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被翻牌子,為何康熙卻又說不合規矩,拒絕其美意?

鳶飛九天2018


因為男人也有自尊,男人征服女人,要心服口服地征服,絕不能做仗勢欺人的事。

更何況是這大清朝的第一男神康熙。



準噶爾大汗噶爾丹狼子野心,妄圖吞併整個蒙古草原。於是,他興兵進犯喀爾喀草原,殺死了土謝圖汗。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孤身一人來到北京,請求康熙興兵討伐噶爾丹,幫她討回屬於自己的草原和牧場。

康熙答應了寶日龍梅的請求,但迫於當時臺灣尚未收回,沙俄又虎視眈眈,朝中索額圖、明珠兩黨黨爭,他暫時沒法騰出手來,只好暫時延緩了計劃。



後來,康熙終於騰出手來剿滅噶爾丹,卻因為在中途身患瘧疾,不得已而退兵。這時寶日龍梅決定以頭簪為牌,央求李德全代為遞上,以求侍寢之意。

康熙拿走了寶日龍梅的頭簪,但卻拒絕讓她侍寢,說是“不合規矩”,其實康熙已經喜歡上了這位草原美女,但他不能仗勢欺人,他要名正言順地讓寶日龍心服口服,所以他要剿滅了噶爾丹,才能順理成章地與她相擁。



實際上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康熙不想被寶日龍梅所綁架。而一旦寶日龍梅侍寢成功,她肯定搶著鬧著逼迫康熙快點起兵剿滅噶爾丹,這樣就有可能打亂康熙的部署,最終導致功虧一簣。

所以,康熙即便再喜歡寶日龍梅,也必須故作鎮定,殘忍地拒絕了她的美意。


達摩說


寶日龍梅一簪為牌,讓李公公(李德全)將自己的頭簪放入侍寢的托盤之中,試探康熙對自己的心意,不料竟然被康熙選中,然而結局卻出人意料,人到康熙面前卻被康熙說並無此意。



康熙既然沒有讓寶日龍梅侍寢之意,為何又拿了她的頭簪呢?

前言:

其實康熙決意提前攻打葛爾丹意源於寶日龍梅萬里求救,其父被及其親人全部被葛爾丹所殺,康熙已然意識到危機感,知道葛爾丹在肆無忌憚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另外又擔心其會和俄羅斯等合謀對抗大清,故而提前攻打葛爾丹亦有替寶日龍梅報仇雪恨之意。

翻牌後又反悔不讓寶日龍梅侍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康熙身患惡疾-寒熱病症,隨軍太醫無良策,而又遠在莫北大營,遠水救不了近火,其命危在旦夕,在其重病在身之期,又得知朝中大臣索額圖蠱惑太子提前登基。



寒熱病症又叫瘧疾,《皇帝內經·靈樞》記載,此病怕冷,怕熱,起初一發燒引起,多為氣候不適而引起。

康熙因到蒙古紮營之後,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身患難治之病-寒熱病症,一病不起,忠臣及隨軍太醫,惶恐不安。

消息傳去京城,讓宮中太醫配製良方,不料此時傳入國丈索額圖耳中,而索額圖故意派人在宮中四處散播康熙病重,不日即將御龍歸天的消息,同時蠱惑太子胤礽,做好提前登基的準備,而且在此之際想聯合葛爾丹一併剷除納蘭明珠等人。

其二:在大皇子胤褆與葛爾丹交戰之時不僅沒有徹底剿滅葛爾丹,自己也身處險境,被葛爾丹所俘,最後得自己的妹妹求情,才被葛爾丹放生,撒謊稱自己被射下馬,重傷被河水沖走,康熙對此半信半疑。



康熙身患重病,或許真是天意,被兩個基督教徒帶來的金雞納霜治癒而安。

康熙病好之後得知大皇子胤褆被納蘭明珠發現救起,疲憊不堪的胤褆來到康熙面前說出了納蘭明珠給自己商量好的謊言,自稱自己力戰葛爾丹,重傷被河水沖走,外加對地形不熟悉迷路,因此才失蹤數日,但是康熙對此有說法有所保留。

