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入侵清朝,乾隆為何捨近求遠從黑龍江發兵?

Kimi-Dan


導讀:索倫兵號稱清朝版本的哥薩克,在參與了包括雅克薩之戰、平定準噶爾、清緬戰爭、平定廓爾喀等幾乎所以對外戰爭。雖然索倫部人數較少,但是生長在外東北嚴寒的自然環境中所以尚武彪悍。廓爾喀傭兵英勇善戰天下聞名,尤其擅長山地作戰。所以當尼泊爾(廓爾喀)入侵西藏的時候,乾隆就得從東北調動索倫兵以王牌對王牌輕鬆攻入廓爾喀。廓爾喀被迫臣服納貢,成為清朝的藩屬之一。


索倫部是東北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以及更北部的使鹿部、使犬部的總稱。因為東北亞也是山地環境為主,所以這些民族生活在寒冷的環境當中尚武善戰、尤其擅長山地作戰。這和誕生喜馬拉雅南麓高原廓爾喀戰士正好針尖對麥芒。雖然索倫部人數較少,但是縱觀大清一朝200多年曆史索倫是唯一保持彪悍戰鬥力的軍隊。參與的中俄雅克薩之戰、平定準噶爾、清緬戰爭、平定廓爾喀,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存在。作戰範圍北至外東北老家;西致西域、中亞;南抵緬甸,參與作戰範圍之大、之廣是清朝其他軍隊所不能比擬的。


廓爾喀入侵的歷史背景

十八世紀後期尼泊爾西北的廓爾喀部族興起,佔據了尼泊爾全部領土。公元1769年廓爾喀遷都至原屬巴勒布的陽布,形成了統一的廓爾喀王國。尼泊爾的地形我們都知道,多山少適合生活的土地。所以彪悍的廓爾喀軍隊,迫切需要擴張領土。

除此之外,西藏高層多次被乾隆賞賜金銀寶物無數。因為財富分配原因,這引起了西藏內鬥。這時廓爾喀趁虛而入,發動了對西藏的攻勢。當清軍緊急增援後,廓爾喀迅速回歸國內。三年後廓爾喀再次入侵,並掠奪金銀佛像、供器、貯藏及靈塔鑲嵌之珍珠珊瑚寶石等物盡行掠去。冊封六世班禪的金冊也被盜走。乾隆大怒決定不再被動防守,要犁庭掃穴永決後患。


兩廣總督福康安率領海蘭察等1500索倫兵一舉收降廓爾喀

這次反擊以兩廣總督福康安為主,副手是索倫部出身的海蘭察。除此以外還有索倫兵1500人,經過艱難行軍克服了將近兩千公里的行程抵達拉薩。經過休整後,斬殺廓爾喀640餘人,俘虜200餘人。清軍收復擦木、濟嚨,西藏全境解放。

福康安率領索倫兵攻入廓爾喀境內,廓爾喀王拉納·巴哈都爾·沙阿一邊請降一面向英國東印度公司求援。最後廓爾喀在清軍攻勢下請求投降,被廓爾喀滅國的錫金也得以復國。能在正面擊潰以英勇善戰著稱的廓爾喀,由此可見索倫兵的戰力。乾隆曾經讚歎到:“打牲索倫等處兵丁,人甚健壯,搶箭敏捷,搶箭敏捷,館走山林……臨戰甚屬得力”。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最近陳思成和佟麗婭的烏龍新聞上了一波熱搜。說實話我對別人的私生活實在沒有興趣,包括明星,但是對佟麗婭的身份一直好奇。

佟麗婭是新疆人,錫伯族。我們印象中錫伯族應該是生活在東北的,為什麼新疆也有錫伯族呢?


