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烹制”的人间美味

熟悉我的朋友都会知道我是彻头彻尾的传统美食酷爱者。古今中外的美食,只要是口味上乘的,都逃不开我的饕餮。而在这诸多美食里,让我牵挂的有一款却是口碑褒贬不一的腌腊制品。闲来无事的时候,我还特意考证了腌腊食品的由来。古时候的人没有冰箱一类的用来保持食材新鲜的工具,所以用食盐腌渍或是用烟熏除湿就成了保存食物的最好方式。前人的无心插柳之举竟然就此创造出了流传千年的美味,也让中国的美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想来也是意外之喜了。

寒风“烹制”的人间美味

风干的腊肉

不知从何时起,腌腊制品突然就成了食品“黑名单”上的人物,人人都恨不得要避而远之。自从妻子听说了许多可怕的疾病都是因为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而产生,腌腊制品便从家中的饭桌上销声匿迹了。因此,每每觉得口中寡淡无味的时候,我就会愈发想念这种“重口味”的美食。风鹅、咸鸡、腊肉、咸肉,再配上一碗粒粒晶莹堆得冒尖的米饭,光是想想就觉得无比满足了。

寒风“烹制”的人间美味

美味的风鹅

实在被馋虫闹得心慌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在超市里买上一些塑封包装的腌腊食品来解馋。原本油腻腻、面目可疑的腌腊食品被切成小块小块地装在真空包装里,看起来倒是颇有点国际化、现代化的样子了。可等到真的下了锅,既没有香飘十里的香味,也没有令人惊艳的口感,而鲜红的色泽又不免让人想起食品添加剂的传闻来,吃起来自然心有忐忑。有时候,我也不免觉得疑惑 “是不是因为小时候食物的选择太少、量又匮乏,所以才留下了无比美味的错觉?”。其实不然,我小时候,连家中的每一块腌腊制品都是母亲亲手腌制的,用料、选材毫不马虎,因此不仅色、香、味俱全,还包含着缱绻的深情在里头,自然不能与成批生产的塑封包装产品相提并论了。

在过去的年代,物质大抵是不甚丰沛的。只有到了年底,肉类的供应才会稍有缓和。从市场里排队买来了限额供应的各种食材,就要开始摩拳擦掌地准备过年物资了。留出了年夜饭所需的部分以后,其他的食材母亲便会用传统的工艺腌制成干货。这种勤俭持家的习惯其实也算是上一辈人的特质了。

腌制咸肉是母亲的拿手好戏,这好手艺并不是参加几次速成的烹饪学习班或是照着简易菜谱能够学来的,而是代代相传的看家本领。咸肉的制作过程看起来简单明了,实际上却是需要颇费一番功夫的。肉一定要选择带皮去骨的前腿肉,这个部位的肉质肥瘦相间,腌制后的口感也就更细腻有嚼劲。等到腌制时,一定要先把肉彻底地清洗干净,再用盐仔细地擦遍每一个角落,还要配上八角、花椒一类的香料来去除腥味。等到咸肉腌制好了,便用粗粗的线绳绑好了挂在窗台底下。接下去的步骤便是等待,任由着寒风肆虐,时候到了,美味自然就炼成了。

寒风“烹制”的人间美味

腌制咸肉

隆冬腊月里的寒风呼啸着滚过大地,时间也就从每个人的指缝间飞速地流逝了。而窗台底下被忽视了许久的咸肉呢,就在这无声的静默中自顾自地腌成了。家里烧“腌笃鲜”的时候,放上一块咸肉就能增鲜提味;做菜饭的时候呢,青菜碧绿、米饭油光,嫣红的咸肉则是这里头最大的主角;过年的时候,若是有客临门,临时地加上几道小菜也不是什么难事,光是一味咸肉就能翻出很多种“花头精”来;客人临走的时候,母亲也总会亲手挑一块卖相上好的包了让客人带走。如今看来,咸肉绝算不上什么名贵高级的东西,可是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一块带皮去骨的咸肉已经算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馈赠了。

寒风“烹制”的人间美味

鲜笋炖鲜肉

而腊月里腌制的咸肉,只要方法得当,保存的期限便可以大大延长。等到了夏天,食欲下降的时候,咸肉也就成了一道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因为寻常,所以食用的方式也毫无规章,搭配着不同的食材,也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情。配清粥或是过泡饭,简简单单就能打发掉早餐的时光。油腻腻的炒菜入不了口,索性换成一道咸肉冬瓜汤,开胃解暑,也让味蕾体验了一把小心动。

今年过节的时候,没收着广告片里吆三喝四的“脑白金”,倒是意外地收到了几块质量上乘的“本地手工咸肉”。过去工作过的浦南乡村的老朋友上门来拜访,便顺带着捎上了家中新腌的咸肉。朴实的卖相叫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母亲的手艺,也顿感“无添加”的安心。送礼的人呢,笑着说小小的礼物着实不成敬意。收礼的人呢,心中却是一阵暗喜。熟悉的朋友本不需要烟酒一类的客套,倒是眼前这礼物到能叫人读出点“礼轻情意重”的味道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