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家教、社會教育哪個更重要?

手機用戶58681814656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這一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歡迎你們來互相討論

首先來說說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一個相對標準化的教育:統一的教材,統一的師資培養方式,統一的課程安排。另外學校教授的是學科知識為主,這樣的學習基本上是有章可循的。

再來說說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最主要就是培養孩子最核心的素養,比如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習慣的培養、學科思維的培養、興趣愛好、夢想等,這些恰巧是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大的,築就的是孩子的根基。所以毫無疑問,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影響最大、最無法取代的根基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兩手一起抓,對孩子來說再幸運不過,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家長投入極大的耐心,更多的時間,以及更多的技巧幫孩子前進。孩子學習方法的建設需要家長給予指導,孩子應對待挫折的態度需要家長給予幫助,孩子如何直面困難和壓力需要家長給予榜樣的力量。

從家庭為起點回歸家庭,這是很多人的成長和生活的軌跡,所以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是根基,在有著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礎之上,學校的教育是畫龍點睛的部分,而社會教育則是孩子社會性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教育機構的教育作用等同於學校更多的是知識點的講授。

孩子不僅僅是簡單的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在成長的路上,如果父母能夠更高效率的介入他們的生活,孩子一路走來會更快樂,更輕鬆。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個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鄉村教育者


世界上有很多好孩子,但也不缺少熊孩子。

好孩子的好在於良好的家庭教育,而熊孩子的熊則在於家長的嬌慣和溺愛。

我們清楚,愛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種本能,但如果愛過了度,就變成了縱容。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壞孩子是慣出來的。

我們要警惕過度寵溺,培養孩子好的品德和習慣,不把孩子養成“熊孩子”,更拒絕成為“熊家長”。

壞孩子是慣出來的

前段時間,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北京某書店裡,一男孩在書店裡大聲朗讀英語,一名女店員擔心聲音太大影響到其他人,便善意提醒。沒想到卻被小男孩指著鼻子辱罵:

“信不信我抽你!我去投訴你!

視頻裡,女店員全程微笑並耐心地跟男孩及其家長解釋,孩子的母親雖也有在協調,但全程沒有對孩子大罵店員的不妥行為道歉。

只是輕描淡寫地迴避了問題,一邊輕聲細語地安撫著自己的兒子,一邊跟店員強調著:

“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

視頻被網友發到網上之後,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很擔心這個孩子的未來”、“連最基本的禮貌都不懂,孩子和父母都很可悲”.......

書店本來就是一個需要保持安靜的公共場所,不顧他人感受大聲朗讀本就是不妥。

當然,我們也都可以理解孩子偶爾犯錯,不過一件小事態度好點,道個歉表示會小聲一點,也就過去了。

而這個孩子破壞規則卻依舊理直氣壯,反而指著別人的鼻子大罵,是沒教養。

孩子母親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錯誤,還在一旁幫孩子掩飾,說孩子還小,是縱容。

如果孩子犯下錯誤,不能及時認識到,父母也沒有正確的態度,只會讓孩子毫無悔過之心,一步步陷入犯錯的泥潭。

孩子在以後勢必會犯下更嚴重的錯誤,甚至誤入歧途。

這不是在幫他,這是在害他。

這並非誇大後果,因為一個孩子的毀滅往往是父母“慣”出來的後果。

你不管教孩子,自然會有人來替你管教

正如那位母親說得那樣,我們常常聽到有些家長會說:

“他還只是個孩子......”

“你那麼大的人了,還跟孩子計較......”

“我們家孩子就這麼皮,管不動了,長大了就好了......”

在這些家長的辯護下,孩子得到的信息往往就是:

我做什麼都沒關係,也不需要考慮任何後果,因為我爸媽會幫我兜著,別人也不能拿我怎麼樣。

但現實會允許你這樣嗎?不會的。

一個沒教養的孩子,若家長不好好教育,總有一天,社會自然會替你狠狠教育;

更甚者,會輪到法律來好好教育。

某地商場,一個熊孩子用可樂“洗”了一架價值六十多萬的進口鋼琴,被索賠19.8萬折舊費。

湖南長沙,一位男孩故意將2歲女童抱上電梯,電梯到了18樓後,女童走了出去,墜樓身亡。

一趟飛往美國洛杉磯的航班上,六歲男童對鄰座男子吵吵鬧鬧,拳打腳踢,家長置之不理,還和乘客在飛機上廝打起來。而當這家人落地後,立馬被驅逐出境,連夜被遣送回國。

......