新疆錫伯族的來源就和本問題類似——是從東北遷徙過去的,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清朝一支特殊的軍隊——索倫營。

索倫營,是滿清招募黑龍江地區的土著民族士兵組建而成的軍隊,其主要組成人員有鄂溫克人、達斡爾人、鄂倫春人和一部分錫伯族人(新疆的錫伯族屬於錫伯營,不屬於索倫營,不過後來索倫營人數漸少,將錫伯營劃出一部分歸了索倫營)。

索倫人前身可以追溯到野人女真,由名字也可以看出他們性格堅韌強悍,勇武好鬥,精於騎射,是比當初滿清八旗更為驍勇的軍隊。清朝歷史劇當中經常出現的所謂“發配寧古塔予披甲人為奴”中的“披甲人”中就有索倫人。


清朝地理學家何秋濤在《朔方備乘》中寫到他們“不問部族概稱索倫,而黑龍江人居之不疑,亦雅喜以索倫自號說者,謂索倫驍勇聞天下,故借其名以自壯”。

不同於滿清八旗入關之後迅速墮落,整個清朝,索倫部戰鬥力都一直在線,包括晚清。

每當有滿清八旗搞不定的戰爭時,索倫營就從黑龍江調往前線了,中俄尼布楚之戰、新疆平叛準噶爾和西藏廓爾喀戰爭中都有索倫營的身影。

廓爾喀之戰

廓爾喀戰爭的爆發和藏區宗教衝突有著莫大的關係。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格魯派(黃教)六世班禪圓寂於北京,乾隆賞賜的大量財物。此時在班禪身邊的是班禪之兄仲巴呼圖克圖。

班禪有個弟弟是噶舉派(白教)夏瑪巴(宗教領袖),因為不能分得財物而不滿,於是前往信奉寧瑪派(紅教)的尼泊爾唆使廓爾喀人入藏劫掠。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六月,廓爾喀人三千人馬入侵後藏。

當時西藏駐軍只有清軍500人,藏兵1600人,臺站兵1300人,四川總督李世傑亦於成都抽調滿兵500名、綠營兵1300人、屯練降“番”兵1200人入藏支援。

但這次廓爾喀和清軍並未交戰,駐藏大臣、達賴喇嘛、仲巴呼圖克圖等人已經私下和廓爾喀人達成協議,每年向廓爾喀交納元寶300錠換取廓爾喀退兵,並上奏乾隆說打退了廓爾喀。

後來,西藏地方政府並沒有履行這個約定,廓爾喀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次入侵,並且進展迅速。

這次,西藏地方政府不能隱瞞了,於是上報朝廷。

不管是什麼原因,小小尼泊爾敢於入侵大清,這是乾隆不能忍受的。鑑於西藏地方官員處置不力,於是處置了一批地方官員,然後調剛剛在臺灣平叛成功的福康安督辦西藏軍事。

福康安以海蘭察、臺斐英阿為副手,領兵入藏。當時福康安手下有海蘭察及100名侍衛、烏什哈達、岱森保所率1500名索倫達斡爾兵。

福康安所率領的索倫兵果然不同於西藏的八旗兵綠營兵,一路上砍瓜切菜,直接打到了加德滿都,廓爾喀人不得不請降,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


別酒流年


蚊子叮咬巨人。

尼泊爾是與我國西藏地區南部相鄰的小小的國家。因為它小,在國際上也沒有多大影響力,所以許多人不十分了解它。

別看尼泊爾小,在乾隆年間時期,它還曾2次入侵我國呢。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小國敢來侵犯當時的大清朝呢?

原來,18世紀中葉,英國人入侵印度,而且所向披靡,但是一路北侵到尼泊爾時,卻被尼泊爾人打得狼狽不堪。尼泊爾人繳獲了英軍大量先進的火器。因此尼泊爾人打起了入侵清朝的主意。

乾隆53年,尼泊爾入侵清朝,當地清兵招架不住。一個月後,消息傳到北京,乾隆便下旨命四川總督就近發兵迎敵。然而當清兵翻山越嶺到達前線時,尼泊爾人早已帶著劫掠的財寶撤走了,清軍撲了個空,乾隆大為惱火。



