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蔣顯禮


我在美國上課的時候,班上有兩個尼泊爾男學生,人都很好相處,知道我是中國人後和我很熱絡,他說尼泊爾人對中國有好感,當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客套。

我們聊過一些彼此國家的事情,我一直以為尼泊爾是佛教為主,因為佛教創始人佛陀釋迦牟尼就出生在尼泊爾啊!可是我錯了,原來尼泊爾是以印度教為主,佛教比較少了。還有 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他從美國回尼泊爾的話必須先飛到中國廣州轉機,我不知道尼泊爾是沒有美國直達的飛機,還是為了省錢選擇多程中轉。

在國外遇到外國人聊天的時候,很少會聊到政治和經濟方面,因為這比較敏感,最多就聊聊風土人情而已,所以並不能對尼泊爾知曉太多。後來對尼泊爾的瞭解還是前幾年一次地震,還有陳震的《越野路書》節目介紹過尼泊爾越野之行。現在我們看看學術界怎麼介紹尼泊爾的吧。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通稱尼泊爾,是南亞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一個內陸國家,北與中國相接,其餘三面與印度為鄰。尼泊爾的土地面積為14.7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93位,2972萬人口則排名世界上第48位。由於地處高海拔地區,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於尼泊爾境內,包括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因此也是登山好手的觀光勝地。
尼泊爾擁有古老的文化遺產,佛教創始人佛陀釋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爾。國家主體宗教信仰為印度教,另有少數群體信仰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

18世紀中期建立了尼泊爾王國,並曾入侵西藏,後後成為清朝藩屬國。在19世紀初英尼戰爭後尼泊爾割地予英屬印度並與其結盟。尼泊爾原為印度教君主制國家。2006年,國會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尼泊爾制憲會議正式通過憲法修正案,廢除君主制改國號為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既然要介紹尼泊爾,我們首先就要了解這個國家的經濟和國際形勢,尼泊爾人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

尼泊爾經濟現狀落後


上兩圖先後為尼泊爾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近十年的增長趨勢,2019財年尼泊爾的國內生產總值307億美元左右,人均只有1034美元,而且從這兩張圖上我們可以發現一件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2011-2016年之間尼泊爾的GDP增長几乎為零,在2017年才開始迅速增長,看來尼泊爾已經找到它的發展之道。不過即便如此,尼泊爾依然是個深居內陸經濟落後的國家,是聯合國確定的48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農業是尼泊爾經濟的命脈和第一大產業,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56%。尼泊爾國內有80%的人口從事農業,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尼泊爾經濟嚴重依賴外援,預算支出的1/3來自國外捐贈和貸款。

我們看看尼泊爾的進出口情況就知道這個國家的現狀如何落後:

這是尼泊爾的出口前十名項目,除了鋼鐵製品拍在第四位,前十名以內的九名都是農業相關產品,這種低經濟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根本不能為尼泊爾提供足夠的美元。好在尼泊爾的旅遊業蓬勃發展。

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自然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旅遊資源異常豐富,境內幾乎全是山地,徒步旅遊和登山業比較發達,每年都吸引外地遊客前來旅遊觀光,爬山探險。尼泊爾因為歷史悠久還擁有豐富的文化財富和許多宗教的遺產,到處可見精美的古建築以及各種宗教建築,每年吸引世界各地虔誠的朝聖者前來朝聖。依靠旅遊業補償了當地貧窮落後的狀況。


尼泊爾國際形勢

尼泊爾倒黴就倒黴在做了印度的鄰國,歷史證明,印度的鄰國都不會有好日子過!錫金被印度吞併,不丹直接被印度操縱,巴基斯坦被印度一再蠶食,中國更是被印度非法侵佔領地,作為一個弱國尼泊爾更是被印度欺負的死死的,因為尼泊爾幾乎所有石油和天然氣等來源都需要假道印度,印度曾經封鎖過尼泊爾,不讓一滴油和一罐氣進入尼泊爾,尼泊爾最後只能求助中國。

從這張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尼泊爾三面被印度環繞,沒有出海口,尼泊爾在世界進口的物資幾乎都到走印度的加爾各答港才能到達,所以說印度完全掐住了尼泊爾的生存命脈,就像前幾年印度封鎖尼泊爾一樣,當真是慘不忍睹!

