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00年前的努爾哈赤成功了,而100年前的張作霖失敗了?

孝順父母是佛


一位為大清王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另一位為北洋軍閥末期民國初期的東北王張作霖,兩人雖然不同時代但是同從一個地方(東北)舉兵興國但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張作霖出身為土匪,所行之事也的確是散發土匪之氣,故雖為民國海陸軍大元帥憑實力攻進北京城但還是失敗;而努爾哈赤便是遊牧馬上的貴族,幼時習武精通兵法,故以輕甲騎兵並且以少勝多,其後人將繁稅負重、酷刑嚴法的明朝推翻,努爾哈赤成為清朝的奠定之人。

成敗不在得失,而在於民心所向,民心所向之處,便可披靡無敵。

一、努爾哈赤依靠民心,張作霖欲借力打力。

努爾哈赤便是利用明朝末期宦官當道,貪官執權,百姓苦不堪言的時局,以救助百姓為藉口發動戰爭,藉此機會來建立受人擁護的政權,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以蔣介石為反例,其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沒有第一時間下定決心趕走外來侵略者,反而提及“攘外必先安內”之謬論,以內戰為國民黨的首要任務。故屬下張學良,楊虎城等人不從便暴動“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同意與全國人民並肩作戰一同抗日,但此刻的國民黨已經失去民心,故可想而知我軍為何會勝利,因為我軍時刻以人民利益為第一,以為人民服務為終生理想,再次驗證民心所向天下所歸。

反觀張作霖由於抵制日本人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慘遭日本刺殺,後不治身亡,舉國悲嘆一名愛國之士犧牲。張作霖聰明之處便是被刺殺之事不公佈,不舉喪,直至張學良穩固東北後沒有日本人可乘之機時才可以宣佈此事。但其前期在日俄戰爭中先為俄國效命,見俄國將要失敗,便向日本效命,之後不聽從日本安排,便成為被刺殺的對象被人譴責。但此舉實在是其無奈之舉,如不助日本人勝利戰爭,那麼借日本之財趕走所有外來列強計劃便無力可施。故其在後期向日本借錢發動戰爭,並且其所統領軍隊軍紀渙散,劫掠百姓,增加賦稅,欲將此禍嫁禍於日本,以此激起民憤一同抗敵。然其難得民心,或者是百姓不知其意,張作霖便借力打力之計劃失敗。

二、努爾哈赤謙卑善待人才,張作霖傲慢固執。

努爾哈赤從不以自己為首領,與將士同甘共苦,披荊斬棘;身先士卒,奮勇殺敵。70多歲仍然上馬應敵,對待士卒親如兄弟,對待有才之人虛心請教,處理事務公正無私。而且還有一位賢妻,在其離去,幼年的皇子由賢妻輔佐,竟無人起兵造反,可見其不僅深得民心,而且德服眾臣。

而多年為匪的張作霖,其子張學良評價為“有雄才,無大略。”這便提及其只顧眼前利益,假意討好日本人以求軍費,對待下屬嚴酷至極,未成為海陸軍大元帥之時便以帝王身份命令將帥,對待百姓以土匪之氣搶奪為主。可見其劣性不改,而且固執己見,對新思想無情殺戮,殘害李大釗等救國救民於水火的思想家,故其張作霖失敗成為一種必然事件。

三、時代背景不同

努爾哈赤時,西方正在進去拼命搶奪世界各地那些尚未被開發的土地,諸如美洲等地,加上當時西方還沒有進行工業革命,蒸汽機還沒有運用,因此當時的西方對於明、清這樣的龐然大物還是心存忌憚,也還無暇顧及。但是到了張作霖時代,西方列強已經遠遠領先於當時的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國內扶持了大批的軍閥。

同時,由於受到西方思想的衝擊,民智逐漸開放,對於中國的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很多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探索和思考,像張作霖這樣的舊時代軍閥想要統一全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鎮月明


