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風雨閱讀社


這純屬愚民政策,也是孔子一貫認為的"上智下愚"理念的翻版。這種理念在經濟和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或許適用。那麼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信息社會,如果再堅持這種理念,那純粹是掩耳盜鈴和自欺欺人。


一輩子礦工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譯文:孔子說:“老百姓,可以使他們照著我們所指引的道路去走,不可以使他們知道那是為什麼。"

這兩句話和西門豹說的:“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還有商君列傳所說的:“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意思大致相同。
我的看法是:這兩句話為什麼對老百姓不予知曉國家政策、法令的知情權呢?更不用說和人民共商國是了。孟子的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和儒家經典《禮記.曲禮》所記載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語道破了天機。在私有制的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里,野蠻的兩極分化,使少數奴隸主貴族和封建地主階級佔有了社會主導與思維的一方,只從事社會活動和腦力勞動,而絕大多數奴隸和貧苦出身的最底層人民,只能被強迫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完全被排斥在社會和思維活動之外,喪失了作為人的社會與思維的本質。他們的勞動產品與人身都不屬於自己所有,被剝奪了自身的人的本質與對象化自身本質的產物,僅僅被當作是會說話的牲口,完全剝奪了他們享有法律、道德的權利和義務。舊社會的西藏農奴就是最好的宿影。














飛龍在天231272723


《論語·泰伯》中記載了孔子說過的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引起了千古爭議。有些人認為,孔子這句話是愚民政策,即只能讓百姓順著統治者規定的道路走,不能讓他們知道這是為什麼。還有些人認為,這句話的應該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覺悟高,就由著他們去做,覺悟不高,就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那麼,這句話的本意是什麼呢?如果不是考古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能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了。且聽居士我慢慢道來。

首先,把這句話讀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肯定是錯誤的,因為正如楊伯峻先生在《論語譯註》中所說,這不符合先秦時代人們的語言習慣。如果要表達這個意思,孔子會說:“民可,則使由之,不可則使知之。”

那麼,孔子真的是認同愚民思想嗎?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出竹簡共804枚,包含著有字簡730枚,其中有多種古籍。在郭店簡中,研究者們發現了一篇戰國時期的儒家著作《尊德義》,其中就隱藏著解答這個問題的關鍵。

《尊德義》中說:“民可使導之,不可使知之。”與《論語》中孔子的話如出一轍,只不過把“由”字改為了“導”字。但接下來的這句話就很耐人尋味了,《尊德義》說:“民可導也,而不可強也。”也就是說,戰國時期的儒家學者用“強”字來解釋“知”字,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老百姓可以被引導向正確的方向,但不能強迫他們做事情。

那麼,為什麼要把“知”解釋為“強”呢?其實,在先秦時代,“知”字與“折”字是可以通用的。比如荀子《勸學》中“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這一名句,在《大戴禮記·勸學》篇中寫作“鍥而舍之,朽木不知”。所以,孔子說的這句話中,“知”通“折”,也就是“強迫”的意思。而“由”字也是一個通假字,通“迪”字。

所以,孔子這句話的本意是:“民可使迪之,不可使折之。”意思是:對於老百姓,統治者可以啟迪、教化他們,但不能強迫他們,讓他們折腰。

綜上所述,孔子向表達的並非愚民思想,恰恰相反,孔子重視對民眾的教育。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


👊👊👊篇首語:網絡公知的餘毒未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釋,作為討論話題,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問題背後並沒有那麼簡單,網絡公知的餘毒未消,一大批人還在憤世嫉俗,還在矇蔽中攻擊和抹黑傳統文化。

👊👊👊第一 反對錯誤的抹黑邏輯。

👉1 一棒子打死的邏輯。儒家思想是有糟粕,但其憂國憂民的歷史責任感,偉大的仁義文化,強大的中庸哲學,先進的民本思想,曾在漢唐盛世,明初強大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2 反對以點否定面的邏輯。腳底板流膿了,人就壞透了!這是典型的抹黑理論。

👉3 反對脫離人物的歷史環境、思想體系,單獨截取,斷章取意的邏輯。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不可能往壞出說,往做好處做!

