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塑料垃圾集中地上建起最美生态风景区


扬州:塑料垃圾集中地上建起最美生态风景区

万福闸,是曾经的4路公交车经停的一个大站。站台旁,是二桥村的村委会,再远处,就是村庄、农田。

10年前,这里是扬州城区最大的塑料垃圾集中地,脏、乱、臭。2013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江广融合地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扬州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着力打造生态中心、区域交通中心、商务行政中心和科教创新城。自此,这片土地开始了大开发、大整治、大提升。

如今,在扬州乐园、马可波罗花世界、1912小镇的环绕下,这片区域已经成了扬州风景最美的地点之一。

窘境

曾经的站台热闹像集市

但很多人常带一双鞋换

“因为有客流,以前许多乡村的站台,会吸引很多商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个小集市,甚至是周边最繁忙的地方。”说起当年4路公交车线路,驾驶员汪桂军说,万福闸是他印象最深的站台之一,“人很多,非常热闹”。

通公交的路,自然是村子周边方圆内最好的柏油路,那时的站台周边有个老菜场、各种各样的小店面,卖鱼的、卖家禽的。今年50岁的陈兴志是土生土长的二桥村人,回忆道:“还有一个卖老鹅的摊子,每天生意好得不得了。”即便不坐车,许多村民也习惯了到站台附近来买东西,如赶集一样。

“不过那时候的条件可真的差。”陈兴志说,附近镇上的人过来,熟悉情况的都要再带一双鞋,一双套鞋走路,到地方了再换上干净的布鞋、皮鞋。因为除了这条柏油路,村里的都是土路。

到了下雨时,不仅道路泥泞不堪,路边用石棉瓦搭起来的店面也要遭殃。“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是正常的,有时雨下大了,房子里还会进水。

大干

最多时上千人同时进场

上千吨塑料垃圾被清理

“这里曾经是扬州最大的塑料垃圾集中地,甚至是最脏乱的一个角落。”56岁的二桥村老书记葛友庆说。

在老4路公交站台旁,原先有一处机动车拆解厂,由于缺乏管理,车辆拆解过程中所漏下油污直接排进了旁边横河里,甚至还能渗到农田中。“村民们栽秧,打上来的水泛着油花,如果灌到田里,秧苗就会发黄。”

由于环境差,再加上种田收成难以得到保障,后来有不少村民就把田地租给一些“外来户”。这些人大多以船为家,租地用来回收各式各样的塑料瓶,就地清洗、拆解。污水流入河内,夏天发臭发黑,塑料垃圾堆积如山。

2011年,江都撤市设区;2013年,江广融合地带与扬州城新一轮发展战略取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作为生态科技新城开发的核心区域,二桥村开始了大变样,相关部门介入、村民自愿参与,最多时上千人同时进场,上千吨的塑料垃圾被清理,500多户农户拆迁,200多家废旧回收点、小商贩被“请走”,大大小小40个厂或迁址或停办。

幸福

变身生态旅游核心区

高铁站也开到了家门口

从老4路站台的位置,到1912小镇的花房里酒店、三期的金逸电影城,再到现在的廖家沟中央公园入口处,这已经是融合发展后二桥村村委会的第四个地址了。一次次“搬家”的背后,是融合发展布局规划的不断完善。

北起凤凰岛湿地公园,南至夹江,西至京杭大运河,东至芒稻河这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的“水中央”,依托南北贯穿的淮扬镇铁路,融入上海、融入长三角核心区。

东联西拓,北上南融,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即将在此聚合,国家住建部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感叹:“在扬州城发展的历史上,从未有哪块区域,像今天的江广融合地带这样具有全局的影响力,主导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

而二桥村地处生态旅游片区,是融合发展首当其冲的位置。

在曾经的田庄之上,扬州乐园、花世界、1912小镇、海洋馆、赛马场、深潜基地、沙排公园一个个拔地而起,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曾经只有4路车出入,现在连高铁站都开到了南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我们老百姓正享受着这发展带来的红利。”葛友庆感叹。

记者 刘宁 摄影 张卓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