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總是和最親近的人計較、發脾氣?

1雨中荷


為什麼很多人總和自己最親近的人計較,發脾氣?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先說這樣的人長不大,也總認為自己是小孩。與最親近的人計較,發脾氣,能得到原諒。或者說,家人包容他。對外人客氣!對家人計較發脾氣,這樣的人缺乏修養,確不知家人也很反感的,耐與面子,或者說家人知道其底細,其人不壞,不與他計較而已。

但是,這樣的人自損太大,缺乏自控能力,不珍惜身邊親人,失道寡助。


劉桂賢—夕霞書齋


我覺得什麼事情都分兩面看,真正在乎的你的人總是為你著想,不讓你受到一絲傷害。而把在乎掛在嘴邊的人還得好好品一下。

我叫王麗,在一家小單位工作,一個月兩千多塊錢,老公工資也不高,所以結婚以後買不起房子,只能在婆婆家住,不過我們還是每月給婆婆房租的。

每次我們給房租的時候,婆婆都說啥也不要,我總是硬塞給她,心裡充滿感激。

後來小叔子也要結婚了,妯娌是外地人,婆婆對我說自己不喜歡外地人,妯娌長得太瘦,也不旺夫,說著還掉了淚,每次說到這,我都勸把心放寬。

小叔子結婚不住婆婆家,每次回來,婆婆都讓我準備吃的,在廚房忙活半天,吃飯的時候婆婆總是挑三揀四的,說我做的不好,或者廚房沒有打掃乾淨,等妯娌走了,她就會拉住我說:我說你是把你當在自己人,我咋不說老二媳婦呢!你能把家務幹好不吃虧!你可是我心尖上的兒媳婦!

每次婆婆這麼說,我心裡都有說不出的滋味。

直到一次,妯娌請我去她家做客,桌上的照片吸引了我,是婆婆和她去三亞旅遊的,妯娌說:嫂子,你們結婚去哪旅遊了?婆婆帶我們去三亞,時間太緊,我就沒給你帶禮物。我腦袋都炸了,我結婚婆婆就擺了十桌,哪有什麼蜜月旅行。

我回到家,婆婆又開始說我昨天洗的衣服不乾淨,還說她就是當我是親閨女才教育我的呢!

我沉默了,婆婆跟我親?不!那是我單純,我傻!真正在乎的人,怎麼會傷害對方,一定會考慮對方感受的。

我決定今晚和她攤牌,離她遠遠的!希望以後不再有交集!

真正在乎你的人,和你最親近的人,不會讓你受到任何傷害的!看人還得擦亮眼睛!





洋洋得意的看世界528


一家人相處難免發生猶如勺子碰鍋沿的事,這事很平常,何況二則有著脫不開的干係。血緣與利益是親密而又相關連的依存,也是難以割舎的親情和擔當。常言說:“打是親罵是近,不打不罵是遠人”這話看似俗言,其實一點也不俗……

“清官難斷家務事“可見這事之複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慢慢品位和耐心梳理。長輩與子女且不能得理而不讓人,更不能斤斤計較。金錢雖好,但,難買一顆誠墾而善良的孝心。對子女要寬宏大量,不能因為一點雞毛蒜皮事而小題大多。儘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把事態擴大化。更不能耿耿以懷!常說:“當面教子背後教妻”為兒女恪心盡責,力所能及的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邁向光明之路。

話在反過來說,父母養兒育女一生含辛恕苦,風風雨雨把孩子們養大實屬不易。不要報怨爹孃的無能,給予的多與少和得與失。從心裡要感恩!更不能無端指責和謾罵,甚至不盡贍養義務和遺棄父母。這樣有失良心和社會公德,不僅受到社會譴責如構成刑事案,定受法律嚴懲!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和諧相處,人要將心比心,以德報恩。俗言說的好:“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老年人有著一個共同特點:愛囉嗦嘮叨人,這也是生活交響曲,有它才豐富添彩呀!千萬別煩別罵,因為:她(他)是咱親爹親孃吔!

人在作天在看!“房沿滴水點點照““上行下效“咱養孩子圖個啥?都知道這個理!

不知您怎麼看!歡迎暢言!





黃河奔流


會有這種習慣的人一種可能是原生家庭中有一個喜歡在家亂髮脾氣或沒有界限感一味霸道管束的長輩,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然後官逼民反,會使小孩習慣性的使用這種方式與有親密關係的人相處,這本身也是教養的一種體現,像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在圈內有名的家教好,在家對父親很是恭敬,因為他的父親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父親,我相信他在親密關係中必不會對最親近的人計較發脾氣。

其次有些人就是容易惡語傷人比較自私,因為本能的求生欲不會胡亂釋放自我去得罪周遭不熟悉的人來給自己樹敵,但對於親近的人,便覺得有恃無恐,得罪的代價小,對方也更能容忍自己,所以會輕易選擇去傷害對方來讓自己獲得快感。

更多的情況可能是親近的人生活中接觸的多,無法避開,小的摩擦想法也就多,一些小的矛盾容易聚沙成塔,最後因為一根稻草爆發累積的情緒。但是接觸少的外人一點點矛盾就如同無根之木,前無因後無果,同樣一件讓你生氣的事情,親近的人做了,你會想:我們這種關係你居然這樣對我?你上次也是這樣!我之前都是怎麼對你的你卻這樣對我?我不反抗難道一輩子要受你欺負……會越想越氣;而不熟的外人做了會想:惹不起我還躲不起?你這樣的人不配我與之深交!惡人還需惡人磨,你這樣的遲早要吃大虧,我才懶得去做這惡人……那是不是前者很計較後者不計較呢?

