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假如過了烏江,反盤的機率會有多少?

逍遙江湖一號


項羽烏江自刎,也算是歷史上少於的悲壯時刻。

話說項羽人高馬大(不對,是孔武有力),少年時就力能扛鼎、武藝高強,數十個常人是絕對進不了他的身。更有其為楚國貴族後裔,號召力極強,這才能在秦末農民起義中一呼百應,號召天下諸侯滅亡秦朝建立西楚政權。只可惜項羽為人自傲暴躁,不聽忠言,不善識人,最後眾叛親離敗在了曾經看不起的劉邦手裡,烏江一刎成千古絕唱,可嘆可惜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霸王過了烏江,以江東父老之力重新與劉邦對抗,反盤的可能性有嗎?

小編以為很難。從頭來看項羽失敗的過程,剛開始楚國的陣營佔有了當時中原的近半壁江山,這也是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之一,因為西楚足夠強大,但由於項羽的分封過於任人為親,各個諸侯國並不支持他的分封,各自內戰,所以當時的天下是亂的,劉邦崛起後很多人轉而支持了漢國,項羽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對抗全部的諸侯,這才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項羽渡江後,楚國僅剩江東一小塊地盤了,並且全是在劉邦的圍住之下。所以即便項羽度過烏江,也很難有翻牌的時機。再說人都是現實的,所謂的江東父老對項羽的擁戴是建立在他不斷獲得軍事勝利的前提下的,他遭到重創再回江東還會有那麼多人支持他嗎?小編以為很難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垓下一戰,可以說劉邦已經取得楚漢之爭的決定性勝利,項羽被圍,英布、彭越、韓信全面合圍,項羽殺退韓信追兵後又數次被圍,最後退到烏江自刎。那麼,當時如果項羽不自刎而單槍匹馬渡過烏江,是否能夠東山再起,也是史學界千百年來爭論的焦點。我來分析一下,請大家來指正。

首先來說,項羽如果撤退至烏江以東地區,勝算還是很大的,項羽垓下之戰並不是全局性的戰役,而是中了韓信的奸計所致。項羽戰敗之時,江東仍有項羽殘餘力量,如果他渡過烏江收拾殘局完全有機會組織力量。當時韓信是用激將法誘騙項羽被圍,只是在垓下以及安徽的周邊集結優勢兵力,而江東地區情況如何,韓信並無把握。一旦戰火燒到江東,戰局走向並不明確。

第二,彭越、英布、韓信並不是真正臣服劉邦。劉邦稱帝以後,各個異姓王與劉邦離心離德,相互利用,為造反準備時間。如果項羽能堅持到這個時候,完全可以與彭越、韓信、英布聯手反劉,憑藉項羽的軍事才能以及各個異姓王的號召力,完全可以擊敗劉邦。

第三,項羽如果堅持持久戰,變數很大,有戰勝劉邦的可能性。即便是項羽短期不能取勝,只要堅持持久作戰的戰略,劉邦一方必會出現內訌,各個異姓王與劉邦只是合作關係,特別是韓信,不會久為人臣,甚至會出現劉、項、韓三足鼎立的局勢,那時,項羽對韓信可以採用攻心戰術,取勝的機會會大大增加。

第四,劉邦白登山被圍以及平定各個異姓王均是項羽的機會。劉邦稱帝后在白登山被匈奴冒頓所圍,由此可見,劉邦對全國局勢的變化並未全面掌控,各個異姓王武裝割據很可能形成,如果項羽能堅持到這時,完全有機會利用亂局以亂取勝。從時間上看,劉邦到死之前才平定英布叛亂,可以看出劉邦在位期間的政局混亂,作為軍事才能極為突出的項羽來說如果能堅持到這個時候,一舉消滅劉邦勢力並不是沒有可能。


優秀的米老鼠96


不敢說沒有翻盤機會,但機會真的不大,理由有四。

首先,項羽不是江東人,是蘇北人。雖然他跟叔叔項梁是在江東起兵的,但是項羽和江東並沒有什麼很深的感情。

順帶一說,其實參與楚漢戰爭的群雄,多數也都是蘇北人。劉邦、蕭何、樊噲、曹參等是徐州人;韓信是淮安人;龍且、鍾離昧是連雲港人,項羽是宿遷人。不誇張的說,楚漢戰爭就是蘇北人的內戰。

