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康熙王朝》裡康熙為何非得將魏東亭貶到臺澎做知縣?

木眼


這個問題,要從前清的歷史背景來分析,可能更清晰一些。

康熙是大清入關以後的第二任皇帝,和漢文化的交融還處於初期。江南是什麼地方?江南是南方士子集中之地,是明朝政治的根基所在。

滿清入關後,清朝對南方的治理在洪承疇等人的引領下,取得較為長足的進展,但是南方士子的歸順之心並非已經完成,反清復明的浪潮此起彼伏,暗流湧動,在《康熙王朝》中,以假朱三太子楊起隆為主的三郎香會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比如金庸小說《鹿鼎記》中,紅花會,神龍教都屬於反清復明組織,在康熙年代尤為猖獗。

臺澎地區,泛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區,歷來都是中國的領土,自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之後,算是又迴歸到我國領土,臺灣鄭氏因為此功被明朝皇帝賜為國姓爺。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在鄭氏集團的經營下,經濟和政治一直髮展得很好,臺灣和內陸比如福建等地商貿往來發達,經濟運行良好。

大清入關以後,一直打到南邊,因此,鄭成功的軍隊為了保證臺海經濟貿易,與清軍也常常發生衝突鬥爭,但是大清終究是駱駝體大,鄭氏只得不斷縮小在內陸的領地,最終全部退往臺灣彈丸之地。到康熙年間,鄭成功已死,由他的兒子鄭經繼承王位,繼續與隔海相望的大清對峙抗衡。在臺灣,經歷了鄭氏兩代人的經營,臺灣民眾只知有鄭氏而不知有康熙的情況絕對存在。

這就是當時南方及臺灣地區的歷史大背景。

我們再回到《康熙王朝》電視劇。魏東亭,本來是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杜撰的一個人物,他是康熙老師魏承謨的兒子,從小和康熙一起長大。魏承謨也是杜撰的人物,有人說他的原型是大清功臣范文程第二個兒子範承謨。

不管是或者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魏承謨及其兒子重要的關係成分,既是兄弟,也是君臣,還是摯友,一起平三藩、擒鰲拜的哥們兒死黨,是康熙最信任的忠臣良將。最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魏承謨魏東亭父子是漢人身份。

魏東亭是因為對康熙安全照顧不周,騷擾百姓,差點弄失了三門紅衣大炮,讓康熙身處險境而被貶為臺澎知縣的。如果沒有這點事,以魏東亭在江浙賦稅重地籌集收臺戰爭經費的功績,康熙就可以將他調回進入內閣,與明珠索額圖等一起位列臺閣。

可是,康熙皇帝為什麼要下這樣的重錘,將魏東亭貶到臺澎做知縣呢?

除了弄丟紅衣大炮,就侍衛換百姓為康熙保駕那點不是事的正常事就值得康熙如此嗎?顯然不是。那麼弄丟紅衣大炮是不是主要原因呢?我看也不是。

魏東亭很精明,以魏東亭在康熙身邊一起長大的經歷來看,魏東亭絕不是什麼馬虎大意之人,紅衣大炮是多麼重要的武器,他會輕易弄丟?而且一弄丟還是三門。這不得不引起人的懷疑,要知道,當時運進紅衣大炮的時候,魏東亭對大炮可是披紅掛綵,大張旗鼓的啊。他是不是在放線釣魚呢?

康熙要祭奠明孝陵,以彰顯大清皇帝浩浩皇威,收復漢族士子之心,安全工作自然是魏東亭要管的首要工作。前面的歷史大背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江南的情況並不明朗,反清復明的運動很嚴重,如果諸位還記得,康熙和魏東亭到山西視察的時候,康熙讓魏東亭一直跟隨三郎香會的楊起隆,雖然後面沒有再出現,但是這件事一定還在繼續,追查楊起隆的下落魏東亭不會就此放下。

魏東亭會不會利用紅衣大炮做文章,引誘楊起隆現身,這可是一招出其不意的險招。管理軍備物資調遣的一直是上書房的幾個大臣,後來康熙遠征葛爾丹的時候,是索額圖管軍備糧草供應,這個時候應該也是索額圖管,不然就聯繫不起來他和楊起隆的關係了。所以,可以大膽的猜測,這件事可能索額圖有份兒,而魏東亭一直盯著這件事,就等楊起隆現身。

