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1月31日下午,首華物業王春燕在微信朋友圈裡轉發了一條“武漢加油”的文章。這條朋友圈的定位顯示,她還在工作崗位上:首華物業中國疾控中心項目部。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自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病例以來,相關專家就入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科研工作,研究控制疫情發展等措施。8天前的除夕夜,在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裡,首開集團房地首華物業作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服務單位,抽調近50人堅守崗位,40餘人保持電話暢通隨時“備戰”,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這已不是王春燕第一次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同事們一起共度春節。工作11年的她,從“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每一次,都有她堅守崗位的身影。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該項目經理李玉梁向記者介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有15萬平方米,涉及綜合樓、病毒病所、傳染病所、動物實驗樓、艾防中心辦公樓、艾防中心實驗樓、餐廳、後勤樓、專家公寓9個樓宇。在日常的工作中,首華物業服務內容包括客房、會議、前臺、洗衣房、保潔、生活垃圾清運、實驗垃圾高溫高壓消殺、清運等後勤保障服務工作。針對當前疫情,首華物業中國疾控中心項目部不僅根據首開集團防控冠狀病毒疫情工作預案,積極部署防控疫情各項工作,還要堅守把各項後勤保障工作做好。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壓力很大,變的是外在環境,不變的是忙碌的工作節奏”。作為該項目綜合主管,王春燕要負責各項服務工作的具體落實。首華物業中國疾控中心項目部將15萬平方米的作業範圍劃分為9個網格,並明確每個網格的起止位置,將消毒清掃保潔任務及具體要求責任到人。每天早上7點,大夥便準時到崗,用她的話說,一天的工作要從上到下捋一遍,要先為每位員工測溫,然後開始消毒、收垃圾、打掃衛生、供應生活用品.....一圈轉下來,至少三個小時。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今年春節,在新型冠狀病毒前,看著身邊同事毫不猶豫放棄假期,紛紛“請戰”,劉建芳也決定留下,堅守好自己的崗位,這也是劉建芳在首華物業中國疾控中心項目部度過的第8個春節。作為該項目部的客房服務人員,她和另外5名同事負責專家公寓66間客房後勤保障工作。“現在特殊時期,我們都是一崗多責,哪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幫忙。”下午14點,50歲的劉建芳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時間。劉建芳告訴記者,隨著入住的專家增多,保潔壓力也很大,她每天上崗後,沒有固定的時間下班,但看到那麼多專家科研人員不眠不休地研究攻克疫情的方案,自己辛苦點也不算什麼。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據瞭解,在關鍵時期,為了給項目中心科研人員、參會參戰的國內外專家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首華物業中國疾控中心項目部在做好日常服務的基礎上,還根據中心“戰疫”情況制定了更加精細化的服務保障方案:一是根據該中心通知及時為參會專家佈置會場,增加重點網格的清掃保潔頻次和巡查力度。截至目前,該項目的所有會議室都已啟用,專家會務頻次日益增多、時間不斷增長,會服人員佈置會議、消毒保潔任務也成倍增加。每天清洗的客房床品、會議室桌布、餐廳桌布等布草多達三百多套件。二是提供足夠力量及時高溫高壓消殺實驗垃圾。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重要的是及時將科研實驗垃圾消殺,壓縮打包,隨著疫情的擴展,中心科研24小時連軸轉,消殺處置也絕對不能掉鏈子。三是增加垃圾前端收集端口,及時清運實驗垃圾。按照該中心要求,要將實驗垃圾在24小時內清運處理;隨著實驗垃圾的劇增,項目部及時增加垃圾清運班次,協同相關的專業清運公司,在原有每天1個清運車次的基礎上,再增加1車次,達到每天2車次,克服春節期間清運困難,提高垃圾清運能力,及時清運所有實驗垃圾。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當天下午16點,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實驗樓後面的垃圾清理站,黃色泡沫箱承裝的實驗垃圾已被穿著白大褂的後勤工作人員安淑華密封好後,擺放在牆體一側,等待實驗垃圾清運車。看著體型瘦小的安淑花,記者很難把她與眼前這1米多高的實驗垃圾聯繫起來。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首華物業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戰疫情”做保障

安淑花家住昌平,在疫情發生的這段時間裡,她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堅守崗位。“這個中心,實驗垃圾清運是最離不開人的,實驗垃圾不比生活垃圾,如果不及時清理,後果不堪設想。”安淑花告訴記者,實驗垃圾清運看似簡單,只是把實驗垃圾週轉箱從消殺室運到垃圾清理站,稱重,做記錄,等清運車拉走,再把空箱子運回去,但是每一個步驟都有嚴格的規定。每天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規定的路線清運垃圾。在清運之前,要先從外觀檢查實驗垃圾週轉箱是否破損,實驗垃圾是否溢出,決不能打開包裝袋取出實驗垃圾。等清運車將實驗垃圾轉出後,再給垃圾房及清運工具消毒。

防護服、白大褂、口罩等防護用品是安淑華每天作業的“標配”。每去一次,安淑花能將8箱實驗垃圾放在推車上,每天平均要來回運輸12趟,平均下來一天要處理100多箱實驗垃圾,一箱大概就有五六十公斤。辛苦嗎?面對記者疑問,安淑花說:“疫情不除戰鬥不止,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

記者:郭 雨

攝影:董一鳴

執行主編:周宇傑

主編:陳麗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