康熙此次御駕親征,九死一生,險些因氣候不適喪病於此。

其三:康熙帶數十萬大軍親征葛爾丹,在兩軍開展之時傷碎了容妃及女兒藍齊格格的心,讓這兩個女人抱頭痛哭,又無可奈何。



康熙當時為了大清的一時的安寧,把自己的女兒遠嫁自己的仇人葛爾丹,為的是葛爾丹能夠看在藍齊格格的這層親家關係,暫時不要找大清的麻煩,

但是此時又率兵攻打自己的女婿,讓女兒藍齊格格夾在兩個男人中間,生死兩難,而康熙也擔心葛爾丹會用自己的女兒來要挾自己,其心也是忐忑不安。

其四:康熙在大病初癒之後暫時停止了剿滅葛爾丹的計劃,康熙來到寶日龍梅面前聽其彈奏了一首《蕉窗夜雨》,令康熙痛心不已,孤獨難耐。



《蕉窗夜雨》:意在表達淅淅瀝瀝的小雨擊打蕉葉的聲音,獨在異鄉的人感悟著鄉愁。

但是此時康熙聽到這首箏曲,感到的卻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康熙悲痛的是自己患病臨危之際,自己的兒子和內閣忠臣竟然歡喜雀躍,

在宮中四處傳播自己的病情,更可悲的是已做好龍冠皇袍等待登基,棄自己的安危於不顧,深感無親之痛,唯有身邊一小女子懂自己之心思,以此為念。



康熙深夜翻牌後有突然驚醒,自己沒有剿滅葛爾丹為其報仇,故而拒絕其獻身美意,不得已以不合規矩之言辭決絕寶日龍梅。

我是追溯歷史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看過《康熙王朝》的人都比較清楚,寶日龍梅幾次都想把自己獻給康熙皇帝,可康熙再三的拒絕她,直到滅掉了噶爾丹後,兩人就迫不及待的在草原上把事辦了,那之前康熙為什麼要拒絕寶批龍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寶日龍梅本是喀爾喀汗國的公主,但不幸的是自己的汗國被噶爾丹給吞併了,她冒死逃到北京是想要康熙皇帝給自己主持公道,替自己復國的,因此她最大的正直資本就是自己,如果能獲得康熙的寵幸那麼她復國肯定是指日可待的。



所以寶日龍梅就算知道大阿哥胤禔默默的喜歡自己,但她一心只想著怎樣攀附康熙,因為只有康熙才有能力替自己復國,所以她從一開始就是出於這樣的政治考量。因此才有了劇中寶日龍梅收買李德全,把自己的髮簪獻上,等待康熙的臨幸,我們再來看看康熙。



康熙拒絕寶日龍梅可不是一次兩次,那麼他為什麼要拒絕呢?其實這也是康熙的政治考量,康熙要是接受寶日龍梅,那就意味著要答應寶日龍梅的訴求,替她復國,而康熙作為一個皇帝是不願意被任何人左右或者擺佈的,至少在名聲上他是不願意承認的,而且剿滅噶爾丹的時機還不成熟。



為此康熙都把自己最喜歡的藍齊兒以和親的方式嫁給了噶爾丹,為的就是等臺彎收復後,時機成熟一舉將噶爾丹殲滅,所以康熙在此時是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而犧牲自己之前的付出,更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而不顧國家大義的,所以康熙才會說不合規矩,再三的拒絕了寶日龍梅,這就是康熙翻了牌子又拒絕的原因。但為什麼剿滅噶爾丹後康熙就迫不及待的和寶日龍梅在草原上把事辦了?


其實這也是出於政治考量,因為剿滅噶爾丹後,喀爾喀汗國就會復國,以後這個草原汗國成了大清國的嫡親了,那麼對大清國管理草原各汗國部落都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草原部落對大清的威脅,所以康熙趁著和寶日龍梅分手之際在草原上就把事情給辦了。

對於大阿哥對寶日龍梅的痴心自然就淪為了這場正直交易的犧牲品。雖然歷史上沒有寶日龍梅這個人,但也不妨通過影視劇來描述古代帝王通過政治聯姻而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政治聯姻作為我國封建王朝重要的政治手段被經常使用。


學史


寶日龍梅,是喀爾喀部落的公主。她所在的部落,被葛爾丹佔領。她的父親,也就是喀爾喀部落的首領土謝圖汗,也在戰爭之中被殺。寶日龍梅為了報仇,才孤身一人來到大清。最終被皇長子胤禔所救,才有了和康熙在一起的故事。

