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到什么程度才好通临?通临弊利,怎样才有耐心精临、怎么精临?

東貝士


看了楼上很多书友的回答,基本上你的问题大家也都说的差不多了,问题最大的就是笔法、结字都还差很多,精临这关还差很多,千万不要想着通临。你现在的水平去通临,就跟抄帖差不多,白白浪费时间。

初学临帖的时候,就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这就是精临。精临之后,可以试着字组或者一行行地临,最后再通临。通临的时候注意学习的是章法布局的安排,字与字之间字形大小的把握。很多人没有通临过的话,自己去写些东西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字的大小不一的问题,字与字之间的安排的问题,这个可以通过通临来解决。

那么如何精临呢?

临帖的时候先观察,在心里想象这个字每一笔是怎么入笔,怎么行笔,怎么收笔的。这叫读帖,然后再落笔写,写完之后再跟原帖对比找差距。找出问题在哪里之后,再写第二遍,再一次重复上面的动作,就这样一次一次轮回,直到临得比较像了为止。

任何临帖都不会百分百像,完全一样是理想中的事情,除非复印件能做到。但这不应该是临不好的理由。包括有些人说什么意临,初学你哪有什么意临的事情。形都不像,哪会有意,书法的所谓神韵,那是依附在笔墨线条的形上面的,不可能单独存在的。

因此,精临这个阶段就是要求务必要像原帖,能达到七八分像就可以了。

而图中看到你现在的状态,精临这关还有段距离,但问题难在你的笔法上面的理解有偏差。不妨来我在头条的《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我为自学书法的圈友分享大量的书法教学视频,其中就有台面著名书法老师陈忠建老师的《多宝塔》和大陆著名的翁志飞老师的《多宝塔》的临摹教学,你应该好好看看这二人的笔法,这一点决定了你以后能走多远。

笔法对了,点画的形态就差不多了,再把结字多练练,通临就不是问题了。不如笔法不对,你写得越多,以后越难改,不断地重复错误的笔法,慢慢养成习气就麻烦了。

以上是南山浅见,还望各位书友指正。


翰墨今香


关于精临和通临,我觉得这是一个学习书法的方法问题。就拿我来说,从学书到现在,精临和通临基本是间或交替进行的。

首先,我认为刚开始学书的时候,需要通临贴子。之所以选择通临,是为了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临帖的浓厚兴趣,面对需要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笔才能达到一定境界的书法艺术,过程是痛苦、艰难而枯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需要在通临过程中的变化,去提高临帖的趣味。同时,通过通临,我们也可以尽快了解并掌握全贴的特点。

其次,我觉得在通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强精临一些具有代表性和难度系数字例的方式,对通临的帖子进行精临,使自己临贴的水平达到精细化的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比如我自己会在通临的过程中发现某个字写得有问题,接着就会再写一遍,直到掌握。

而且,精临和通临必须交替进行,通临是基础,而精临是临帖技法精进的法宝。这就好比人们时常挂在嘴边说,细节决定成败是一样的道理。精临就是细节,是对结构、笔法的全面掌握,也是决定书法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觉得精临和通临的顺序,完全在于学书过程中的个人体验。




方舟漫话


学习书法,最好有专业的书法教师指导,但是,我们一般人都是因为喜欢书法,所以,是业余时间学习书法的,这就容易遇到学习书法的瓶颈,也就是学了一段时间,才感到原来学习书法真不容易。

一般来说临摹字帖,有按字帖文章顺序一个字一个字临摹的,一直把文章中的,字写完,这就叫通临。有人说这叫抄书,这是不对的。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选字临摹,比较好一点的方法是,把同一类的字挑选出来临摹。比如,木字旁的一类,三点水的一类等等,这样分类临摹,到底哪一种方法好,我的,看法是自学就按照自己的习惯方法。

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按照老师指导学习,基本上没有明显差别。

作为初学入门的目的都是为了把笔法先学好。但是,无论哪一种临摹方法,学习书法的核心问题笔法要对,这样才能有精临字帖的基础。否则,精细不等于是精临。

精临字帖,就是准确临摹。应该从一开始就精临。临帖起步很重要。如果起步是对的,怎么临摹也是对的。如果起步不对,就需要摸索很长时间。这是很多自学书法都要经历的书法学习过程。

