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娓娓道來說育兒


真的是很重要的!我有一個朋友,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候她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喊罵,大聲的呵斥,而不是去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慢慢的孩子習慣了有一點事情就發脾氣,而不是解決,大人也習慣了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就大聲的呵斥孩子.時間長了孩子習慣了大人的呵斥,而且遇到事情就發脾氣,對孩子以後的行為處理事情的方法奠定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基礎.隨其後我也生了孩子,平時很乖的,還不會說話,但是前幾個月有一次正坐在她的小餐椅上吃飯,吃著吃著就開始發脾氣,桌上的吃的玩具能給的都給了,但還是哭鬧,不過我們都沒有發脾氣,緊要關頭寶寶的姥姥說可能是渴了,因為有時候大人忙起來照顧寶寶真的不能面面俱到的,拿了水以後喝完就好了.我當時很慶幸,沒有跟寶寶發脾氣,要不然真的會很愧疚!真的不知道發了脾氣以後寶寶的性格會是什麼樣的!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我們一定要有耐心的去找尋問題,不要為了儘快解決孩子的問題而去發脾氣,從而產生踢貓效應,把壞的脾氣性格變成了孩子脾氣性格養成的基礎,在他第一次的性格行為的認知裡添黑黑的一筆.愛寶寶的同時還要懂寶寶[可愛]



貪吃竄天猴


“孩子發脾氣”是困擾過很多家長的問題,跟孩子講道理根本就不聽,不理孩子的話他哭的更厲害,如果跟孩子妥協,又怕嬌縱了孩子。

其實孩子發脾氣很正常,這說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正常發育。關鍵是家長的處理方式,這個很重要。

與其講道理和壓制,面對和接納更重要

有一次和老公出去吃飯,鄰桌做的是一家人,那家人有個4歲的男孩,孩子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就不好好吃了,就想玩兒,他媽媽多說了幾句,孩子就開始哭鬧。

小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講道理。”這句話就是在告訴孩子,你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孩子,結果孩子哭的更厲害了。

然後爸爸對孩子說:“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吃完飯在玩兒。”孩子肯定不聽啊。最後還是孩子被爸爸揍了一頓,才老實不哭了。

通過打罵的方式管孩子,當時問題是解決了,但實際上卻是在孩子日後的行為埋下了隱患。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6歲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緒的綁架中,無法抽離。

在沒有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以前,他是沒有能力用理智腦思考的。所以比起講道理和壓制,和孩子一起面對情緒,先接納情緒,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知道”是緩解孩子發脾氣的第一句

有一次去閨蜜家玩兒,她有一個5歲的女兒佳佳,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佳佳在茶几上堆積木,好像是積木塌了,孩子把積木一推就開始發脾氣大哭。

閨蜜走過去趕緊安撫孩子的情緒,說的第一句話是:佳佳,媽媽知道你很難過,要是媽媽的積木塌了,媽媽也會跟你一樣難過的。佳佳立馬就止住了大哭,換成了小聲委屈地抽泣。

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並藉助同理心表示對孩子的接納和理解。閨蜜就是用這一點安撫住了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與其說“別鬧了”“別哭了”“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如換成“我知道你很難過”“你是不是很生氣”“如果是我,也會像你一樣難過的”這樣的話管用。

一句“我知道”,能讓孩子的潛意識浮出表面,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後,理智腦開始慢慢恢復工作。

當孩子的理智腦開始思考時,他的怒火就少了一半。這時,理性腦就和情緒腦就開始產生連接了。

“溫柔的堅持”是培養孩子處理自我情緒的重要方法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說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一句“我知道”,勝過苦口婆心地講道理;

一句“我也會”,勝過簡單粗暴地壓制;

一句“我懂你”,勝過千言萬語地安慰。


娓娓道來說育兒


最近看了樊登讀書會,在這裡專門有一個問題,說對待孩子發脾氣時應該怎麼做?

錯誤的方式是:

暴力鎮壓

收買拉攏

不予理睬

因為這三種方式開頭第一句話都是錯的。開頭第1句話的錯誤就會引發整個行為的錯誤,例如:

暴力鎮壓的第一句話:

不聽話我就打你,或者直接是一個打人的動作

收買拉攏的第一句話:

你想要啥,爸爸媽媽給你拿或者買

不予理睬的第一句話:

鬧吧,看你能怎樣?

