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如何建立起來的?

朕要爆發了


奧斯曼帝國(1299—1922)為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伊斯蘭教軍事封建帝國;一譯奧托曼帝國、鄂斯曼帝國,亦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人(一譯奧斯曼突厥人,簡稱土耳其人)為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中亞,信奉伊斯蘭教。奧斯曼國家創始人奧斯曼一世的先世出於烏古斯突厥人的卡伊部落,12世紀時遷入安納托利亞(即小亞細亞),建立羅姆蘇丹等政治實體。13世紀淪為蒙古人的藩屬。三十年代卡伊部落酋長埃爾託格魯爾從羅姆蘇丹處(亦稱魯姆蘇丹國,為塞爾柱突厥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國家)獲得小亞細亞西北部的封地瑟於特(布爾薩與比累季克之間),瑟於特遂成為奧斯曼國家的發祥地。

1299年(一說1300)埃爾託格魯爾之子奧斯曼一世率領伊斯蘭教戰士攻佔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簡稱)在該地區的領土,當地的遊牧部落和城市失業群眾紛紛投歸,以謀求生計。奧斯曼自稱埃米爾(伊斯蘭教國家統治者、王公、軍事長官的稱號),宣佈獨立。

其後,土耳其人兼併了小亞細亞大部,並於14世紀中葉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向歐洲擴張。1354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定居於達達尼爾海峽北岸之加里波利,是為土耳其人在歐洲第一次獲得之立足點。

第三代君主穆拉德一世時,改稱蘇丹(意為“有權威的人”,作為統治者稱號,始於10世紀;11世紀起伊斯蘭教國家的統治者廣泛採用)。至14世紀末,土耳其人侵佔巴爾幹半島大部。1398年,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與匈牙利王西吉斯孟及日耳曼、法蘭西、英吉利諸國武士大戰於尼科波利斯(伊派拉斯西南),雙方各約二萬人,巴耶塞特大獲全勝;後被帖木兒擊敗並俘虜。

1453年,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水陸並進攻克君士坦丁堡,滅掉凡歷80世、1123年的東羅馬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更名伊斯坦布爾)。此時,奧斯曼帝國已經直接統治巴爾幹諸國以及多瑙河河口。1517年,謝利姆一世滅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稱霸於敘利亞和埃及,從而控制了阿拉伯世界(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除外),領土增加一倍。奧斯曼蘇丹成為穆斯林世界的首腦——哈里發。

蘇萊曼一世時,帝國版圖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南高加索、庫爾德斯坦、敘利亞、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島部分地區及北非大部,囊括今歐亞非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土地,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蘇丹實行封建專制統治,由大維齊爾(宰相)輔佐其理政。謝利姆二世在位期間,曾征服塞浦路斯,擊敗西班牙、威尼斯和教皇的聯合艦隊,海軍稱霸於地中海東部,疆域擴大到匈牙利、美索不達米亞以及北非的的黎波里。奧斯曼帝國極盛時,領土北面自奧地利邊界直至俄國境內,西界非洲摩洛哥,東迄亞洲高加索和波斯灣。南境一直伸入非洲內地,領土面積約600萬平方公里,地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

17—18世紀,帝國與奧、俄交戰迭遭失敗,勢力轉衰。19世紀初,境內民族解放運動興起,在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1913)中,巴爾幹半島諸國先後獨立;英、俄、法、奧加緊爭奪帝國領土,帝國喪失了在歐洲領土的83%。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參加同盟國一方作戰,成為戰敗國。戰後又遭到列強宰割,在歐洲的領土僅剩下伊斯坦布爾以及色雷斯的一部分。

1919年5月,帝國將軍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了民族抗戰運動,並於翌年4月在安卡拉成立大國民議會,號召穆斯林共禦外侮。1921年1月,大國民議會通過根本法,改國名為土耳其。1922年11月1日,大國民議會經過激烈辯論,決定廢除蘇丹制,廢黜末代蘇丹。歷時623年的奧斯曼帝國退出歷史舞臺。

