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最後的大忠臣--魏忠賢

大明朝最後的大忠臣--魏忠賢

在大家的眼中魏忠賢是天啟皇帝也就是朱熹宗皇帝時期的大閹黨(就是宦官干政),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這就是人們眼中的魏忠賢,但是大家卻不知道,崇禎在殺死魏忠賢后後悔了。

因為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

明朝後期面臨覆亡命運時便把賭注押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吳麟徵等先後上疏,要求撤寧遠之師以入衛京城。大順軍直指京師,崇禎詔徵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但是吳三桂卻要求崇禎皇帝賞賜100萬兩白銀,才肯入京,此時的國庫裡那還有什麼錢了,就請朝中大臣拿出白銀共同抵禦外敵,但是卻沒有一位大臣肯拿出錢財。之後大順軍打進京城後,隨便搶劫一位大臣的官邸,家產都不止100萬兩白銀。而如果魏忠賢還活著,錢財就不會那麼難收上來。

因為東林黨之害大於閹黨

明朝亡很多部分在於黨爭,而黨爭之始則起於東林,先是東林黨排擠齊、楚、浙三黨,三黨不敵,被迫黨附魏閹,進而形成了所謂的閹黨。魏忠賢儘管個人品德敗壞,但在國家邊防問題上確是很重大局,沒有魏忠賢,恐怕還真沒有熊廷弼、袁崇煥等人的戰績。魏忠賢不過一奸邪小人,最多不過烏煙瘴氣,而魏忠賢死後東林黨結黨營私,成為了不受約束的文官集團。

明末的文官集團極其腐敗、腦殘和黑心腸,沒有他們,中國根本不會亡。

建州女真是一個規模很小、體制原始落後的部族,正常情況下,即使魏忠賢這樣的無知混混主政,也能將其有效壓制,而換了東林黨的“仁人志士”後,就一路自誤、自殘、自殺,協助微小的女真人滅亡大明朝了。

中原除了開國皇帝能真正掌握軍隊從而壓倒整個文官系統以外,其他的皇帝都只能在文官系統中搞平衡,包括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和唐玄宗。這兩位主要是和整個文官系統對抗的話照樣一敗塗地。而崇禎除掉了魏忠賢之後,天枰頓時失去了平衡,東林黨文官集團一家獨大,崇禎失去了制衡文官集團的資本,只能空嘆: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

因為自古以來沒有宦官造反和背叛皇帝的

自古以來宦官再怎麼擾亂朝政,他們還是有人格,在國家利益面前以大局為重,

魏忠賢對天啟的作用與鰲拜對順治類似。

作用在於為政府圈錢,打壓對帝國財政構成威脅的江蘇地主集團。

1.鰲拜的手段要酷烈得多,殺得人頭滾滾,敢嘰歪的漢人都死了。魏忠賢只是打壓、貶官、遏制了江蘇東林黨人,而這些人最後紛紛投靠滿清,掌握了明史編纂權就開始黑魏忠賢並且利用自身的漢奸地位“洗白”自己。

2.鰲拜圈來的錢是預防性的,因為當時清朝已經基本消滅南明並沒有大的支出,三藩之亂也還沒有發生。魏忠賢圈來的錢卻沒有辦法存起來,因為明朝財政已經入不敷出,所以魏忠賢的應急作用比鰲拜要顯著。

魏忠賢,相當於弱化版的南宋賈似道,是在王朝末期財政崩潰時續命財政執行人。考慮明末女真的威脅遠遠小於宋末蒙古,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有一定道理。崇禎後悔殺魏忠賢,可見魏忠賢明朝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