《三字經》裡說“子不教,父之過”。

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教養,是為人父母的基本責任,更是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一個有好習慣、好教養的孩子,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和運氣。

而一個不考慮別人想法,唯我獨尊的熊孩子,只會惹人討厭,寸步難行。

一個家,最好的炫富,從來都不是你家住多貴的學區房,你家開多好的車,孩子可以上多少個興趣班,而是養出了一個有教養的好孩子。

好的孩子是教出來的

在知乎上,有人曾發起過這樣一個話題:

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方式?

底下一堆回答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知乎網友@聽雨講述的親身經歷:

一次和朋友去商場裡的衛生間,位置滿了,需要排隊,我們前面有兩個人。

然後又來了一個很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

媽媽對小女孩說:“人有點多,要排隊,你堅持一下。”

小女孩說“好。”

可沒過幾秒鐘,小女孩就說:“媽媽,可是我堅持不住了……”

媽媽說:“那大家都在排隊,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

排在前面的幾個人也都聽到了,就主動說讓小女孩先去吧。媽媽和小女孩說了“謝謝”之類的話。

接著,媽媽帶著小女孩上完就出來了,小女孩問媽媽:“媽媽你不上嗎?”

媽媽說:“本來我們是要排隊的,因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們才讓你先上的,可是媽媽是大人,大人要排隊的。”

其他人聽這個媽媽這麼說,都說讓她先上。

但這個媽媽拒絕了,她說:

我們要排隊的,剛才插隊已經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最主要的是要讓孩子有規則意識。

於是又帶著孩子回到隊伍,重新排隊了。

父母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比跟孩子口頭反覆強調規則,教育的效果要好一萬倍都不止。

孩子的未來,是父母三觀的復刻。

你給孩子傳遞什麼樣的三觀,孩子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潛移默化教給孩子的好品德,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

父母的模樣,就是孩子的榜樣

央視紀錄片《鏡子》裡有這樣一句獨白: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父母的模樣,就是孩子的榜樣。

山東青島,一輛公交車在斑馬線禮讓行人時,一位家長牽著孩子過馬路,一邊跟孩子說著什麼,一邊彎腰教孩子鞠躬致謝。

天津地鐵車廂內,一男乘客肆意剝起大蒜,蒜皮撒了一地。一名身著校服的女孩默默蹲下,把地上的蒜皮都收在手中,帶出車廂。女孩說:“爸媽就是這麼教我的呀!”

年輕媽媽懷裡抱的孩子睡著了,她怕孩子踢到別人,也怕孩子的鞋子弄髒別人的衣服,就用手一直捧著鞋子,直到下車才鬆開手。

一個孩子因為身體不適在車廂內嘔吐。孩子的父親並沒有因此責怪他,而是立馬起身,向周圍的乘客道歉,然後蹲下身,拿紙巾把地上嘔吐物清理乾淨,給孩子做了最好的示範。

俗話說“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一個有教養的父母,一定能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而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一定會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一個家給予的教養,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天花板,決定著孩子這一生能到達什麼樣的高度。

為了塑造孩子更好的模樣,為了孩子更明亮的未來。

請作為家長的我們,務必好好教養,保持善良。


十點讀書


個人觀點,也許不專業,但是認真思考過,不喜請多噴。

首先,題主的問題不夠完整,“社會教育”這個詞缺乏主體,分解為“社區教育”“社會氛圍”就比較容易分析。

社區教育:以強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在地域與社交頻度兩方面都較集中的社區性社會群體,對下一代成長的一致關懷。

強人際關係:關心感受的比重大於關心利益的比重的人際社交關係。

題目改為: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社會氛圍哪個更重要?

沒有明確的教育目標為前提的話,該題可以置換為: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社會氛圍哪個所起的作用更大?

