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皇族人数超过百万人,为何无人站出来对抗清军?

公元1644年,随着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庞大的明王朝,在经过了276年的风水雨打后,终于落下了帷幕。

明朝灭亡时,皇族人数超过百万人,为何无人站出来对抗清军?

相比于其他王朝,明王朝的灭亡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皇族宗室人口极多!

据相关资料显示:明朝后期万历年间,朱姓皇族的数量,总数达到了将近四十万之多。如果再算上家眷的话,说皇族数量达到百万,也是丝毫不夸张的。但是,在明朝灭亡的过程中,这些朱姓皇族,却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出彩的人物。

明朝灭亡时,皇族人数超过百万人,为何无人站出来对抗清军?

历史上其他的末代王朝当中,西汉末年出了刘秀,东汉末年出了刘备,西晋再怎么窝囊好歹出了个司马睿,北宋再怎么耻辱好歹出了个赵构。

那么,到了明朝末年,为何朱姓皇族里面,就没能出现一个稍微出彩一点的人物,帮明朝再演国祚呢?

1.明朝的宗藩制度

要问明朝末年,为什么没能出现一两个力挽狂澜的朱姓子孙?这个责任,还真不能埋怨这些后世子孙如何不肖。最主要的责任,得怪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

明朝灭亡时,皇族人数超过百万人,为何无人站出来对抗清军?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曾经做过和尚,做过乞丐。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害怕自己的子孙后代都饿着。同时,老朱同志也担心自家后辈,未来血缘关系渐渐淡化之后,一个个手握重拳,容易祸起萧墙。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老朱在做了皇帝以后,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宗藩制度。除了限制藩王的权力外,对于普通的宗室,也是本着花钱养闲人的原则,对其进行供养。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

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定米两百石。

两百石米是个什么概念呢?按当时的产量折算,大致相当于120亩地的耕种所得。如果赶上灾年,土地产量降低的话,还会更多。

对于一个庞大帝国来说,区区120亩地的收获,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老朱大概也算过这笔账,觉得这笔俸禄,足以让子孙后代衣食无忧,又不至于给国家添太大负担。

明朝灭亡时,皇族人数超过百万人,为何无人站出来对抗清军?

但是老朱大概忘了,人一旦衣食无忧之后,生孩子的能力是很恐怖的!

在明朝最初的一百年里,这份宗藩政策,被很好的执行贯彻下去。因为人少,对于国家财政的负担也不大。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宗室人数呈几何级上升,这个负担就开始变得异常庞大了!

以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为例,全国的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宗室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

更要命的是,因为老朱当初怕皇族宗室同室操戈,严令后世子孙,不得从事生产和商贾,只能留在家里生孩子。这本来也是出于好心。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却出现了朝廷财政短缺,养不起如此规模庞大的宗室,地方上又严格贯彻老朱的指示,导致很多底层宗室,最后甚至直接饿死的惨剧。

2.明朝末年的宗室,实在没什么本事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宗藩制度,导致明朝末年,绝大多数宗室,除了生孩子和享乐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别的技能。

明朝灭亡时,皇族人数超过百万人,为何无人站出来对抗清军?

相比之下,刘秀当年家里至少还算个大地主,刘备好好歹还会编个草鞋。

自身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而且是祖祖辈辈一直都是这样。这就使得明朝末年的很多宗室,就算想要挺身救国,也是一样有心无力。

更可乐的是,寥寥几个被推出来的,也只能沦为笑柄。

比如南明的弘光帝、隆武帝、永历帝,要么昏聩不堪,要么志大才疏。反正是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成为真正的中流砥柱。

明朝灭亡时,皇族人数超过百万人,为何无人站出来对抗清军?

客观来说,清军入关打下北京后,明朝在南方的根基,依然非常牢固。南明弘光帝即位的时候,处境也要比南宋赵构登基的时候,好上太多。但问题是,弘光帝始一登基,便开始荒淫无度,彻底断绝了明朝的希望。

3.历朝末代宗室,大多如此

其实,不单单是明朝末年,宗室皇族如此。历史上其他朝代,大概率也都是如此。

比如,满清后期的八旗子弟,除了在各种玩乐上是一把好手之外,其他方面同样一塌糊涂。元朝末年,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除了相互低水平内斗之外,同样拿不出什么真本事来。

明朝灭亡时,皇族人数超过百万人,为何无人站出来对抗清军?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这些宗室皇族,在骨子里已经被常年的安逸给腐蚀透了。

反观历史上,那些成功帮国家延长国祚的中兴之主,大多早年有着非同寻常的磨练经历。正是这些磨砺,才逐渐打磨出真正的才能。

这也启示我们今人:对孩子好是可以的,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也是可以的。但要想指望自己这一代的努力奋斗,让子孙后代永远衣食无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绝对优渥的生活,只能养出米虫!如果自家后辈不学好,走上败家的道路,再多的家产,败光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