兩年後,尼泊爾人再次入侵西藏地區。這次規模更大,所到之處百姓財產被劫一空。乾隆得知後,一邊令大將軍福安康出征禦敵,一邊令參贊大臣海蘭察率黑龍江索倫兵入藏征剿。

一物降一物。

原來乾隆搞清楚尼泊爾廓爾喀兵驍勇善戰而擅長山地作戰的特徵後情況後,決定不採用四川,青海的普通軍隊,而是抽調黑龍江的索倫兵。因為,索倫兵常年生活在關外,艱苦的生存環境,磨練出了強悍的戰鬥力。

受當時輸送軍隊條件所限,從黑龍江到西藏大概要5個月,主將福安康數次請戰,但乾隆再三告誡,務必要等索倫兵到達後,方可交戰。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索倫兵進入拉薩,隨即開往前線,兩軍遭遇後,索倫兵一戰殲滅4000廓爾喀兵,接連收復擦木,濟嚨等地。隨後清軍大隊人馬乘勝翻過喜馬拉雅山,兵臨尼泊爾首都陽布城下(今加德滿都),迫使尼泊爾納貢稱臣。此後尼泊爾廓爾喀兵再也不敢侵犯了。

尼泊爾這隻蚊子一掌就被中國這個巨人拍怕了。

期待您的關注!歡迎評論。


史裡淘聲


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尼泊爾這個國家,因為它實在太不起眼,太默默無聞了。

尼泊爾全稱叫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它是我國西南部的一個鄰居,一個深藏在南亞山區的一個內陸國家。

幸好尼泊爾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又在中尼兩國之間,所以在國際上還有那麼一點點名氣,不然的話,真的要讓高高的喜馬拉雅山脈給遮擋住了。

尼泊爾之所以藏在深閨人未識,不但是因為地理位置偏僻,還因為它實在太弱小了。

它的面積只有1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安徽省;假如用現在中國的領土面積跟它相比,是尼泊爾面積的將近70倍。而要是跟清朝全盛時的面積相比,就更可憐了,差不多隻有清朝國土面積的100分之一。

如果把尼泊爾跟清朝做比較,說他們一個是螞蟻一個大象,一點都不過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歷史上尼泊爾這個螞蟻,竟然兩次入侵中國,在中國這個大象身上狠狠叮咬了兩下,把滿清皇帝嚇得魂不附體。滿清皇帝之所以被嚇了一跳,是因為他也沒有想到,一向溫順的尼泊爾會向大清發飆,向大清叫板。

尼泊爾原來真的是個乖乖虎,在大清跟前非常聽話。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國力強盛,威震四海,八方來朝;大家紛紛向清朝靠攏,尊清朝為老大。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禪額爾德尼在北京圓寂。當時班禪的哥哥仲巴呼圖克圖護送班禪靈柩返回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受到得到乾隆皇帝大肆封賞,得到綾羅綢緞和黃金珠寶無數。這個仲巴呼圖克圖是個自私的人,沒有分給下屬,也沒有分給親人。

仲巴呼圖克圖同母異父之弟因此得了紅眼病,就跑到尼泊爾,慫恿尼泊爾的老大廓爾喀王族出兵。說西藏那裡有好多珍寶,西藏武裝力量很熊包,不搶白不搶。說的尼泊爾這邊動心了,於是就發生了第一次廓爾喀大戰。

都說利令智昏,廓爾喀大軍一聽說有珍寶,就不顧一切,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侵入西藏聶拉木、濟嚨(在今西藏吉隆縣南部)等地,大肆劫掠。

清廷得知後不敢怠慢,趕緊派兵前往,可是隊伍趕到的時候,清朝駐西藏官員說我們已經擺平了,把廓爾喀打敗了。

原來他們害怕打仗,私下裡賠錢把入侵者給打發走了。

反正天高皇帝遠,乾隆也不知道,大家就謊報軍情,高奏凱歌,皆大歡喜,清朝跟尼泊爾的第一仗就這樣稀裡糊塗結束了。

事後,清朝駐藏官員得意洋洋,心說這樣做太巧妙了,既退了入侵者,又不用燃起戰火,何樂不為呢?

