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導讀:到底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人性化的溫情教育更有效?

幾個媽媽在一起,永恆的聊天內容最終都是孩子的教育。今天的聊天主題是:家有熊孩子怎麼辦?“孩子不聽話,讓爸爸打一打就好啦!”“不行不行,爸爸下手沒有輕重,打傷了孩子怎麼辦?”“就是就是,這樣會把孩子給打疲的,以後就更難管了。”“我家的娃,我和先生從來不打的,我們都是給孩子講道理呢。”“我也想和你一樣啊,但是我家的講什麼道理也聽不進去!氣人啊!”“嗯那個啥,我覺得孩子還是要打一打的好點吧?”幾位媽媽你一言我一語的,氣氛非常的熱烈。

”你們為什麼不試試六合分析法?5W1H啊,就是很多公司都會使用的那個方法。“角落裡傳來了一位爸爸的聲音。

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管教熊孩子,『5W1H 分析法』管用!


什麼是5W1H六合分析法?

1932年,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提出“5W分析法”,後經過人們的不斷運用和總結,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W+IH”模式,也叫六何分析法。

5W1H分析法,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生產生活、教學科研等方面,這種思維方法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 Why---------為什麼要做,是原因;
  • What--------做什麼,做成什麼,是目標;
  • Where-------在哪兒做,是地點;
  • When--------什麼時候做,是時間;
  • Who---------誰來做,是執行對象;
  • How---------怎麼做,是方法。

我相信頭條中的很多家長讀者都曾經在工作中使用過5W1H分析法,這確實是一個能捋清思路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分析方法。

如何在管教熊孩子的過程中使用5W1H分析法?

1,Why----為什麼要打,打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2,What---打了熊孩子之後,家長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3,Where--在哪裡打,打哪裡,才會更有效果?

4,When---什麼時候打更合適?什麼時候不能打?

5,Who----家裡到底應該由誰來打熊孩子?

6,How----家長到底應該怎麼打才有用?

接下來,我們仔細的分成六個方面,來闡述一下相關內容。

第一,Why----為什麼要打,家長打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定為準繩;打孩子之前,家長必須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遵守相關的規矩和制度。我們上班,需要遵守公司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如果上班遲到,大部分的公司單位也會對此有明確的制度約定;除非能夠拿出地鐵塞車的憑證,否則,我們依然要受到相關的處罰。之所以我們對此都沒有異議,那是因為公司單位早已公示關於上班遲到的相關懲戒制度;但是,如果公司單位並沒有約定相關制度,而僅僅是憑領導的一句話,或者是領導當天的心情燦爛與否呢?我相信,所有人都不願服從並會抵制這樣的管理方式吧!

家庭教育中,家長管教熊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同於口頭批評,體罰孩子屬於家庭教育中等級非常高的一種懲戒方式。如同公司對員工做出經濟處罰和扣減績效獎金一樣,輕易不可實行;如需執行,則必須做到事先約定並公示制度;否則,公司便是違反了勞動法的規定!

家長在體罰孩子之前,也必須和孩子就體罰規則進行約法三章,劃定相關的紅線內容,清晰的告知孩子如果違反了父母要求的底線要求,將一定會受到體罰的懲戒。家長在動用家法進行體罰之前,必須保證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違法必究!父母切不可心軟,因為老人的求情或孩子的求饒,以一句下不為例結束了孩子本應當受到的懲罰;這樣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孩子認為所有的規矩制度其實都是可以不必遵守的,從而更加的無所畏懼,等到長大步入社會後,很有可能受到成人世界中更大的教訓打擊。

同樣的,法無禁止即可為。如果家長因為疏漏,沒有就某方面內容做出紅線的規定和要求;那麼,即使孩子犯了相關的錯誤,家長也不可輕易動用體罰的方式來處理。

所以,家長在體罰孩子之前,首先需要明確制度,約法三章;然後,家長需要明確的列舉孩子所犯錯誤的事實,確認構成對孩子實施體罰的標準。但凡沒有明文規定,或者錯誤內容並未達到體罰標準,家長都不應該對孩子進行體罰懲戒。


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Why---------為什麼要打,家長打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第二,What----打了熊孩子之後,家長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目的是為了:強力糾偏,解決問題,而非洩憤。家長絕對不可因為心情不好而濫打孩子!