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任總統。


風光藝境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也是很漫長的故事。

薩沙現在不喜歡回答這種問題,因為寫了很少有人看。

奧斯曼帝國建立之前,現在土耳其境內主要是羅姆蘇丹國的地盤。

這個蘇丹國是塞爾柱帝國的延續。

塞爾柱帝國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在中東創建的帝國,擊潰過東羅馬帝國和十字軍。

塞爾柱帝國最後一位蘇丹圖格里爾三世在1194年被殺,帝國滅亡。

塞爾柱帝國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突厥人太少,只佔據統治階層和精英軍隊,領土雖控制大半個中東,卻非常不穩定,叛亂很多。

帝國滅亡以後,羅姆蘇丹國徹底獨立,控制今天土耳其的部分地區。

當時塞爾柱帝國內部的突厥國家基本全部滅亡,只剩下羅姆蘇丹國一枝獨秀。

羅姆蘇丹國是尚武的國家,因為四周都是敵人,不能作戰早就被消滅了。

他們連續擊敗十字軍和周邊其他國家,保持獨立。

只是好景不長,也就四五十年,蘇丹國就衰敗下去,內部經常出現叛亂。

然而12世紀蒙古人又西征殺了過來,羅姆蘇丹國不能抗衡,只能向蒙古人稱臣,國家逐步被蒙古伊爾汗國控制。

期間,蘇丹國開始分裂成很多小國。他們不願意接受蒙古人的統治,也不接受蘇丹國的統治。

而當時蒙古人在巴勒斯坦被埃及馬木留克騎兵擊敗,也放棄了這裡甚至敘利亞,向東撤退,對於蘇丹國的控制力減弱。

到蘇丹國最後一個國王凱霍斯魯三世統治時期,蘇丹國只能控制都城科尼亞附近。

而在這些獨立的小國中,有一個叫做奧斯曼。

奧斯曼其實是突厥化的混血民族,很多人同歐洲白人沒有什麼區別。

奧斯曼國的戰鬥力很強,逐步吞併周邊其他小國,最終建立了奧斯曼帝國。

其實,奧斯曼帝國的建立幾乎是必然。

因為當時穆斯林的實力向西到希臘就中止了。整個伊斯蘭世界想要對抗基督徒,就必須在今天土耳其領土建立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不然連生存也難以維持。

所以,奧斯曼帝國的出現是必然現象,即便沒有奧斯曼人也會有其他民族出頭。


薩沙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是從13世紀末到1453年這150多年間

1、奧斯曼帝國建立的主體是居住在薩卡里亞河河谷的卡耶部落——烏古斯突厥人部落聯盟的一員;卡耶部落的創建者是奧斯曼一世祖父蘇萊曼沙阿,在蒙古西征時從中亞逃難到安納托利亞;蘇萊曼沙阿在渡過幼發拉底河時溺水死,由奧斯曼一世的父親埃爾圖魯爾加齊繼續率領部落進入安納托利亞,為當時安納托利亞的魯姆蘇丹國效力,因此獲得靠近拜占庭帝國邊境的瑟爾特小鎮為其部落封地。

塞爾特位置見圖:

2、奧斯曼一世在1254或1255年出生,1280年父親埃爾圖魯爾加齊去世,奧斯曼一世繼承部落領袖。奧斯曼一世成為領袖後,採取團結周邊突厥鄰居、全力攻擊拜占庭奪取土地的策略。

1301年,奧斯曼一世率軍軍隊圍攻尼西亞,騷擾普魯薩,導致拜占庭地區因為無法收割農作物而出現計劃;1302年7月安德洛尼卡二世率領2萬拜占庭士兵在巴菲烏斯平原,和奧斯曼一世率領的5000突厥輕騎兵進行決戰,奧斯曼一世擊敗了拜占庭軍事,是為巴菲烏斯之戰。