👉4 反對靠自己的猜測和經驗,擅自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歷史人物的邏輯。論語都沒有通讀過,還要上竄下跳,或為西方搖旗吶喊,或者受矇蔽跟著憤世嫉俗。

👊👊👊第二 網絡公知已經窮途末路,但餘毒尚在。

👉1 徹底否定傳統文化和抹黑歷史人物的餘毒思維還在。網絡亂象令人擔憂,鋪天蓋地的都是在攻擊歷史人物。

👉2 歷史人物在天堂和地獄間徘徊,一會兒成了潘仁美,萬人唾罵,一會兒成了楊家將萬代敬仰。擅自揣測,毫無根據的攻擊,醜惡嘴臉盡顯。秦檜要翻案,岳飛要打擊,這是典型的無恥用心。

👉3 儒家文化,作為中國近2500年來,領先2000年的主流文化,認為沒有任何先進性的邏輯,就是典型的白痴邏輯。

👉4 一個流行了2500的文化,從邏輯上說,由盛到衰,一是難能可貴的2500年,二是由盛到衰的必然性。

👉5 西方不良文化不過領先了200年,一隻不過是科學技術的領先,思想文化上我們從未落後。二是西方文化註定是短命文化,我們不需要妄自菲薄。西方文化提倡自由放縱,自由放縱和毀滅不過一步之遙;西方文化提倡戰爭和屠戮,戰爭和滅亡僅僅一牆之隔。他們蹦的越高,跌落的越碎。但強權文化下,拜倒了多少民zei。

👉6 拿美國打壓華為來說,他一切的依據不過是他制裁伊朗是合法的,所以其他相關的都是合法的。多麼可笑的邏輯,西方的法律只是工具,不要把西方的法律和民主想得那麼神聖。但網絡公知們就是這樣,拿錢辦事,不遺餘力,美化西方,抹黑國內。好在大老鼠全部抓個差不多了,小老鼠和田鼠們到處亂竄。

👉7 尤其是特朗普宣佈中斷向海外負責顏色革命的團伙輸送資金,網絡公知們估計要慘叫了,他們已經窮途末路了。

👊👊👊第三 迴歸題目,正確解釋。

👉 1 我還是堅持認為,一句話的解釋必須從文章整體來看,必須從整體的思想體系來看,必須結合所處的歷史環境來看,必須從人物的所作所為來看。

👉2 我堅持這樣解釋更能符合歷史:見下圖。



聽不煩的鄉里鄉親


如何理解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這要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孔子創立儒家學說是站在誰的立場,是為說話,為誰服務的,從儒家學說的核心內容和基本觀點,可以看出孔子創立儒家學說的目的就是為統治階級出謀劃策、效忠服務的。這就不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就是:只要讓老百姓按照我們的旨意去做就行了,不必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這與林彪所說的"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是異曲同工啊!這對統治階級是有利的,辦事速度快,效率高,不必多費口舌而拖延辦事的執行時間。


夕陽紅155908541


知識使人痛苦,無知使人滿足!

痛苦的不是知識,痛苦的是你想到了改變,卻沒有能力改變。

幸福的不是無知,幸福的是你想不到改變,所以任由其奴役。

錢鍾書先生說:“豬是否能快樂得像人不知道,但人常常容易滿足得像豬”。

而滿足得像豬,卻是所有統治階級夢寐以求的管理模式。

所謂草民,自然是想割就割,想踩就踩。

所謂鹿民,無非是溫馴聽話,任人宰殺。

儘管這一句話惡毒得要命,但不可否認,這一句是真特麼正確!

民主,是以降低效率為代價。讓治下的所有百姓都滿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兼顧求全更是自尋死路的管理策略。

為什麼要讓老百姓有想法?讓老百姓有想法有什麼好處?他們總是這樣想!

所以,八國聯軍一炮轟碎了京城。所以,島國一刀劃傷了母親。

這就是“民可使由之”的代價。

民可使由之是需要前提的,前提是自己和敵人的實力相當,前提是生產力千年不變,前提是別人永遠也走不到你的前面。

以前的愚民是不讓百姓讀書,後來的愚民是隻允許讀某一種書。再後來的愚民是在這個前提下根本不讓你看到還有其它的書!

骨子裡,其實仍然是“民可使由之”

所以,我們到現在還是東亞病夫!我們仍然是小國寡民!化為灰盡的漢唐盛世更像是迴光返照,長久的衰敗才是歷史主流!

民可使由之,他們喜歡

民可使知之,他們不喜歡!


亦有所思


我的理解是:不可直接生硬地讓老百姓知道“大道”,而是春風化雨,讓他們感受和體會到。

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2016年創業的時候,有一天我們把基層員工和管理層叫到會議室,討論公司的願景。

我們以為大家會很興奮,結果被狠狠打臉。

銷售員和經理們不但不感興趣,反而一頭霧水。

有個女孩子不耐煩地說:“還要討論多久,我還有幾個客戶電話要打呢!”