如何精临?关键要学会笔画的分析。如果不会分析笔画,我们“看得到”就会等于“没有看到”。

所以,要学会看字帖,首先要会看笔画。

事实上,我们很多书法普及的课堂视频,都在讲笔法,也就是笔画分析。但是,科学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突出。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一个笔画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构成的。问题是,我们具体写字的时候,就会把分析起笔、行笔、收笔的意识给放松了。

一定要记住,不管什么字帖,不管什么书体,也不管什么笔画,笔法的组成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这是书法基础的基础,也是万丈高楼的第一层底子。

这个底子打不好,你说怎么写好字?所以,如果我们临摹字帖不满意,怎么办?很简单,找这个字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有没有问题,一找一个准!不信你试试看!

当然还要附加一个“接笔”对不对的问题。接笔,就是下一笔对应的位置对不对。比如说颜真卿写的这个“碑”字。


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撇。那么这一撇的起笔在横的什么位置?一定要看清楚。然后是下面的“口”。注意写“口”要注意竖画的起笔在上一笔“撇”的什么位置。

写完左边,右边“田”的第一笔竖画的起笔在“石”字第一笔的什么位置等等,一定要看清楚,每一个下一笔的起笔位置,就叫“接笔”。

下面我们就是说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问题。

颜真卿的书法起笔、行笔、收笔非常清楚。问题是我们一定要清楚:

起笔有起笔的任务

行笔有行笔的任务

收笔有收笔的任务

接笔有接笔的任务

记住,一个笔画之中的起笔行笔收笔接笔的任务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一定要看字帖!看字帖!看字帖!是怎么用笔的,你也怎么用笔。

书法最难是起笔和收笔部位。因为很多起笔和收笔部位都要“调锋”,在这个调锋点上。


我们的用笔方法是:下笔,稳住,调锋,推向行笔。再完成收笔。

起笔和收笔都有藏锋和露锋的用笔,具体看字帖执行任务。

例如,这个“书”字最长的一横,起笔,调锋以后行笔笔画有提按,收笔是藏锋。主笔书画起笔是露锋,收笔是垂露藏锋。所以,一定要分析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这是对照字帖最好的办法,也是非常准确的办法。

我们学习书法,最好按照字帖的用笔,这样就容易学会用笔,也容易把书法的基础打好。

如果把这个基础打好了,写字提高的速度会加快很多。因为,你这样临摹字帖,目的很清楚,也就是精临了。

万事开头难,我们踏入书法的第一步,确实非常不容易,但是,“四法”起笔、行笔、收笔、接笔的分析就是一个套路,这个套路你掌握了,以后临摹字帖,对笔法分析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学习的进度也会很快的。

我看了你的书法习作,确实是很喜欢书法,有一种学习书法的热情。但是,大量的笔画都有问题。


除了上面说的,还有笔势有不对的。我们看看颜真卿的这个字。注意三点水起笔的笔势和收笔的笔势都不一样。如果马马虎虎,你就不会把笔势写出来。

例如“口”下面最后一横是有弧度的。这就是笔势。

笔势就是笔画行走的方向角度,以及空间形态。例如“浩”字的第二横,又有右上势,还有弧度。我们下笔之前一定要一眼就看出来。学习书法的过程,也就是训练这个本领的过程。

我们如果有这样是书法临摹,无论你怎么临摹,都属于精临了。因为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书法学习的教学有这样精确临摹学习的吗?

初学笔法,可以少练一些字,重点攻克笔法问题。如果笔法熟练了,就可以通临字帖的。

当然,字帖中具体的点、横、竖、撇、捺、折、弯、钩等等,都需要掌握具体的笔法,毕竟不是每一个横和竖的笔法都一样。你熟练掌握这些笔法了,写字也就很轻松了。剩下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书法视野了。祝你新年快乐,学习进步!


千千千里马


什么是精临?有必要作研究性的临摹吗?

