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南河下片区,是古城扬州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最为集中的区域,故事将分几集来叙述。


除了烟花三月下扬州,不少外地客还会任意时间去扬州古巷游。网上订好民宿,丢下行囊就去曲折巷陌里寻古探幽。

南河下则浓缩了雄踞扬州300年的大清盐商的传奇故事和老街的绚烂风情.......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苏唱街以东的丁家湾118号,丁字路口矗立着雄浑壮观的四岸公所,她北靠贾氏盐商庭园二分明月楼,东南与著名的私家园林小盘谷相望。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公所八字大门朝南开,磨砖照壁和飞檐翘角,门楣有才子佳人和瑞兽吉花的精美砖雕,彰显不凡的身份。

清代鼎盛时期会所占地面积达4670多平方米,可惜现仅存这一处门楼了。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古代的扬州系江淮大都,清代则为食盐集散中心和两淮盐运司所在地,各省盐商相继建立会馆,类似于现今的某省驻某地的联合办事机构:同乡人士结聚,互通商情,彼此关照。四岸:为湘、鄂、赣、皖地区。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南河下还有“江苏会馆”、“安徽会馆”、“湖南会馆”和“厂盐会馆”等。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四年多前,一个盛夏早晨我去探访大盐商周扶九故居,巧遇倪学如老人,那是一次愉快的邂逅。当年已经84岁的倪学如是位退休的中学教师,论年龄他是我的长辈。

记得他执意要切西瓜招待我,还让我恭敬不如从命。他们夫妇长期居住盐商周扶九的故居里。(解放后,这两座小洋楼为邮电局机房,后分配职工居住。)进入参观,老房子内部保护得很妥帖,木质百叶门窗基本完好,倪学如夫妇还专门用木板将壁炉蒙起来加以保护。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一般市民从广陵路经过,透过蓊郁的法桐树叶能瞥见两座风格独特的红砖洋房。这中西合璧的豪宅,为扬州南河下青莲巷19号周扶九的住宅群,合计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原有各类房屋合计150余间,总建筑面积达3100多平方米。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周扶九当年在扬州靠盐业起家致富。及至清末,他又迁移上海发展并且一举成功,集聚了大量财富,成为可与浙商胡雪岩并驾齐驱的一代富商。

传说周扶九其人虽家财万贯,但去浴室洗澡总会悄悄顺一两条毛巾回家。奇闻异事不仅有趣,同时也反映了此人视财如命、爱占小便宜的习性。历经沧桑的红砖小洋楼,成为南河下曾经富得流油、商业重镇扬州具备一定国际融合度的最好见证。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南河下现在的常驻居民主要是空巢老人,经济条件大多不宽裕,简朴的生活几十年一贯制。通过与他们接触交流,我发现不管这个社会怎么嬗变,面对各种诱惑他们总不为所动,习惯了普普通通的“小日子”。

富起来了的人渐渐多了,官媒也在提倡极简生活,其实更需要弘扬一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观。因为恪守生活的本真,这种维持人内心坚定从容的品质,是当下社会所缺少的。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坐落于新仓巷4-16号之间的岭南会馆,是一处保护较为完整的盐商建筑群落。

该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光绪九年(1883)大修增建,为粤人众盐商在扬议事聚集、联络乡谊的场所,所存老屋、碑刻都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院内被拦腰截断的老树,俨然一支如椽大笔,在远去的岁月里饱蘸流年的汁液,把一段段支离的过往绘就成永恒,铭刻在城市年轮里:南河下,一条条深浅不一的古巷,一座座承载历史沧桑的院落,一段段斑驳风化的砖墙,在我的心田里依然巍峨壮观,亲切而温暖。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岭南会馆华丽精美的门楼,在蓝色天幕的映衬之下,显得气度不凡。

南河下诸多盐商会馆,折射的是当年扬州富可敌国的经济地位。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扬州仅盐税一项就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长袖善舞的一代盐商在扬州这方水土上缔造的财富神话,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城市都是难以比拟的。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岭南会馆八字门楼附近,是居民们的晾晒场,也是街坊们寒暄唠嗑的好地方。

接近傍晚时分,小店的大婶陪伴着老人,悠闲地啃着玉米棒子作为老扬州最健康的“下午”(下午茶点)。时有电动车急匆匆掠过,而老街里更多是不紧不慢骑着旧自行车的人,漫步的人以及遛狗的人,相信这些人里面不乏有曾经家财万贯大盐商的后裔。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厂盐会馆门口,穿红色睡衣的女子,给暗谈的巷子増添了一抹亮色。

扬州有片清代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组成的古老城区

重回南河下,我们几乎处处可以感知盐商先辈们的聪明才智,触摸到举世繁华遗落后的痕迹;岁月沧桑,物是人非。

时代演进有时无法避免阵痛,历史艰难的转型,一代代人为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同时也给后来者留下无尽的心灵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