寶日龍梅被翻牌子的過程

寶日龍梅是落難公主,她始終牢記家人,被葛爾丹殺了的屈辱。來到大清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報仇。她知道,她想要報仇,就必須依靠康熙皇帝。

在暢春園,太監李德全在為康熙,準備今晚的牌子。寶日龍梅很聰明,她知道這是她最好的機會。便央求李德全,將自己的朱釵,放在了牌子之中。

在草原部落中,寶日龍梅被稱為“草原月光”。從這個稱呼,也能感覺到她有多美。她和大清的女子不同,身上更多的是那種“野性美”。她很有自信,康熙會選擇她。

在眾多牌子之中,康熙下意識地拿起了朱釵。但他卻將朱釵,還給了寶日龍梅,並沒答應她侍寢。還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這不合規矩”。這是為什麼呢?

康熙說的“不合規矩”,其實有他的苦衷

是康熙不喜歡寶日龍梅嗎?我看不見得。寶日龍梅身上,的確有一種,很吸引人的氣質。康熙的妃子們,只知道順從。但在寶日龍梅的身上,卻始終有一種倔強。所以,康熙說的“不合規矩”,其實有他的苦衷。

第一、寶日龍梅是個落難公主,對康熙而言,是個燙手的山芋。因為當時的康熙,正面臨著很多難題。臺灣沒有收復,索額圖和納蘭明珠的明爭暗鬥,也早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這兩個肱股之臣,在朝廷中的勢力錯綜複雜,不能輕易動。

好不容易收復了臺灣,開始決定剿滅葛爾丹。第一次出征,康熙就因為不適應氣候,得了很嚴重的瘧疾,差點死在草原上。皇長子胤禔,也渾身是傷。出師不利,康熙也不好意思答應寶日龍梅。

第二、一看到寶日龍梅,他實在是沒有興致。這跟她的長相沒關係,而是康熙看到她。就想起在草原上,他重病期間。太子胤礽和索額圖,竟然連龍袍都準備上了。這件事成為康熙心中永遠的痛。

自己的親兒子,竟然不顧他的安危,只想著當皇帝。康熙雖然處理了這件事,但是始終過不去這道坎。在這種時候,他哪還有別的心思?

直到徹底剿滅了葛爾丹,在草原之上,康熙這才答應了寶日龍梅。最有意思的是,皇長子胤禔也對她情有獨鍾。此刻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寶日龍梅成為自己的長輩。不知道胤禔那個時候,心裡在想些什麼?


十點歷史君


也許在康熙的個人生理上,他曾經對寶日龍梅有過想法,但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好惡已經被死死壓制住,他也儘可能地避免與寶日龍梅產生更加親密的接觸!

其中的原因也再簡單不過,康熙不想再做大另外一個葛爾丹!



寶日龍梅原本是喀爾喀蒙古部落首領的女兒,在葛爾丹的侵略擴張中,喀爾喀蒙古部落遭到沉重打擊,老首領遇害身亡,土地和人口全部被葛爾丹奪佔,寶日龍梅隻身一人逃到北京求援,從表面上看,寶日龍梅與康熙似乎都有共同的利益,即消滅葛爾丹,但如果從實際情況來看,情況恐怕並非如此,儘管康熙很想剿滅葛爾丹,但在綜合利益面前,康熙絕不會像寶日龍梅所期望的那樣,達到她自己想要的目標。



對於康熙而言,他的確很想消滅日漸崛起的葛爾丹,但除了自身準備不足、需要暫緩對葛爾丹的處理之外,他還需要另外一個結果,即平衡蒙古各部落的勢力,使其失去對清王朝的威脅,換言之噶爾丹也許是一個威脅,但寶日龍梅所在的喀爾喀等部落,又何嘗不是威脅?

所以康熙未來需要消滅葛爾丹,但他也需要借葛爾丹的手鏟除其他蒙古各力量的崛起,但寶日龍梅的願望則希望康熙能夠趕走葛爾丹重新恢復她在喀爾喀部落的統治,而這是康熙決不能接受的!