精临指对碑帖作精细准确的临摹,要求达到形质和神采与范本相吻合。以行书为例:

临帖要理解研究的临,比如把每一个字拆开,部首、偏旁单独练习。

分析部首、偏旁在一个字中的揖让关系。

将不同的部首、偏旁加以组合,尝试写出新的结构。要符合该帖结构特征。

如果了解掌握了该帖的结构规律特征,对临帖和背帖以及将来的创作都有好的作用。

在对每一字,每一行作了精临之后再作通临,采取这种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方法,能提高临帖质量。

在通临时,重点放在大的空间布白.行气、节奏感、韵律、大板块的虚实变化,墨色变化,对字帖大感觉的把握方面。

邓散木先生行草学二王,遒劲秀逸,有中和之美,篆隶学萧蜕庵,古朴豪放,创立了草篆,楷书学唐楷为主,兼学北碑。

(下图为邓散木先生书写的书法作品,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先说说精临与通临的关系,精临之后是通临,通临的目的是学习整行,整页,整篇的章法等等。如没有精临一上来就想通临,几乎等于抄!“临了几通”几乎等于“抄了几遍”;练字不是数数,“临了几通”绝不等于“写像了”,只有精临才能解决“写像了”的问题。每当你想到“抄”不等于“像”,你就不想通临啦。说实话通临这个观点不知害过多少人!结果就是一写字就从第一页的第一行开始,几年过后还是初学者!

算一笔账之后,我说如何精临。古人的字帖中存在大量重复的字,如颜勤礼,我数过整个字帖不重样的字不足700个,大量的“之”“大”“颜”“书”“子”等等等等,“字无百日功”说的不是通临,抱着通临的想法,千日也枉然!只有精临才能解决问题。

如何精临?

1.要科学,否则就应验了“自学书法等于自杀”那句话。

找本有基本笔画,部首归类的教材,千万不要按字帖顺序,要按教材顺序渐渐的进入。写“一”写“三”写“土”写“二”,练习横。再来写“十”写“士”等,练习竖。再练点,练各种基本笔画。这一步最有用,很多人就是不老实,“贪”!,一上来就“大唐西京……”,基本笔画的零件都不合格就写字,写整篇的,甚至要写作品。最后就是挫败感,就是放弃。这步重点是笔画要“像”,不急整个字要像,这步急不得!

2.笔画合格了,练单个字,练哪些字?还是练笔画时涉及的那些字,这步要追求字要像。工具是米字格!米字格其实是帮助读帖,帮助掌握字的特点和结构的。数量上千万别抄,一天一个字!颜勤礼那样的大帖,700个不同的字两年就精临完了,已经神速了。其实真的按照基本笔画~单字~一天一个字,3个月就入门了,后面就触类旁通了,进步就快了。最重要的是有效率,不浪费返工的时间。这步起码要精临100个字,别贪多,别贪快!

3.有100个字的基础,练没写过的字,练习脱离米字格,练习背临。前两步多写少看,这步要多看字帖,看其他碑,买一些有档次的好字帖。


tjsjsh


笔者谈到的是临帖里面的通临和精临的问题,再讲这两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笔者的作品吧。

下图就是笔者的习作,整体看写的还是不错的,最起码的颜体外形已经出来了,笔画也比较厚重,应该算是入门级别水平吧。

下面以个人的观点,浅谈一下这幅作品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作品中的横画,横画末端都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疙瘩,这种疙瘩应该是向上方的趋势,而不是向下方垂落。比如“下、一、六”字等,除了这些,基本上的横画都存下着这些问题的。其次,我们再看看他写的转折笔画,每个转折笔画的拐角处都是很僵硬的,没有厚重感,就好像很脆的样子,一掰就断的感觉。比如”现、雨、满”等字。再次,就是结体问题了,比如“食、年、悲”字,结构很差!

▲作者习作

但是,由于笔者练的时间不是很长,写到这个水平已经是很可以了,不要和书法家比,只要和自己比就行了,看到自己的进步就可以了!