現場氣氛冷到冰點,我們不得不結束會議。

原來除了公司核心層,基層員工和經理們最關心的根本不是願景和規劃,而是這個月該幹什麼,今天該幹什麼,甚至上午、下午要完成什麼任務?

結合《論語》來看,如果說“由之”是步驟,“知之”是結果的話,他們顯然不關心結果,換句話說,員工不關心也無法理解創業者心中的願景。

老百姓之於“大道”也一樣。

但是,儒家終極目的是必須讓老百姓也明白和知道“大道”,就好像必須讓員工知道公司的願景一樣。

怎麼辦呢?

要達到這個終極目的,“直接告訴他們”只是眾多方法中的一種,而且最沒有效果。

我們可以採取更好的辦法,比如下面這兩個步驟。

步驟一:先不告訴原因,只讓他們按部就班去做

基層員工是“民”,創始人是“統治者”,這個案例就是孔子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所以,告訴老百姓做什麼和怎麼做,然後讓他們照著做即可,不可以也沒必要使他們知道為什麼。

這不是奴役和愚民,這是由老百姓的特性決定的。

《論語》中把人分為三種,上智、下愚和中人。前兩類人“不移”,上智早已入道,態度很堅決,所以不用講。下愚無論如何都不會入道,講了也沒用。而中人則可上可下,是需要爭取的對象。

很顯然,在那個時代,絕大部分老百姓屬於“下愚”或者“小人”。

既然屬於“不移”的群體,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照著做,而不用苦口婆心地去解釋,就好像醫生不用跟病人講解手術的原理而直接動刀一樣。

說一句題外話,因為“下愚”和“小人”這些帶明顯歧視意味的概念,很多人對儒家和《論語》嗤之以鼻,口誅筆伐,豈不知這兩個概念並沒有歧視的意思。

他們自己搞不清楚概念,卻對孔子一頓亂批,讓人無言以對。

步驟二:將大道內化在按部就班的步驟中

前面說過,必須讓老百姓明白“大道”,不過,得換個方法。

回到我的故事。

後來我們改變策略,不再開討論會,而是將願景變成可量化的目標,包括年、月、日目標,細分到每個人的工作中。

同時,把“優質服務”的價值觀,變成客戶回訪和滿意度調查,並且每月評出“最美服務獎”,給予物質獎勵。

結果大家積極性非常高,同時,對於公司的文化和願景也有了親身的感受。

這時我們再宣傳公司文化和願景,就水到渠成了。

《論語》也是如此。讀《論語》最怕讀一章死守一章,不觸類旁通。請看下面這段: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論語 堯曰》

君子不需要講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而是先思考清楚,再順著老百姓的利益,以及每個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工作,讓他們照著做。

這時,我們就會發現,雖然沒有告訴老百姓“為什麼”,但“為什麼”早就內化在事先設計好的事情中了。

老百姓做完了之後,既可以得到實際利益,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大道”的存在。

這時,教化的方式由“直接告訴”變成了“讓他感受體會到”。

所以孔子說: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這就是孔子的做事風格,只要微風吹拂,草就能夠感受到風,就會受到好的影響,發生好的改變,並最終領悟到大道,雖然他可能說不出來。

這就是《大學》親民的做法,而不是站在旁邊用喇叭喊:“草啊草,向左倒,草啊草,向右;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歡迎您給我留言。 我是作者陳橋,堅持原創,傳播傳統文化。


作者陳橋


孔子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第八》,對這句話最常見的理解是: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而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由於這種最常見的理解,幾千年來,孔子被人冠以“愚民政策”的鼻祖,因為他們認為,孔子主張對老百姓就是要讓他們服從領導、聽從指揮就行,而不需要懂得更多、更深的道理。這成為近代人們指責孔子愚民的主要罪證。

實際上,對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可以有四種理解。

其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持這種觀點的人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他們認為這是人們對孔子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斷句不對,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說:老百姓如果知識水平和能力提高了,有行使民主權利的能力了,就應該要給他們政治自由,也就是要給他們行使民主權利的自由;如果老百姓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還沒有提高,還不具備行使民主權利的能力,那就應該要教育他們、訓練他們,使他們逐步具備行使民主權利的能力。

其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康有為、梁啟超也斷錯了句,他們認為孔子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應該這樣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說:要看看這個社會形勢和老百姓的素質、能力,如果感覺條件成熟了,可以給老百姓民主的時候,就應該給老百姓民主;如果感覺條件還不成熟,還不可以給老百姓民主的時候,就要先教育他們、訓練他們。