所以面對自己長子對寶日龍梅的好感,康熙選擇了裝傻;對一度主動送上門的寶日龍梅,康熙也同樣壓制住了情感,因為他不希望自己或者家族成員與寶日龍梅產生太親密的聯繫,讓寶日龍梅存在強勢的依靠,他想消滅葛爾丹,但他也絕不容忍出現第二個葛爾丹。

在葛爾丹被剿滅過後,在興奮和酒勁之下康熙與寶日龍梅有了一番雲雨,事後康熙略顯無奈地說“你是強暴了朕”!因為在這方面,一心想讓家族崛起的寶日龍梅顯得更加主動,在她的思維裡已經沒有了感情與愛戀,她需要的只是用身體向愛新覺羅家族找到依靠,從而恢復自己部落的強勢,雲雨過後的康熙試圖想讓寶日龍梅留在後宮當中,以此斷掉喀爾喀部落徹底復興的可能,但面對寶日龍梅的決意離開,康熙也略顯狠心的留下最後一句話:你趕快走吧!走吧!走吧!他與寶日龍梅的關係到此為止!


遼寧資深球迷


後宮佳麗那麼多,本身康熙已過壯男新鮮之年,最後拿到寶日龍梅的簪子無非是例行這侍寢慣例,以及翻牌子的例行任務而已,當時,寶日龍梅之所以會被康熙選擇,一是因為她本身想試探康熙,二則康熙又何嘗不是想試探於她。

翻牌子就不一定是要留宿

當時按宮內翻牌子的正常情況,寶日龍梅這支簪子是不合規矩,最終是寶日龍梅央求李公公放行,這支簪牌才端了進去,而這支簪子能讓李公公放行,應該是李公公知道最近康熙困擾的事,索性就放任了進去。

如果康熙卻是因這事,那麼康熙就不會怪責於李公公,放進去後的確也如李公公設想般,康熙最終選擇了寶日龍梅的牌子。

但康熙選了牌子並不意味著當晚就要寶日龍梅留宿侍寢,更多是讓這位後宮之人對於求救之心放寬心裡而已。

所以拒絕並稱不符合規矩也清理之中,本身這件事的始末就不符情理,何況有其它因素在內。

那為何寶日龍梅要央求李公公把自己的牌子端上去呢?

那是因為葛爾丹在肆無忌憚的擴充自己軍隊,而寶日龍梅一家子就是被葛爾丹所剷除,而寶日龍梅能做的就希望被翻牌子,能在康熙跟前訴苦攻打葛爾丹一事。

並且葛爾丹作為邊境的蒙古族,一是恰好與康熙王朝交融,存在邊境之爭,二是作為不在朝廷版圖中的蒙古族,存在外匯其它勢力,稍不注意就被聯動,讓王朝毀了根基,她的簪子試探本身就料準了,而康熙也就接了牌子,只是沒讓侍寢而已。

其實不用試探,康熙也會攻打葛爾丹,上面提到,葛爾丹如今已經勢大,在不阻止就晚了,即便早期康熙為了穩固葛爾丹下嫁了一個心愛的公主,該打一樣要打。

除開以上種種外,康熙接了牌子不讓侍寢更多是因為身體原因,當時的他心力交瘁。

為何心力交瘁?

源於出兵對壘是以老丈人身份對戰女婿,兩軍交戰最怕的莫過於葛爾丹無恥將公主藍格格羞辱影響士氣,而且作為夾在中間的藍格格以後該如何相處,一邊是父皇,一邊是自己的丈夫。

而且本身當初康熙讓這公主下嫁,就理虧在先,如今又要打葛爾丹,顏面如何能置之,況且這遠嫁它鄉之苦,任何都彌補不了,康熙不僅沒彌補到,還讓藍格格又一次兩難。

作為盛世明君,可想而知壓力多大,除開這些外,當時的康熙有染身疾,內有太子一事被索額圖穿針引線,外有葛爾丹,艱難選擇,最終提前鑲外。

畢竟,真出事,自家人還能留一線,但外不鑲意味著國之根基會動盪,輕則苟延殘喘,重則大清亡國。

從這翻牌子又拒絕侍寢一事上看,康熙作為明君,不愧是明君,要知道,男人多數情況下都避免不了美色這一詞,康熙能自知身體情況下,不沉溺於糜爛生活實屬難得,要知道這寶日龍梅可是公主身份,嫣有不美之理,連胤褆都喜歡的女子,可想而知。


