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在戰國時期是什麼國?

李宏偉148760551


黑龍江省位於我國的東北部,同時也是我國地理位置最偏北的一個省份,因其境內的河流黑龍江而得名黑龍江省。不過,黑龍江這個名字又是因《遼史》的記載而得名的。



那麼在更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屬於哪個諸侯國呢?事實上,黑龍江省在戰國時期還沒有孕育出一個完整的古國,只有古老的先民和部落。

在戰國七雄中,位置最偏北的是位於河北的燕國。可是燕國經過公元前3世紀時期的“拓地千里”,也才剛剛觸及遼東地區(遼寧)而已,更別說是遙遠的黑龍江地區了。因此,位置更偏北的黑龍江省在當時不屬於戰國七雄中的任何一個國家。


儘管不屬於戰國七雄中任何一個國家,但黑龍江省卻很早就有自己的文明。因為早在商周時期,黑龍江境內就出現了大量的先民,後來又逐漸形成了東胡、貊和肅慎等三大族系,這是黑龍江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三個民族。

奔騰不息的黑龍江水孕育出了古老的肅慎文明。根據《竹書紀年》和《史記》的記載,肅慎人是最早出現在黑龍江地區的先民,早於東胡和貊。肅慎人是春秋戰國時代黑龍江地區東部先民,活躍於今天的牡丹江中游一帶。雖然他們的文明程度尚且不如中原方向先進,但卻為開發東北地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從古籍的記載來看,中原人也知道肅慎人的存在。


《史記》還有一段記載是說:東胡人是烏丸、鮮卑的祖先,他們遊牧於匈奴人的東邊。因此,東胡人的活動地域包涵了今天的內蒙古東部到黑龍江的大興安嶺山脈一帶,是以狩獵和遊牧為業的民族。

在春秋戰國時期,東胡人已經形成了氏族和部落,並與戰國七雄中的燕國爆發過戰爭。後來匈奴強大起來,消滅了東胡的主體。剩下的東胡人繼續在大興安嶺生存,經過時間演變,逐漸形成了後來威震南北朝的鮮卑人。


因此在春秋戰國時期,黑龍江省境內只有古老的民族和部落,並沒有孕育出古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東北古國是夫餘國(扶餘國)。

夫餘國在趙國時期還沒有出現,是到了秦漢時期才由夫餘人所建立,主要活動範圍也在吉林和遼寧一帶,並不在黑龍江省境內。

據《後漢書·夫餘傳》記載:“夫餘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


歷史的荒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黑龍江甚至整個東北三省都是化外之民。

這些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地,秦漢之後逐漸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但是他們不懂農耕,不懂詩書禮儀。只知道茹毛飲血,逐水草而居。這種印象是完全錯誤的,不要說遼寧省和吉林省,即便是處於我們最北方的黑龍江,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考古證明,黑龍江省五常市龍鳳鄉學田村、運糧河北岸閆家崗、昂昂溪大興屯三地均在舊時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

他們能做什麼呢?粗略加工石器,用哺乳動物骨骼堆砌圍牆。很簡單的兩件事卻有大作用,這樣做可以減少居住地的風雨,也可以更好的捕捉獵物。換句話說,提高生活質量。

闡明瞭黑龍江的雄厚歷史,現在我來回答網友的問題:

黑龍江省在戰國時期是什麼國?

首先贊一下這個提問,舊時器時期雖然有人類活動痕跡,但是資料太少。想要系統瞭解黑龍江地區的歷史,我們一定要把目光轉移到西周。夏商兩朝在如今掌握的考古資料中還很模糊,即便有一些文物能證明黑龍江地區在這段時期的文明,但資料太少不成系統。而從西周開始,考古文獻逐漸增多,《詩經》也能反映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社會現狀。《論語》、《左傳》等書籍同樣可以提供寶貴資料。因此從西周開始,歷史逐漸明朗。

根據史料記載,西周到戰國時期,黑龍江地區主要有肅慎、穢貊、東胡三大族系。下面我具體說一說。

肅慎是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最早在黑龍江地區生活的民族。松花江以東是這一民族的主要生活區域,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下游地區也有活動跡象。肅慎是什麼意思呢?通古斯語中是“人”的意思。通古斯語又是什麼語言?這種語言起源於白山黑水,滿語就是其中的一種。黑龍江也在白山黑水之中,因此這種說法有據可依。還有人認為肅慎是東方之鷹海東青的意思。海東青是一種獵鷹,訓練後是獵人的好幫手。若是肅慎真的是海東青的意思,可見這個民族是多麼強悍且尖銳。