張作霖在能力上是絕對不輸努爾哈赤的,張作霖生前取得的成就也是高於努爾哈赤的,張作霖是輸在了壽命上

張作霖的本事完全不遜於努爾哈赤,並且張作霖發跡的過程比努爾哈赤還要艱難!相比於努爾哈赤的官二代身份,張作霖是完全的白手起家,如同當年朱元璋一樣,或者僅比朱元璋強一點點。

(張作霖)

張作霖祖籍河北,出生於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早年間因為甲午戰爭導致奉天地區一片混亂,張作霖便投身綠林謀生。後來到義和團時期,他保境安民,開始聲名鵲起,很快被清廷招撫。

日俄戰爭爆發後,清廷在東北的統治再度崩潰,奉天成為日俄的主戰場,而張作霖則遊走於日俄之間,與日本人建立了聯繫。

日俄戰爭結束後,清廷廢除東北八旗將軍轄區,改設黑龍江、吉林、奉天三省,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

清廷滅亡之後,張作霖迅速投靠袁世凱,他被袁世凱任命為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而他的把兄弟馮德麟則被任命為第二十八師中將師長。不過袁世凱對於張作霖並不放心,1915年張作霖任命段芝貴為奉天將軍兼署巡按使,凌駕於張、馮二人之上。

正當張、馮琢磨著怎樣趕走段芝貴時,袁世凱悍然稱帝,遭到全國聲討,而張作霖和馮德麟則利用袁世凱稱帝失敗的機會將段芝貴擠走,此後張作霖的主要對手就剩下了馮德麟一人。

1917年張勳復辟,馮德麟作出錯誤選擇,他親自前往北京表示支持清廷。而張作霖則敏銳的感覺到張勳沒有前途,因此沒有一起前往。結果復辟之舉果然是曇花一現,張勳被段祺瑞輕易擊敗,馮德麟也在天津被段祺瑞的軍隊逮捕。張作霖作為馮德麟的把兄弟,親自出面斡旋,把他贖了回來,但馮德麟自此喪失了權力,東北開始由張作霖一家獨大。

1918年張作霖被段祺瑞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意味著北洋政府承認了他在東北的地位。

張作霖在掌控東北期間積極發展教育和工商業,東北地區工產業迅速發展,汽車、飛機、輪船都造了出來,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也使得奉系成為北洋時代最具實力的軍閥。

之後張作霖還曾入關爭天下,自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勢力一度遠波到上海。雖然後來他被北伐軍擊敗退回關外,但其成就已經很高了。(張作霖曾經當過北洋政府的國家元首)

說實話張作霖崛起的時候周圍環境並不好,當時南滿是日本的勢力範圍,駐紮在關東軍,北滿則俄國人的地盤。雖然俄國在爆發革命後曾短暫放棄了北滿地區,但蘇聯穩定局勢後,蘇軍又控制了中東路。這兩個國家別說張作霖了,當時整個北洋軍閥加起來也打不過,而張作霖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慢慢成長,實屬不易。

相比之下,努爾哈赤的父親就是建州女真的酋長,在其父死後他被明廷授予龍虎將軍,繼承了建州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起兵反明是資本的。(努爾哈赤)

而且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他周圍的對手都是一波廢柴,外加遼東總兵李成梁燈下黑,沒有對努爾哈赤引起足夠的重視,致使努爾哈赤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統一了女真諸部。

到他公開反明之前,女真族只有海西女真葉赫部未降,此時努爾哈赤手上已經有了六萬人,雖然八旗此時還沒有正式形成,但女真騎兵的戰鬥力已經被喚醒,努爾哈赤已經完全有實力和明軍一戰。而在之後的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率領後金一舉擊敗的明軍,然後迅速席捲遼寧東部地區,穩住了腳跟。

總的來看,努爾哈赤的資源要比張作霖好上很多,他倆人都很厲害,但對於奉系而言,張作霖死的太早了。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回瀋陽時在途徑皇姑屯處遭日本炸彈襲擊,張作霖被炸成重傷,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享年53歲,史稱“皇姑屯事件”。