扯遠了,說回項羽。我們現在之所以說項羽去江東還有翻盤的希望,無非是因為項羽當年隨叔叔項梁在江東待過幾年,後來項梁殺會稽太守起兵,他的老班底中有一些江東人而已。但是項羽滅秦後,他的西楚政權的核心區域卻是設在徐州,不是江東。他旗下大將也大多是蘇北人,沒有江東人

所以實際上,項羽對江東沒有什麼感情,對江東人也沒有什麼感情。

第二、江東人對項羽的忠誠度不高。

這個很好理解,江東人為項氏打江山出人出錢出力,革命成功了,結果江東人一點好處都撈不著。如此這樣,江東人又何必為項羽這個白眼狼二度賣命呢?

並且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項羽自刎後,漢軍主力根本就沒有過江,而是迅速北上,清掃項羽在江北的殘餘勢力。至於江東,劉邦只是派了灌嬰率一支偏師平江東最有意思的是,灌嬰的偏師都把江東平定了,項羽在江北的殘餘勢力居然還沒有投降,還在負隅頑抗。灌嬰率部還參加了江北的戰役

(灌嬰)度江破吳郡長吳下,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還定淮北,凡五十二縣。——《史記·灌嬰傳》

由此也足以可見,江東對項羽的忠誠度真心是不高。基本上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



第三、江東根本守不住。

中國古代有句老話:守江必守淮。即如果要守江南,必先要守淮南。項羽丟了淮南,導致劉邦大軍直撲江北。他自刎的地點,如果史料記載是正確的話,是現在南京和馬鞍山交接的和縣烏江鎮。這個地方靠著長江,除了一條長江天險之外,再無險可守。而只靠一條長江,哪裡能擋得住劉邦的進攻

不誇張的說,劉邦佔有絕對實力優勢和戰略優勢的情況下,項羽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史記》裡面烏江亭長的說法: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也有好幾十萬,足夠您稱王啦。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就當是老亭長的一個美好的願望好了。

(當年秦滅楚時,楚軍主力在淮北被殲,江東實際上也怎麼抵抗。因為守不住)


第四、時勢不再。

很多人對項羽東渡江東還抱有翻盤幻想,主要是因為他當年在江東起兵,創立了自己的一番霸業。如今二度創業,未必就不可能再次成就霸業。

對此,我只能說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總是殘酷的。

因為項羽當年能成功,在於天下大亂,給了他擴充人馬的機會。當時別說是項羽這種百年難得一見的人傑,就連陳勝和吳廣這種草臺班子只要振臂一呼,都可以輕輕鬆鬆拉起一支十幾萬人馬。更有甚者,當時一個叫周文的無名小將拿著陳勝給他的詔書,居然也能聚集了幾十萬人馬攻入函谷關。(後來被章邯滅了)

所以說,項羽早年率領的八千江東子弟創立霸業,其實也不是很誇張。在當時那個時代大背景下,只要膽子大,許多比項羽起點要低很多的人也都取得過類似他的成就。

但當項羽敗退烏江時,劉邦有蕭何輔佐,民心已定,項羽再想趁亂崛起,他還能掀起什麼浪花嗎?



總結:一個人能獲得成功,固然與他的個人能力分不開。但是成功的關鍵,更多的是仰仗於時勢。如果劉邦沒有趕上秦末變局,他一輩子也就是在沛縣當個基層幹部的命,肯定不會有振臂一呼,創立大漢的機會。

同理,項羽當年靠八千人打出霸業,除了他自己確實有本事以外。歸根到底,還是時勢造英雄!但是當他在垓下被韓信擊敗時,這種時勢已經沒有了。想要靠一個區區的江東翻盤,難矣。


Mer86


項羽被譽為最後的貴族。作為一個世家子弟,講規矩講信用是基本的。這一點和劉邦這個底層混混兒起家的人,做事風格完全不同。以成功厚黑學角度來看,很多人覺得項羽很蠢很笨,其實這正是項羽最優秀的地方,他放棄了很多次可以勝利的機會,鴻門宴放走劉邦,你真以為憑一個樊噲武夫能在千軍萬馬裡翻盤?項羽自己本身武力就號稱萬人敵,在自己家裡人多勢眾會真在乎一個樊噲!不是不敢而是不肖那麼做。他抓到劉邦的父親為人質,憑劉邦一句:你我結義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就放了人質,也是重情重義,不肖用無辜者當擋箭牌。這和劉邦至他親爹生死不顧相比,差距何其大。項羽為免除兵禍連綿,約劉邦單挑定輸贏,何等豪氣凌雲。劉邦那?萎了縮了!

