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朱文傑

  

  東木頭市街的中段108號,是一座坐南朝北,三進三開的宅院,我稱之為竇家大院。

  

  你從這個大院門前走過,初始感覺並不怎麼起眼。但當你走進這個大院,就會帶給你連續的驚歎,讓你一步一步感覺到它的不同凡響。

  


  大院的主人叫竇自強,竇老先生出生於光緒二十八年正月初一(公曆1902年2月8日),因他年輕時在韓城老家救過比他年長九歲,當時正被人追殺的楊虎城,而改變了人生軌跡。楊虎城將軍為了感恩,1925年把竇自強接到西安,回頭又購買了東木頭市街30號,(後改78號與108號)一處晚清官員的宅院贈給他。於是就有了竇家大院以後的傳奇。

  

  竇自強先生到西安後,就跟著楊虎城將軍當兵從了軍,1925年至1937年期間,幹過軍需、任過軍需科長、秘書,楊虎城兼任省政府主席後,又委派竇先生擔任了陝西財政特派員公署會計等。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對於跟隨楊虎城將軍參加經歷了“西安事變”始末的竇自強,自然受到牽連,楊虎城被責令出國考察,竇自強亦退出軍職。

  

  雖然楊虎城臨行前將竇自強託付給時任陝西省政府財政部部長的寧升山關照,但這一段竇自強先生仍歷經坎坷,一事難為。30年代初竇自強還任過陝西武功縣稅務局、西安市包裹稅務局局長。但他曾經作為楊虎城的親信,自然處處受掣肘,另外,他連個國民黨黨員都不是,也自然受排擠。加之官場腐敗,爾虞我詐,讓他感覺極憋屈窩囊。於是抗日戰爭開始後他就辭去了所有的職務。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竇自強和他孫女竇曉莉


  竇曉莉在《爺爺的故事》一文中寫有:“後來叔祖父(竇自強)又轉向商界,……1932年同友人時冠九等在馬坊門開了一間利群商店,從賣布頭做起,生意漸至做大。1956年,政府為了發展經濟,號召全國人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叔祖父將埋藏在‘利群商店’地下的四千多塊銀元無償的交給國家,支援國家建設。1956年1月20日的《西安日報》以“四千塊銀元的故事”為題報道過此事。”

  

  作者竇曉莉把竇自強稱叔祖父,她的祖父和竇自強是親兄弟。據竇曉莉回憶,戰亂年代她的祖父帶著一家逃亡到西安,就住在東木頭市竇家大院,她的祖父一直到1956年離開人世,都是竇自強先生為其養老送終的。竇曉莉還回憶說:她的父親七、八歲時也被帶到西安,由叔祖父、叔祖母撫養,幸運的父親受到正規教育,從小學上到大學畢業。後在南京兵工署兵器研究所輕兵器研究所工作。1948年父母隨南京政府撤退到臺灣……他們留下襁褓中需要撫養的我,更嚴重的是我的父母去了臺灣,可苦了我們在大陸的人。從此,我的叔祖父有了一個甩不掉的可怕的臺港關係。

  

  1944年至1945年竇自強曾在陝西省戲劇學校幹過很短時間的總務主任。到解放後竇自強先生出資資助東木頭市小學(倫海小學)並任過一段時間校長。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進入21世紀時的竇家大院,老屋因年久失修,牆倒屋塌,已殘破不堪,連屋脊上的螭吻磚雕都脫落塌了下來,倒臥在房頂上。三進院也不完整,一部分因被強佔者胡拆亂蓋,使本來寬敞的院落,已經成了一條僅能容一人通過的狹道道。但廳房木製大梁頂的駝墩、斗拱,其上面的木雕,工藝和圖案都極為講究,雕工更是精湛。再有隻剩兩扇的格子門上精美而寓意吉祥的“四季平安”木雕,都讓人一睹而難忘。可惜的是屏風門上邊的三副彩繪圖“福祿壽三星”“琴棋書畫”“必定如意”,都被黑墨汁畫上了大叉叉,這應當是“文革”“破四舊”,紅衛兵抄家時留下的遺痕了,而筆者覺得這種遺物才別有意味,因為這是歷史的真實見證物。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說老實話,給繪畫打黑叉叉,其實當年並不算啥,真實情況是紅衛兵抄家時對竇自強夫婦迫害,毆打摧殘,才是殘酷之極的野蠻。在百般非人折磨下,竇自強夫婦雙雙含冤而死,才讓人憤恨得切齒。而直接行兇者是陝師大二附中,當年改名西安市紅旗中學的一幫子惡紅衛兵,在一個叫劉繼徵的頭目的帶領下乾的,他們竟然在這個院子裡禍害了近一個月。國人喜歡選擇遺忘,尤其是一些不願懺悔的性本惡的壞人,而從這幾幅被黑墨汁畫上了大叉叉的畫上,我卻分明看到飛濺的血花。這幾幅被打上了黑叉叉的畫,留到今天,無疑變成了一面面豎起的照妖鏡,讓這些紅衛兵中的惡徒無所遁形。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竇家大院偏院有密室,南邊一處坍塌的廈房內還有一座青磚箍砌的晚清時的老地道。不過出口已被瓦礫掩埋,主人不介紹,來人真不知道。當年這個老地道,在日本飛機轟炸西安時,成了防空洞,那可是東木頭市這一帶平民百姓的僻難所呀!能保留一百多年,也成了西安抗戰歷史的見證。

  