可是他們忘記了,中國有句話叫慾壑難填,廓爾喀(尼泊爾)嚐到甜頭一發不可收。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爾喀再次興兵進犯西藏。理由是他們多次派人來西藏吃拿卡要,索要錢財,沒有如願。他們說西藏官員違約,沒有契約精神。

1791年6月,《清史稿》稱之為"噶箕·旦姆達爾·邦裡"率領,自濟嚨進攻宗喀;一路由阿比曼·辛格率領,從聶拉木進攻定日(在今定日縣西);另有一路繞過定日,經薩迦直趨日喀則。九月初,廓爾喀大軍軍兵臨日喀則宗城城下。敵軍久攻不下,撤兵回國。

乾隆皇帝得知之後,急忙招剛剛平定了林爽文叛亂的兩廣總督福康安來京,準備好好教訓一下廓爾喀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螞蟻。

1791年12月,福康安帶領大軍到達西藏,在1792年5月攻入廓爾喀腹地,7月兵臨廓爾喀首都,迫使廓爾喀舉起白旗,聲明再也不敢侵犯西藏,並表示真服了,向大清稱臣。

當時福康安打敗廓爾喀的主力的確來自黑龍江的索倫達斡爾的當地騎兵,號稱索倫虎兵。

那麼乾隆帝為什麼放著四川、西藏的兵不用,要捨近求遠,千里迢迢要從東北派兵呢?

首先是西藏的首領膽怯,畏戰。川藏兵靠不住。

第一次兩國交戰,當時西藏駐有清軍500人,藏兵1600人,臺站兵1300人。

四川總督李世傑亦於成都抽調滿兵500名,綠營兵1300人,屯練降"番"兵1200人。這些精兵以乾隆的御前侍衛巴忠為總指揮,迎擊廓爾喀軍隊。

但是,當清軍日夜兼程趕到藏廓邊境之時,達賴喇嘛等西藏領導層已私下同廓爾喀議和,後來的將領也沒人提出異議。廓爾喀也默認了這個結果,以有功之臣的身份回京交差。

其次是想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廓爾喀是山地,地形複雜,廓爾喀軍隊雖然人數不多,個個驍勇善戰,不是省油的燈。

清兵千里迢迢,動一次兵不容易。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既然大動干戈,就一定要派出最強陣容,一勞永逸解決邊境問題,把廓爾喀打怕,打服。而黑龍江的索倫虎兵還保留著八旗兵的光榮傳統,戰鬥力是當時滿清軍隊一流的。所以才派黑龍江的索倫虎兵,迅速實現了戰略目標。

憑藉索倫虎兵的優良表現,乾隆才得以實現自己的“十全武功”,這“十全”中,僅是兩平廓爾喀就湊足了“兩全”。


歷來現實


尼泊爾作為一個邊陲小國曾經入侵清朝,這是清朝歷史上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而尼泊爾入侵清朝實際上主要是騷擾我國的西藏地區。掠奪西藏地區的財富物質,金銀珠寶玉蝶等等。而乾隆皇帝則為了徹底打擊尼泊爾對於大清王朝的野心,從黑龍江地區調動了索羅兵前去平定!


熟悉中國地理環境的人應該知道。中國最寒冷的地方集中在三個地區,一個是我國的東北黑龍江流域地區,一個是我國的新疆天山以北地區,還有一個便是世界的第三極——青藏高原地區。

正是由於我國的黑龍江地區的索羅兵長期在黑龍江流域參加戰鬥。因此能夠很好的適應寒冷氣候下的戰場環境。同時也能夠勝任高寒、山地、叢林等作戰環境。因此乾隆皇帝在調動四川地區的軍隊抵禦尼泊爾的入侵效果不明顯後,想到了調動同樣適合山地、高寒等惡劣的自然環境的索羅兵。


果不其然,乾隆55年尼泊爾地區的廓爾喀軍隊再次侵入到我國西藏腹地,乾隆皇帝任命福康安為主帥率領四川軍隊進行抵抗和殲滅,另外一方面又下旨給位於黑龍江地區海蘭察率領手下的索羅兵奔赴西藏前線。並且責令福康安在索羅兵未抵達之前不可直接於廓爾喀軍隊交鋒。讓其先膨脹一會兒!