即使兵敗,項羽任然是個貨真價實光明磊落的英雄,而劉邦不過是個梟雄罷了。中國歷史上梟雄何其多。劉邦在梟雄裡並不出彩。

不過話說回來,項羽即使過了江東,能重裝再發。未必能夠一統天下。無非就是因為他的性格,他的信念和他做事太有底線。用現在的話說,他太講究,太局氣了。他鬥不過陰險狡詐的小人。但並不丟臉,他任然不失為一個真英雄。後人推崇項羽不是沒有道理。他代表了一種主流價值觀的信念。崇拜劉邦的有幾個?


實現一個曉目標



叱詫風雲的西楚霸王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消滅40萬秦軍。打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之後以霸主身份分封諸侯。入咸陽,誅殺秦王子嬰,火燒咸陽宮。

秦朝滅亡後,項羽有40萬雄兵。而劉邦只有十萬蝦兵蟹將。最終項羽卻自刎於烏江。 把一手好牌打爛的項羽即使過了江東。捲土重來、重新翻盤的可能為零。

項羽剛愎自用,屠城殺降。最典型的是殺田榮降卒。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齊地被一分為三:封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濟北王。因田榮數次背叛項梁,又沒救趙擊秦,故不封。田榮大怒,在齊地謀反,攻齊王田都,田都奔楚。田榮又誅膠東王田市於即墨,殺濟北王田安。陳餘又聯合田榮,在趙地謀反,陳餘、田榮合兵攻張耳,張耳敗走歸漢。陳餘重新迎趙歇為趙王。項羽聞齊、趙反叛,大怒。出兵齊地平叛。戰於城陽,田榮大敗,走至平原,平原之民殺之。項羽燒齊城郭室屋,盡坑田榮降卒,虜其老弱婦孺。


田榮在齊地謀反,不得民心。項羽平叛本是正義之舉,但坑殺降卒,至齊北海,所過多殘滅。齊人原本盼望項羽這位救星,但卻盼來了一個災星。 至此,項羽在齊地徹底失信於民。齊人相聚而叛之。田橫收攏昔日殘兵敗將,繼續抵抗楚軍。 項羽用武力在齊地平叛,結果是消滅一支叛軍,又出現兩支。二十萬楚軍主力被牽制在齊地。使楚軍在戰略上陷入被動。

民心盡失的項羽最終垓下被圍,自刎於烏江。 打敗項羽的不是劉邦。而是他自己。 我就藉助王安石之言,來評判項羽: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項羽一生最偉大的壯舉是在鉅鹿之戰中消滅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和火燒咸陽。項羽一生最英明之舉是自刎於烏江。他知道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無顏見江東父。唯有自刎而死。才能贏得世人的尊重——至少保留了不肯苟且偷生的氣節。

李清照也僅僅是讚頌項羽不肯苟且偷生的氣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楊朱學派


這是一個假設類的問題,在很多古人的詩篇,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這樣一件事,那就是在項羽烏江自刎時,並沒有選擇渡江而去,逃到江東,再闖出來一片天下。

在後世的許多評論家口中,項羽不肯過江東,既成了一種決絕的慷慨悲壯,又成了一種懦弱。

說是決絕,是因為項羽自知已敗,不肯再過江東,自認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他親手將數萬江東兒郎帶走,奔赴戰場,最終卻淪落到一個都回不去的下場,自認為很對不起江東父老,於是不肯過江東。

在另外某些人看來,則是因為當時的項羽,已經產生了畏懼心理,四面楚歌的時候,項羽就扔下了十萬將士,率領成百上千的騎兵試圖突圍,不是因為這是一種戰略手段,而是因為項羽怕了,不敢打了。因此,不肯過江東就成為了霸王懦弱的表現。

當然了,不管怎麼說,這兩種評論都是建立在項羽過了江東還能東山再起的基礎之上,那麼,項羽就算是過了江東,真的就能興復大楚嗎?

