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祝您福祿雙收,全家歡笑!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二

這俗話說

“不出十五都是年”

在傳統的春節習俗裡

幾乎每一天

都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

這一天也不例外

而《柳青》話劇演員

林波在春節裡都有什麼“使命”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閒話年俗 | 正月初二:祝您福祿雙收,全家歡笑!

這一天,最為人所知的傳統年俗,要說是“回孃家”了。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以及兒女回孃家拜年,俗稱“迎婿日”。

這一天,回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而且禮品的數量以雙數為宜。女婿也要精心準備,回孃家拜年,在孃家人的面前,也算是一回年終考核呢,孃家人會“難為”女婿,圖個熱鬧場面,在這背後,體現的還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家庭家族觀念,一家人也會選擇在這一天拍一張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

家家戶戶還要“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


閒話年俗 | 正月初二:祝您福祿雙收,全家歡笑!

那麼大年初二吃什麼呢?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


閒話年俗 | 正月初二:祝您福祿雙收,全家歡笑!


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麵,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吃年酒


這天也會走親訪友,互拜新春,俗稱“吃年酒”。在上海地區,客人攜家帶口送禮上門,禮品一般為各地特產,主人則邀請客人喝“元寶茶”(即在茶中加兩個青橄欖一起沖泡)。此茶初嘗略苦,而回味甘美,意為苦盡甘來、吉利進財。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其實年俗也是這樣,諺語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前面提到的“回孃家”、“迎財神”是最為人所知的初二年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各種各樣數不盡的風土人情,年俗不盡相同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的地方會在這一天進行隆重的祭祖儀式,續寫族譜;

很多地方“迎財神”被安排在初五;

有的地方如山東濰坊,在初二就會迎來“開市”,男女勞作不再禁忌;

客家人有在這一天放新丁炮、喝新丁酒的傳統習俗,村子裡當年生下男孩的家庭會集資購買鞭炮,一起在祠堂鳴放。

在福建福安,這一天不串門拜年,各家各戶不燃放鞭炮,不點香火,不奏禮樂,商家關門歇業。據說這一年俗來自於明末倭寇侵擾沿海地區的歷史。


這些不盡相同的年俗,都有著秩序井然的儀式感,從小年到元宵節,祭灶、掃塵、貼春聯、年夜飯、放鞭炮、煮餃子……過年的氛圍,也就由此瀰漫開來。但年俗也並不是那麼“森嚴”,它是鮮活的,是可親的,也在隨著地域的不同和時代的變遷發生著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