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陸豐無碑古墓—令後人敬佩的先輩,不變的漢人心懷

2007到2011年舉行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在廣東省汕尾城區、海豐、陸豐一帶發現了一些無碑墓。

汕尾海陸豐無碑古墓—令後人敬佩的先輩,不變的漢人心懷

這些沒有墓碑的古墓雖然年代久遠,但並不是因為坍塌、風化、剝落造成無碑,而是當初建造時就刻意不設置墓碑的。是什麼原因,促使這些古人甘冒失祀、血脈譜系斷連的危險,刻意隱藏自身及年代信息呢?

研究者考察這些墓後發現,墓身多為灰沙夯築,形制粗糙古樸,祭臺前面通道窄小,線折狀擺手,有明顯的宋墓風格特徵。經過實地訪查,文史工作者逐漸理清了這些無碑古墓的脈絡。原來,南宋末年,汕尾地區人民支持宋軍,曾奮勇勤王,保衛當時的南宋末代朝廷,很多人甚至英勇殉國,而當地百姓也因此受到蒙古人的擄掠屠殺。

汕尾海陸豐無碑古墓—令後人敬佩的先輩,不變的漢人心懷

在蒙元王朝80多年的奴役性統治時期,海陸豐當地人始終不承認“元”這個國家,儘管蒙元代宋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但他們一直堅持不使用元朝的國號與年號。甚至把家國仇恨帶進墳墓,若家中老人去世,其子孫為了避免在墓碑上刻元朝國號年號,只修墓,不立碑,不刻任何文字,寧願讓自身與年代一齊湮沒。以如此決絕的態度拒絕蒙元、緬懷舊宋,因此本地元代墓葬竟然都是無碑墓。

再仔細查閱汕尾市文物普查期間登錄的所有古墓葬,居然沒有發現註明“元”這個國號及其年號的墓葬,結合這些無碑墓的建造風格,並查閱相關族譜及其他資料記載,基本可以認定這些墓葬的年代在宋末至元代。

汕尾海陸豐無碑古墓—令後人敬佩的先輩,不變的漢人心懷

改朝換代的陣痛過後,一個政權能否被承認和接受,並不在於它是否正統,誰給人過上好日子,人們就承認、接受她,這是古今中外顛撲不破的道理。

近千年的歲月流逝後,這些散落在山野荒郊、被雜草荊棘掩埋、或僅存斷壁殘垣的無碑墓,一般人很難意識到:它們竟承載著宋人祖先的亡國恨和那個時段的民族情懷。這是華夏祖先留給後人的歷史記憶,是民族歷史不可替代的見證與象徵。

汕尾海陸豐無碑古墓—令後人敬佩的先輩,不變的漢人心懷

這些墓葬由於大多失祀,在近幾十年城鎮化建設中,很多被平整,即使沒有失祀的,也往往因為破敗而被重新修整或遷移,失去歷史滄桑原貌。能保留下來的,確實不多了,據統計,在第三次4全國文物普查中登錄的僅有14座,目前它們正面臨著不斷消失的境況。

汕尾海陸豐無碑古墓—令後人敬佩的先輩,不變的漢人心懷

這些看起來破破爛爛的貨是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當然主要是歷史價值,而且是不一般的歷史價值,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留住歷史根脈,傳承中華文明,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