有人說為什麼印度就不能和尼泊爾做好兄弟呢?因為印度就是這樣一個奇葩的國家,侵略成性!不丹現在被視為印度的藩屬國,不丹的鄰國錫金已經被印度吞併,在印度人眼裡,不丹和尼泊爾都應該像錫金那樣成為印度的領土!

上圖可以看到,在尼泊爾的另一面就是中國,中國有廣闊的市場還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理論上中國可以提供尼泊爾一切的物資,並且也有這個意願,這樣尼泊爾就能擺脫印度的鉗制,可惜天公不作美,一道喜馬拉雅山脈把中國和尼泊爾分開了,所以中國的物資想要進入尼泊爾非常困難,成本極高,而印度進入尼泊爾卻十分簡單。

因此尼泊爾就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和印度全面交好最後的結果是像錫金那樣被印度侵佔,不討好印度又會被卡脖子很難過!如果想依靠中國解決一些燃眉之急又更刺激印度而招引更多的封鎖!所以尼泊爾在國際上不願意親近印度卻又不得不做出親近的態度,想親近中國卻又不敢表露心跡!

尼泊爾跟印度後面只會受窮和失去主權,和中國交流則會富裕和自由,這種選擇題看起來很好做,不過猶豫印度的侵略性尼泊爾不敢過於親近中國,不過中國和尼泊爾的鐵路有朝一日會建設起來,到時候中尼的溝通交流變得方便和容易,印度也就沒那麼容易去封鎖尼泊爾,尼泊爾的好日子也就會開始了!


這就是尼泊爾,一個貧窮和無可奈何的國家,它的國民平均預期壽命只有70歲,而西方發達國家的預期壽命可以達到83歲,所以這個國家人民並沒有過好日子,而他們的好日子似乎也不會來的那麼快,只怪它離印度太近,離天堂太遠。


穿美國望世界


尼泊爾的全稱叫做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夾在中國“龍”與印度“巨象”之間,沒有什麼太大的存在感。在歷史上,尼泊爾曾是清王朝的藩屬國之一,後來被英國人佔領。


尼泊爾是一個南亞地區的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十分封閉和貧窮。在1971年時,聯合國曾將尼泊爾評為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由於經濟不發達,尼泊爾的工業水平較差,而且地理環境限制了農業發展,只能將旅遊業作為國家的經濟支柱。

據統計,“山地之國”尼泊爾全國總人口為2800萬左右,呈現出男女比例失調的現象,其中男性佔48.50%,女性佔51.5%。由於過去受印度教的影響較大,所以尼泊爾全國有86.2%的居民都是印度教徒,只有少量居民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


在歷史上,尼泊爾和中國有一些交集。比如清高宗乾隆53年(1788年),尼泊爾軍隊曾首次入侵西藏。清廷的駐藏大臣沒有稟告乾隆皇帝,私自就與尼泊爾人議和。乾隆56年(1791年),這支尼泊爾軍隊再次入侵西藏,向西藏的官員勒索鉅額財物。

乾隆皇帝於是派名將福康安、海蘭察等人領兵入藏,又從寒冷的黑龍江等地抽調驍勇的八旗索倫騎兵支援西藏作戰。清軍騎兵部隊翻過了險要的喜馬拉雅山脈,一直打到了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附近。恐懼的尼泊爾人於是轉而對清王朝稱臣,上表納貢,這就是清朝與尼泊爾之間的“廓爾喀之役”。


尼泊爾原本想借助清朝的力量抵抗英國人,但後來卻並沒有得到清朝軍隊的支援。1816年,尼泊爾在“英尼戰爭”中敗北,被迫割讓了三分之一的土地給英國人。

19世紀初,尼泊爾逐漸淪為英國人的殖民地,併成為英國軍隊侵略西藏的前沿跳板。直到20世紀時,受到一戰削弱的英國才承認了尼泊爾的獨立,但尼泊爾依然沒有擺脫貧窮、落後的困境。

2008年左右,尼泊爾對外宣佈廢除王室,從君主國家變成一個聯邦制共和國。不過,尼泊爾在政治和經濟上一直十分依賴印度,國際存在感不高。



歷史的荒野


尼泊爾是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全球14座超過8000米的高峰有8座在尼邊境;