但是,這回被魏東亭利用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康熙皇帝。三郎香會楊起隆和索額圖的勾當目的對準的是康熙皇帝,那麼,魏東亭只有利用康熙皇帝做誘餌,才能讓楊起隆及其背後的團伙全部落網。不能不說,這是及其危險的一招。

當然,最終這也難逃康熙皇帝的眼睛,他一生都痛恨被人利用,待他發現這件事的始末之後,故而雷霆大怒,盛怒之下,沒有殺了魏東亭算是好的了。所以,魏東亭是自請到澎湖做知縣,並非康熙一開始就提出來的。

君臣盛怒之下的政治考量。

康熙皇帝心裡一定在想:好你個小魏子,連我都利用起來了,膽子太大了,把我的身家性命都壓上了。

但同時,康熙皇帝也不是情緒化的人。所謂帝王心術,無非就是“利用”二字,康熙皇帝趁著這件事,也要好好利用魏東亭一下,這是出於大清朝政治上的考量。

1.警示魏東亭。這件事做得太過火了,只有皇帝利用臣子的,哪有臣子利用皇帝的,雖然沒有出什麼事,但是像這樣的臣子,要是不警示敲打,康熙擔心以後還會處於險境之中。當然,這可能是康熙皇帝的小心思。同時他也是在警示朝野眾臣,即使是皇帝的親隨,犯了錯,一樣受到貶斥。

2.為強力治理臺澎落下一顆硬棋子。前面說過了,臺澎地區經過鄭氏兩代人的經營,根基深厚,盤根錯節,只知有鄭氏而不知有大清皇帝的現狀存在,魏東亭身為漢人,康熙的親隨,以漢人的身份前去治理臺澎,實際上是落下一顆硬棋,以確保臺澎收復以後的穩定。相信以魏東亭的能力,一定可以將臺澎地區經營得很好。想想,臺澎雖小,但是位置和意義重大,還真沒有一個合適的人前去,魏東亭已為總督,不貶斥一番,還真派不下去。康熙藉著由頭貶斥魏東亭,實際上“早有預謀”。

臺灣收復之後,便是北上遠征葛爾丹,要是南方地區不穩當,那就成了康熙的後顧之憂,把自己的心腹大臣魏東亭放到南方,就是要消除自己的後顧之憂,為北上征討葛爾丹打基礎。

3.保護魏東亭免受朋黨之患。眾所周知,明珠與索額圖朋黨之爭已經開始,以魏東亭的資格,入內閣應該不成問題,可要是那樣,魏東亭也許就會陷入朋黨之中難以自拔,這反而是害了魏東亭,所以,康熙將他派駐臺澎,實際上可能是要讓他遠離朋黨,免受其禍。


青燈問史


在《康熙王朝》裡,在康熙收復臺灣,祭拜明孝陵之後,首功之臣兩江總督魏東亭卻因“百密一疏”,險讓棲霞山寺廟假和尚“印空”炮轟康熙,而遭貶臺澎知縣。

當初把魏東亭放在兩江總督這個位置上,康熙有兩重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要魏東亭替康熙看著江南,畢竟南方原來是三藩的地盤。明朝的遺老遺少較多,又是大清的財稅重地,不容有半點閃失。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必然要引起重視。而魏東亭從小和康熙一起長大,不但有著深厚的主僕情誼,而且經過擒鰲拜、平三藩等事的考驗,魏東亭成為康熙比較信任的人之一,把衛東停放在這個位置上是非常合適的。

第二個目的也是比較現實的目的,那就是需要魏東亭為康熙籌集大量的”收臺”資金。由於遷界禁海,當時大清的財力物力實際上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東南三省財稅銳減,這需要靠魏東亭的閃展騰挪,拆東牆補西牆,才能保持財政的正常運轉。這個差事放到別人身上,康熙同樣不會放心。

但是當康熙徹底收復臺灣,祭拜明孝陵,以告天之功的時候,原本應該是論功行賞之時。但是實際上新的危局,又開始重巒疊嶂。

康熙有著嚴密、強大的監視系統,對朝內各種勢力的暗流湧動非常清楚。


當康熙到了南京之後,發現魏東亭將所有的明孝陵附近的百姓全部和百姓進行交換,讓士兵扮作百姓進行全方位戒嚴。康熙就明白魏東亭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控制得住南京,魏東亭對南京的角角落落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周全把握。