說實話,張作霖走得太早了,這對於奉系非常不利,因為他還沒有來得及解決蘇聯和日本在東北的勢力就被暗殺了。而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是67歲,雖然努爾哈赤也是死於意外,但努爾哈赤要比張作霖多活了14年,期間努爾哈赤平定了整個女真內部,到皇太極繼位時,後金的後方是穩定的。

張作霖當年是靠著日本人起家的,但張作霖不想當賣國賊,他對日本人一直忽近忽遠,始終不肯把東北出賣給日本,這讓日本人很惱火。

但日本政府也不敢動張作霖,畢竟老張手下還有著幾十萬人馬,槍炮武器充足,真打起來關東軍不一定罩得住。於是日本人就企圖暗殺張作霖,然後渾水摸魚,趁亂拿下東北。

對於日本的想法,張作霖並非一無所知,但終究百密一疏,被日本人暗算了。

縱觀張作霖一生,審時度勢,很果斷很務實。可以說是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如果老張能再多活十年,其成就必然更高。要知道終努爾哈赤一生,他連山海關的大門都沒摸到,而張作霖則是率領奉軍數次入關,論本事,老張不輸!


千佛山車神


同是東北王,相隔200年努爾哈赤和張作霖誰更成功?看兒子就知道

有網友問,為什麼300年前的努爾哈赤成功了,而100年前的張作霖失敗了?

不得不說,努爾哈赤和張作霖這兩個東北王有很多共同點:

1,兩人出身都比較低。

努爾哈赤雖然是建州女真的小酋長,卻因為明朝東北的民族矛盾,並沒有過上養尊處優的生活,反而長期和弟弟舒爾哈齊自力更生,過著野人般的生活。野史中說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的家奴,那是胡說八道。

張作霖出身更慘,爸爸是賭徒,媽媽在老爸死後嫁了木匠。張作霖青少年時期認了數十個乾爹乾媽,這些人從經濟上、技術上給他提供了很多幫助。張作霖才能夠活到成年,並且逐漸打出自己的事業。要不是這40多個乾爹乾媽,張作霖哪有後來的事情。

2,兩人都是"馬上皇帝"。

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一刀一槍打下了大半個東北。最為厲害的是,努爾哈赤面對的是極盛時期的明朝,這樣的軍功,著實罕見。努爾哈赤,戎馬生涯長達44年,到病死時,後金政權已經得到了明朝東北的大部分土地,甚至蒙古都開始臣服於後金。

張作霖以一個村的保險隊起家,短短十幾年時間成為中國的東北王。張作霖勢力極盛時期擴展到了華北華東地區,掌握了大半個中國和北洋政權。從某種程度上說,張作霖的功績,相當於順治年間的狀態。

3,兩人都面臨著極其複雜的內外環境。

努爾哈赤面對的內外環境,相當複雜。女真內部,建州女真、野人女真爭鬥不休,建州女真內部互相還有世仇。女真之外,西面的蒙古,南面的朝鮮都是不可忽視的大敵,當然最可怕的是龐然大物明朝。

張作霖面對的環境比努爾哈赤有過之而無不及。東北軍閥內部,26師和27師鬥爭由來已久,鬍子出身的老派和軍校出身的新派,主張取天下的激進派和主張守東北的保守派,外部的俄羅斯和日本,中央的直系和皖系,甚至包括圖謀不軌的清朝殘餘勢力和蒙古復辟勢力,都讓張作霖萬分頭疼。

面對複雜的局勢,努爾哈赤只有一條——一力降十會!用戰爭征服他們!女真各部統一戰爭讓努爾哈赤在東北站穩了腳跟。皇太極時期對蒙古和朝鮮完成征服和和親,順治時期又基本完成入主中原的統一戰爭。

面對更加複雜的局勢,張作霖長袖善舞,利用日本人的勢力壯大起來,出賣部分國家主權經濟利權,張作霖建立起全國最強的地方經濟和地方軍事系統。國外的俄羅斯、日本、英美,國內的直系皖系和國民黨,再加上滿蒙獨立運動,甚至郭松齡的反叛,最後都成了張作霖發展壯大的有利條件。