其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孔子說的這句話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對老百姓,就是隻要叫他們照做就行了,而不需要讓他們知道理由,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並不是人人都能站到很高的層次去理解一件事情或者一個問題,如果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對任何人都要交代清楚所有的來龍去脈,都要告訴他為什麼這麼做,往往會會把事情越弄越複雜,適得其反。事實上本來就不需要每個人都弄明白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和所有的來龍去脈。就好比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要知道“1+1=2”就行,至於為什麼會“1+1=2”則是極少數像華羅庚、陳景潤這樣的數學家去研究的課題,我們絕大多數人壓根沒必要去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奧妙。

其四,應該鼓勵和提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鼓勵和提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先就苦口婆心、費勁口舌告訴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諸如此類的說了一大篇的大道理,或許壞處更明顯,反而給他增加了額外的、不必要的思想負擔,讓他對不可預料的結果趕到害怕,嚇得不敢行動了,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那不是更加糟糕了嗎?的確,有的事情就是如同“小馬過河”一般,要憑著一股子年輕氣盛的衝勁去試、去闖、去做;而不能事情還沒做,卻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論證、去求證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做、可不可以做。否則,天下什麼事情都幹不成,什麼機會都會消失殆盡了!


喬鞅


還是毛主席說的好:“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我們尊敬,紀念,值得研究,因為他的思想實際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他這個人都值得我們尊重。”但他的那套理論是不行的,忽悠老百姓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是孔子的為政理論,顯然將自己摘出來,放在道德上帝上了,管理階層了。

孔子講:和為貴。引起矛盾,處理不了,和的起來嗎?

毛主席還說,中國沒有一個真正能夠佔統治地位的宗教,不象西方。西方有上帝,中國思想家太多,各種派別都有。在中國,大家信奉的是實用主義。家人有病了,生不下孩子就想神來了,孩子生下來病好了,早把她忘了。

其實,我們應該學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思想,做事實事求是,孔夫子這一套,雖然話都很好聽,拿出哪一句話你也不能說他錯,但他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很片面。

中國傳統文化那一套挺有意思:墨家架設水車,砌灶鑄鍋,生火做飯;兵家披堅執銳,血透重甲,據敵於國門之外、傷痕累累;道家勸人從善,恬淡寡欲,順應四時,安心種田;法家等飯做好了,口中吹哨,令人排隊領飯,前後飛跑盡職盡責;這時候儒家乾乾淨淨,白白嫩嫩,斯斯文文登場,說:等一下,我給大家講一下仁的道理。然後順勢抄起飯勺,就把打飯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

所以,毛主席反孔反儒的理論是對的,歷朝歷代的王公國戚個個都在打儒家和孔子的“仁義道德”旗號,而真正為民謀福利和與民同甘共苦者,少之又少。就是這樣,在封建社會竟被捧為“聖人”,那些讀了點“聖人”書籍的學子們,竟可以搖頭晃腦,把尾巴翹到天上去。

如今我們國家發展進入平穩,更加適用於我們的是自然科學的知識,法制來約束大家公平競爭。

但所有文化的前提都是以愛這個國家為前提,願意為之努力奮鬥為榜樣。

儒學不是民主,孔子的理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這就是它存在的價值,學這個就那個了!



作家貓步旅人


很多古字的多音與多意,今人不知,也不必多疑曲解。就是按現代理解,也沒多少毛病。像有些重大決策、乃致軍事行動,都需要保密。比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如若讓修陳倉的士兵都知道宣揚出去,怎生得了?就現代的軍事密秘、戰時的奇謀勝敵,也要保密,有時看似搞了些勞民傷財的傻事,但卻從別一方面賺取了更大利益和勝利,這些就應該只有上層知道,甚至只有決策人一人知道,等事後才告訴下屬,像過去抗日戰爭時,如把指示下達團級知道,營級就不知道,團長老婆都不能知道,這是鐵的紀律!

生活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政黨,都有不可公開地戰略決策,這是鐵的事實,有些事,人不可越級越格地知道一切,能做好個人份內的事就不錯了。只要一個好領導從內心讓人民過好日子,就足夠了。

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社會生活,把每一個人的勞動貢獻加起來,就是—個強大的團體,每個國家是個團體,在這之間,又有聯合互助,又有勾心鬥角,甚至是你死我活地戰爭,這就要求有自己的智慧仁德之君,又有順從善良之民,才能天下昌盛,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幾十年前剛建國之際,經多年戰爭,國家一窮二白,人們就是喊著“跟共產黨走,聽毛主席話”的口號,幹社會主義,國家逐漸發展起來的。人之理解程度不同,那就有待慢慢覺悟了就會明白。僅個人愚見,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