奧斯曼一世攻佔了耶尼謝希爾,並以此作為根據地圍攻普魯薩和尼西亞。1326年,奧斯曼一世圍攻普魯薩,但在攻陷普魯薩前,奧斯曼一世去世了。

3、奧斯曼一世去世後,其兒子奧爾汗一世即位。1331年,奧爾汗一世攻陷尼西亞;1337年奧爾汗攻陷尼科米底亞,並定都普魯薩,開始發行新的貨幣,建立政府和正規軍隊。

奧爾汗迎娶拜占庭皇室約翰六世的女兒狄奧多拉。1346年奧爾汗支持約翰六世推翻約翰五世對拜占庭帝國的統治,1347年到1354年間拜占庭帝國由約翰五世和約翰六世共治。

在拜占庭帝國共治期間,奧爾汗奪取了蓋利博盧半島——以此作為奧斯曼帝國奪取色雷斯地區。1356年拜占庭皇帝約翰五世承認奧斯曼帝國擁有色雷斯。1360年,奧爾汗一世去世。

蓋利博盧半島見圖

4、奧爾汗去世後,由其兒子穆拉德一世即位。穆拉德一世即位後,就發動阿德里安堡戰役,佔領阿德里安堡,並將首都從普魯薩遷都到阿德里安堡,表明了進攻歐洲的野心。

1371年穆拉德一世部下拉拉 沙欣 巴夏在馬裡查戰役擊敗7萬塞爾維亞軍隊,奪取了馬其頓地區和部分希臘地區,塞爾維亞王國因為此戰陷入分裂;保加利亞王國不得不和奧斯曼帝國和親達成停戰協議。

5、1385年,奧斯曼帝國戰略巴爾幹山脈南面的蘇菲亞;1385年9月,奧斯曼帝國在薩瓦拉平原戰役擊敗塞爾維亞,大部分塞爾維亞和阿爾巴尼亞領主投降奧斯曼帝國;1386年穆拉德一世攻陷尼什;1387年拉扎爾和波斯尼亞的特弗爾特科一世等組成聯軍,在普洛尼克戰役擊敗奧斯曼帝國軍;1389年,穆拉德一世徵集巴爾幹半島的附庸國軍隊,發動科索沃戰役,雖然雙方達成平局,但塞爾維亞在1390年和奧斯曼帝國簽署投降協議,穆拉德一世在此戰中戰死;1390年奧斯曼帝國攻佔塞爾維亞的非拉鐵非地區。

6、穆拉德一世去世後,其子巴耶塞特一世即位。1393年巴耶塞特平定保加利亞的背叛,讓保加利亞重新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1396年匈牙利組成十字架進攻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軍隊在尼科波利斯擊敗匈牙利十字架,順手攻佔維丁,滅了保加利亞王國;

就在巴耶塞特一世專注攻打歐洲時,中亞的帖木兒汗國在1400年開始掠奪安納托利亞地區,和奧斯曼帝國爆發衝突;1402年帖木兒軍隊來到安卡拉,和奧斯曼帝國軍隊爆發安卡拉之戰,奧斯曼帝國軍隊被擊敗,巴耶塞特一世被俘虜而死,奧斯曼帝國不得不臣服帖木兒汗國。

7、1402年到1413年奧斯曼帝國陷入巴耶塞特兒子們奪位時期。

8、1413年巴耶塞特一世的兒子穆罕默德一世宣稱勝利,成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一世主要是處理巴爾幹半島基督教附庸國的離心離德和安納托利亞因為戰火摧殘的經濟問題。1421年默罕默德一世去世。

9、穆罕默德一世去世後,其子穆拉德二世即位。1422年穆拉德二世圍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帝國增加納貢數額;1423年穆拉德二世宣戰威尼斯;1430年奧斯曼帝國圍攻塞薩洛尼基,1432年威尼斯和奧斯曼簽署和平協議,割讓塞薩洛尼基給奧斯曼帝國;1444年,因為神聖羅馬帝國等歐洲國家聯合對抗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又先後在尼什、索非亞、賈洛瓦等地戰敗,穆拉德二世不得不簽署和平協議,割讓瓦拉幾亞、瓦爾納給匈牙利,割讓保加利亞西部給塞爾維亞,又被迫讓位給兒子默罕默德;