不得不說,張作霖用僅僅28年時間,就從東北的小土匪變成全國的大元帥,各方之間找平衡,借力打力的功夫爐火純青,但這種發展方式本身就是飲鴆止渴。當張作霖無法滿足侵略者的胃口時,侵略者會滅了他尋求新的代理人。

反觀努爾哈赤,一刀一槍地幹,內部勢力和外部勢力不斷整合,雖然慢,卻因基礎堅固成就了268年的清王朝。

當然,張作霖和努爾哈赤最大的區別是,努爾哈赤留下了十幾個兒子,尤其是皇太極、代善等人,是當時世界的一流軍事政治人才;而張作霖,意外被炸死後,少帥實在沒能力繼續那種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發展方式,必然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歷史知事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擊敗明軍,成就東北王!

  • 努爾哈赤

奉天張作霖,在清末民初軍閥混戰中,成就東北王

兩者共同點,均無力南下山海關,東北進關均是西北政權在華北平原取得成就後南下!

  • 明清在山海關互不能進,東北政權南下無力!
  • 南方政權擊潰東北政權,多是在西北取得優勢,自陰山北草原直擊東北平原取勝!
  • 清入關是西北大順李自成攻破北京,殺吳三桂父,奪吳妻,清吳勾接南下!
  • 張同樣視西北邊防總司令徐樹錚為最大威脅!
  • 對蔣作戰同樣是困住北平傅作義!

中國君王起於西北眾,依山川險勝

  • 對東北作戰,依靠西涼騎兵,出陰山北過草原直擊東北平原腹地!
  • 北京方向作戰則困於幽雲山海關要塞,雙方均難形成大迂迴,直抵軟腹之擊!
  • 西北對華北作戰自大同、太原、長治、洛陽多點擊穿,破一點則面向平原,無險可守!
  • 西北勢成得隴望蜀,自漢中、襄陽兵發江漢,大迂迴過巴蜀雲貴進擊嶺南!
  • 古戰例極多!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原因沒那麼複雜,張作霖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奉軍戰鬥力真的不行。

張作霖一手創建的奉軍戰鬥力真的很差,別說老奉軍,就是郭松齡和張學良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新奉軍戰鬥力也非常差。

郭松齡反奉作戰,最重要的巨流河之戰,奉軍與反奉軍鏖戰一整天,甚至在反奉軍高層已經集體商量同意“反正“情況下,依然有部分反奉軍的部隊在進行抵抗,直到被奉軍擊潰。

光看上面的表述,是不是覺得這場戰爭非常慘烈?