結論其實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項羽去了江東,按照司馬遷寫的,江東不過是人口數十萬,土地縱橫千里而已,當初項羽就從江東帶走了數萬好兒郎,現如今的江東自然不可能還有那麼多人能給他項羽徵過去當兵。就算是項羽真的到了江東,依舊受不住,不過是早死晚死的區別。

若是不真實打一下,或許還不能論定項羽過了江東依舊守不住的這個事實,那麼,看一下實例就可以定論了。

當初項羽他烏江自刎,項羽自刎以後,劉邦的主力部隊根本就沒有繼續南下,進攻江東,為什麼?因為根本就沒有必要。

項羽死了,但是項羽的殘餘勢力還在,劉邦軍隊的主力壓根就沒有把江東當回事,而是直接回頭前去收拾項羽在江北的殘餘勢力了。

沒人去收拾江東殘餘嗎?當然有,前去收復江東的將領,名為灌嬰,灌嬰率領的,不過是漢軍的一支而已,漢軍主力其實還是去消滅江北的項羽殘餘勢力了。

等到灌嬰將江東打完了,回來了,江北還沒打完,這是什麼意思?很明顯,江東殘餘勢力根本都比不過項羽留在江北的殘餘勢力,就算是過了江東,也是沒用的。

當然了,史書中對項羽的描寫大多是正面的,但在這一點,卻又加了許多主觀臆測,項羽到底是為何要拋下十萬大軍突圍?項羽真的有勝算嗎?其實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魏青衣


項羽能過江,翻盤的概率是很大的,因為項羽的資本還有江東之地、魯國!關鍵是他還很年輕,可以等,等韓信英布劉邦這些人利益分配不均自相殘殺!

歷史上絕處重生的例子太多了,劉秀可以,李自成可以,為何項羽不能?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紅軍當年被逼的爬雪山過草地,最後還不是大翻盤?

項羽當時還有季布、鍾離昧,只要他重整旗鼓,避實就虛,認清形勢,痛改前非!再去拉攏那些一直保持中立的長沙王吳芮、燕王...順帶策反一下英布韓信彭越,怎麼可能沒機會?劉邦這個老狐狸時間一長大家也就能認清他的嘴臉了,說一套做一套,表明叫兄弟暗地裡捅刀子!最起碼項羽不會主動對自己人下手,而劉邦專門搞自己人!利用完就扔,毫無情誼可言,連自己的連襟樊噲他都能下黑手.

當然,項羽自刎,一切皆無可能...


靖安智能


烏江邊的項羽有點懵,最近幾個月發生的事情,讓他非常疑惑。

當初,劃鴻溝為界,項羽的計劃就是要回到江東(彭城已失),重整旗鼓。那時的他,認為自己只是暫時的退卻,憑藉自己的能力,他早晚可以拿回他失去的一切。

項羽部原本的計劃就是回到江東,如果有部隊的話,他確實有機會重整河山。

可是,背信棄義的劉邦,依然對他窮追不捨。讓他措手不及。

眾叛親離,人心盡失

比起長期不講信義的劉邦,項羽更感到傷心的,是他曾經最信賴的兄弟們。

不久前,他的大司馬(相當於總司令)周殷,居然背叛了他,與劉賈一起攻下下了九江,會合了英布等人的勢力。

就在他整肅部隊反擊劉邦取得勝利穩定局面時,他的令尹(約相當於後世的丞相)靈常也背叛了他,並反手打起了鍾離昧這些自己兄弟;

他最信賴的人,政治、軍事的高級官員,都背叛了他,這是為什麼?

就在前一天的亥下,一直以來陪同他英勇奮戰的子弟兵們,在四面楚歌下,已經完全沒有了鬥志,這,哪裡像是當年的項家軍?

垓下之戰,項羽沒有重現當初在彭城的奇蹟,主力盡失,也失去了最後一絲保存力量的機會

這天早上,當他一路突圍的時候,身邊還帶了八百勇士,有這八百勇士,我還有希望呀!可是,為什麼那位種地的老先生,要指一條錯路給我?

高層背叛,將士離心,連老百姓也開始故意糊弄我,看來,天命人心,都已經歸了劉邦那小子了!