但是康熙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明朝的遺老遺少們看清楚自己的功業,宣告自己是承祚於明朝的。做的本來就是給百姓看的,而現在你讓百姓住到軍營去,百姓的平靜生活遭到了打擾,反生怨言,結果就是適得其反。


另外康熙實際上對索額圖收養紅玉和朱三太子勾結是瞭如指掌,心中有數的。但是這一點作為兩江總督的魏東亭卻毫不知情。不單讓假朱三太子楊起隆以“印空”的名義潛伏在棲霞山這麼多年;竟然連紅衣大炮的走失都沒有及時掌握情況。這是讓康熙幾乎不可以容忍的。

但是在魏東亭這方面而言,這兩件事真的怪不得魏東亭。

首先假朱三太子在魏東亭到任之前就已經潛伏在那裡;

其次紅衣大炮的走失也是必然的,因為魏東亭當年為了籌集軍餉,實際上是悄悄開了部分海禁的,康熙對此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此刻魏東亭在兩江總督的任上,已經出色的完成了籌集軍餉收復臺灣的重任。

但是,因為索額圖和朱三太子的“合流”,情況變得更為複雜。魏東亭如果繼續留在兩江總督的任上,不但無法替康熙繼續監視江南,反而有可能會陷入到明索黨爭無辜成為犧牲品。

現在的魏東亭在這個局裡陷得有多深?康熙還不能確定。因為結果的表現是魏東亭絕對忠於自己的,但過程當中,他與索額圖牽扯有多深?尚不得知。畢竟兩江是財稅重地,富得流油。朝內的各種勢力都會在兩江佈局。而此刻的索額圖,康熙還沒有打算動他。他仍然是國丈,仍然是康熙的肱骨之臣。但是時機成熟了處理索額圖,魏東亭就得跟著白白犧牲了。


所以魏東亭本應該回京,回到康熙身邊。但是康熙此刻最大的擔憂是剛剛收復的臺灣,他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放別人去他不放心。

但是如果主動把魏東亭放到臺灣,顯然又顯得不近人情,畢竟人家剛剛立了功。康熙不好主動提這事兒,所以藉著他的失誤,讓魏東亭主動請纓,性質就不一樣了。


實際上臺灣那個地方,在當時並不富庶,苦寒之地。朝內的各種勢力對那個地方不上心,因此那個地方是一個沒有明珠和索額圖的地方。也是在變相的保護魏東亭。不然就看不到晚年魏東亭回京,各種勅封,各種榮華富貴了。


炒米視角


我是棗兒,我來回答。

魏東亭,康熙帝師魏承謨的兒子。從小進宮給康熙當伴讀,康熙成人親政他則成了康熙貼身侍衛。可以說是從小玩的大康熙最信任的人,皇帝的心腹。按常理來說,他的前程應該是一片光明,但為何被康熙貶到臺澎做了一個小小的知縣呢?



康熙為何將情同手足的魏東亭貶到臺澎做知縣?

從劇中來看其中原因可以總結一下幾點。

一,最直觀的原因-監管臺灣海域。康熙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臺灣重新納入大清版圖,收臺初期民心浮動,應趁熱打鐵,穩固民心。臺灣漢人居多,這時就需要一位老成持重、知根知底的漢人心腹去管理,而魏東亭則是不二人選。



二,“千古一帝”的御人之術。大家都知道魏東亭任五省總督的時候犯下錯誤。辦錯事就要懲罰,康熙要樹立典型。帝王之術最忌兒女情長,落人口舌,他要“殺雞儆猴”給百官一個下馬威。告知文武百官犯錯就要懲罰,即使是身邊親信也是一樣。



三,保魏東亭不受朋黨之爭。索額圖和明珠結黨私營,暗中較勁。魏東亭在朝中難免會被兩大陣營拉攏,無論他倒向哪邊,難免會做出一些出格之事。朋黨之爭康熙看在眼中,他遲早會對其打壓。康熙為保其周全,將其貶到臺澎,遠離黨爭。這其實對他是一種保護。