  在這些遺存下東西上,我依稀能想象出這所百年老宅院昔日的風光。而已經有些合不攏的兩扇榆木大門,門上的兩排鉚釘和兩個鐵門環,已然鏽跡斑斑,黯然失色,還有門墩石上的雕刻紋飾已模糊難辨,缺了門坎的大門,給人一種走風露氣的遺憾,盡顯歲月剝蝕之滄桑。而弧形的磚箍門楣,位於大門東西兩側的撇山影壁形成的寓意招財納氣的倒八字形門廳,給人的並非是一種失落衰敗的荀延殘喘,還有一種悲壯的殘缺之美,讓你肅然中淚目。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竇自強的孫女竇曉卉撰寫《走進老宅院,感受百年建築之精美》文章中有:“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楊虎城在西安修建止園,同時也在東木頭市108號的庭院裡為我爺爺蓋了上房和東、西兩排廈房以及後院的九間房。所以,庭院的建築裝飾風格和止園是相同的。據老人回憶,蓋房時,爺爺專門僱了10輛膠輪大車拉土,將後院墊高了很多,這樣,雨水就由高到低的流到大門外邊了。”“上房門兩側的愛奧尼柱、門楣、窗臺、窗楣都是用糯米、石灰、粘土做的具有西方風格的泥雕、泥花,愛奧尼柱的柱頭還有海棠花、蝴蝶、大象等象徵‘捷(蝶)報滿堂(棠)、太平有象’的中國元素,這種中西結合的建築特點和止園楊虎城公館的建築風格同出一轍。”

  

  因之這所宅院成了從晚清到民國穿越交融,古典與現代同構的建築典型,其中上房和東、西兩排廈房應該是和青年路上楊虎城將軍的“止園”採用同一設計方案,甚或由同一施工人員修建裝飾的。中西合璧的獨特結構樣式,在西安真正是稀罕得少見。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1962年初竇自強和竇曉卉、竇曉宇、竇曉莉在老宅後院


  當年的竇家大院不但是楊虎城將軍經常光顧的地方,而且楊虎城的母親和夫人也經常來作客。據竇伯超先生生前給子女說:楊虎城將軍的母親將竇自強先生夫人卜淑賢認為乾女兒,卜淑賢並和楊虎城將軍的夫人結拜為乾姊妹,楊夫人經常來竇家和卜淑賢夫人一起喝茶、聊天、打牌,關係很親密,可謂通家之好。還說:當時不少陝西軍政界的要人都來過竇家大院,連於右任先生也來過。1927年3月于右任先生曾為竇自強先生韓城老宅題寫“慶有餘”牌匾。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竇自強先生韓城老宅


  遺憾的是這塊牌匾在2015年被人盜走,現在掛的匾是根據老照片重新複製的。

  

  竇家三代人中,我1976年前後,認識竇自強老先生的長子竇伯超老師。當年我在銅川市歌舞團編導組任創作員,竇伯超在陝西省群眾藝術館從事音樂工作,因為我和他的同事、好友,陝西省舞蹈家協會主席的李開方很熟,我們同住西安城圈裡西南城角的四知村,1956年我上小學時就在他院子寫過作業。而我們“銅歌”還排演過李開方編導的歌舞《送糧路上》。經李開方先生介紹我才有幸認識了竇伯超老師。後來還知道,李開方與竇伯超他們兩人,不但是同班同學、同一個部隊文工團的戰友、同一所藝術館的同事,還是一輩子的至交好友呢!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右一 李開方、右二 竇伯超


  記得一次去省劇協辦事,我還去過竇伯超老師在東木頭市的家,可惜印象有點模糊,只感覺他家院子住房很古樸。後來我進了銅川市的群眾藝術館,那來往就更多了。

  

  2016年前後我去拜訪原陝西省文化局(廳)藝術處老處長雷達先生,還說起這一代省群藝館的老藝術家,說的就有竇伯超、李開方、劉均平、費秉勳、高民生、李孑等。隨後我知道了竇伯超先生“文革”後就一直為竇家老宅的問題四處奔波,為“文革”中被強佔的竇家房產迴歸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說是費盡了心血。終於在1990年要回了部分竇自強先生名下的房產。1993年,竇宅被西安市城建委,西安市規劃局,西安市文物園林局將竇宅列入“舊城區傳統民居宅院和歷史紀念性建築”名單。

  

  雷達先生給竇伯超的《樂苑拾遺》寫的序中高度評價了竇老師:“正如他(竇伯超)所說,作為一個人,應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也得有‘獨釣寒江雪’的氣概。他就是在‘寒江’最顯‘獨釣’個性的文化人。”而我最羨敬竇伯超先生的是他人品秉性上的這種“獨釣”精神。

  

  竇自強先生韓城坡頭村的故居也得說上幾句。而且至今這處老宅還保護的很好,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另外,因為竇氏是坡頭村的大戶,竇氏始祖源於河北燕山,明朝正統年間遷居韓城坡頭,至今已有40餘代。據此村民推斷,坡頭村的建村歷史應該在唐朝末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三字經》中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而“教五子,名俱揚”還引出了“五子登科”典故。村裡還有修葺一新竇家祠堂。因之我設想,把西安東木頭市的竇家大院與韓城的竇自強故居,都保護修復好,儘量恢復原貌,並建立一所博物館,讓兩處互動起來,再把竇自強先生義救楊虎城的遺址開發出來,成為省級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肯定會為社會、為陝西留下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2020年1月29日至2月1日第一稿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韓城坡頭村竇自強故居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朱文傑(右)與竇曉卉(中)杭曉江夫婦合影


朱文傑:東木頭市街的竇家大院


朱文傑:1948年生於西安,西安市文史館館員、“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傑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記憶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