1444年11月奧斯曼帝國在瓦爾納戰役擊敗波蘭匈牙利軍隊;1446年穆拉德二世復位;1448年,奧斯曼帝國奪取了瓦拉幾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及尼亞部分地區,同年在科索沃戰爭取勝;1451年穆拉德二世去世。

10、穆拉德二世去世後,穆罕默德二世即位。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發動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攻陷君士坦丁堡。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1949年10月1日,在一陣隆隆的禮炮聲中,毛澤東主席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時刻,我們稱之為“開國大典”,很有儀式範……

奧斯曼帝國的建立,也有一樣的標誌性人物,不過他們是3個人,叫“開國三王”。

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突厥這個東方來的民族,在歐亞非三洲銜接處,建立起著名的大帝國。

那麼,這支西遷的突厥部落,在“開國三王”的帶領下,究竟是如何建立奧斯曼帝國?請看下文……

一代王:奧斯曼(1280-1326年)

這是一個漫長的故事,可以追溯到突厥人被中原人痛揍,很多部族開始離開東方的草原,拖兒攜女長途西遷。一個叫“凱伊”的部落來到兩河流域,由於部落內部產生分歧,一部分人遷徙到小亞細亞地區,依附於羅姆蘇丹國。

1280年,奧斯曼繼承首領一職,為維持半自治的地位,他帶領族人為羅姆蘇丹國征戰疆場。奧斯曼的表現讓羅姆蘇丹國很滿意,有作為也就享有更多的權利,這樣一來他麾下的“奧斯曼人”得到較好的休養生息。

奧斯曼不僅是出色的戰士,也是傑出的部落政治家,他一直在默默地等待崛起的機會。1302年羅姆蘇丹國陷入內亂,奧斯曼趁機自立,建立“奧斯曼埃米爾國”,並向黑海、馬爾馬拉海一帶開疆拓土。

蒙古來襲,1308年毀滅羅姆蘇丹國,給奧斯曼帶來威脅的同時,也替他解除掉周邊的潛在對手。蒙古軍隊就像龍捲風,來得快去也快,使得奧斯曼軍隊能夠集中兵力對付西邊的拜占庭帝國。1326年,奧斯曼去世的那年,奧斯曼人攻下拜占庭的布爾薩城,並讓它成為帝國的第一個都城。

二代王:奧爾汗(1326-1359年)

奧斯曼的小兒子奧爾汗,繼續延續父親的領土擴張政策,他花費11年時間拿下尼西亞、尼科米底亞,從此拜占庭在亞洲再無重要的軍事重鎮。

奧爾汗不僅攻佔拜占庭的領土,而且還深度捲入拜占庭的內亂,秉持“把對手搞亂亂、自己才能好”的原則。一方面他與拜占庭內部的盟友眉來眼去,迎娶拜占庭公主狄奧多拉為妻;另一方面還跟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威尼斯人來往,奧斯曼軍隊今天幫這個、明天打那個,從中大發其財。

不過,奧爾汗出名的還不是軍事,而是他的內政。他花費將近20年的時間,用於消化新徵服的土地,在上面完善各種軟硬件建設,比如法律的實施、清真寺的建造、學校的開建等等。如此一來,奧爾汗很快就讓新土地成為帝國的堅固基地,成為日後擴張的強大支撐。

此外,奧爾汗還為奧斯曼帝國建立起一支完全聽命於蘇丹的軍隊,屬於可以隨時戰鬥的職業常備軍。這樣的軍事能力,是當時世界上最領先的水平,2個世紀之後歐洲人才做到。

三代王:穆拉德一世(1360-1389年)