尼夾在中國與印度之間,是南亞的地區的兩個內陸國家之一,另一個是不丹;

尼面積約14.7萬平方公里,比山東省約少了一個青島市的面積;

尼人口約2700萬,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這種體量,且作為聯合國成員國,是印度不敢也不可能吞併的;

尼歷史上曾向清政府稱臣,目前與中國關係越來越好,與印度關係漸行漸遠,國人也有很多在尼經商旅遊,有很多人甚至在尼娶妻生子。

尼泊爾與印度一樣,也是個多種姓的國家,國內實行一夫多妻制度。

尼泊爾經濟很一般,2018年GDP只有280億美金左右,人均只有1000美金左右,是世界上欠發達的國家之一。

尼泊爾境內的廓爾喀人,戰鬥力強悍,是僱傭軍的代名詞。

不足之處,歡迎各位指正補充!





鵬舉張說天下


這個國家怎麼說呢?他們是,嗯,有一部分人是信印度教,有一部分人是信佛教。

哎,皮膚呢是棕色的,黃色的啊,總體來說的話。有點偏黑。

國土面積的話還沒有一個廣西大。平均工資的話才200美元一個月。

只不過是我們現在中國人去那邊柬埔寨西哈努克和金邊。開發了很多房地產,然後很多中國人去那邊搞餐館吶,搞小吃啊。搞房地產銷售啊,很多啊。

說了解的話,他們那邊的人民風特別淳樸。

特別是小孩子,特別天真活潑可愛。

消費還行吧,他們當地的話當地人消費的話。一天也才十幾美元左右。

如果說我們中國人去那邊的話,消費就有點高了。現在隨便去西哈努克還有金邊去吃個飯都要得兩百美金左右。

最後呢,希望大家不要去那邊去賭博啊,賭博是傷天害理的事情,也希望大家不要做。

感謝大家的觀看啊,再見。



強GE去度假


尼泊爾的正式名稱是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首都是加德滿都,領土總面積為147181平方千米,到目前為止,人口約2700萬。

尼泊爾有30多個民族,分別有有拉伊、林布、達芒、馬嘉爾、蘇努瓦爾、吉隆、塔魯、謝爾巴、尼瓦爾等30多個民族。其官方語言為尼泊爾語,但是他們的上層社會卻通用英語。尼泊爾以信奉印度教為主,並且以印度教為國教,因為尼泊爾高達%86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只有%7.8居民信奉佛教,%3.8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在行政區劃上,尼泊爾全國共劃分為5個發展區,14個專區, 36個市,75個縣。



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與中國接壤,其餘三處都與印度接壤,國境東西長約840千米,南部寬度約為144~250千米。

尼泊爾早在公元6世紀就以經建立了封建王朝,直到1769年,一個叫沙阿王朝的國家征服並統一了尼泊爾谷地上的3個國家。1814年,英國殖民者入侵尼泊爾,將南部一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割讓給了印度。1864~1950年當時尼泊爾國內最大的家族拉納家族依靠英國殖民者的支持下奪得軍政大權,並且還獲得了首相世襲的地位。1951年尼泊爾最大黨大會黨聯合國王從拉納家族手中奪回政權,並且宣佈實行君主立憲制。1960年,當時的尼泊爾國王馬享德拉取締了大會黨政黨,實行無黨派議會制。1990年尼泊爾暴發了大規模‘人民運動’的示威遊行,當時的國王比蘭德拉被迫實行君主立憲的多黨議會制。直到2007年12月尼泊爾才宣佈成為聯邦民主共和國。


獨立評論員


畢竟互為鄰里,對於尼泊爾大多數人算不上太陌生。這裡是佛教的發源地,與我國共同擁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古老悠久的歷史、壯麗迷人的風景,還有神秘多彩的文化,共同構成了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尼泊爾。

這裡地處內陸,地狹人稠而資源匱乏,甚至連土地都相對貧瘠。長久以來尼泊爾都屬於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尼泊爾文化與經濟上與中印聯繫緊密,受到的影響也很深刻。



尼泊爾面積超過14萬平方公里,比安徽面積稍大,人口3000萬左右。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東西距離超過880公里,而南北則只有200公里左右,整體輪廓類似於長方形。尼泊爾多山,低地平原僅佔總面積不到17%,全球海拔高度排名前十的山峰,有8座全部或者部分位於尼泊爾。