現在,家裡有學生的家長就都可以參與分析判斷了:

顯然,哪個作用大取決於三個因素:1.孩子在哪個方面接受的內容多;2.孩子對哪個方面的社交關係更信任;3.孩子主動成長需要的資源哪個方面提供效率更高;

這三個因素的作用力排序顯然是3、2、1,大家沒意見吧。

特別提醒:學校的課程體系,家長的教育投入都不一定等同於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資源,知識技能學習肯定不是成長的主要資源。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資源,沒有系統學過教育科學的,可以按馬斯洛的人的需求模型按不同年齡匹配就可以了。

顯然:接受要素1內容最多的來源是“社會氛圍”,這個作用點是孩子的“世界觀”,所以,其實世界觀這個東西對普通人家是不需要擔心也基本上沒有什麼辦法的事情(不考慮極端或特殊情況)。

其他兩個因素變化就比較動態和複雜了。

不過一般來說,安全感與親密關係(愛)的能力一定來自於父母與家庭,獲取歸屬與尊重的能力一定來自於強關係社區,認知能力與知識技能內容來自學校,而學校,要麼是原生社區的組成部分,要麼是另外一個需要認真融入的強關係社區。

如果學校是強關係社區的重要且緊密的組成,那麼孩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基本上由學校決定,普通家庭也不用關心和關注這個東西,家長也基本上起不了什麼太大作用。

如果學校意味著另外一個需要認真融入的社區,那麼問題來了:情況一,如果孩子的家庭生活環境是一個成熟完整的社區,那麼學校將成為他重要的社交資源,哪邊獲取他的信任與注意力更多,他就會受哪邊的影響更大。情況二,如果孩子的家庭環境不是一個成熟完整的社區,麻煩來了,那麼學校將成為他的全部(如上所述,歸屬與尊重體驗及能力是家庭提供不了的)。

今天中國城市以及農村大多地方已經沒有成熟穩定的強關係社區存在,實際起代替作用的是學校和學生所在的行政班級。

現實是:沒有任何教育部門或機構明確指出這一問題,更沒有任何學校或教育機構明確提出承擔這一角色。相反,學校簡單生硬(純潔安全)的組織結構與人際關係本來就會弱化孩子社會能力的獲取,再加上學校內面向升學的強約束的行為主義管理體系,當前高強度投機博弈的社會氛圍通過家庭,尤其是家庭與學校的互動傳遞給孩子。

所以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所以了:傳銷或被傳銷,欺凌或被欺凌,裸貸或被裸貸,無聊的自殺理由。。。。。。

那麼,能為孩子的成長託底的就只剩下父母了,大家都可以觀察到,親子關係較好的,父母強關係社交豐富的,孩子明顯獨立性更強,抗壓能力也更強。(特別強調,相當多的強依賴型親子關係不屬於親子關係好,因為依賴不等同於信任)。

所以,哪個更重要是個偽命題,應該說一個都不能少,系統完整健康才最重要!!!!

那麼為什麼這個問題關注度突然變高了,因為社區教育缺位了,社會氛圍變緊張了,兩個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出問題了,可是沒有解決方案。

所以對父母來說,為了孩子,要儘量為家庭建立穩定的強關係社交環境,要與孩子建立平等互信的親子關係,要將扭曲的投機博弈氛圍儘量與低年齡段的孩子隔絕。

最起碼,會好一些。


一邊無牙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人的三觀應該是這樣形成的:

在學校教育中形成了人的世界觀;

在社會教育中形成了人的人生觀;

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了人的價值觀。

家庭

人生是走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的。比如和珅、秦檜,他們在年輕求學的時候,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以後會變成一個大貪官、大奸官。因此,那些尚未經過社會實踐的磨鍊與捶打的人,心性未定,他們怎麼能形成一個像樣的人生觀呢?因此,人生觀是在社會實踐中打磨出來的!

經過漫長的學校教育,人們慢慢會對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版圖、民族、軍力等,形成一個基本的認識,這就是人的世界觀了。差不多也只能在學校裡形成吧。比如,沒怎麼上過學的人,都很難有基礎、明確的世界觀。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都只是道聽途說,都是聽來的。

實踐打磨

家庭教育具體培育什麼?很多人都不明確!家庭所能培育的其實就是人的價值觀。比如,相聲演員郭德綱與海派清口周立波之間的大蒜與咖啡之辯,就是兩種不同價值觀的碰撞。

這種價值觀就是在各自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中養成的。一個從小吃慣了大蒜的人,自然會形成大蒜是好東西的價值觀。而且很難改變,甚至終身不變!