下面我在给大家说说通临和精临的问题。其实,临帖不只是这两种方法,还有读帖、背临、意临。

第一,通临。

通临就是通篇临摹,临摹整幅作品的方法。通临字帖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把控全局,尤其是对章法和布局方面,是有很大优势的。而通临字帖最大的缺点就是笔画练的太少,导致线条质量差。

因为,通临字帖基本都是每个字一遍过,不停留的,这个时候更多关照的是字的大小、外形、字间距、行距的问题,几乎练不到笔画的质量。

▲颜真卿《多宝塔碑》

第二,精临。

精临字帖我认为是进步最快的临帖方法了。精临字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提高单字结构和单字的笔画的质量。最大的缺点是无法练章法布局,还有就是精临很乏味,会出现视觉疲劳。

精临就是单字练习或者是单个笔画练习,一个字或者是一个笔画都能写成百上千遍的,这样就能很深刻的记住这个字了,熟能生巧啊。

我有个书友,他临一个字帖,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可想而知,学习书法的确是个慢过程。

▲颜真卿《多宝塔碑》

总之,我给笔者的建议就是,如果想练章法和布局,最好就是以通临字帖为主;如果笔者想提高笔画和字的结构,那就最好选择精临字帖;因为通临的记忆是最差的,精临是加强单字记忆力的最好方法了。

强哥浅谈,插图来自网络!


强哥书画


通临时建立在笔划与机构都成熟的基础上,为理解书法章法所做的学习。

我不赞成在笔划与结构还未成熟时,就进行通临。这样做会使你忽略逐个字学习的细节问题。

对于临摹,我的建议是先逐个字进行突破,而这个突破又不是一次或是二次能完成的,需要许多次再许多次的重复。这其中有个关键点,那就是,我们练单个字时,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好了,甚至可以比美法贴上的字了!那么好!你可以去练其他字了,但是,你一定要记住,经过一段时间后,你还需要返回来再去练这个字,这时你如果能感到这个字你还没有练好!那么恭喜了,你进步了,如果你感觉,你确实是达到了法贴的水平了!我就要给你浇冷水了!如果不是你再这段时间突破到书法家的地步了,那就是你没有一丝进步!继续练吧!

我练书法的观点是轻易不去做通临,除非你对书法的认识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了,否则,通临的好处不大。


一笑貫长天


临帖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临帖中获得笔法理解。看了你的临作,非常认真,但按照临帖要求还不得法。

无论是精临还是通临,目的只有一个,掌握正确的临帖方法,获得笔法,而临像是获取的手段,通过仔细认真的精临、精摹,你才会明白通过正确笔法技巧书写点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领悟到藏在点画中的笔法原则精神。

从你的临作中看出,似乎还在正确的方法边缘摇摆,毕竟时间很短,在自学的情况下临到这个水平实属不易。随便找出你临的一个字和原帖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如“有”字”,你临的点画和结体应该说已经很用功了,笔法技巧都有所体现,结体也已经非常认真对待了,但我们只要与原帖一比较,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了,点画笔法的正确度、质感以及结体的呼应和节奏关系等都没有体现。这些问题,不是精临和通临的分界标准,也不是凭耐心认真就能解决的,一定要入脑入心,认真领会,只有真正掌握了正确的临帖方法才能化解。而正确的方法,除了多思、多看、多听,更主要的是多练,在书法临帖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化为自己对正确笔法的理解。这样才算掌握了正确的临帖方法,才能达到无论是精临还是通临都能收到真正意义上的临帖效果。祝进步!


如石书艺


正如读书贵在专。先专注研究一门的精熟程度,到熟练掌握该门技艺,也就是所谓精一通百,正是这个道理。

临帖是每个学书人必须面对的第一选择,不论学习什么都要“取法乎上”,都要从最好、最规范的学起。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临摹,练习写字先写到基本和字帖的高度相似。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基本能把用笔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结体也就有所了解,这样就有了相当的基本功。

宋代米芾《海岳名言》中有句:“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得真迹观之,乃得趣。”临帖、选帖也是学书开始最为重要的,我们也尽量选择接近真迹的最精良版本。

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先选定一种自己最喜欢和适合的书体入手,这样才可以专心致志坚持到底。选定之后就坚持练习,一直到把经典融会贯通,古代每位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是从精一体而打下坚实基础,等有了相当根基后博涉百家,为我所用。

临帖习作,请高人指点。




弄墨人3476384831199


刘占辉魏碑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