然而根據事後奉軍統計的傷員名單,是的,很遺憾,這場巨流河之戰,奉軍竟然沒有統計陣亡人數,只統計了傷員名單。

根據奉軍統計的傷員名單,巨流河之戰,奉軍傷員人數1500人,反奉軍不足900人,即使算上奉軍沒有救治的反奉軍傷員,反奉軍傷員總數也不會超過2000人。

而根據傷亡3:1的粗糙估算,巨流河之戰,奉軍陣亡人數應該不會超過500人,而反奉軍最多600人的樣子。

那麼,巨流河之戰,雙方總兵力是多少呢?奉軍45000人,反奉軍40000人。總共85000人“猛烈交火”一整天,死亡人數不超過1500人。

而1904年,日俄戰爭時乃木希典為了攻擊俄軍204高地,第一次攻擊,一天之內日軍陣亡15000人。

更令人驚訝的是作為反奉軍首領的郭松齡,一直到反奉軍高級軍官已經集體同意“反正”之後,才姍姍來遲到達反奉軍駐地新民。

難怪觀察了郭松齡反奉全過程的日本關東軍得出評價是奉軍全是一些“為了發財”、“為了自己利益”作戰的軍人。


好,這可以解釋為奉軍與反奉軍不願意“自相殘殺”,那麼在隨後奉軍與蘇軍衝突中,奉軍再次丟人,而且是嚴重丟人。

我這裡隨手舉幾個衝突時例子大家就知道奉軍戰鬥力有多差。

同江防禦戰,3000奉軍依託堅固的工事和火炮抵抗了蘇軍多久?不足三小時,就把同江防線拱手讓給了蘇軍,攻堅的蘇軍只陣亡了5人,而奉軍陣亡250人。

在滿洲里的決戰中,奉軍不但人數是蘇軍兩倍,有20000人,而且有完善的半永久工事、用108門迫擊炮、80門野戰炮,可以說在火力上不遜色於蘇軍,在人數上是蘇軍2倍,還有半永久工事。

結果,還是慘敗,蘇軍此役只戰死123人。就俘虜了8000奉軍,打死了1500奉軍。


順便說一句,若干年後諾門坎戰役,蘇軍在火力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傷亡人數超過了日軍。

好吧,蘇軍打不過情有可原,那麼奉軍對石友三怎麼樣呢?

在石友三叛亂過程中,奉軍表現的依舊很不堪,差點被石友三衝過保定,是奉系中的客軍于學忠部(吳佩孚部下)在保定堅決頂住了石友三的攻擊,這才讓奉軍整個戰線轉危為安,事實上石友三本人對奉軍戰鬥力評價也很低,石友三在於奉軍交戰後得出結論“外強中乾,各部均有慌亂之色。”

綜上所述,張作霖之所以不能學努爾哈赤統一天下,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奉軍戰鬥力太差,根本支撐不起張作霖統一天下的野心。


蘭臺


在民國曆史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張作霖這個東北王。


張作霖出生在晚清時,家裡的條件並不好,老張為了養家餬口做過不少的行當。

後來參加了東北的綠林,成為一個劫富濟貧的人。

清政府剿匪不力後,採取了安撫的政策,讓老張有了合法的身份。

在經歷過袁世凱成為大總統,稱帝。

洪憲帝制僅僅存在幾十天后,袁世凱去世,老張的權力卻越來越大。

當時的老張已經是東北的中將師長,但實力並非是最強大的,他的結拜兄弟馮德麟不論兵馬和地盤,都比老張要強上一些。


當時張勳在北平城搞復辟,馮德麟應邀入京支持復辟。

而老張卻沒有參與進去,而是採取了靜觀其變的態度。

結果張勳復辟失敗,馮德麟被削去了兵權,並有殺頭的危險。

還是老張出面斡旋才讓馮德麟免於一死。

這一下老張在東北沒有了對手,勢力發展越來越壯大。

加上日本和蘇俄都想在東北榨取利益,他們都想拉攏老張,所以才有了老張後來不斷坐大。

老張由師長成為東北三省的實際統治者,後來強勢入關,佔領北平城,成為當時全國最高統治者。


這是老張一生中的最高點,也是生命的轉折點。

隨著北伐軍的高歌猛進,老張無奈退回關外,在途中被日本人偷襲,最後喪命。

他死後內部出現了內訌,老張家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而同樣出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努爾哈赤,憑藉著富二代的光環,加上教育子女比較成功,才有了取代大明王朝,強勢入主中原的清朝。

張作霖雖然能力不錯,在當時的局勢下失敗是註定的。

因為老張屬於舊軍閥,有著一定的封建主義思想,影響他達到更高的高度。


—End—



冷月鉤沉


平心而論,張奉天應當比努爾哈赤更成功。

雖然說努爾哈赤和張奉天都能算是白手起家,不過,努爾哈赤的出身說起來顯然要比張要好。

努爾哈赤家族是一個部族首領,雖然到了努爾哈赤這一代已經勢微,可好歹也有個首領的旗號在手,不然的話他又怎能振臂一呼便聚攏起一支部隊呢?

沒有這個旗號在手,別說十三副爛鎧破甲了,哪怕是百八十副鎧甲,他努爾哈赤也沒那麼容易拉起一支部隊。

別人憑什麼拿自己的性命作賭注去幫一個無名小卒報仇?他的仇與別人何干?