咖啡

還有金錢觀、權利觀、道德觀、善惡觀、男女觀、家庭觀等,都是在家庭教育中不斷形成的。

理論上家庭教育最重要,現實中卻是學校教育最重要。

我們的人生教育應該是這樣的:

在學校裡,好好學習各種知識,培育出一個完整的世界觀;

在家庭裡,相互理解、幫助,和睦,培養好各種價值觀;

家庭和睦

在社會上,認清現實,早日確立一個健康的人生觀。





林林奧數


我們不能說哪個因素最重要,哪個因素次重要。其實,每個因素在其特定的場景裡,都會會起主導作用。



遺傳因素不重要?

問答裡忽視了這個因素。如果遺傳存在問題,孩子智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其資質和潛力不具備變成現實的可能性,不管我們如何對其身心施加影響,都於事無補!

遺傳是其成為人才的必要前提!從這個角度來說,遺傳因素應該是最重要的。如果遺傳因素出了問題,一切都是白搭。換個角度看,這個因素是不是最重要的?



從人成長為真正的人才的過程來看,遺傳因素似乎又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一定是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因素不重要?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人成才有很大的影響。網絡上曾流行一句話,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可想而知,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孩子的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等軟實力的成長,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特別是德性方面,父母要是教育得好,孩子會很大氣,與人為善,否則,則不然。

家庭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的生活習慣。家庭的價值取向影響孩子的價值取向。家庭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情緒。不管怎麼說,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中,起著關鍵作用!



學校教育不重要?

學校教育是由專業人員承擔,在專門的機構,進行目的明確、組織嚴密、系統完善、計劃性強的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專門育人的機構。

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傳授孩子基本知識和技能,讓學生社會化!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經過專門的學校教育,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智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人的教育若缺少這一環,則不完整!



社會教育不重要?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會同伴對我們的成長也會起影響。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好,能促進我們成人成才。孟母三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

不管哪個因素出了問題,學生都無法健康的成長。人的健康成長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抑或社會教育,都不能被忽視,其在不同階段和背景下,所起的作用不同!


潘永林


關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誰更重要的問題,我答覆如下:

第一、家庭教育是基礎。孩子從一生下來,就和家庭成員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家長的言談舉止,處事方法等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道德品質的形成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是說,孩子在上學以前,很多的生活習慣,脾氣性格都已經定形,很難改變了。

第二。學校教育是主流。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其具備傳授知識,學習技能,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功能。學生通過在學校的學習,掌握系統的自然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和合格勞動者。學校的這個功能,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第三、社會教育是輔助。學生與社會接觸,會碰到到很多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對其行為習慣,社會認知,審美標準,價值取向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社會上有句俗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講社會對人的作用的。所以孩子在社會上交友很重要,他們能把你的孩子帶上光明的頂峰,也能把他們帶進罪惡的深淵。

學校、家庭、社會做為學生教育的三大體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三大教育的優勢,讓孩子接受正能量,改正壞習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首先來說說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一個相對標準化的教育:統一的教材,統一的師資培養方式,統一的課程安排。另外學校教授的是學科知識為主,這樣的學習基本上是有章可循的。

再來說說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最主要就是培養孩子最核心的素養,比如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習慣的培養、學科思維的培養、興趣愛好、夢想等,這些恰巧是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大的,築就的是孩子的根基。所以毫無疑問,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影響最大、最無法取代的根基教育。

至於說社會教育,整體來說,我們的社會還是弘揚正氣的,主流媒體也都是相對比較積極的。至於說社會的一些陰暗面,在任何國家都是存在的,也很難盡善盡美。

綜上,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根基教育,是任何學校、教育機構所無法取代的。而且家庭教育,也是我們家長最容易把握的,通過科學的學習,可以快速的提升我們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校教育跟社會教育這樣的工程,我們的家長其實很難影響,也很難去改變。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不請自來。其實,一個人的成長除了上面說的三類,還有一個是自我教育。那在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那個更重要,我覺得應該從教育的側重點來說,而不是籠統的就說誰誰誰最重要。畢競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了,下面我說說我的想法。