這三種方式一種會傷害孩子的身體,另一種會讓孩子更加肆無忌憚地去做到第3種會讓孩子傷心,對父母失望。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

第一句話可以這樣說: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我真的能理解你

我知道你很生氣,我也是

曾經在警察局有這樣一個調查,在審訊犯人的時候,警察通常的第1句話都是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這樣會讓犯人的抵抗情緒降低很多。

對待孩子也是這樣,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你越是對他這樣,他的火焰就會越旺盛,如果你能感同身受地和他去平等的交流,他反而會很講道理的和你去理論,而在理論的過程當中,我們相互交流意見就有可能達成一些共識。

而這次矛盾的過程,有可能是我們增進親子關係或者是增進親情的一次絕佳的機會。


宇宙最好老師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

接納孩子的情緒,比指責更重要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往往決定了我們到底是接納孩子?還是指責孩子?就拿我家孩子來說,他每次發脾氣,我都會先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令你這麼生氣嗎?”但我的先生往往會說,“你怎麼又發脾氣?”

這就是接納與指責。很明顯,我對孩子發脾氣的事情,是接納的。而先生對孩子發脾氣,明顯帶有指責的意思。

接納孩子的家長,往往更容易獲得孩子的信任;而指責孩子的家長,往往會遭遇孩子更加強烈的反擊。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很重要的原因。

孩子發脾氣,家長怎麼辦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要急著指責, 接納孩子的情緒,才能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和你說說他為什麼發脾氣。找到發脾氣的原因,接納並肯定孩子的情緒,孩子才會和你深入溝通。

孩子發脾氣時哭泣是正常的。如果你越是制止他,他哭得越厲害。當他哭得厲害時,你又會忍不住罵他,甚至打他。這樣就更加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孩子心中對你產生不信任。

我覺得孩子發脾氣,沒有什麼好辦法。因為孩子本身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就連承認都不能。所以 ,給孩子的成長一點時間,包容並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信任你的時候,再做出合適的引導。這種方法比一開始指責和講道理都要更加實用。


寶藏媽媽


當孩子發脾的時候也一定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孩子受了委屈,有可能是孩子受了冤枉也有可能是孩子內心的不滿。我一般的情況是問孩子為什麼你會發脾氣呢?你是哪裡不舒服呢?讓孩子把這些問題給講出來,如果說孩子確實犯了錯,而自己而自己又不願意承擔,還通過發脾氣來掩飾。這樣的話,我會告訴孩子這樣會受到懲罰的。然後給他懲罰。告訴他任何事情都是有規矩的。每件事情都要遵守的這樣孩子以後如果說想發脾氣,必須把原因說出來,如果沒有原因的話,自己會受到懲罰的,以後孩子的習慣會逐步的改過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bca3ec0663f4963af68f117649919cd\

跳龍門的魚


孩子撒嬌有時是有意識的,捉住心裡活動、去勾通、他(她)很有效果。


邱玉振


每個小朋友都很聰明,“得寸進尺”的道理誰都懂,就是執行難。

無論大人、小朋友都有鬧情緒的時候,試想一下自己鬧情緒是為什麼?也就能理解你的小孩子為什麼鬧情緒。

會鬧情緒的原因找出來,才有辦法根據因去找到方法,不是每次鬧情緒都用統一辦法來解決。

觀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舉個栗子,如果小朋友是因為在非常時期,被限制自由,不能外出,那就先聽他說說出去的理由,再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出去玩耍的因素,再來94,不要自己忙自己的手機,放下手機,陪他玩一玩,分散外出的注意力,其實他們的心中,應該是想你放下手機,陪伴他,由於外出的話,可以放下手機,一起玩耍,放飛自由的陪伴,是他心裡想要的。反觀現在被“困”在家中的大小朋友,你們不也是這種心態。

傾聽,不要用責罵做為小孩子吵鬧的第一句開口的語言“溝通”永遠是最能解決辦法的渠道。


玩美煮藝


  1. 打罵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愛,甚至逆反。
  2. 責備和否定,會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3. 先穩定情緒,共情。肯定他的情緒,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和被愛的人,再講道理,他就容易接受。

不打不罵並不是不管,是先溫柔地接納,再講道理。讓孩子真正從心裡認識到錯誤,而不是因為害怕。父母正確的教養也會讓孩子內心充滿愛和力量,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


心裡視角VS育兒


孩子發脾氣肯定有原因的,別看人小,情緒都會有的。看為什麼吧,如果無理取鬧,可以不理,如果有其他原因,可以耐心詢問勸解,千萬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頓或罵一通。要尊重孩子


琴姐的日常


很多時候是家長的教育問題,有些家長平時對小孩大吼大叫,影響了小孩,所以孩子喜歡發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