過了半年之久索羅兵正式抵達戰爭前線,與福康安率領的四川軍隊合併一處。福康安按照既定計劃與尼泊爾地區的廓爾喀軍隊進行了幾次戰鬥。果然長期在黑龍江地區生活長大以及服兵役的索羅兵一戰成名。將尼泊爾軍隊徹底打敗!更是殲敵和俘虜了宿遷尼泊爾軍隊。福康安更是率領清朝軍隊直接攻到了尼泊爾的首都。迫使尼泊爾當權者不得不向清政府稱臣納貢,成為了清王朝的藩國!



由此可見,在冷兵器時代,士兵也是被劃分為不同的兵種以此來適應不同的戰場環境。那些土生土長的索羅兵由於長期生活在黑龍江地區,因此十分擅長山地叢林和高寒條件下的戰場環境。再加上清王朝強大的綜合國力作為後勤支撐。因此一經出手便令尼泊爾軍隊戰敗投降。


珞珈山的貓


您能告訴我哪個“近”有足夠的兵力?

八旗駐防方面,西南是最薄弱的一環,離尼泊爾最近的是成都將軍所部,總兵力不過2576人而已,天山兩路的八旗駐防主要集中在北疆,基本上是遠水不解近渴。

綠營方面,“就近”的只有四川和雲南,四川有川北、建昌、重慶、松潘四鎮,加上阜和、懋功、馬邊、夔州、綏寧六個協,以及軍標、督標、撫標、提標和一些獨立的營,一共有79個營級單位。但綠營的營不僅是編制單位,還是駐防單位,有廣闊的防地,戰時要從各營抽調兵力臨時編組,每個營即便算能抽調100人(這幾乎不可能,實際上為不影響“日常本職工作”,每個營抽調三五十人甚至三五人才是正常的)也不過8000.雲南有臨原、開化、騰衝、鶴麗、昭通、普洱六鎮,加上楚雄、永昌、維西三協和撫標、提標及一些獨立的營,一共有44個營級單位,如果按照前面的標準,能抽調的兵力也只有四五千人。

把這些“就近”能抽調的加起來只有一萬二三的樣子,而實際上因為種種原因,不可能抽調這麼多(八旗駐防兵一般不出防區作戰,綠營要兼顧地方治安,四川幅員遼闊民族關係複雜,雲南不僅民族關係複雜還有邊防重任),一般還要打個對摺,這樣就只有五六千了。事實上第一次出兵也差不多就是這麼個局面(雲南方向因為擔心緬甸而沒出兵,四川綠營出兵3000,藏兵出動6個代本3000人)。

第二次出兵要解決問題,就需要調動兩萬左右的人馬,而且最好還是成建制的機動部隊,在這種情況下福康安等只能從兩個來源調集兵力補充,即清廷在中前期最為信任、平時和戰時編制也最為接近的兩個機動兵團:八旗京營和東北駐防八旗。

八旗京營各軍僅驍騎、步軍兩軍,就有10萬人以上,加上護軍營、火器營、親軍應、前鋒營,健銳營,編制兵力共十三萬三千八百三十八人,且這個編制裡全部是戰鬥兵,連預備兵都不算在內,一旦需要緊急出動,出動率還是不錯的。

東三省是滿洲“龍興之地”,八旗駐軍人數在各省中最多(黑龍江11271,吉林10690,遼寧17966),且因為中俄已簽署條約,清朝又嚴禁人民出關,東三省駐軍並沒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任務,因此在“二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常常成為關內戰爭的總預備隊。

第二次出兵以福康安等朝內將領為主將,出兵總數達1.7萬以上,加上後勤兵總數不亞三萬人,這其中川兵、藏兵數量沒有大變化,雲南兵照舊因為任務繁重未出,所增加的正是京營八旗和東北八旗,這也是直到僧格林沁敗死前,歷次清朝大規模用兵的常態。