一、對於習慣、人格養成,家庭教育最重要,這個是成長過程教育。

古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小孩子從出生到七歲,基本的生活習慣、性格特徵、人格取向已基本定型,這一時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父母身邊,父母主觀的言行引導和小孩子有意無意的模仿父母言行,判斷對人對事是好是壞是對是錯都會接受來自父母的信號決定,會決小孩習慣、性格的好壞。所以這時期父母的家庭教育最重要。

二、對於文化知識的積累,學校教育最重要,這個是階段性教育。

學校的主要功能還是傳授知識,育人功能只能是對家庭教育的協助和補充,學校要對每一個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作為首要任務,從這個角度來說,學校教育最重要,但這畢競是階段性的,對於孩子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也可能孩子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三、對於生存發展的學習,社會教育最重要,這個是一生教育。

古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是人都必須在社會中生存,一個人從小在家庭中學習生活、行為習慣開始,到步入社會學習做人、做事、遵紀、守德等都是需要終身不斷學習的過程,你的知識水平、道德水準、三觀四端五常決定你一生的成敗得失,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教育最重要,而且這是一生的。



四、對於每個人自身來說,自我教育最重要,這個也是終身教育。

社會是個大染缸,你要紅是黑全靠你自己決定。你主觀要學好,父母老師無法讓你變壞,你主觀要學壞,父母老師也無法絕對讓你好。頭長在你肩上、腳長在你身上,決定權在你心中,你智商好,還需要情商高。從這個角度來說,自我教育最重要,這個也是終身教育的。


閒心拾遺


教育歷來都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可見其重要程度之深,影響之廣泛。我們常說的教育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面對常見教育的形式,我想給這三種教育形式按照對孩子影響大小做一個簡單的排序: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學校教育,最後是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通俗的說就是一個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快速、有效的幫助孩子塑造他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對孩子今後的成長無疑是巨大的。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是很多家長卻忽視了家庭教育,很少花時間去陪孩子,關注孩子。



孩子自打出生以來最先接受的環境就是家庭,在這個環境中父母親人的言行舉止在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會模仿家人的動作,揣摩家長的思想,進而形成孩子的最初人生觀,因此家庭教育最開始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思想意識的大體框架的形成!


學校教育多注重的是學識,知識的教育。在我們國家應試教育往往是主流,所以在這股洪流中,很多學校都注重孩子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德育的重要性。在學校,可以說老師多教給孩子的是知識,是能力,而不是品質!

社會教育可以看成是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種檢驗,一種考察。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教育不合格,也就是人品不好,休養不夠,外加見識短淺,知識孱弱,那麼在這會這樣一個大環境中就會把你淘汰掉,會以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迫使你繼續學習以達到社會的最基本要求。舉個例子,孩子有偷人的習慣,當你步入社會會有很多人防範你,你沒有友誼,會有公安機關懲戒你等等。通過這些種種的社會教育會強迫你改造你的壞習慣,從而達到社會的基本要求。



所以我個人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學校教育次之,最後才是社會教育!


物理課堂一點通


這三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都很重要,但是對一個孩子成長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個部分很多是個體的家庭沒有辦法左右的,所以對於大部分的家庭和孩子來說,在家庭教育上多花功夫,在學校教育上多花時間和精力,對孩子一定沒壞處。

其實當一個孩子從學校畢業走入社會我們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是深遠的。即使來自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的孩子,哪些人能走的更遠和他們的家庭密不可分。孩子在家庭中學會的,感受到的,理解的,會深入到他們的骨髓,影響到他們的行為表現方式和價值判斷。

孩子在學校所學到的依然重要,除了應試的知識點的學習之外,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應對挫折、失敗、諷刺,如何讓自己保持旺盛的鬥志努力的學習,這些都需要家長積極的參與才可以。

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兩手一起抓,對孩子來說再幸運不過,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家長投入極大的耐心,更多的時間,以及更多的技巧幫孩子前進。孩子學習方法的建設需要家長給予指導,孩子應對待挫折的態度需要家長給予幫助,孩子如何直面困難和壓力需要家長給予榜樣的力量。

從家庭為起點回歸家庭,這是很多人的成長和生活的軌跡,所以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是根基,在有著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礎之上,學校的教育是畫龍點睛的部分,而社會教育則是孩子社會性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教育機構的教育作用等同於學校更多的是知識點的講授。

孩子不僅僅是簡單的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在成長的路上,如果父母能夠更高效率的介入他們的生活,孩子一路走來會更快樂,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