如果說奧斯曼打下帝國粗糙的基礎,奧爾汗打響進軍歐洲的第1槍,那麼穆拉德一世就是帝國早期的主攻手。

好的事業是有藍圖的,胡亂瞎搞一定辦壞事。穆拉德一世被稱為偉大的蘇丹,自然有一套自己的戰法。他先收拾亞洲的後援,搞定

格爾米延埃米爾國、哈米德埃米爾國、卡拉曼艾米爾國,穩定小亞細亞的局勢。然後,他派出大軍攻佔亞德里亞堡,切斷拜占庭帝國與巴爾幹半島之間的聯繫,東南歐門戶頓開。

緊接著,穆拉德一世把都城從從布爾薩遷到亞德里亞堡,改名叫“埃迪爾內”。以新都城為支點,奧斯曼人在1371年打敗塞爾維亞人,進而迫使巴爾幹半島上交臣服的稅金。但是,我們都知道巴爾幹半島是“火藥桶”,那裡的人並不真心臣服於奧斯曼人,各地的叛亂此起彼伏。

尤其是1389年科索沃戰役,巴爾幹聯軍對戰奧斯曼軍隊,在“黑鳥平原”戰場上,雙方的主帥(穆拉德一世、塞爾維亞國王拉扎爾)皆死於戰場。儘管穆拉德一世遇刺身亡,但是他對奧斯曼人的功績依舊彪炳史冊,正是他打下奧斯曼帝國廣闊領土的基本盤。


人們都說“時勢造英雄”,其實很多時候反過來也是正確的,即“英雄造時勢”。在經歷奧斯曼、奧爾汗、穆拉德一世的統治之後,奧斯曼帝國的雛形已經令世人驚豔,自此一個世界性的霸權逐漸崛起。


子屠龍


既然問奧斯曼帝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就說說它的源流和創業史吧!

它的來源簡單的描述就是:西突厥——>烏古斯葉護國——>塞爾柱突厥帝國——>羅姆蘇丹國——>奧斯曼帝國

大體來說就是我國曆史上的西突厥(唐朝)被唐朝和回鶻人聯手攻破以後,部眾西遷至現在哈薩克斯坦中西部,於公元十世紀再度組成了一個部落聯盟國家——烏古斯葉護國,以大首領葉護的名字命名

葉護國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叫塞爾柱,這個部落比較早的接受了伊斯蘭教,於是就和其他堅持信仰騰格里的部落不怎麼融洽,在加上與葉護家族的土地糾紛問題,就再度西遷至錫爾河中游一路收容其他皈依伊斯蘭的突厥人,給波斯人的薩曼王朝當僱傭兵,最後趁著薩曼王朝被伽色尼王朝取代迅速擴張勢力,接著又趁公元1030年伽色尼王朝內亂,奪取伽色尼王朝大量領土(還吞併了原來的葉護國),進入西亞建立起了塞爾柱帝國,公元1055年應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卡伊姆的請求消滅波斯什葉派的布韋希王朝實際控制了阿拉伯帝國,於是就和拜占庭帝國接壤了

塞爾柱帝國是一個軍事封建國家,擴張是不可避免的,於是一直堅持進攻拜占庭帝國,公元1077年王朝建立者阿爾普.阿爾斯蘭的堂弟“蘇萊曼沙”率部進入被攻破的拜占庭小亞細亞一帶,建立了附屬於塞爾柱的“羅姆蘇丹國”,羅姆就是羅馬人的意思,因為拜占庭帝國自稱,當時也被東方人叫做羅馬,所以國名的意思就是“羅馬人的蘇丹國”,因為當時的小亞細亞不久之前還是東羅馬帝國的領土

羅姆蘇丹國的大致領域

公元1092年塞爾柱陷入內亂,又於1141年在卡萬特草原被耶律大石的西遼擊敗,名存實亡,羅姆蘇丹國趁機獨立,十三世紀末羅姆蘇丹國也陷入分裂,公元1308年被西征的蒙古人滅亡