高聳連綿的山地,給尼泊爾帶來了充足的水利資源。不過除此以外,尼泊爾其他的資源就相當匱乏了。目前在尼泊爾發現的礦產資源種類比較豐富,可除了大理石、石灰石等極少數種類外,大多都沒什麼商業開發的價值。整體來說,尼泊爾的自然資源條件並不怎麼樣。



因為自然條件的相關限制,加上近代被殖民的影響,尼泊爾經濟非常落後,主要以農業為主。尼泊爾人口中超過80%從事農業生產,可尼泊爾的糧食依舊不能完全自給自足。而尼泊爾的工業幾乎都是半手工類型的輕工業,比如香皂、服裝、火柴、造紙之類。不僅生產規模小,而且產能與質量都相當落後。

直到如今,尼泊爾的經濟總量也不到300億美元,這個數字還不及國內的一些比較發達的地級市。而尼泊爾的人均GDP也僅剛剛1000美元出頭而已,即便是在南亞地區也屬於相當靠後的水平,尚不足南亞首富馬爾代夫的十分之一,甚至比孟加拉還要低40%左右。



兩千多年前,佛陀在古印度也就是如今的尼泊爾創立了佛教。然而如今這個佛教源頭的國度,大多數人信奉的都是印度教,也是世界上唯一將印度教定為國教的地方。尼泊爾今天的佛教徒比例,已經不足8%。

尼泊爾有30多個族群,信奉的宗教也豐富多樣,受此影響,尼泊爾文化異彩紛呈。在尼泊爾人的日常生活中,宗教影響無處不在。千百年前,驍勇善戰的廓爾喀人曾讓清朝跌了跟頭,也是英國殖民者的最愛;如今,尼泊爾人早已放下軍刀拿起念珠經幢,到處都瀰漫著一種濃濃的儀式感與神秘感。

經濟落後、精神富有,古老與現代在尼泊爾密集交織在一起。如今隨著全球登山旅遊的興起,旅遊資源豐富而且消費水平不高的尼泊爾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


澹奕


如果說真的有高原明珠的話,那麼尼泊爾就是地球的高原明珠,因為這個國家從地理圖上來看,就是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山坡上。


有人說蒙古國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攻擊它,因為它夾在領土第一大的國家和第三大的國家中間。

兩個世界強國包圍,誰想動蒙古,那都得先打敗身邊的大國,或者說與大國商量好。

殊不知這樣地理位置的國家不止蒙古國一個,尼泊爾同樣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只不過這次其中的一個國家換成了南亞的巨無霸印度。

不僅如此,尼泊爾有比印度更好的地理優勢,因為它所處的位置高,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說起來尼泊爾,總不免帶著印度一塊說。論關係的話雖然尼泊爾一共兩個鄰國,但與印度的關係明顯更緊密。



這裡的緊密沒有好壞之分,因為不管尼泊爾願不願意,它與印度的“緊密”是天然的,無法改變的事實,三面都緊靠印度。

而北面則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喜瑪拉雅山脈,尤其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更是難以逾越的屏障,將中尼的關係,從自然地理上割裂開。

印度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一直有統一南亞的野心,而統一南亞,巴基斯坦固然是最大的障礙,但是尼泊爾也不簡單。

為了削弱印度的影響力,尼泊爾一直在與背面發展關係,但是由於青藏高原的存在以及最南端最貧瘠的經濟因素。

使得尼泊爾與北方的關係單純到只剩下軍事和政治,當然有經濟,但主要是援助或者說饋贈性質的,並不利於長期的經貿發展和合作。

倒是與印度,不管尼泊爾願不願意,它與印度,不管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聯繫性不但很強而且無法割捨。


印度以此經常對尼泊爾進行經濟制裁,軍事政治壓制,夾縫中求生存,可以說是對尼泊爾最好的比喻了!