探索歷史奇聞


在《康熙王朝》裡,康熙用過晚膳之後,準備翻牌子,結果寶日龍梅把自己的釵子放到了綠頭牌子的托盤裡。


這個用意就非常明確了,這就是像康熙索取“臨幸的機會”。寶日龍梅和宮裡的其他女人相比,是不一樣的存在。她身上有一股來自大草原的野性美,因此綽號“草原月光”。

因此康熙下意識地選中了寶日龍梅的釵子,意思就是同意留下寶日龍梅來侍寢。

但此刻寶日龍梅沒有純粹的感情,她一心只為父親土謝圖汗和族人復仇,奪回喀爾喀的大草原。因此無論是誰能幫她報仇復國,她都願意以身相許。所以,她不是一個普通的糾纏於感情之中的女人,她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奮鬥的方向。相比之下,她甚至比胤禔更有氣魄和膽識。


但是劇情弄人,胤禔因為救了寶日龍梅,然後竟然陰差陽錯的愛上了寶日龍梅,因此胤禔先動情先被動,寶日龍梅成了胤禔永遠得不到的爸爸。

寶日龍梅的目標很明確,因為她知道,只有康熙能幫她。寶日龍梅竭盡自己一切努力,來接近康熙。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康熙卻把她扔在胤禔府裡不聞不問。


直到康熙收復了臺灣,做好了征剿準噶爾的準備,才讓寶日龍梅搬出胤禔府,留在蘇麻拉姑身邊。

而如今康熙第一次去御駕親征噶爾丹,卻狀況百出,先是康熙自己得了寒熱重症,其次是隨駕的大阿哥胤禔孤軍深入,然後渾身是傷回來,疑點重重。更可氣的是胤礽竟然連龍袍都預備了。

何為孤家寡人?別人盼著你替他出頭,而自己卻差點徹底陷入困境。一邊是殷切的眼神;一邊是拔涼拔涼的心。


而此刻,寶日龍梅的一首《蕉窗夜雨》適時地響起,那種孤獨感突然一下子就深入到了康熙的骨髓。我是誰?我在哪?自己把自己最愛的女兒親手嫁給了自己的敵人;曾經自己的“精神寄託”現在枯守青燈;而自己的親生兒子卻在盼望著自己一命嗚呼,隨時接替自己。

但是寶日龍梅並沒有想到這麼多,蕉窗夜雨是她的鄉愁,是她沒日沒夜思念的喀爾喀大草原。是她孤身在京城的孤獨與無助感。

情調本來很好,可是調動到這個份上,別說康熙了,怕是胤禔也不會再有興致了。康熙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然後說不合規矩。

康熙明白噶爾丹是必剿的,無論保利龍門有沒有求援,準噶爾事實上已經威脅到了大清的安危。


但是自己目前面臨的困境,遠遠比征剿準噶爾的戰場更兇險。明索二黨之爭已經攪動整個朝局,他的本質是牽扯到大清未來繼承人的奪嫡之爭。而自己為了實現掃平準噶爾,解決大清西北之患,要保持整個朝局的穩定。但是此二黨不除,自己不但無法實現剿滅噶爾丹,還會把自己也葬送了。


於是康熙決定暫緩徵剿準噶爾。自己做事情的節奏,絕對不能受到寶日龍梅的干擾。床好上,上完之後,寶日龍梅會天天催促他去打準噶爾。節奏一亂,自己必敗。康熙是絕對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

身體的慾望大不過國家的利益。



炒米視角


規矩終究是人定的,但不合規矩這四個字,卻總能成為拒絕和逃避的理由。《康熙王朝》中的玄燁,自然也是有著七情六慾的,面對投懷送抱的寶日龍梅,固然也難以抗拒。只是,曠野間合歡之前,康熙還是猶豫不決的。

劇中的寶日龍梅是喀爾喀部的公主,其部遭噶爾丹血洗後,寶日龍梅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京城,向康熙求救復仇。清朝實行滿蒙聯姻、結盟,而喀爾喀部則是與清朝親近的蒙古勢力。所以,當其遭到噶爾丹打擊後,必然會向康熙求救。

如果沒有戰事,面對才貌雙全的寶日龍梅,康熙自然也不會猶豫,將其納入後宮,也是無可厚非的事,甚至可以算是錦上添花。但是,面對前來求救的喀爾喀公主,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首先來講,康熙對噶爾丹的態度,期初並不是很明確。