康熙對魏東亭還是很看重的,不然就不會有千叟宴之後的同塌而眠。



我是棗兒,謝謝您的觀賞。您如果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留言分享。


棗兒影視觀


魏東亭為什麼會被貶到臺灣,很大的一方面是康熙要保護他的安全,當時的康熙末年朝野比較混亂,九子奪嫡越來越嚴重,大臣之間的鬥爭也比較激烈,對於當時已經年老的康熙已經心有力而餘不足,如果魏東亭繼續在朝廷中心,他肯定會被許多的勢力所拉攏,對於當時的魏東亭是比較的清正廉明的,他肯定不會為此所心動,也肯定會因此而受到許多人的嫉妒和恨,那麼他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魏東亭是康熙年少時的伴讀,並且魏東亭的父親還是康熙的師傅,如果繼續讓他留在朝堂之上,那麼他的安全就不可而知了,所以康熙只能讓他到臺灣去遠離朝廷忠遠離朝廷中心的黑暗。


另一方面魏東亭的政治才能是比較出眾的,在當時臺灣剛收復回來,各項政治制度均沒有獲得完善,各項事業百廢待興,憑藉魏東亭的政治才華,他肯定會很好的治理臺灣,所以康熙把他貶到臺灣,是因為臺灣那裡需要一個人才,魏東亭是最佳的人選。

康熙的這一做法既把魏東亭弄離朝堂,不讓他為任何人所用,也保護了他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讓魏東亭的政治才華得到了體現,哦,泰安居民的穩定得到了保障。


歷史小呆呆


就劇說劇,不談歷史

在被貶值臺澎知縣以前,魏東亭可是四省海關總督,號稱全天下最肥的總督!

雖然說,魏東亭沒有做好南京城的安保工作,強制百姓遷移軍營,但畢竟是為了皇上的安全著想,再者又完成了籌集3000萬兩軍餉如此大功,就算要罰,也不可能如此懸殊

分析以上情況,當時康熙給出了兩個選項,一個是回家釣魚,一個是出任臺澎知縣,康熙心裡很清楚,魏東亭定然會去做知縣,兩人四十多年的感情,知根知底,康熙從除掉鰲拜那時候起,就確定了魏東亭忠臣的定位,況且這麼多年,魏東亭做人做事做官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當時明索兩派鬥得已經是劍拔弩張了,而且兩派都向魏東亭拋出了橄欖枝,這個時候讓魏東亭很難做,兩不相幫那就是背叛雙方,參考當年的遏必隆。如果幫了一方,勢必會受到另一方的擠壓,而且幫的一方還不一定能有帝位,一旦站錯隊,後果不堪設想。在此難題下,康熙貶他去臺澎知縣無疑是個最理想的方案,既能為皇上分憂,又能避開黨爭。

況且當時臺澎剛剛收復,康熙派別人去也不放心,也擔心成為第二個“鄭經”,但是派魏東亭去,他是不需要擔心的。

當明珠索額圖大阿哥太子全部倒臺以後,康熙不就讓魏東亭回來了麼,還封了毅親王。


煥煥家愛租號


第一次看《康熙王朝》時,當看到康熙將魏東亭貶為臺澎知縣時,很為小魏子鳴不平。作為康熙的侍讀和心腹手足,魏東亭與康熙可謂情誼深厚,魏東亭也一向對康熙忠心耿耿。在除鰲拜、滅三藩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可是這樣一位心腹,康熙卻因其失察朱三太子謀逆和將百姓遷往兵營兩件事大怒,將其貶至臺澎。可魏東亭實在是罪不至此,何況那時候的臺澎是天涯海角,且民風彪悍、生活艱苦。

康熙是怎麼解釋的這件事呢?他對魏東亭說,自己之所以要辦他,原因有二。其一是康熙要樹一個典型,樹一個辦錯了事情就要罰的典型,殺雞給猴看。儘管這個人是自己的心腹手足,是自己恩師的兒子,是自己的恩人。

其次臺灣剛剛收復,那裡缺少一個老成持重,精明幹練的人去管理,這個人便選中了魏東亭。

康熙說的是貶魏東亭的原因,但只是一部分,而且只是一小部分。他為什麼真的要貶魏東亭去臺灣,他並沒有真的說出來。且看康熙明著說的兩點,其一是犯錯就罰,可魏東亭犯的這點小錯決不至於被從四省督撫貶為一個小小知縣。要罰,要殺雞儆猴,其實方式很多,完全不必將魏東亭放到那天涯海角。其次,九州萬方,億兆生靈,有多少事情需要魏東亭這樣的干將,又何必非要將他派去臺澎這樣一個地方。