歷史三日談


我單從旅遊這個方面說一下;

長處:風景非常好,無論是人文還是自然旅遊資源都很豐富,值得去兩次以上(擁有數條世界級的徒步路線,且沿途都有很熱情的客棧和民居供遊客住宿休整)物價低廉,大部分的尼泊爾比較熱情樸實(加德滿都的騙子不少,高海拔地區的居民對遊客很友好)

短處:基礎設施差,交通不方便(所以徒步行進反而更安全),路上塵土飛揚,山路更是不堪入目,中心城市之外的住宿條件簡陋,水不衛生(第一次去,一般都會拉肚子)加德滿都騙子多


醉美旅行


從數據看尼泊爾,典型的“最不發達”:2018年人口2808萬,GDP288億美元,預期壽命70.6歲。

從地理看:

14.7萬平方公里土地概括為“七山二田一谷地”,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延伸,包括海拔7600米以上的23座高峰,中部是以加德滿都和博卡拉為主的谷地,南部是特萊平原。沒有資源優勢,卻因地處亞歐與印度洋板塊之間每隔70年左右必有大地震光顧。

地理就是命運:

它北臨中國,其他三面被印度“摟抱”。一位國王比作“兩個巨礫之間的山芋”。歷史和現實證明,它在兩個大國間充當著穩定和中立的緩衝地帶。

印度駐尼大使曾道出其地緣窘境:“尼只有兩個鄰國,中國更多是概念上的,因為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使兩國經濟交流十分困難。而印度與尼泊爾邊境開放,容易人員和經濟交流,印度還為尼不熟練和半熟練工人提供機會……”

印度教主導的人文特徵:

尼泊爾人中印度教徒佔86.2%,佛教徒7.8%,穆斯林3.8%。

族裔地位和權利不平衡是經濟社會的重大問題。史上至今未現尖銳的民族矛盾或衝突,但族裔間權利不平衡根深蒂固。婆羅門人、切特里人和瓦尼爾人佔全國人口一半多,佔有大部分土地,控制商業,佔據各級政府部門。其他則在經濟和政治上兩手空空,他們為土地所有權而鬥爭。2015年新憲法未滿足南部馬德西人“單獨成邦”要求,引發南部動盪及印度對尼經濟制裁。

走向共和:

在傳統上,尼泊爾國王被視為印度教主神的化身,一直掌握絕對的權力,1769年,沙阿王朝在加德滿都建立,君主制是民族的象徵和國家的支柱。2001年6月1日,一場王室血案震驚世界,包括比蘭德拉國王和王儲在內的9位王室成員喪生……繼任國王不得人心,在全國不斷的街頭抗議聲中於2008年被廢黜,延續239年的君主制被共和取代,改稱“聯邦民主共和國”。

王室本身不是尼泊爾落後的癥結,它像東南亞的緬甸,王朝不再,問題一個不少。

看齊瑞士,沒那麼容易!

政壇左右之爭,強烈的社會門第之分和與世隔絕的環境使尼泊爾難以擺脫貧窮。全國人口80%是農民,基本上靠天吃飯,季風的準時與否決定著一年收成的好壞;全境耕地不足,人口壓力大,缺乏投資,沒有像樣的工業。

1953年,人類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從此催生了一個產業。如今,旅遊和登山開放佔尼外匯收入的一半以上,政府考慮出租一部分山峰以開發登山度假產品。2015年4月8.1級強震造成3.1萬多人傷亡,百萬無家可歸,當年成為41年來首次沒有人登頂珠峰的年頭。

吉爾吉斯也被稱作“中亞瑞士”,它與尼泊爾“病症”類似:尼有信仰沒行動,吉沒信仰傻行動。而瑞士人既有信仰,更是行動派。

空有地理環境,沒有歷史與人文根基,瑞士不是他國能夠複製的。


ruixuezhaofeng


尼泊爾夾在中國與印度之間,是南亞地區的兩個內陸國之一,尼泊爾面積約14.7萬平方公里,比山東省約少了一個青島市的面積,尼泊爾人口約2700萬,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這種體量,且作為聯合國成員國,是印度不敢也不可能吞併的,尼歷史上曾向清政府稱臣,目前與中國關係越來越好,與印度關係漸行漸遠,國人也有很多在尼經商旅遊,有很多人甚至在尼娶妻生子。

尼泊爾與印度一樣,也是個多種姓的國家,國內實行一夫多妻制度。尼泊爾經濟很一般,2018年GDP只有280億美金左右,人均只有1000美金左右,是世界上欠發達的國家之一。尼泊爾境內的廓爾喀人,戰鬥力強悍,是僱傭軍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