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对于帝王究竟有多难?为何史上仅有六位皇帝有资格?

siriusdjenny


泰山算不得是中国最高的山,但却是有着皇权威严的特殊地点。泰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而相传,盘古死于此处,东岳大帝为盘古五世孙,而东岳大帝又叫泰山神。从战国到汉代,都到泰山封禅。

《管子.封禅》里面就有‘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作为第一位统一华夏的帝王,始皇帝是第一位泰山封禅的皇帝,也是最有资格的一位,并在泰山勒石以记事。

后世皇帝也以泰山其特殊地理位置,传说,始皇帝遗迹为准,大有作为,一统天下的帝王封禅。

这个极大的荣耀,也只有六位帝皇享有。

第一个就是始皇帝嬴政,第二个是汉武帝刘彻、第三个是汉光武帝刘秀,第四个是唐高宗李治,第五个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个则是宋真宗赵恒。


封:堆起祭台

禅:扫出净土祭祀

也是封禅的内容所在,看似简单,有这个资格的帝王不多。


大观眼


‘泰山封禅’指的是泰山祭天,到泰山地下的梁父山祭地。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个就是开国皇帝证明自己承天命,顺德运;第二个就是皇帝政治卓著国家治理的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达到盛世的局面;


第三个天降祥瑞。有资格举行封禅大典的皇帝绝对不仅仅有六位,而是载入史册的只有这六位皇帝办过封禅典礼,有的皇帝是有能力但是没有举行,例如,开国皇帝刘邦,刘恒,刘启,李世民,朱元璋,朱棣以及出现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皇帝。

帝王‘泰山封禅’困难原因:

1.能够举行封禅大典是每一个皇帝的梦想这是对自己政绩的肯定,名垂史册,要满足三个条件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况且开国皇帝一般不屑于或者忙不过来需要安抚民心稳定国家;

2.政治卓著治理国家天下太平也是非常难的,农业大国靠天吃饭,地主豪强剥夺农民,官员贪污腐败,遇上天灾百姓生活艰难,皇帝忙于国事没有心思去搞形象工程;


3.割据政权偏安一隅的小皇帝没有资格;4.天降祥瑞,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事情因此皇帝要举行封禅是很难的。

只有六位皇帝‘泰山封禅’原因:

1.秦始皇是第一个建立皇帝制度的帝王,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并没有生活富足,只是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祥瑞也是七拼八凑找来的,为了证明自己帝王的合法性让天下百姓承认大秦帝国举行泰山大典;2.汉武帝刘彻建立西域都护府,扩大疆域,开通丝绸之路,北击匈奴,动征朝鲜,南平百越,吏治清明,西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局面,因此他也举行了封禅典礼;3.汉光武帝刘秀实现了汉室中兴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由战乱进入盛世;4.唐高宗李治接手父亲留下的盛世,经过自己的一番治理百官的朝拜;5.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6.宋真宗本来没有资格但是自我认为与契丹签署澶渊之盟,结束战乱,搜罗祥物也玩了一把封禅。武则天当女皇时期在嵩山搞过一次祭祀活动。


朱元璋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建立明朝之后认为宋真宗封禅举动令他感到羞耻而且立下祖训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从他以后的皇帝不能再去泰山祭祀而是去天坛地坛举行封禅之礼。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唐朝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这些皇帝都是达到条件却没有去泰山封禅的。


知史说史鉴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封禅是一个帝王至高无上的荣耀,表示在自己的统治下,实现了海内一统四夷自服、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又逢天降祥瑞,需要给老天爷汇报一下成绩。

夏商周三代以前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春秋时期齐相管仲论封禅一章。齐桓公称霸后想行封禅之祀,管仲反对,认为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十二个。都是受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他们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而至。管仲认为桓公还没有资格。桓公听完也自知没这么大的福气,只好放弃了封禅的妄想。

夏商周三代以后,真正封禅成功的帝王仅有六位,正史记载,他们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可见封禅之难!

再后来也有几位杰出帝王,但都未去封禅,个中原因待后人研究!大家认为宋后有哪几位帝王有资格封禅,又为什么不去封禅?


奋发图强6666


皇帝各有不同,封禅各有利弊,既要考虑皇帝的品性和功绩,又要考虑当时的财政与民情,如果不了解,纯属猜想编造,又有什么意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