後來橫跨亞非拉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一開始就紅三角那麼大

羅姆蘇丹國的邊境有一群僱傭兵,也可以說奴隸兵於1299年趁羅姆蘇丹國分裂宣佈獨立,他們的首領叫奧斯曼,他們自稱來自中亞阿姆河流域的烏古斯海亦部(Qayi),此時有千把人給羅姆蘇丹守,羅姆蘇丹國滅亡,他們就趁機接管羅姆蘇丹國的舊地,然後快速擴張,以首領的名字命名國家建立了奧斯曼帝國

就是這麼一個說起來簡單的過程。

但是,知乎大神,突厥史方面的專家關毛另有看法

他認為雖然事情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順序,但是有個問題:奧斯曼人其實並非突厥人,根據關毛查遍資料得出的結論,沒有發現奧斯曼一開始的那一千人是突厥人的證據,反而種種跡象表明,他們和亞美尼亞人有脫不開的關係。(具體可以看他的知乎主頁)

亞美尼亞人

於是他大膽推測:

奧斯曼人一開始是一群皈依了伊斯蘭教的亞美尼亞人和高加索人,可能以僱傭兵或者難民的身份來到了羅姆蘇丹國,幹起了守衛邊境的工作……等獨立建國以後,以慕斯林的身份號召聖戰,招來了大量中亞突厥人,於是久而久之,真的變成了突厥,也就是土耳其

亞美尼亞地區

如果您有點不理解,可以參考中國歷史上的例子

比如:著名的三家分晉,周天子一開始是商朝的臣子,後來滅了商,周成王桐葉封弟,讓弟弟叔虞在山西建立了晉國,晉國有很多大家族,最後後趙魏韓三個家族趁晉室衰微,將晉國瓜分,其中趙國還向北方蠻夷之地擴張,成為戰國後期可以和秦國抗衡的一雄

再比如:突厥人的另一支,沙陀人,開始也是唐朝的僱傭軍,因為立功很大被唐朝賜姓國姓“李”,成了宗室,唐朝滅亡以後,他們建立起了後唐,再往後後晉,後漢都是沙陀人,突然兩個漢族部將建立起了後周,最後部將的部將依託這個盤子統一了傳統農業區的大部分,建立了一個大帝國“宋”,也是一個類似的流程,而趙匡胤據說就是趙氏孤兒的後裔。

只不過這些漢人部將沒有再冒充自己是突厥人

奧斯曼帝國能迅速壯大的原因

講了大致源流,現在來分析一下奧斯曼帝國為什麼能夠迅速做大,因為亂世英雄很多,能成功的也就那麼一兩個。

首先,它選擇了正確的戰略方向,一開始實力弱小的時候堅持往西打,因為東部都是貧窮但是一樣善戰的突厥兄弟,往東是富裕的東羅馬帝國,在蠶食它的過程中逐步坐大,等有力量了再收伏東部的突厥人,一開始奧斯曼人的地盤很小,人很少。

其次,在此基礎上他們建立了獨特的“宮廷禁衛軍”制度,就是每征服一塊地方,或強徵,或收買,或自願的徵集基督徒奴隸(雖然叫奴隸,但待遇很好,所以有自願的),一般是小孩,把他們從小和原來的家庭隔離起來,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從裡面選拔勇猛聰明的孩子當皇帝衛隊的軍官以及大臣。這些孩子無牽無掛,所以作戰相當勇猛,又因為在奧斯曼沒有親人,所以只會孝忠蘇丹。

最後,他們建立了米特勒制度,不同於以往的很歧視,採取了比較寬容的宗教政策,非穆斯林也有很大的上升機會,於是整個國家比較團結,擴張起來也更容易

總之,以上的各種機緣巧合,以及採取正確的策略,在建立起來了廣闊的奧斯曼帝國,最大時橫跨亞非拉三大洲


蘭臺講史


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國,其因為創建帝國的人是奧斯曼一世,因而被稱之為奧斯曼帝國,帝國在其最為強盛的時期曾經橫跨亞歐非三大洲,領土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里。