所以,努爾哈赤的起點確實比張奉天好得多得多。

張奉天是近代史上白手起家的典範,從一個窮小子、泥腿子一路打成了一個頭頭,絕對是一流的風雲人物。

他也和努爾哈赤一樣去找人報殺父之仇,努爾哈赤說自己的仇人是明朝,可張奉天的仇人卻只是當地一個地主,但為何他仇沒報成反倒被仇人逼得離開家鄉?這也是張奉天的身份地位不如努爾哈赤之處。

張奉天所處的時代也和努爾哈赤所處的那個拿起刀便可起兵舉事的時代,努爾哈赤時代雖然也有火器,可說到底還是冷兵器時代,可張奉天時代卻已經步入了熱兵器時代。

拿刀的怎麼和拿槍的、拿炮的打?打不了。

更何況,張奉天也沒努爾哈赤的影響力呀,沒辦法像努爾哈赤一樣拿出幾副破銅爛鐵出來振臂一揮便能夠拉起隊伍。

張奉天的起家資本是“保險隊”,他一開始辦“保險隊”的時候不僅得靠老丈人掏錢投資。

所以,張奉天不僅起點不如努爾哈赤,創業條件還要比努爾哈赤時代更為惡劣。

400年多前的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又打著報仇的旗號攻打明朝,他後來取得了怎樣的成功呢?

他的仇家是明朝,是明朝的皇帝,所以他要想報仇的話只能打垮明朝。

當時的明朝皇帝是誰呢?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

可是很遺憾呀,努爾哈赤別說抓住萬曆皇帝,擋在路上的那座山海關他都跨不過去,所以報仇這事沒成功。

當然到了後期,報仇只是努爾哈赤發動戰爭的一個藉口,他真正想做的是入主中原,是取明而代之,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建立所謂的“後金”了,金國一路打到汴京而俘虜徽欽二宗之事,恐怕努爾哈赤也很想做。

努爾哈赤成功了嗎?也沒成功,過不了山海關還談什麼成功,打完了寧遠之戰沒多久便一命嗚呼了。

哪怕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也沒成功,皇太極還等到入關那一天也死了,逼得朱由檢自盡的也不是清軍,而是李自成。

努爾哈赤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統一了女真,給皇太極留下了個好底子,然後皇太極才得以建立清朝。

拿蒙古來說,努爾哈赤活著的時候只是極力地拉攏蒙古各部,即便有的部落宣稱臣服於他,可他也並沒有真正地統治蒙古,蒙古各部還一直想著反過來打他呢!

努爾哈赤死了之後,皇太極接手了後金,才利用聯姻、封王封爵乃至是宗教等手段初步控制住了漠南蒙古各部。

雖然說皇太極一生之理想也是入主中原,取明朝而代之,可是眼看即將成功的時候,他卻死了,也算是含恨而終了。

多爾袞攝政之時,倘若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鬧彆扭的話,別說清朝在1644年入不了關,他們能不能入關也未可知。

100年前的張奉天白手起家成為了奉系軍閥的首領,和400年前的努爾哈赤一比,他真失敗了嗎?

我看未必。

雖說張奉天的創業起點低於努爾哈赤,創業環境也不如努爾哈赤,但是他同樣成為了一系軍閥的龍頭,若說努爾哈赤建國稱汗了,倘若將張奉天放到元末或是明末,以奉系的實力和地盤,他想要稱帝有何難哉?可若是將努爾哈赤放到張奉天的時代,他卻未必能夠有張奉天這樣的成就。

努爾哈赤的仇沒有報,張奉天若想找當年那個地主報仇還不是反掌之間的事?