噶爾丹與康熙,都是可圈可點的人物,彼此也都想消滅對方。可是,當時清朝面臨的形勢要更為複雜,真要過於草率地與準格爾部撕破臉,還真是個勝負難料的事。也正因如此,康熙甚至不惜派藍琪兒去噶爾丹處和親。

寶日龍梅前來求救,作為清朝皇帝的康熙,又不得不管。所以,寶日龍梅這個喀爾喀公主,實則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不碰還好,若真是招惹上了,那就不太好撇開了。

儘管康熙是皇帝,但如果寶日龍梅藉此纏著他出兵征討噶爾丹,後果必然會極其麻煩。所以,康熙還是拿出了一副拒人千里的樣子,以“不合規矩”來搪塞。

其次來看,寶日龍梅雖然主動請求,可終究是位落難公主。

寶日龍梅顯然是心甘情願的,但此時的她,同時也還是前來求救的落難女子。試想,如果康熙順勢臨幸了寶日龍梅,著實也有乘人之危的嫌疑。這種事,自然是百口難辯。

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個大丈夫,雖然有英雄救美之心,但此時的康熙畢竟尚未征服噶爾丹。說白了,人家心裡惦記的事兒還沒做好,便急著把“報酬”拿了,豈不是有失水準麼?從這一層面來講,看了牌子後的康熙衝動了,但見到寶日龍梅後的康熙又冷靜了。

再者,從後來的情節來看,康熙還真就沒太拿規矩當回事!

剿滅噶爾丹後,康熙和寶日龍梅,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盡情地享受著勝利後的快樂。此時,無論是喀爾喀公主,還是大清的皇帝,心中都沒有了所謂的“規矩”。

可以說,“不合規矩”只是個藉口,是康熙經過權衡利弊後作出的決定。當然,等到一切顧慮都沒有了的時候,還講什麼“規矩”啊!


史海爛柯人


寶日龍梅為報答康熙出兵征剿葛爾丹,替她父汗及其族人報仇雪恨,甘願以身相許。康熙因首徵失利,未能剿滅葛爾丹,因而受之有愧,故而託詞不合規矩,拒絕了寶公主的一番美意

準噶爾大汗葛爾丹狼子野心,興兵屠戮喀爾喀部盟,殺死土謝圖汗及其族人,侵佔領土,掠奪牛羊,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身負血海深仇,孤身一人逃至京城,請求大清皇帝替她伸冤報仇。當時臺灣尚未收復,康熙無力征剿葛爾丹,只好讓寶日龍梅留在蘇麻喇姑身邊。平臺成功之後,康熙御駕親征,征剿葛爾丹,卻因身染寒熱重症,引發朝局大亂,最終功虧一潰,班師回京。

在暢春園中,寶日龍梅趁著太監總管李德全請康熙翻牌子的時機,取下頭上的髮釵放在裝滿綠頭牌的盤子裡。康熙留下了髮釵,卻並未讓她侍寢,而是將髮釵親自幫她戴上,並以“不合規矩”為由,拒絕了寶日龍梅的一番美意。康熙為什麼拒絕寶日龍梅,難道真是“不合規矩”嗎?顯然不是,雖說只有經過正式冊立的妃嬪才能翻牌子侍寢,可天子富有四海,天下的女人都是皇帝的,即便康熙一時興起,臨幸了寶日龍梅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不合規矩”只是一個說辭而已。個人認為真正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受之有愧

康熙首次親征,未能一舉剿滅葛爾丹,替寶日龍梅報仇雪恨,因而心中有愧,不願接受此番美意。他之所以留下發釵並不是想讓寶日龍梅侍寢,而是想將髮釵還給她,並許下一定替她報仇雪恨的莊重承諾。

朕這次沒能剿滅葛爾丹,但是你放心,朕一定替你報仇雪恨,來年朕還要御駕親征。

興致不高

太子胤礽與索額圖相互勾結,竟然趁自己病危之際預製龍袍皇冠。康熙召太子前來詢問,胤礽按照與索額圖之前所議,先是承認確有其事,而後卻將責任推脫在府中奴才身上。獲悉真相的康熙痛心疾首,斥責太子有什麼樣的主子就會有什麼樣的奴才。這樣一個無父無君的太子令康熙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與心寒,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對於男女之事沒有興致。

來日方長

正所謂“天子一言,猶如九鼎之重”,康熙希望在實現承諾,剿滅葛爾丹以後,再與寶日龍梅共渡魚水之歡。果然,之後康熙再次親征葛爾丹,一舉將其殲滅。這慶功宴會之後,康熙與寶日龍梅來到大營外,在廣袤的大草原上以天為被,地為床,共同譜寫了一曲琴瑟合諧的“妙語佳音”。這一幕使一心愛慕寶公主的大阿哥心如刀絞,卻不敢表露半分,並親手牽起了最後一角的黃綾。


歷史茶坊


《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被翻牌子,為何康熙卻又說不合規矩,拒絕其美意?