無論是西周還是戰國都與現在相距甚遠,因此在文字記載上也會有出入。“息慎”、“稷慎”等文字,也是肅慎的意思。東漢末年的儒學、經學大師鄭玄批註《史記·五帝本紀》時說:“息慎或謂之肅慎,東北夷”。這句話說明在五帝時期,肅慎就已經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之一。

成書於春秋末期的《左傳》說“肅慎、燕、毫,吾北土也”。這句話表明在周朝人眼中,肅慎、燕、毫都是生活在自己北方的民族。

穢貊(huì mò),這個民族在商周時期就與中原王朝有聯繫。西周建立後,穢貊就是它的臣屬國,這也表明穢貊有自己的政權。後來周天子的威儀逐漸衰弱,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還發動了對穢貊的戰爭,只是結果不詳。到了戰國時期,這個民族已經開始從事漁獵活動和農業生產,逐漸過上定居生活。穢貊的活動區域在今天東北的中部和南部,最北端到達松嫩平原。

東胡是東北的古老民族,因為在匈奴之東而得名,他們以狩獵和遊牧為主。黑龍江地區的東胡人主要分佈在大興安嶺山脈。先秦典籍《逸周書》中記載:東胡黃羆 山戎戎菽。根據考證,早在商朝初年東胡就已經出現在我們東北邊境。到了春秋時期,東胡與燕趙兩國接觸日漸頻繁。戰國時期是東胡的黃金期,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在生產力低下、死亡率高的戰國時期,這句話可以表現出強大的軍事能力和綜合國力。自身條件優渥,東胡也開始南侵。可是它接連被燕趙兩國擊敗,不得不向後退卻一千多里。秦漢時東胡勢力逐漸衰落,後來的烏桓和鮮卑是東胡的分支。

綜上所述,西周到戰國時期,黑龍江地區主要有肅慎、穢貊、東胡三個少數民族。穢貊和東胡有各自的政權,肅慎還在進一步求證中。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簾外西樓


夜狼文史工作室


黑龍江幅員遼闊,是我國東北部最偏遠的一個省份,這裡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人民熱情好客、愛憎分明。黑龍江歷史悠久,這裡有火山噴發自然形成的熔岩風貌,有棒打狍子瓢舀魚的自然條件,有漫無邊際的大片黑土地,還有一到冬天就變成童話世界的皚皚雪鄉。



關於黑龍江的由來還有許多傳說,這裡的人民曾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可是有一天來了一條白龍,它四處橫行,動不動就給當地的人民帶來一場災難,老百姓叫苦連天卻毫無辦法。

老百姓們每日祈求能有一個大英雄來拯救大家,也許是大家的誠心感動了上蒼,有一天來了一條大黑龍,這條黑龍勇鬥白龍,殺的是昏天黑地,狂風暴雨,百姓們嚇得躲起來不敢露面。

一陣廝殺過後終於平靜下來,大家看到外面沒有動靜,慢慢走出來想看個究竟,只見一條大白龍躺在地上已經死了,黑龍在空中盤旋著,百姓們向黑龍齊齊跪下,感謝它為大家除去了白龍這個禍害,黑龍在空中盤旋了幾圈,一頭扎進了當地最大的一條江裡,大家為了感謝黑龍,把這條江命名為黑龍江,從此這個名字也漸漸流傳開來,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傳說而已,不能作為真正的佐據。

黑龍江又叫石罕河,在古時候又被稱為黑水、弱水,遼太祖將其命名為黑龍江,才讓這個名字彰顯於世。在元朝時又被稱為撒閤兒兀魯,在清朝被稱為薩哈連烏拉,翻譯過來都是黑龍江的意思,這應該是黑龍江名字的真正由來。


黑龍江省的地貌特徵分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

在戰國時期,黑龍江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那時只有一些先民和部落。在戰國七雄中,燕國是最偏北的國家,差不多在現在河北境內,離現在的黑龍江地區還很遠,到公元前三世紀的時候,燕國拓地千里,也不過才剛剛觸及了遼寧而已,遠遠沒有達到黑龍江這片遼闊的土地,因此那時黑龍江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

但是早在商周時期,黑龍江境內就有了很多先民,他們逐漸發展為不同的族系,肅慎、東胡、穢貊三大民族是已知定居在黑龍江最早的部族。在秦朝以後,又發展了挹婁人、夫餘人、鮮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族系。

《竹書紀年》和《史記》中記載,肅慎人是最早出現於黑龍江地區的先民,大概活躍於今天的牡丹江中游一帶。從史書上的記載,中原人知道有肅慎人的存在,他們為東北地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春秋戰國時期,又形成了一個氏族和部落東胡人,他們曾經與燕國爆發過戰爭,後來匈奴強大以後,和東胡人發生戰爭,大部分的東胡人被匈奴消滅,剩下的一小部分跑到大興安嶺定居下來,後來發展成了眾所皆知的鮮卑人。