努爾哈赤到死也沒能打入山海關,可是張奉天呢?張奉天揮師入關了。

努爾哈赤入不了的關,張作霖不僅入了,還控制了北洋政府,鼎盛時期控制了八省三市之地,地盤可比努爾哈赤多得多。

雖說張奉天在1928年迫不得已之下退回奉天,可如果沒有日本人搗亂,沒有日本人從中作梗的話,他未必不能捲土重來。

努爾哈赤沒有像張作霖一樣面臨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列強的不斷干涉,這也是努爾哈赤的一個優勢。

努爾哈赤還勝在有一幫好兒孫,張奉天的兒子......不提也罷。

不過,僅論努、張二人之能力和成就的話,恐怕還應當是張奉天略勝努爾哈赤一籌。


寧糊塗


據說努爾哈赤是陣前中了明軍的炮火而亡,張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兩個人在死法上可說是難兄難弟。但若比較生前的成就,反而是張大帥佔優,老張已成為中華民國海陸空大元帥,實際上的國家元首,手握幾十萬雄兵,掌控整個東北以及大半個華北。而努爾哈赤不過是佔了關外一小片地,是個剛剛統一了整個女真部落的首領。


但是,努爾哈赤及其子孫命好,趕上了蒙古式微,朝鮮積弱,明朝衰落的好時代,他們的成功基本就是武力征服,與其他封建王朝建國相比,沒什麼特別之處。

相比努爾哈赤及其子孫,張作霖跟他的兒子們就苦逼多了!

生存環境複雜與生存時代鉅變是張作霖失敗的外因作用。

晚清至民國,俄羅斯推出“黃俄羅斯”計劃,是決心在佔領中國外東北以後繼續佔領中國東北!而日本在吞併中國屬國朝鮮之後,也是決心繼續吞併中國東北!因此在中國東北形成了日俄兩國的衝突、爭鬥和角力的局面。中國滿清及北洋政府利用日俄衝突,利用世界其他列強幹預,才沒有進一步丟失東北,但東北卻亂得複雜、亂得微妙。

張作霖就是在這種局面下在東北崛起的,他實際上一方面是日俄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一方面又是日俄侵佔中國東北的絆腳石。一方面依附中央政府,保持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方面又高度獨立,有著實際上的對抗。一方面自身保持著濃重的封建思想,一方面又與清朝皇帝及政府進行了切割,對袁世凱也同樣陽奉陰違。一方面表面接受國民革命、三民主義的新思想,順應革命的大勢;一方面又奉行反革命、反統一的策略,逆革命的潮流。

相對於蘇聯或者日本,張作霖在東北的力量都是弱小的,沒有全國的支持,只要這兩個帝國主義任何一個出兵東北,張作霖都會分分鐘被滅亡。而在國內反割據、打軍閥的鬥爭中,張作霖跟其他任何一個軍閥也都沒有本質差別,他的幸運只是離北伐的國民革命軍遠一些而已。

張作霖勢力的封建性、非革命性、地域性、買辦性等幾個特點,是張作霖必將最終失敗的內因。這些特性決定:

  • 張作霖勢力在全國、在革命的大勢面前沒有號召力,缺乏影響力。
  • 張作霖勢力無法廣泛吸收人才,沒有代表性。

  • 張作霖勢力無法建立有效組織,從而對新舊地盤都沒有多少統治能力。
  • 張作霖勢力內部沒有多少凝聚力和向心力。張作霖死了就分崩離析,出現內鬥,很快衰落了。即使張作霖沒那麼早死,其內部也是派系林立,各方勢力的利益衝突同樣不斷。

所以,在內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張作霖勢力最終失敗是必然的。


東水西原


努爾哈赤成功了什麼?努爾哈赤的成功,在於後金勢力攻陷山海關,如今華夏大地,大舉入侵中原,而一百年前的張作霖又失敗了什麼?國民政府開始北伐以後,各系北洋軍閥紛紛潰敗,即使是當時最強大的奉系軍閥也是如此,但張作霖可並非是“失敗”了。