體罰,屬於家庭教育中的一種暴力手段。

家長之所以要選擇體罰方式,一定是因為孩子犯的錯誤足夠的嚴重,家長需要通過暴力的手段,喚醒孩子的無知,進行強有力的糾錯和糾偏,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讓孩子以後不會重犯類似的錯誤。

然而,在實際的生活場景中,有太多的父母往往是因為抑制不住自己的小宇宙而火山爆發,對孩子進行衝動式的打罵體罰,而且打罵之後父母又經常會後悔這樣做。常見的案例包括但不僅限於:寫作業時孩子總是聽不懂父母一遍又一遍的諄諄教導,疲憊的父母下班後驚聞孩子的考試成績遠遠低於心理預期,煩躁的父母再一次的接到來自班主任老師的負面反饋內容,等等。

孩子如此可愛,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

在這樣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下,沒有目標的打罵孩子,發洩情緒式的打罵孩子,父母的排山倒海,將極有可能導致產生兩個後果:一是孩子被打疲了!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孩子都已經習慣了被打罵,產生了負面的免疫力,在未來的路上,孩子也將無視學校和社會的各種規章制度,從而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二是孩子從此變得膽小怕事,戰戰兢兢畏手畏腳!因為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因為什麼事情導致父母的責罵和毆打,尤其在心理層面產生極大的障礙。

所以,家長在體罰孩子之前,一定要明確本次體罰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家長希望孩子記住的內容到底有哪些?父母絕對不能將工作中遺留的負面情緒帶回家,絕對不能因為家長心情的不美麗,而對孩子進行隨意的體罰。

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What--------打了熊孩子之後,家長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第三,Where-----在哪裡打,打哪裡?

體罰時,需避開公開場合,避開無關的人,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不打屁股不打臉,要打只能打手心!

人要臉樹要皮,孩子的自尊心更是比大人還要敏感許多。

在員工大會上受到批評,和在領導辦公室內單獨挨批,想必我們各位的心態一定是有所不同的吧。家庭教育中,批評甚至體罰孩子,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禁止家長在孩子的玩伴面前批評甚至體罰,這是家庭教育中家長必須遵守的守則之一。古人有云:對眾不責。這裡的眾,指的是眾人面前,當然也有公開場合的意思。

在哪裡打的問題,一目瞭然;打哪裡的問題,需要更多些的文字來闡述一下。

媽媽打屁股,爸爸打耳光,這也許是很多家長在盛怒之下體罰孩子時的常規打法。但建議各位家長選擇掌心作為體罰懲戒的部位,原因如下:

  1. 古為今用。古時候的教書先生會使用戒尺打手心,懲戒那些犯錯的學生,因為手心有一個穴位名為勞宮穴,心主神明,擊打這個穴位有醒神開竅和增長智慧的作用;在責罰的同時也不忘給孩子保健按摩,古人誠不欺我!
  2. 勞宮穴,位於手掌中部,是一個和大腦相連的腧穴;可以清肺火,去心火,安神定氣;手握拳時,掌紋成人字形狀,此時中指指尖所指區域為勞宮穴。
  3.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手心有許多神經末梢,因此會非常敏感,打起來的體感會很疼!
  4. 為什麼不建議打屁股?腦組織是位於顱腔內,通過寰枕關節與人的脊柱相連接;如果家長在盛怒之下出手過重,孩子的屁股受到猛烈擊打後,經過脊柱傳到寰枕關節,有較小的可能引起腦幹損傷!
  5. 為什麼不能打臉?人的面部神經非常豐富,面部神經失調問題引發的最直接結果就是面癱!常言道:人在憂傷的時候,會牽動面部72個神經;而微笑只需兩個。

該部分5點內容,由網絡公開內容彙編而成。

所以,打人不打臉,打屁股有風險!真正需要體罰孩子時,家長需要選擇沒有旁人在側的場合,以打手心作為懲戒的部位。


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第三,Where-------在哪裡打,打哪裡?建議各位家長選擇掌心作為體罰懲戒的部位


第四,When-----什麼時候打?什麼時候不能打?