所以,康熙說的這兩點原因是對的,但絕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那麼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在《康熙王朝》一劇中還有一個人的遭遇和魏東亭差不多,那就是容妃。容妃和康熙可以說是伉儷情深,但康熙還是讓忤逆自己的容妃去刷馬桶。這是因為胤礽必須得廢,而容妃的遺詔肯定會讓此事難產。為天下計,為列祖列宗計,康熙也只能犧牲他深愛的女人,將她罰去幹活。雖然殘忍,可這又何嘗不是對容妃的一種保護。只有讓她去最苦的地方,后妃才不會尋她的事端,她才能活。這就是康熙的作風,對人好卻不說,只是用最狠的方式。

而對魏東亭,康熙的真實意圖也不難理解,而理解這一問題的題眼就在“天涯海角”四個字上。為什麼非得是臺澎縣這個天涯海角,因為那裡遠離朝堂,遠離著陰險的政治鬥爭。

彼時的朝堂,索額圖與明珠都爭相結黨,對各地督撫、朝廷大員極盡拉攏之能事。皇帝的心腹魏東亭自然是他們重點拉攏的對象,而魏東亭無論倒向哪一方,朝局必定為之一變,微妙的平衡也將被打破。而魏東亭若是哪一方面也不加入,勢必會被兩股勢力忌憚而被清洗。

其次,彼時的魏東亭不到五十歲已經是四省督撫,不說功高震主但亦引起康熙在某種程度的擔憂。要知道劇中的康熙非常多疑,早年間就在魏東亭府上安插了奸細。難道此時的康熙就不會懷疑魏東亭?這是肯定的,因為他是皇帝,他必須要為自己考慮,要為江山考慮。

就算魏東亭忠心康熙一生,那康熙百年之後,元老魏東亭又將如何自處?後繼之君又能否控制住這個老臣呢?所以只有讓魏東亭去那個“天涯海角”,他才可以避免黨爭。而在這個時候斷送他的前程,魏東亭才不會在之後陷入窘境。

康熙這招雖狠卻是用心良苦,面對即將到“天涯海角”的兄弟,康熙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要常來信”。

而魏東亭也在最後被封為毅王爺,平安而終,成為陪伴到康熙最後一刻的人。


逆流時代


只因一個假和尚印空躲藏在南京棲霞山下的寺廟中,守株待兔等了近十年之久,終於抓住一個康熙南巡來南京祭太祖明孝陵的時機,差點將康熙亂炮轟死,貶魏東亭去彭臺做知縣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為什麼說魏東亭被貶反而說是萬幸呢?

對話中康熙說魏東亭是“百疏一密”,那麼魏東亭到底做了哪些百疏一密的事情,而讓康熙想殺而不忍殺之?

魏東亭做的這幾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差點把康熙送進了閻王爺的殿門:

第一件:假和尚印空“臥底”南京棲霞寺,名為僧侶,實為明朝餘孽珠“朱三太子”。

自上次逼宮失敗之後,朱三太子元氣大傷,來到南京城藏於一家寺廟之中,繼續他的“反清復明”的大計,這個假和尚印空(朱三太子)之所以可以兵敗後可以繼續養兵旭日,源於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給了他八百萬兩銀票,答應和其一起實施反清復明的計劃。

最為讓康熙怒髮沖天的是這個假印空(朱三太子)竟然在此窩藏了數十年之久,身為總督的魏東亭竟然沒有發現一點此禍心活動的跡象。

第二件:康熙委派魏東亭打造運送紅衣大炮,在運輸過程中有三枚紅衣大炮竟然不翼而飛,下落不明。

如果說這三枚紅衣大炮不慎沉入海中或者說運輸損壞,康熙定然不會如此生氣,而恰恰這兩枚嶄新的紅衣大炮竟然落入前朝餘孽朱三太子的手中,並且在得知康熙南巡且要來南京城祭拜太祖明孝陵的消息後,偷偷埋伏在棲霞山下,等待康熙在山上祭祖時將康熙等人一舉轟炸死在棲霞山上,自己也願意和康熙同歸於盡。

第三:嚴重擾民,竟然把周圍的百姓全部遷徙到軍營居住,而讓軍營裡的將士,打扮成村民及集市小販等來保護康熙的人身安全,心雖善,但是卻違背了康熙的意願,也屬於出力不討好的做法。

試問魏以上幾件事哪一件是康熙喜聞樂見的?