土耳其的主要民族原本是突厥人,他們長期過著遊牧生活,原本生活於阿爾泰山,於11世紀的時候遷徙到了小亞細亞半島,遷徙到小亞細亞半島的突厥人當中的賽爾柱克部族之後建立了王國。之後,到了13世紀之時,突厥人當中的另外一個部落奧斯曼將其取而代之進行統治,建立了奧斯曼帝國。

1453年,奧斯曼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之後逐步不斷地進行領土的擴張,到了15世紀末期16世紀初期的時候,奧斯曼敵國已經佔領了小亞細亞,同時還佔領了克里米亞大部分地區,之後又佔領了阿塞拜疆、格魯吉亞部分地區和庫爾德斯坦。

16世紀初期,奧斯曼對埃及進行攻佔,把埃及、巴基斯坦、敘利亞等地區納入了奧斯曼敵國的版圖,這就等於是控制了地中海通往印度的海上通道。

奧斯曼帝國的蘇黎曼一世時期,曾經侵佔伊朗,佔領巴格達,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也被納入奧斯曼敵國的版圖,之後還對北非的許多地區發動了進攻並且實際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區,後又佔領也門、阿拉伯半島,此時,奧斯曼敵國已經很好地控制了海洋以及海上的貿易運輸通道,成為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

從本質上看,奧斯曼敵國是封建軍事帝國,其並無穩固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統一的基礎,因而其作為帝國是不夠穩定的,缺乏必要的長期穩固的封建帝國的文化基礎。19世紀初期之後,許多地區先後獨立,資產階級革命於1919年爆發之後,帝國於1922年土崩瓦解。


青史通鑑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第一階段 【1360年-1402年】

1360年,穆拉德一世上臺後,就開始著手對外侵略的事情,在他在位的30多年的時間裡,他使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擴張了整整5倍,其中,他不僅使用嚴厲的軍事手段,還是用了聯姻的手段獲得大面積的領土。

並且他為後面的奧斯曼帝國的皇帝的對外政府活動組建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軍隊,無往而不勝。但是,在一次作戰之中,敵人潛入穆拉德的營帳殺死了穆拉德,幸好他的兒子巴耶賽特一世接過了指揮權,轉危為安,贏得了勝利!巴耶賽特一世繼位之後,把矛頭開始轉向東方,將領土擴張到幼發拉底河的上游。

第二階段 【1451年-1512年】

這一個階段的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是在奧斯曼帝國經過一段時間的衰落之後再次強盛進行的。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上臺之後,他用兩年的時間解決了的內部矛盾和準備對外的戰爭。這一次遠征的最主要的成果是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滅掉了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在東方擁有著一個很高的聲望,雖然已經沒落下去了,但是憑藉著君士坦丁堡的三面臨海,一面有堅固的城牆。

另一個是金角灣口大鐵鏈,拜占庭帝國依然能夠抵抗外敵,維持統治。即使是面臨著土耳其軍隊的54天的圍攻也是安然無恙,可見防守是多麼的嚴密,但是百無遺漏必有一失,土耳其人通過買通一個內部人員,將土耳其軍隊的70艘小船拖入金角灣,再通過海陸合圍,最終終於將拜占庭帝國給滅掉了。拜占庭帝國的完結意味著一個新的世界性大國的誕生,對世界的發言權也越來越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益儒歷史