所以在戰國時期,東北這片土地上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國家,據史料記載,最早的東北古國是夫餘國。

夫餘族也可以看作是穢貊族的分支, 是歷史上東北腹部地區第一個建立政權的古代民族。關於夫餘國的興起有很多傳說:據說當時橐離國王的侍女因受從天而降的“氣”有孕而生了一個孩子叫東明,國王覺得這是個怪物很討厭他,就讓人把他扔到豬圈馬欄裡,但是豬馬居然都用口中呼出的熱氣來給他取暖,因此國王覺得他是天生之子,就讓他的母親把他抱回來養著。

東明長大以後,勇猛無比,國王害怕他奪取自己的權利,想要殺了他,東明知道後非常害怕就逃走了,到了貊族的故地,興建了夫餘國,自立為國王,從此以後夫餘國日漸強盛,到了漢魏時期成為了東北地區最強盛的國家。

到了兩漢時期,夫餘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已經越來越發達。

如今黑龍江已成為中國東北非常強盛豐饒的省份,黑龍江流域的文化文明,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文化文明,並稱中國三大文化文明發源地。

黑龍江曾被稱為北大荒,但是回顧它的歷史,我們會知道北大荒的荒不是荒涼,而是遼闊深遠的意思,如今的北大荒有哪些傳統文化,又有哪些民俗為大家所喜愛呢?

黑龍江的冬天異常寒冷,但寒冷的自然條件也讓它形成了獨特的冰雪文化。黑龍江有自己獨特的冰雕和雪雕藝術,只有黑龍江這樣嚴寒的戶外溫度才能做成,冰雕以冰為主要原料,由專門的技術人員雕刻成各種形狀,冰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娛樂性,小孩子到了冬天最喜歡在冰雕做成的滑梯上玩樂。

黑龍江省遠離中原腹地,長期以來各個少數民族聚居在這裡,在千年的歲月裡,這片黑土撫育了滿族、鄂溫克族、赫哲族、鄂倫春族以及蒙古族等少數民族,這些狩獵民族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民族語言。

明清之後,漢族人大量由關內遷往關外,來到黑龍江地區生活,逐漸成為黑龍江省人口的主流。因此黑龍江的方言既有普通話的因素,更融合了各民族的語言。在眾多少數民族語言中,滿語被借用的最多,多數表現在地名上。


黑龍江省特產豐富,烹調食材也各式各樣,俗話說“北有糧倉,南有漁場,西有畜群,東有果園,一年四季食不愁。” 黑龍江以燉菜為主,小雞燉蘑菇、得莫利燉魚、牛肉燉柿子、氽白肉血腸、酸菜白肉燉粉條、排骨燉豆角、東北亂燉等很多很多,味道濃郁,種類繁多,還有一道鍋包肉,黑龍江特有的名菜,外焦裡嫩,讓人吃而忘返。

黑龍江歷史悠久,文化悠遠,在戰國時期雖然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但正是歷史的不斷傳承,才成就了黑龍江今天的輝煌,如今黑龍江人民在這片黑土地上安居樂業,也正為國家創造著更多的財富,相信未來它會有日新月異的發展!(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焱論史


黑龍江省在戰國時期根本就沒有什麼國。不僅是黑龍江,整個東三省和蒙古地區,都是由少數民族形成的各個部落。最終是被肅慎,也就是女真族所統一成大清滿洲皇朝帝國。


這裡參考了海林市歷史沿革,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詞辭典。根據歷史和現實,我在今日頭條和百度百家號發表了:《記實詩詞組歌,中國雪鄉中國雪谷,海浪河水頌》整部作品全部用詩詞的創意寫作形式。分三大部,六個小方面,以三字、四字、五字、七字詩詞形式,記載了黑龍江省海浪河流域的歷史,文化和現實人文景觀。這個歷史跨度很大,自古到今,好像還是海浪流域第一部史詩詞,當然方便了讀者查找海浪河流域的歷史文化人物,古蹟,人文景觀。


作品表達了中國黑龍江省海浪河水的源頭雪鄉雪谷。將歷史、現在以及未來的展望,用詩詞表達的淋漓盡致。其中一部分詩詞回答了黑龍江省以及中國東北的歷史。

以詩詞組歌的形式記載海浪河水的過去和未來。描寫了海浪河水的源頭雪鄉雪谷景色,海浪河水沿線兩岸的三大古城、四大灌區。三座龍山,一座古熔岩山,兩座烈士陵園,一座報恩寺。一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滿洲扎庫塔氏哈達祠堂祭祀文化,一處毛澤東等老一輩,三次接見李敏順,小型水利專家,李敏順紀念館。兩座浮橋,一座三嘴子大橋。幾乎把海浪河兩岸文明古蹟寫了個遍。