如果捉拿叛賊的士兵稍微晚了一步,假和尚點燃了紅衣大炮,康熙和大阿哥胤褆及大臣們都將死於炮火之中,身為南京總督的魏東亭對此竟然毫無察覺,直到康熙南巡來到南京,其才有所發覺,也輸後知後覺,但是這卻危及到了康熙的生命安全,當然康熙這樣對待魏東亭也是殺雞儆猴,給反賊以震懾,給朝中大臣們敲警鐘。

我是追溯歷史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魏東亭貶到千里之外,蠻荒之地的臺澎做七品芝麻官,因為他不走就得死,走才能保全自己,以圖後續發展,最後得封親王,善終。

一、維護滿族正統地位,九五至尊的帝王權術

康熙大帝四十六年為什麼要下江南之後,去祭拜明孝陵?為什麼剛好出現明朝遺孤“朱三太子”的反清復明勢力,清朝入關都那麼久?為什麼還沒有辦法讓漢民族承認清朝的正統合法性呢?故他此次政治作秀活動的目的是確保祖宗基業不衰敗,確保滿清貴族地位在政治上的絕對統治地位。

清朝是以少數的滿族統治龐大的基數的漢民族,又始終拒絕與漢民族進行深度融合,雖說康熙大帝學貫中西,崇拜與仰慕漢民族文化,但他也知道漢民族文化兼容幷蓄的可怕性。

故魏東亭作為五省漕運總督兼康熙南巡的總策劃與指導,他在明珠與索額圖兩大黨爭派系進行斡旋的同時,他又有康熙大帝身邊人的身份標識,吸引與集合一幫漢族官僚人員。假如還不採取預防措施,將來在朝廷上將會出現第三大派系之時,康熙大帝個人認為是無法掌控這個局面,多黨派系或獨一黨派的現狀對於封建帝王來說是最具威脅或對國家的治理最具破壞力。為了確保兩黨派系之間的微妙平衡,剔除掉形成漢民族官員的第三大黨派系的可能性。

康熙南巡的花銷費用,屬於皇帝私人定製VIP,不能從國庫費用報銷。這筆費用的虧空又沒有辦法進行彌補又有著朱三太子的事情集合起來,將會讓明珠或索額圖兩大黨派聯合起來把魏東亭給剷除。

康熙大帝為了南巡花銷費用及朱三太子的事件,他就先下手為強把魏東亭給處分,避免到時群起攻之時,他沒有辦法平衡與協調這幫大臣的怒火,因為滿族官僚體系對於漢民族官僚體系一直都是敵視與排斥的狀態。

二、臺灣收復之初,派經濟大臣到蠻荒之地,避免再現“鄭氏”藩王

清廷統一臺灣初,舊日鄭氏部眾,以及沿海來臺的人民,紛紛“相率還籍,近有其半”,尚有一半“逃亡南洋群島,因致全臺灣空虛,人煙寥落,十室九空,民生凋敝的現狀。派個自己放心又懂地方,又管過經濟民生的地方主官,老成持重的魏東亭這個人選最合適。原來掌控臺灣地區的是漢民族,且鄭氏在臺灣經營多年,一直宣揚著“反清復明”的統治文化,不可能派個功勳滿族親王,滿族大臣,那臺灣就會一直在鎮壓與反壓迫的鬥爭,再次爆發動亂,一發不可收拾,最後也能避免再現“鄭氏”藩王。

魏東亭,歷史趨勢選擇了他,康熙大帝給他明降暗保的待遇,康熙大帝對於他兒時的夥伴是比較照顧的。虛擬一些,康熙大帝對於漢文化給予最低保障待遇,但又不能讓它在處於統治地位的如此糾結的心態。

三、年老歸來封親王,善始善終得正寢

年老歸來封親王,享受漢民族在清朝滿族統治下最高規格的榮譽稱號,相比明珠與索額圖的一代權臣喪命,魏東亭的成就遠在他們之上,因為他遇到康熙大帝,成為康熙大帝的身邊紅人,也在盛年黨爭最猖狂之時,遠離廟堂之外,在《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壽終正寢。

個人意見,不當之處請回復並關注,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康熙王朝中索額圖和明珠兩個黨派一直在明爭暗鬥,康熙都看在眼裡。平定三番之後收復臺灣成了主要的目的,東南五省離臺灣最近,因此五省海關總都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魏東亭才是最佳的人選,因此魏東亭成為兩黨爭奪的對象。