不管怎麼說對親近的人計較發脾氣總是傷人傷己,也是每個普通人多少都會犯的錯誤,希望每個人對待親近的人能夠修身養性,遇事多溝通,多為對方著想,多給親近的人和自己一些私人空間,少計較少發脾氣,這個世界才會更美好!





扁扁的魚


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有感受!尤其是獨生子女這一代, 還是那句話,他們自己覺得是獨生子,大家都圍著他們轉。這跟家庭的正確教育和社會環境也有關係!造就他們無所欲為。別說對父母感恩啦,跟父母說話都是你我他仨的,沒有好態度獨生子女這代人的父母很是傷心和失望,給他們帶孩子花錢買菜收拾衛生,累的身體不舒服,還得忍著不能說 自己回到家倒在床上休息 這一切都得不到孩子的肯定,一點兒小事兒還挨他們的大吵大鬧。他們認為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大吵大鬧沒什麼關係,其實不然。父母心裡是很傷心的。在外面工作,跟同事他們不會這樣的,因為在家裡,從小到大習慣了父母的放縱 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很無奈[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用戶133556521387


1.生活中我們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別人,讓外人看到最好的你

2.其實回到家並不是這個樣子,頭不梳、臉不洗的可以披頭散髮的在家呆一天。然後邋里邋遢的過完週末,乾乾淨淨的去上班。

3.脾氣就是如此,你的心理暗示就是在親人面前他們接受我任何的樣子,即使跟他們發脾氣也不會計較

4.但外人不一樣了,不像親人那樣包容著我們。向他們發脾氣只會自食其果

5.我們自己原以為的愛,無所謂。其實無形之中就在最愛你的人心上劃一道道口子

6.他們是會諒解,在此之前也會心痛。當心情糟糕透的時候,請剋制住自己的脾氣,不要讓最愛你的人無辜受傷。








姜大澤


生活中我們會把別人對我們的愛或者理解,當做理所當然。

因為習慣了別人的好,很容易把這份好視作理所當然,不再懂得感激對方,把所做的一切當成順理成章,甚至習慣了這種獲得,有時候做得不好還要被責怪。

其實,我們都忘了,誰對誰好本來就不是義務性的存在。

不要將別人的給予,當作理所當然,不要以為別人對你的好是取之不盡,我們要明白:再濃的感情也禁不起揮霍浪費。

人生,薄涼苦澀;光陰,四季冷暖,能騰出手來溫暖你人,多麼難得。以真對真,以心換心,才能永遠。

所以說,不要在習慣了得到之後,便忘記了感恩。


夕陽西下67


愛和自己的親近的人計較、發脾氣的太多,可能就是覺得自己的親人會包容自己吧。

因為是親人,所以瞭解,而且還有血緣親情,不可能因為發點脾氣就象外人一樣疏遠甚或不再往來。其實有這種想法或做法個人認為是不好的。

即使是親人,也該有界限,也該彼此尊重。不能把你在外面所受的委屈、不能發的脾氣都朝親人發洩,親人是用來愛的,不是出氣筒,如果長期下去,親情也會變淡也會有距離,再濃的茶多衝幾次水也會變淡。

和對自己親近的人計較發脾氣的人是一種外強中乾的表現,在外面大多都不是很順遂的人,因為覺得在外面不能得意,心裡窩著火,又不敢對外人爆發,才會對和自己親近的人發洩,這是一種自私的表現,總認為你是我的親人你就得忍受,這人得有多自私呀!


仰望星空的凡人


我認為人類首先是自私的,在面對陌生人或者不怎麼熟悉的人時,他會有一種偽裝在裡面,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外人看,顯示自己卑微的優越感,這其實無可厚非,更多的關注自己是自我提升的重要前提,但是如果沒有邊界毫無下限的宣揚自己那就會適得其反,同樣,人不可能以一種姿態一直生活下去,當面對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時,他就會卸下偽裝,毫不顧忌的按照自己的脾氣秉性對待對方,這說白了這就是在生活中找平衡,找心理上的平衡。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是否合適,妥當與否。



碰碰車618


我想這和人的畏懼感和依賴性有關吧,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和相處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礎之上的。

最親近的人說明是感情比較好的,相互之間比較瞭解的,感情生活比較靠得住的,相互之間也是比較信得過的。相互之間就比較親和融洽,有了依賴,有何問題隨時相互傾述,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也會對最親近的人撒脾氣。至於畏懼感就是對於陌生的人由於相互之間不瞭解不熟悉就有種畏懼心理,通俗的說就是不敢亂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