具體到為什麼調黑龍江兵,是因為東北索倫(達斡爾)、鄂溫克等遊獵民族吃苦耐勞,特別擅長在山地和高寒林區作者,清朝遠征準噶爾同樣調動了這些東北八旗部落,今天定居新疆的這些少數民族,都是當年隨徵過去的。

事實上清朝經常以戰術需要而安排異地出征,當然有時候不免想當然耳。如認為藤牌能擋火槍,中俄雅克薩之戰就調動了京營八旗和福建綠營的藤牌手(京營八旗的藤牌手其實也來自福建,是三藩之戰時被林興珠帶過來的),而鴉片戰爭時的浙東反擊戰則從四川松潘調了當地的番兵(因為道光相信術士所言,認為虎能克西夷,而松潘番兵都穿著虎皮),如果實在沒有就會速成一些。比如乾隆打大小金川不利,就在北京北交造了好多演習用的城堡,訓練了專門攻打山地城堡的八旗健銳營——這支部隊中也有一部分參加了和尼泊爾的戰爭。


李厚何


尼泊爾的名號是從尼泊爾僱傭兵和尼泊爾軍刀開始打響的,因為他們在近代作戰勇敢,不怕死亡而出名,但是古代的尼泊爾軍人更加兇猛,當時的他們靠著彈丸之地就沒有把大清放在眼裡,一聽說清朝的西藏地區十分富裕,便帶領大批人馬來到西藏搶劫,而西藏也是不堪一擊,只能請求清朝援助,但是乾隆皇帝做出了一個很奇怪的決定,他從黑龍江調兵鎮壓入侵者,到底是為什麼呢?

尼泊爾廓爾喀兵驍勇善戰而擅長山地作戰,四川青海地方軍隊不是對手。

要知道,當時西藏雖然很富裕,容易被賊子盯上,但是西藏地方也有數千人保衛拉薩,但是兩軍交戰起來,西藏的士兵卻慘遭失敗,只能向清朝求援。

  1. 乾隆皇帝在當時還是一個比較英明的皇帝,他對於帶兵打仗也還是懂的一些的,所以在考察廓爾喀士兵之後,他覺得僅僅靠著西藏地方的兵是不能取得勝利的,而四川青海等地方又大多是一些步兵,根本無法對付來自廓爾喀的入侵。


  2. 當時清朝雖然靠著自己的八旗騎兵成功統一了天下,但是到了一百多年後的乾隆時代早就已經不成樣子了,所謂的八旗精銳也只不過是一群貴族後代罷了,當時清朝保留戰力不多的士兵就只有黑龍江地區的索倫兵,他們在野外森林打獵保持著極高的戰鬥力。

西藏地方富貴的流油,乾隆皇帝也想從西藏地方敲詐一筆

要知道,18世紀的西藏可以說是富裕程度堪比京城,但是他們的貴族又十分稀少,每一個都是掌握大量財富的存在,不僅外敵垂涎,連乾隆也注意到了。

  1. 當時的西藏雖然說是清朝的領土,但是產生的財富根本不需要向中央繳納,他們都是自產自用,所以就積累了很多,再加上每次朝貢又得到了許多中員地區的賞賜,他們沒有使用,而是當作寶貝收藏起來了。就連元朝的貢品都有存在內庫。


  2. 而乾隆皇帝又是一個喜歡錢財寶貝的皇帝,要知道,當時西藏向清朝求援是承諾要負責清朝所有的軍費,打戰勝利之後還有報酬的,如果從四川和青海調兵的話,因為很近無法從西藏身上獲得太多銀子,而從黑龍江運兵的話就有理由從西藏身上要錢了。

乾隆皇帝從黑龍江調兵看起來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是一箭雙鵰,一方面從萬里之外運兵消耗了西藏地方的財力,使得西藏更加依賴中央,一方面又達到磨礪東北祖地士兵,炫耀武力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