下面是我的原作詩詞,體現黑龍江省(整個東北)在戰國時期和各段歷史時期,在中原大地的稱呼,節選部分:

三大古城,入江匯口,商周肅慎,

漢晉挹婁,北魏勿吉,隋唐靺鞨,

唐朝時期,勃海國稱,龍頭山城,

古洲千戶,納丹府上,東北陸路,

古洲驛站。遼宋肅慎,漢語女真。

上京龍府,唐忽汗洲,遼代東丹,

博羅滿達。金代東京,會寧南境,

再率賓府。元初南京,萬戶府邸,

合蘭府碩,達勒達路,乎爾哈軍,

萬戶南境。明代初期,努爾幹都,

萬曆窩集,寧古塔城,後改名稱,

將軍府邸,清朝太宗,皇帝太極,

六十六部,民族大統,廢除各部,

自號稱呼。改族滿洲,近代東北,大清滿洲,清亡至今。



(註明:海浪河水三大源頭,最終在牡丹江郊區龍頭山村北匯入牡丹江。)

文章原創藝術領域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圖片自拍攝。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戰國七雄裡,疆域涉及到東北的僅有燕國,但是,燕國以今北京一帶為中心,其疆域最北邊到達今吉林省二龍湖一帶(四平等地)為止,沒有繼續向北擴展。所以說,燕國疆域涉及東北的地方,只包含遼寧、吉林的各自一部分,距離今黑龍江省還較遠。



今黑龍江省所在區域,戰國時期還在華夏政治統治範圍之外,不屬於戰國的任何一國。


曉帆輕舟


黑龍江興凱湖,新開流文化遺址,距今6000年,是肅慎族的生活遺蹟,出土了許多漁具等。事實勝於雄辯。


白山墨水


現代中國學者都是駝鳥,專家們更是應聲蟲。為什麼呢?兩個原因,一是唯帝國主義歷史觀馬頭是膽,什麼都以西方的標準為標準,二是侷限於現在的世界政治格局和輿論導向,不敢面對歷史真相。遠的先放一下,說個近的,1938年4月5日清朝節,國共兩黨祭黃帝陵,中共全權特命代表林祖涵宣讀毛澤東先生撰寫的祭文,明確宣示,琉臺失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就是說,琉球群島和臺灣以及朝鮮半島都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因為黃帝子孫的無能,沒有守住,淪陷了,而目前東三省和華北地區由於漢奸出賣,又淪於敵手。劃重點,琉球群島和朝鮮半島在民國時期中國人主流觀念中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只是暫時淪入敵手。而現在大家的觀念呢,不用多說吧。說遠的,戰國時期,燕國的疆域超出你祖宗十八代加上你老婆家祖宗三十六代的想象,巜山海經》記載,倭屬燕。日本列島都是燕國的,黑龍江省更是燕國疆域之內。燕國繼承的是孤竹國的疆域,孤竹國是夏朝諸侯國,疆域廣大,中心都城在今河北省唐山,西至山西,北至北冰洋,東至格陵蘭島(桑泥土丘),南至夏威夷列島。周武王取孤竹國的一部分土地封給召公為燕國,孤竹國不服而又不敢說出來,忍著。忍了多少代,到公元前660年墨胎亞微這代時,孤竹國實力強大,號令其國境內各戰區兵集農安,滅燕復土。燕莊公嚇死了,其妻孟姜女(不是哭長城那位)單人獨騎八百里加急回孃家搬兵,她哥齊桓公命管仲為先鋒,自為中軍,後續部隊八百萬,殺向孤竹大營,過程省略,結局是滅了孤竹國,盡收其疆土。秦始皇滅六國後,燕域歸瑯玡郡管轄,漢後屬幽州。不用說,現黑龍江省戰國時是燕國土地。至少現代意義上的少數民族,在哪裡生活,哪裡都有,別偷換概念好不好,直面歷史真相,別想當然地一本正經地信口雌黃。


法律公信


哪國也不是。

戰國時期黑龍江應該還是少數民族,蠻荒之地。

當時最北方的燕國是在今北京、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以長城為最北的邊界,再往北就是匈奴和東胡。

當時黑龍江一帶應該是肅慎部落(不能成為“國”),向周王獻“楛矢石砮”臣服。

周朝認為它的領土到達那裡,但這種外族一時的臣屬關係,不像周分封的諸侯國那樣在民族、政治、文化方面有緊密聯繫,所以現在人們一般認為周的疆域北至燕、趙。


鳳皇臺上憶吹簫


應該是幫,或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