不同點

努爾哈赤與張作霖的身份不同,相對而言,努爾哈赤是整個大明王朝的敵人,而張作霖呢?很明顯張作霖不是,張作霖是一箇中國人,而努爾哈赤卻是異邦,儘管後金曾經隸屬於大明朝,但在後金叛亂以後,大明朝早已喪失了對後金的控制權,而奉系軍閥則不一樣,當時的中國已經四分五裂,奉系也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從歸屬來說,後金實際上相當於中原東北方向的遊牧民族,而奉系軍閥則不然,奉系軍閥還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原王朝與努爾哈赤的戰爭,實際上相當於中原王朝與東北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而張作霖的奉系軍閥,尚且隸屬於中原王朝。

相同點

當然,努爾哈赤與張作霖之間也有共同點,兩者皆是盤踞東北,三百多年前的努爾哈赤與張作霖在控制土地面積上實際上是很相似的。

努爾哈赤出身貧賤,張作霖也好不了多少,兩人都是出身卑微之人,從無到有一步步慢慢發展,最終走到東北王的地步。

為何努爾哈赤能夠成功,而張作霖卻不能掌控全中國?

首先,要從兩人的後輩來看,努爾哈赤去世以後,雖然後金軍隊仍未攻入山海關,但皇太極即位以後,東北邊防一日日更加危急,隨時都可能崩塌。

反觀張作霖,即使當時已經拿下北京,但在北伐軍的影響下,張作霖被迫收縮防線,雖然前線戰事頻繁失利,但那都不是張作霖的精銳部隊,可以說張作霖並沒有失敗,只不過是收縮防線而已。但自從張作霖被炸死皇姑屯,張學良繼承了東北軍政,東北就一日不如一日,張學良沒有張作霖的左右逢源,早早與蔣介石成了拜把兄弟,從此東北更是不得安寧。

從歷史格局來看,後金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李自成,李自成曾經率領農民軍攻陷北京,那時候,無論是闖王大軍,抑或是明君,盡皆因為頻繁戰事損失嚴重,而這時候後金突然插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後金成了最大贏家。

而張學良統治時期的東北卻未戰先降,直接倒向了國民政府,成為了國民政府的一部分,從結局上來看,和平統一,奉系並非失敗。

後金的勝利,少不了天時地利,而奉系軍閥的失敗,卻也是因為少了天時地利,努爾哈赤的子孫後輩盡皆非省油之燈,相較而言,張學良卻像個愣頭青一般,這也是兩者結局大不相同的重要原因。


魏青衣


時勢造就英雄,而非是英雄造就時勢,縱觀歷史幾千年來,每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定是先有其時代背景。

努爾哈赤的文治武功不算厲害,其所謂的八大恨,說到底就是欲加之罪,從其反明的名頭上來看,努爾哈赤甚至不及皇太極成功。


所以努爾哈赤能夠統一女真,其一是因為李成梁的縱容與暗中協助,再就是當時的背景,是明朝內部勢力分裂的開始。

但是後金最大的功臣,應該當屬皇太極,皇太極真正將蒙古收復,成功佔據消化了東三省,並且吸引了大量漢人在東北進行農耕。

而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明朝崇禎皇帝,面對文官集團束手無策,明朝的黨爭也達到了歷史上最激烈的時候。

當時的情況就是後金是國力的上升期,農耕加漁獵之下,使得後金的力量增長很快,八旗更是驍勇。

滿蒙聯盟之下的政治體系,使得其高效且簡單,同時又借鑑了漢人的稅收制度,創立了各種統籌兼顧的部門。

不少漢人的有才之士,也是投靠了當時的皇太極,促進了後金實力的發展,為入關打下了基礎。


而幾百年之後的張作霖,個人能力確實非常強,可是當時的背景和環境已經對其不利,因為對手太強了。

首先張作霖不可能統一天下,當時南方穩固,且當時國際上是尊國民黨為合法性政府,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張作霖只能佔據東北。

且當時也不再是騎馬射箭的時代,那個時候的軍閥打仗,打的是軍事制度,打的武器裝備,打的軍餉。

這些張作霖都比不過江浙財閥支持下的南方政府,若不是日本人的支持,張作霖可能都不能做大,這就是問題所在。

所以張作霖想成為努爾哈赤第二,首先便是要有能擺脫日本人的實力,可是日本人不會讓他有這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