康熙南巡南京時,兵部派往福建經南京時的30門紅衣大炮有三門不翼而飛了,讓魏東亭又驚又怕。後來在找到三門紅衣大炮並發現四百萬兩的造反銀子時,康熙對魏東亭的處置卻頗為費解。劇中康熙以擾民,未發現有人造反而瀆職,越是親信大臣越要嚴加處置為由,貶魏東亭為臺灣一知縣。結合當時的時局可以得出:

1 穩定朝局當時正值黨爭膠著時期,雙方都想拉攏這位能在康熙面前說一不二享盡極寵的封疆大吏,魏東亭有時也是康熙的影子代表著康熙的旨意,他的走向極易引發連鎖效應,無論走向索黨還是明黨,朝廷局勢立刻翻盤,不僅不利於朝局平衡穩定,反而會威脅到皇權。

2 保護魏東亭在劇中,索明兩黨極力拉攏魏東亭,但魏東亭對之嗤之以鼻,不理不睬,只效忠於康熙一人,令康熙很是讚賞,但魏東亭卻整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一不留神被人栽贓,便授人以柄,到時想不參與黨爭都身不由己,就連康熙到時收拾黨爭想救他都無力迴天,因此在關鍵時刻拿下魏東亭既不引人懷疑,也能保護魏東亭。

3 發展臺灣大戰一過百業凋零,況且臺灣土夷雜居,易生民變,所以臺灣急需恢復社會生產力,急需一位具有豐富的治理經驗得的人,魏東亭在治理地方方面經驗豐富,堪當大任,換做別人康熙也不放心。但又不能對魏東亭授予高位,一來仍有可能受到索明兩黨拉攏,二來萬一有裂土封疆之心就造成大患。

4 歷練魏東亭魏東亭自幼跟隨康熙,除鰲拜後也是位居高官,少有機會去基層瞭解民情,這也讓魏東亭成為康熙瞭解民情的一扇窗戶,從而有效避免受百官奏摺的矇蔽糊弄,對於治理臺灣更能對症下藥,其次也為日後重新啟用魏東亭打下基礎。果然在康熙收拾黨爭之後立刻找回魏東亭並封為毅親王,康熙借四百萬兩造反銀子之事不露聲色達到目的,此計雖苦,卻是苦中有甜,因此康熙對於越是信任的親近大臣不僅越嚴格而且越呵護。


墨清薇


這是電視劇裡的情節,康熙因小過失大發其火,以貶的方式委任其一個小小知縣。魏東亭走了,狠狠剜了容妃一眼,那意思不是你多嘴哪來這檔子事。魏東亭不知道呀,容妃不能不忠於皇上。容妃蒙生歉意,她也不知道,多了一句嘴,惹出了這麼大的麻煩事。只有皇帝聖明燭照,此乃重任,唯魏東亭不可任。

魏東亭夠忠。除了皇帝他誰也不認得,當年剷除鰲拜後,按照二月河的描寫,魏府頓時多了一個陌生的看門人,對他的動靜,皇帝盡在掌握,一直這麼多年,魏東亭啥樣,皇帝高居龍座,照樣一清二楚。長期觀察得到的結果,此臣夠忠。

魏東亭夠勇。剷除鰲拜,小魏子以身擋之,不僅功夫好,機智靈活,身手不凡,勇氣可嘉,這一切用之一個小小護衛身上,那就了不得,有了這份勇勁,正能幹大事,以向天下無可敵也,極為難得。

魏東亭夠才。坐鎮一方斂取財富,東南數省,朝廷財源,小魏子幹得好,不但送米送錢,還送來戰船模樣,心知朝廷如臂指,康熙大為讚賞,自個也蠻得意,通過數年鍛鍊,磨鍊出來小魏子,當真一干臣了呢。不使他使誰,朝廷歷來所用,皆心腹幹練之才也,魏東亭是,他就有拉不完的磨呢。

魏東亭夠智。書說簡短,最後一回,東亭在臺幹不動了,回朝覆命,二人重至一榻睡大覺,問及容妃,問及後世之君,魏不問,皇帝要他看,魏不看,老辣手段也。這輩子他知道了康熙,康熙也夠精的不是?能明白康熙的,朝中幾人?

忠勇才智都有了,果然一大臣,他不去臺灣,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