寶日龍梅並非真實歷史人物

《康熙王朝》當年也是火爆大街小巷的電視劇。居中康熙的大皇子胤禔喜歡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然而,公主卻成了康熙皇帝的妃子,最後還生下了十三皇子胤祥。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十三皇子的母親是庶妃章佳氏,而寶日龍梅只是電視劇裡虛構的人物。

電視劇中,喀爾喀被準噶爾吞併,大漢土謝圖汗被殺,而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走投無路復仇無望,無奈下想到拉攏皇室。

然而準噶爾不肯放過她,窮追不捨,一路追殺到京城。寶日龍梅可是有主角光環的人,於是在路上被大皇子胤禔救下。

這位蒙古公主充滿了野性美,這是胤禔所沒有見過的,這使胤禔為之傾心,可謂一見鍾情,暗戀的種子悄然埋下。

為了復仇,蒙古公主勾引康熙

然而此時的蒙古公主心中只有復仇。胤禔只是一位皇子,沒有能力幫助寶日龍梅完成復國大業。

康熙也沒有戰爭的打算,並且為了拖延住不斷侵略的準噶爾,採取了綏靖政策——進貢美女給準噶爾。寶日龍梅眼看復仇無望,選擇獻身給了康熙。

寶日龍梅讓李公公(李德全)將自己的頭簪放入侍寢的托盤之中,剛好就被康熙選中。可是為何康熙卻又說不合規矩,拒絕其美意?

我認為,原因有四:

其一,康熙自身身體不適。瘧疾被古印度人稱為“疾病之王”,其傳染性和致死率極高,令人聞風喪膽。大清的御醫腹中空空,治不好康熙的瘧疾還不願讓他使用西藥。

平民當然不如皇帝,一眾御醫找了一個瘧疾病人試藥,待病人痊癒後才給康熙用藥。果不其然,不久,康熙痊癒了。


其二,皇帝心憂天下,心思縝密,愛美人更愛江山。康熙清楚蒙古公主費盡心機接近他的目的就是復仇,平定蒙古。

然而此時的他並不想出兵攻打準噶爾,康熙甚至想討好準噶爾。況且寶日龍梅雖然落魄了,卻也是個公主,不能玩弄她的感情。

其三,康熙的大兒子胤禔對寶日龍梅情根深種。最是薄情帝王家,可是搶兒子女人的事康熙還不願意做。不可置否,她的確很有魅力,不過這一次,康熙選擇了親情。

其四,寶日龍梅彈奏《蕉窗夜雨》,令康熙一時感慨良深。蒙古公主獨在異鄉為異客,一首《蕉窗夜雨》,抒發著鄉愁。

可是卻勾起了康熙無盡的悲傷。在他重病之際,兒子已經做好龍冠皇袍等待登基,歡呼雀躍,毫無親情可言。這名女子能懂他的心意,使康熙有惺惺相惜之感。


此時的康熙拒絕了寶日龍梅的美意,原因眾多。不過康熙平定內蒙後,居然直接在大草原上與寶日龍梅……

彼時的康熙明知大兒子胤禔喜歡她,卻還讓胤禔幫他看守著,自己好與寶日龍梅雲雨。

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康熙與寶日龍梅兩情相悅了。寶日龍梅被康熙英姿勃發所吸引,而此時的康熙平定蒙古後也是興致高昂。

於是,一來二去,二人成了美事,康熙無需考慮國家安慰,親情冷暖,從心所欲。

其實在封建社會,皇帝本就是一手遮天,隨心所欲的。

有時候皇帝的指令很可能就是心情問題,不用考慮決策的負面影響。
我們不由感慨還是現在的社會好,決策公平公正公開,以人為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