給項羽最致命打擊的人,正是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英布等人

眼前的這位老者不是”浪裡白條“,會不會在江中把他生擒了?這些不去管他,說起打架,項王一輩子沒怕過人,更不會害怕這個老者。

已無理由發動抵抗

可是,回到了江東,我又能幹什麼呢?

幾年前,我和伯父帶著八千子弟兵開始起事。那時,我告訴大家,我們是為了”反秦大業“,暴秦無道,國恥家仇,小夥子們眼神中閃耀著楚人的仇恨和驕傲。我們承諾大家,我們會讓所有的兄弟們光宗耀祖,成為家鄉的驕傲!

可是,現在,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回去,能幹什麼呢?我如何面對當年那些兄弟們的父母鄉親?難道,我告訴他們,暴秦已經沒有了,現在的劉邦愛民,可是,他再愛民,也是我的敵人,你們和我一起去打敗他?可能嗎?

當勝利者是實施仁政的劉邦時,項羽又有什麼藉口發動家鄉父老一起對抗呢?

劉邦軍近在咫尺,已無時間東山再起

就算我有威望和口才,可是,再組織一支力量需要多久?已經平定了大半個天下的劉邦、韓信,就在九江的英布,他們會慢騰騰地給我時間嗎?

好吧!沒有機會了!天下,已經是劉邦的了。

項羽征戰一生,不負此生,夠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霸王就是過了江,也不會有反盤的概率,因為霸王沒建國和治國的政治理念,他是替楚國報仇而造反,而且殺心太重,隨便就屠城,不得人心。人們只是崇拜他打打殺殺的勇力、勇氣、拼殺的英雄氣概,他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就是過了江能集聚點人馬,劉邦、韓信等眾多將領、軍隊照樣很快將他滅掉,不可能給他再起的機會。


老夫常談


眾所周知,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是這位歷史名將最後的結局,然而在自殺之前,項羽其實是可以活下來的,他有充足的時間在追兵到達之前渡過烏江返回江東,這個時候人們不禁會想,假如項羽渡過了烏江會怎麼樣?他能夠再次集結軍隊挑戰劉邦嗎?歷史學家認為可能性不大。

假如項羽渡過了烏江

1、結局一/東山再起

項羽的根基在江東,在這裡依然有很多信任他的人,如果項羽回到江東,他想要再湊齊一支軍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為項羽就如同一個品牌一樣,他代表著楚軍,只要他不倒下並且站起來振臂一呼,自然會有人呼應,但是與之前相比,呼應的人可能會相應的減少,畢竟還有有人會對他失去信心的。

2、結局二/沒有謀士

在烏江自刎的時候,項羽的身邊已經沒有多少謀士,其中大部分謀士和猛將都歸順了劉邦,假如項羽渡過了烏江,他可以集結起來軍隊,但是卻不會再有像范增這樣的謀士輔佐,一來是人才儲備不夠,二來是項羽多疑的性格決定了很多謀士不敢為項羽所用。

3、結局三/再次失敗

項羽如果想再次抗衡劉備,他必須在更短的時間裡培養出足夠多的人才,猛將可能比較容易找到,但是出謀劃策的人就不那麼容易找了,尤其是有豐富戰鬥經驗的人就更少了。他的對手劉邦就完全不同,當時的劉邦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大部分的地區,兵力也達到65萬多。

在起兵的時候,項羽只不過八千江東子弟,假如項羽渡過了烏江,他能夠集結起來的部隊應該不會超過這個數量,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軍隊人數可能會增加,但是面對韓信等人依然不是對手,所以項羽最後的結局依然是失敗,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雖然重回江東可以讓項羽多抗爭一段時間,但是如果他放下面子,採取比較優秀的戰術,是可以拖延劉邦統一全國的時間的,比如他依靠江東父老的支持跟韓信等人周旋,至少可以讓劉邦等人晚幾年統一天下,但項羽畢竟是霸王,他是難以放下身段的。

結語:如果在歷史上,項羽渡過烏江,他所面臨的依然是失敗,因為他已經將自己的政治資本都揮霍空了,而且最後已經落得眾叛親離,所謂失道者寡助,即使依然有人支持項羽,但當時的劉邦已經成為那個得道者,所以項羽依然不會是劉邦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