——楊虎城將軍雖然讀書不多,僅僅在私塾上過幾天學,但是,他渴望知識,努力自學,還虛懷若谷虛心向軍隊中的知識分子求學,因此,他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博覽群書。從其詩歌來看,具有盛唐詩風,壯闊大氣,善於從高遠處著眼,自覺地把自身發命運與國家的前途緊密地扭結在一起,與生靈塗炭的老百姓聯繫在一起,也與自己所處的歷史位置聯繫在一起,絲毫沒有花前柳下的吟風弄月的小情調,而是充滿了正氣和用於擔當起歷史使命的大情懷,視野遼闊,意境飽滿,顯示出一代追求進步的軍人的積極進步的精神情操。身處軍旅之中,慣常遭遇到的是慘烈的戰爭場面,不斷經歷著各種各樣的人生體驗,也經常陷入政治鬥爭的旋渦之中,因此,歷史站位高,目光遠大,且不斷地敞亮自己的胸懷,表達堅定不屈的戰鬥意志,“志堅開鐵石,不必計風波”,不去計較細小的局部矛盾,而是能跳出眼前的種種“風波”,其“手轉三秦開生面,好將正義扶民權”的雄心壯志和追求光明的決心躍然紙上,令人感動不已。

草莽英雄唱大風:楊虎城不僅是愛國將領,所作詩歌還頗具盛唐詩風

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原屬國民軍序列的陝軍楊虎城、李虎臣等部, 1926年4月至11月,在西安抗擊劉鎮華“鎮嵩軍”圍攻的戰爭,史稱“西安圍城”之戰。這場艱苦卓絕的守衛戰,牽制了“鎮嵩軍”10餘萬兵力,策應了國民革命軍的北伐,具有重大的歷史影響——在“西安圍城”戰爭中,楊虎城將軍和李虎臣等將領不畏強敵,率領陝軍同劉鎮華的“鎮嵩軍”進行殊死的“攻城”與“防守”,時間長達八個月之久,這期間,西安發生嚴重糧荒,城內居民數萬人被餓死。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楊虎城將軍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表現出過人的軍事指揮智慧,在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魏野疇等人的全力支持下,


安撫城內的老百姓,外抗強敵,終於和前來解圍的馮玉祥大軍內外聯合,取得了勝利——這期間,楊虎城將軍在激烈戰鬥的間隙中,寫出了不少的詩歌,稱之為《堅守西安詩稿》。其中的《丙寅季春感時艱偶作(三月初五入長安時)》,表達出他率部進入西安衛城的目的與決心,詩曰:

萬姓倒懸我心憂,滿地烽煙何日收?

聯歡民眾撐危局,掃盡群魔定神州。

草莽英雄唱大風:楊虎城不僅是愛國將領,所作詩歌還頗具盛唐詩風

率部進入西安衛城,不是為了佔地盤,不是為了爭名奪利,而是為了解救橫遭軍閥混戰帶來的滅頂之災的老百姓,“萬姓倒懸我心憂”——他不忍心老百姓遭受這“萬民倒懸”的悲慘境況,憤恨這些這些軍閥帶來的“滿地烽火”,所以,決意“聯歡民眾撐危局”,以期實現“掃盡群魔定神州”的遠大政治抱負。《左傳》提出“詩以言志”,就是說,詩歌要表現作者的志向和為之奮鬥的政治理想——這是詩歌藝術的重要的美學要求。楊虎城將軍的這首詩歌,足含此種意味,讀來使人異常振奮,也非常感人。既然確定了無懼大敵當前,誓死捍衛西安這座城市,就應該心心所念,一切從這場正義的保衛戰出發,他的《養病中州會館遇張君天昂感懷舊事賦此贈之(丙寅仲夏)》這首詩,一方面敘述友情,一方面表現出渴望早日擊退敵軍實現和平的心情:

去年虢國贈羔裘,今日羅衫此地遊。

荏苒光陰快似箭,干戈擾攘幾時休?

“干戈擾攘幾時休”這句詩,也表現出楊虎城將軍憂愁被圍困西安城中老百姓如似“倒懸”的痛苦,是啊,干戈不休,民何以安?在我看來,他從走上從軍的道路,就一直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先前除惡霸,剿土匪,參加靖國軍,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為了休干戈而為國盡忠麼?計利當計天下利,這才是大丈夫之所為的英雄壯舉。你看,寫於丙寅七月八日晚的《夜雨述懷》同樣表達了這種心情:

敵壘四郊多,瘡痍其奈何!

滌氛天有意,中夜雨滂沱。

這天晚上,半夜時分,下起了大雨,電閃雷鳴,楊虎城將軍輾轉反側,夜不能眠,他站立窗前,聽著這瓢潑的雨聲,聯想到西安城外到處都是敵壘,而炮火過後,一片狼藉廢墟,瘡痍滿目,為了洗滌了這滿處的戰火狼煙,老天降下了這滂沱的大雨。農曆的九月九,是傳統的重陽節,這天,楊虎城將軍登上高處,抬眼遠望,只看見這番景象:

日暮晚霞輝,鳴鴉覓巢飛。

來朝掃殘寇,三軍凱歌歸。

在薄暮時分,火紅的晚霞裡,一群一群鳴叫的烏鴉圍繞著高樓的巢在迴旋飛舞,他又想到這場戰爭何日才能停歇呢?而要停歇,就需要在不遠的時日裡淨“掃殘寇”,那時候,三軍將士才能高唱凱歌勝利歸來,這首詩,既寄託了楊虎城將軍敢於橫掃頑敵和敢於勝利的堅強信念,也表現出其樂觀主義精神。這年的八月十五這天,在戰鬥的空隙,楊虎城將軍再次登上“禁城”,看見一輪明月冉冉上升到天空,不由得觸景生情,信口吟道:

時雨新晴後,中秋登禁城。

冰輪乍湧出,星漢失光明。

你看,剛剛下過一場秋雨,天空明淨如洗,這時分,“冰輪”乍地“湧出”,明亮的月色如同白晝一般,原本在天空閃爍的星光,頓時黯然失色,一切都籠罩在月色下面,呵,這美好的夜晚,這美麗的月光,真好呀!幾個月的連續征戰,高度緊張的神經,暫時得到了放鬆,他情不自禁,接著吟道:

烽火連三秦,風物倍悽然。

驪山吐皓月,清輝滿長安。

在這裡,楊虎城將軍巧妙地借用了一下杜甫的“烽火連三月”這句詩,而稍作一字更改,變為“烽火連三秦”,既切合眼下的戰況,又點明瞭戰火燃燒的地方,這一字之改,詩句的現實感遽然增強,令人好像身臨其境。轉而,他慨然嘆息道:“風物倍悽然”,看到大好的秦地河山,此時此際,卻遭受著猛烈的戰火破壞,使人無限傷情“倍感悽然”,什麼時候,才能“驪山吐皓月,清輝滿長安”呢?這句詩,楊虎城將軍又借用了創造了詩歌“推敲”典故的唐代詩人賈島的“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後一句,將“落葉”置換為“清輝”,與整個詩意相吻合,也恰切地表達了詩人此時的情景,雖然,略略失卻了賈島原來的幽深的詩意,但卻保留了其空曠而有點悲涼的氣氛——從這首詩得到這樣的信息,楊虎城將軍讀書不僅僅限於歷史方面,而且廣泛涉獵,特別對於唐詩體會尤其深刻,甚至達到了在寫詩過程中隨時活用古典詩意詩句的地步,非相當深厚的學養,難以為為此。

草莽英雄唱大風:楊虎城不僅是愛國將領,所作詩歌還頗具盛唐詩風

詩歌,對於楊虎城將軍來說,並不是執意為了寫詩而寫詩。寫詩,只是為了表達他的“志”而已,表現他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也表現出其廣闊的胸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1934年,他在西京金石書畫學會第二次展覽會上的講演《藝術現代化不要離開民眾》裡說,要“有組織的精研藝術,滿足社會希望”,強調“不要離開社會,不要忘卻國難”,“藝術的前提,就是不要忘記國難,並要側重人生”,“萬不可離開社會,去研究專供少數人享樂及解頤的藝術,那就太無意義了”。從這個角度談藝術,歸結起來,就是藝術要放映當前的社會現實,尤其是國難當頭的時候,更應該關注社會現實,還要側重人生,這個人生,是廣大的老百姓的人生,而不是少數人享樂的人生,楊虎城將軍的這一文藝主張是正確的,也和古代社會一些優秀文藝家強調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一脈相承,表現出深厚傳統的文藝思想色彩和表現出有益於社會和人生的進步文藝觀點。


1926年,楊虎城將軍寫了《丙寅抒懷》這首詩:

西北山高水又長,男兒豈能老故鄉。

黃河後浪推前浪,跳上浪頭幹一場。

這首詩寫真切地表達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高遠志向,看出了社會的發展規律是“後浪推前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是,認識了這個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就要具有“跳上浪頭幹一場”的勇敢精神,不過,這個“幹一場”必須是站立在時代潮頭上,追求光明,為國為民幹一場大事業,楊虎城將軍波瀾壯闊的一生證明了他確實做到了!

他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4師師長。後任第17師師長,陸軍第7軍軍長。1930年任第17路軍總指揮、陝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將軍秘密支持中共西北特別支部的工作,主張聯共抗日。1933年,與進入川、陝的紅四方面軍訂立互不侵犯的協議。中共中央進入陝、甘後,他秘密接見中共代表,表示完全贊同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並達成與中共聯合抗日的協議。1936年12月12日,楊虎城將軍同張學良順應全國人民團結抗日的要求,響應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堅決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並派周恩來等為代表到西安幫助張、楊正確解決了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樞紐。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創造了條件——這是才是天地間的最偉大的“詩篇”,也是驚天動地的偉大“詩篇”!

楊虎城將軍的詩歌雖然數量不多,然而,質樸而剛勁的詩風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我國現代詩歌史應該有一定的地位,也是洛河奉獻給大地最壯麗的詩篇之一。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將軍被蔣介石逼令辭職“出洋考察”。全國抗戰爆發後回國,隨即被國民黨囚禁長達12年之久,在獄中,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始終堅持愛國主義立場。1949年9月6日,楊虎城將軍被秘密殺害,時年才56歲。

一一《陝西日報》2019年12月11日節選刊發

草莽英雄唱大風:楊虎城不僅是愛國將領,所作詩歌還頗具盛唐詩風

柏峰,陝西蒲城人。著有多種文學理論專著、散文集。曾獲全國及省級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