奧斯曼帝國是奧斯曼土耳其人(簡稱土耳其人)建立的軍事封建帝國。

11世紀土耳其(其主要民族為過著遊牧生活的突厥人)從阿爾泰山脈西遷到小亞細亞半島,其突厥塞爾柱克部族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13世紀突厥的另一部族奧斯曼取代了塞爾柱克的統治,建立了奧斯曼帝國。1453年土耳其人佔領君士坦丁堡,傾覆了拜占庭帝國後,開始了奧斯曼帝國領土擴張的新階段。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擴張至小亞細亞和克里米亞的大部分地區。16世紀初,相繼佔領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部分地區和庫爾德斯坦,後又對控制地中海通往印度的海上通道的埃及發動進攻,將埃及、敘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地區併入奧斯曼帝國。蘇里曼一世時期曾一度兵臨維也納,佔領匈牙利大部分地區,形成對歐洲的巨大威脅。1534年,蘇里曼一世王朝進犯伊朗,佔領巴格達和整個美索不達米亞,並繼續對北非進行征服,控制了北非大部分地區,征服阿拉伯半島和也門,奪取了海洋控制權,從而控制了海上貿易通道。15世紀至16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全面擴張,使其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歷史綿延600年之久的大帝國。正由於奧斯曼帝國是以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龐大封建軍事帝國,所以沒有統一的經濟、政治、宗教、文化等基礎。在帝國統治下,異教徒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伊斯蘭教的壓制和迫害,利用宗教進行統治和精神奴役是奧斯曼帝國專制統治的一大特色,也是維繫帝國的重要紐帶。19世紀初,巴爾幹半島諸國先後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又遭列強宰割,1919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22年末,帝國告終






淡看雲捲雲舒之善者


奧斯曼帝國是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軍事封建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

奧斯曼人原屬突厥人的一支,住在呼羅珊一帶。十三世紀蒙古鐵騎西征,奧斯曼人被迫西遷小亞細亞,依附於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國衰落後,奧斯曼人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並於一三零零年宣佈獨立。奧斯曼本是部落首領的名字,其他部族就以此稱呼這一部落。奧斯曼以一個部落起家,人口少,財力弱,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只有一小塊領地。但奧斯曼夢想能像塞爾柱蘇丹一樣建立稱霸西亞的王國。他利用民族情感和其他土耳其部族建立聯盟,增強自己的力量,把正在衰落的東羅馬帝國作為掠奪財富和土地的對象。一三二六年,奧斯曼人從拜占庭人手中奪取了控制達達尼爾海峽的重鎮布魯薩,並在此建都,為奧斯曼土耳其國家奠定了基礎。

14世紀。奧斯曼帝國建立後,發動了瘋狂的擴張,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大半個小亞細亞和小半個巴爾幹半島,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等地的統治者紛紛稱臣納貢。奧斯曼人的兵鋒直指歐洲腹地,驚恐的歐洲人組成了聯軍,但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歐洲聯軍被奧斯曼帝國擊敗,整個歐洲都籠罩在奧斯曼人的陰影中,歐洲人認為奧斯曼人很快就會消滅拜占庭帝國,很可能會進一步佔領歐洲。

但在這個時侯,一位叫做帖木兒的蒙古人救了他們。這位來自中亞的瘸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打造了一個強盛的帝國,並擊敗了雄心勃勃的奧斯曼人,奧斯曼的君主都被帖木兒抓走了。奧斯曼帝國因此陷入了內亂,幾個王子爭權奪勢,奧斯曼帝國陷入了嚴重的內部危機,不得不推遲了在歐洲的擴張。

15世紀初,穆罕默德一世取得了土耳其的最高統治權,土耳其順利的度過了危機,此時的帖木兒帝國已經衰落,奧斯曼人又開始了新的擴張。奧斯曼人很快收復了帖木兒帝國奪走的土地,並擊退了歐洲人的反撲,再次向周邊地區發動瘋狂的擴張。1453年,奧斯曼人攻入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拜占庭帝國。隨後,又擴張到北非。

到16世紀中葉蘇萊曼一世時,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北非、小亞細亞、巴爾幹、高加索、兩河流域、東非、克里米亞等遼闊的土地。其領土在十七世紀達到最高峰,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稱雄一時。

奧斯曼帝國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到1699年《卡洛維茨條約》的簽訂標誌著奧斯曼帝國擴張的停滯,19世紀初,帝國趨於沒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而分裂。1922年,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滅亡。


時光隧道2019


奧斯曼人初從屬於羅姆蘇丹國,後在小亞細亞獨立建國,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東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西部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阿爾及利亞,東抵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也門。自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的主要陸上交通線近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曾壓過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區的優勢。奧斯曼帝國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希臘,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