夜晚睡覺前不能打,否則孩子將容易沒有安全感。

其實,體罰孩子是一門技術活,融合了心理學/醫學/教育學等多門學科內容。

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家裡的老人,往往會堅決制止父母在吃飯時間責罰孩子,因為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並引發消化不良。從責罰的效果來說,孩子正玩得開心之時或是正悲傷的時候,往往起不到作用,反而非常容易起到反面的作用,孩子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還會對父母心生怨言,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久而久之,當孩子慢慢長大進入青春叛逆期後,父母則會發現孩子再也不聽從自己的管教了!罵不聽,打也不聽,講道理更是聽不進去。

現實生活場景中,由於加班後的父母歸家時間較晚,加之白天已經收到班主任反饋的在校問題,因此經常選擇在孩子睡覺前進行嚴厲的責罰甚至是體罰。這樣的方式,將直接導致孩子的精神高度緊張,失眠和驚夢所影響的不僅僅是睡眠質量的問題,嚴重情況下將導致孩子的心理障礙!尿床只是身體緊張失衡的一個表現,社交恐懼才是無法修復的人格培養問題。

所以,家長在準備責罵或體罰孩子之前,請先在心中默唸三句口訣:孩子是我的!孩子是親生的!孩子隨我!然後深呼吸,告訴自己:不是每個時候都適合打孩子!

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第四,When--------什麼時候打?什麼時候不能打?睡覺之前不能打孩子!


第五,Who-----家裡到底由誰來打熊孩子?

由家裡具備權威的人來打。切記切記:萬萬不可人人喊打!

家庭教育中對權威的定義,指的是家裡最關注孩子日常教育行為的那位家長。而非傳統意義上一般說的爸爸做黑臉媽媽唱紅臉那種。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日常關注就沒有體罰權。家庭中,如果父親忙於上班工作,平時都是媽媽在關注孩子的教育行為;那麼,媽媽才應該是體罰孩子的權威人員,而非嚴肅的爸爸!

在實際的生活場景中,如果是平時無暇跟進孩子日常的爸爸作為體罰的執行人,往往會造成父子關係的惡化加劇!因為,爸爸在體罰的執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言語上的口誤,不能準確指出孩子犯錯的每一個問題點;相反的是,孩子完全有可能因為父親的某一句錯誤言論,從而推導出爸爸說的都是錯的這樣的結果。這是由孩子的發育特點決定的思維模式,但父母往往會忽視這一點,沒有注意到自己措辭不嚴謹的某一句話,會導致孩子不認可並推翻全部體罰理由這樣的結果。

所以,體罰孩子時,到底由誰來動手,這個問題很有講究!選擇更熟悉孩子日常行為的那位家長,作為對孩子實施體罰措施的權威人員,才是正解!

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第六,How------家長到底應該怎麼打?

一個小小的打手心,也需要有儀式感!

中國人,其實是最重視儀式感的。

戒尺高懸,為的是心中的敬畏。無論是古代教書先生用的戒尺,還是我們小時候媽媽用的雞毛撣子,都是固定使用一個器具進行責罰。無論我們平時多麼的調皮頑劣,每當回家看到牆角那個雞毛撣子靜靜的立著時,都會收斂起不羈的神情,仔細的回想今天是否曾經有犯過錯誤?

如果家長是什麼順手就拿起什麼來打,那麼,孩子只會怕家長的這個人,而非對規矩的敬畏!自然,孩子也就不會在平時去思量自己是否犯了錯誤,而是會總想著怎麼逃避家長的視線。

打孩子,其實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所以,家長評估過孩子犯錯事實和所定規矩之後,確定要進行懲戒的話,就需要鄭重其事的把體罰這件事情,作為家庭裡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工作來對待。這是對規則規矩的敬重,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How---------家長到底應該怎麼打?

以上六個方面的內容,就是『5W1H分析法』在家庭懲戒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結束語

兒子讀小學時,我和太太都曾經打過兒子。但兩三次之後,我就不允許他媽媽繼續體罰孩子了。

因為,媽媽打完兒子後,要麼是一起哭,要麼在一旁生悶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這是我和太太闡述的理由。而我作為爸爸則明顯不同了,“我不僅能把兒子打哭,哭完之後我還能把兒子鬨笑,然後兒子再一二三四的告訴我,他哪裡錯了,以後要怎麼改正。”

戒尺高懸,只因心中有愛。

如果家長現在不嚴格要求孩子,走上社會後會有別人用更猛烈的方式來教訓我們的孩子。只是,懲戒永遠只是手段,我們懲戒的目的是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和偏執,重歸正確的道路。我也相信,聰明的家長還會將戒尺化於無形,最厲害的方式是在孩子心中高懸戒尺,而非客廳。

你還在打孩子嗎?管教熊孩子,老師推薦這個方法好

戒尺高懸,只因心中有愛。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願與各位分享和共勉;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我們一起努力,我們共同進步!

我是 ,兩個孩子的父親,講述自己兒女的點滴經驗,專注於家長和學生的成長教育,希望可以給更多家長以些許的參考和小小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